《文言文翻译》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

文言文翻译优秀教案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写作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然而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常常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更加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文言文翻译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文言文的特点、基本句型、常用词汇等。

2.文言文翻译技巧的介绍:如何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如何翻译古代典籍中的生僻词汇等。

3.经典文言文篇目的翻译演练: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步骤第一步:文言文基础知识讲解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言文的历史地位、基本语法结构、常见句型和词汇等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句和篇目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文言文翻译技巧介绍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何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何处理文言文中的句子倒装等问题。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句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技巧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三步:经典文言文翻译演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的文言文翻译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对文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学生在翻译练习中表现出自信和熟练度。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可以看到,一份优秀的文言文翻译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升他们的翻译水平和能力。

希望本教案能对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案背景中文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中的一种形式就是文言文。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对于现代学生来说,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常常是一项挑战。

因此,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2. 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文言文。

4.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词序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文言文的虚词和实词- 文言文的主谓宾结构和状语的使用方式2. 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常见词汇和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策略- 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和应用- 翻译中的困难和挑战- 借助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4. 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文言文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习与讨论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鼓励学生作为文言文翻译者,去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础知识、解读文言文经典作品和进行实践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分享学习心得。

3. 设计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建议学生观看相关的文言文表演和演讲,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评估1. 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包括基础知识和翻译练习。

2. 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翻译一篇文言文文章,并对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解读。

3. 设计期末项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言文作品进行翻译和讲解,并结合背景知识和文化理解进行展示。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言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等。

2. 电子资源:文言文翻译相关网站、文言文电子书和演讲等。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与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2. 文言文常用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3. 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的掌握。

2. 难点:文言文翻译原则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3. 练习法:布置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分析实例。

3. 练习: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讨论:学生互相交流翻译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翻译练习质量,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材料,包括经典文章和翻译实例。

2.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查阅相关的文言文参考书籍,丰富学习资源。

3. 在线平台:利用在线平台,提供丰富的文言文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讲座、练习题和讨论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3. 第三周:分析典型文言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4. 第四周:布置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作业1. 翻译练习:布置相关的文言文翻译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文言文文章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翻译【学习⽬标】1、明确⽂⾔⽂翻译的原则2、掌握⽂⾔⽂翻译的常⽤⽅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

3、让学⽣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过程】⼀、导⼊翻译:⽲引上⾐,请毕其说。

⾐裾落,上⽈:“正⾔碎朕⾐矣”。

(注:选⾃《宋史·陈⽲传》,陈⽲时任左正⾔)(建议:先让学⽣翻译,⼀起分享,找⼀些不同的典型)⼆、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要求原⽂字字在译⽂中有着落,译⽂字字在原⽂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求和原⽂⼀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的两⼤招式:1、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从句顺明⽩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句⼦的翻译⽅法(⼀)第⼀组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惠⽂王⼗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得到了楚国的和⽒璧。

⼩结:字字落实第⼀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1、读⽂⾔句⼦,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文言文翻译》教案20121003

《文言文翻译》教案20121003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例2.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规律:删--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 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可删去。
练习: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译文: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哥哥。
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带领妻子、子女和乡里人来到这个与 世隔绝的地方。
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 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 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 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 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 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 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 有找到。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 应该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 树林中去。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 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 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 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 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 改为古义。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1 忠实原文:准确传达作者的原意,不添加个人理解,不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

1.2 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翻译后的文言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学生理解。

1.3 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体现文言文的特点。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翻译技巧2.1 词义辨析:通过对原文词语的上下文分析,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并找到恰当的现代汉语对应词。

2.2 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并准确翻译。

2.3 一词多义:对于原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义项进行翻译。

第三章:文言文句式翻译技巧3.1 省略句: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

3.2 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便于学生理解。

3.3 被动句:在翻译时,将被动句调整为主动句,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第四章:文言文翻译实践4.1 选取一段高考真题的文言文,让学生现场进行翻译练习。

4.2 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正确的翻译示例。

第五章:高考文言文翻译策略5.1 熟悉高考文言文的命题规律和题型,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的考查重点和难点。

5.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策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

5.3 进行系统的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中的特殊现象6.1 古今异义词:识别古今异义词,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现代汉语词汇进行翻译。

6.2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并根据上下文找出其本字进行翻译。

6.3 特殊句式:分析判断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等,并准确翻译。

第七章:文言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7.1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礼仪、天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7.2 成语典故:讲解文言文中涉及到的成语典故,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 学习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句式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文言文翻译的规则和技巧,准确理解和翻译句子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段文言文原文,并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2. 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规则和技巧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规则和技巧,如词义的转换、文言文句式的转换等,并提示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动词、名词和修饰成分的翻译等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翻译,并互相讨论和比较翻译结果,分析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4. 练习题教师布置一些文言文翻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讲解和解析。

练习题可以包括句子的翻译、段落的翻译等不同难度的内容。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继续加强文言文翻译的练习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练习题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掌握程度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的比赛或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文言文翻译教案设计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能够在文言文翻译中有更多的收获和成果。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3.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理论讲解(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教师简单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概念,即将古代汉语转换成现代汉语或外语的过程。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教师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理解句子结构、掌握关键词、运用现代表达方式等。

(3)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如古代汉语词汇的多义性、修辞手法的翻译等,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尝试进行翻译,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找到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解释。

4. 练习训练教师出示一些文言文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整理,最后互相展示。

5. 总结和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文言文翻译。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答案,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言文的翻译二、教学内容-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 导入- 理论讲解-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 练习训练- 总结和拓展六、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并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3、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翻译: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注:选自《宋史·陈禾传》,陈禾时任左正言)
(建议:先让学生翻译,一起分享,找一些不同的典型)
二、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两大招式:
1、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文言句子的翻译方法
(一)第一组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小结:
字字落实第一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
1、读文言句子,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集序》
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晚春的开初,(我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二)第二组
1、读文言句子,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流传了。

分析: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之为宾语前置标志)
3、翻译: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哥哥。

4、翻译: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

小结:
字字落实第二式——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无意义的衬字等, 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第三组:翻译
3、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译文: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通假)
4、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译文:我的孩子,很久不见你的身影,为什么整天默默待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呢?
(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小结:
字字落实第三式——换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过渡: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就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第四组:翻译
1、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进粟一石。

《马说》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

(定语后置)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
译文: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状语后置)
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不聪明了!)(主谓倒装)
小结:
文从句顺第一式——调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式,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第五组
1、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

(补宾语)
2、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译文:沛公想在关中称王。

(补介词)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阿房宫赋》
译文: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台阁。

(补数词后的量词)
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
译文: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补出分数相应的部分)
小结
文从句顺第二式——补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第六组:翻译
1、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译文: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近:接近、沾染。

(比喻)
应译为: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

2、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报任安书》
注:牛马走,如牛马一般的供驱使的人。

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

(比喻)
译文:太史公(汉代史官、太史令的通称)、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

小结
文从句顺第三式——贯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过渡: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补”“贯”对翻译是很重要的。

简而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

五、课堂小结
文言文翻译的二招六式:
1、字字落实留删换
2、文从句顺调补贯
六、课后作业:翻译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2、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选自《世说新语·忿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