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王牌第一快速纵队覆灭记
国民党军的快速纵队

国民党军的快速纵队均系临时编组,编组部队的多少,视情况所需而定。
通常是以一、两个战车连及步兵师合编。
因为车辆不敷,一般是区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乘车纵队,由一个步兵团,一个搜索连或勤务连,一个战车连,两个装甲汽车连、一个炮兵营、一个架桥工兵连、一个野战工兵连、一个汽车营、一个独立通信连、一个3级保养连、一个独立汽车连及一个卫生队组成;第二梯队为徒步纵队,由两个步兵团、一个输送连、一个独立汽车连及一个卫生队组成。
第一快速纵队第一快速纵队以整编第26师(军)第80旅(师)为基干、辅以美械装备之战车1团第1营、炮4、5团各一部等。
第1快速纵队由整编第80旅(2个步兵团)加强战车营、炮兵团、汽车团、工兵团等部队编成。
拥有美制M-1式105mm榴弹炮24门,美制M3A3轻型坦克24辆,上百辆的美制“道奇”十轮大卡车,部分M3装甲侦察车和M3装甲输送车,还有不少美制“威利斯”吉普车和美制中吉普。
1946年12月,全部按美军甲等师标准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和“王牌”机械化部队第1快速纵队,向山东南部地区的解放军发起进攻,吹嘘要“攻下临沂过新年”。
激战至1947年1月4日下午3时,除7辆坦克逃跑(11日也被解放军缴获)外,国民党军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组建仅3年的战车第1营从此覆灭。
第一快速纵队覆没后以整编70师(军)第96旅(师)为基干重建,配属战车第1团的一个战车营。
第1快速纵队司令官由第96旅旅长邓军林兼任(后升任70军军长,仍兼第1快速纵队司令官)。
淮海战役中第一快速纵队随70军归第2兵团指挥,第1快速纵队兼96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
第二快速纵队第二快速纵队以整编第49旅(师)为基干、辅以美械装备之战车1连,汽车1营等较弱编制。
该部是由第5军第49师扩编而来。
第二快速纵队司令官兼整编第49旅旅长李守正。
该快速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1947年3月22日至5月25日的豫北攻势中被3纵歼灭(4月16日至18日),司令官李守正、副司令官蒋铁雄、袁峙山等被俘。
国军王牌新六军从不可一世到全军覆没

国军王牌新六军从“不可一世”到全军覆没核心提示:曾几何时,国民党新六军的战场对手变成人民解放军之后,“王牌军”变成了“豆腐军”;“天下无敌”沦为“天下无能”;“国军老大”最终命丧东北战场。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6年第12期,作者:陈辉原题为:《“国军老大”新六军丧命辽沈》从国民党“王牌”新一军腹中脱颖而出;由“丛林之虎”美称的名将廖耀湘亲自统领;全新的美式装备;对日作战,建功印缅战场。
这一系列的“光环”,使新六军在国民党数百万军队中独树一帜,自诩为“国军老大”,号称“天下无敌”。
曾几何时,国民党新六军的战场对手变成人民解放军之后,“王牌军”变成了“豆腐军”;“天下无敌”沦为“天下无能”;“国军老大”最终命丧东北战场。
名门之后落地成虎新六军出身“名门”,这个“名门”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军”美称的国民党新一军。
1942年10月,新一军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组编成,下辖廖耀湘新编二十二师和孙立人新编三十八师。
1944年8月,新一军奉命在缅北重镇密支那进行整编,以新编三十八师为基础,扩编为新一军;以新编二十二师为基础,扩编成新六军。
至此,国民党自诩为“主力之主力”的新六军诞生,廖耀湘任军长,下辖新二十二师,李涛为师长;第十四师,龙天武为师长;第五十师,潘裕昆为师长。
原新一军军长郑洞国晋升为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廖耀湘是马背上摔打出来的将军。
1926年,20岁的廖耀湘考入黄埔军校长沙第三分校第六期骑兵科,毕业后又于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仍学骑兵专业。
1930年9月,国民政府从黄埔学生中选拔留法学生预备班学员,廖耀湘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被蒋介石选中,派往法国圣西尔军校和陆军大学学习机械化骑兵专业。
1936年,廖耀湘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法国军事院校毕业。
同年秋,廖耀湘回到国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二连少校连长。
抗战爆发后,他担任教导总队中校参谋主任,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
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
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
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

抗战时期国民党最强20军第一名: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代表人物:王耀武,张灵甫王耀武是74军的精神核心,74军则是王耀武物质力量的核心。
在淞沪会战中,面对日军海陆空三军的联合攻击,王耀武指挥有方,沉着应战,率57师(74军前身一部)像钢板一样牢牢地顶住日军,使其寸步难行、伤亡惨重。
这是淞沪战役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超过当时的国军德械部队36师、87师和88师,一战成名。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
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在同样处境中,表现会超出74军。
74军在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作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必成部。
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主力纵队围攻,牙齿也蹦松了,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后面重建的74军,仍堪称国军精锐。
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见的。
第二名::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18军代表人物:陈诚,胡琏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也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
淞沪罗店拉锯战、石碑要塞保卫战、湘西雪峰山会战等均显奋勇。
解放战争中,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哪里有难便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
解放军的著名纵队和其将领

解放军的著名纵队和其指挥官在3年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以纵队为主,是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我精选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只能简单说一下他们的亮点,精选正好13个,故祢他们为军威无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3太保,是以他们的光荣战史选进的。
一、华北军区三纵[ 转自铁血社区/ ]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3纵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
在涞水战役中,3纵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
1949年1月编为63军,以后攻太原、进军西北,诸战中表现出色。
二、华北军区8纵司令员王新亭8纵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8纵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
8纵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
太原战中,8纵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三)西北野战军第一纵[ 转自铁血社区/ ]司令员:张宗逊解放战争中,西野1纵表现相当不错,其主力358旅,为西野3大主力之一,该纵358旅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中杀出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一纵在陕北,先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粉碎蒋介石3天占延安的美梦,出色掩护中央机关撤离。
国军十大主力

淞沪会战中第7军和大名鼎鼎的日军第6师团死磕八九天,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
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点评:8军和5军实际差不多,按照粟裕的说法是,第5军邱清泉,一直是华野寻歼的对象。5军战斗力比74师稍差,与18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由于邱清泉好打滑头仗,跟友邻关系不好,并考虑到粟裕曾高度评价胡琏狡猾(部队的战力和主管的战役指挥相关)故18军排到前面。
提到18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对比黄百韬多。胡琏被誉为“虎性”与“狐性”
粟裕难受。
论守,碾庄被围后,坚强的防守使粟裕部下的进攻几乎要坚持不下去了。排第7不算过分。
黄百韬是个将才,打出来的国军主力,配备快速纵队后火力更为强大、凶猛。第25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异常突出。
研究国军历史的资深网友公认,在国军的兵团司令中,黄百韬指挥能力屈指一数。
国军抗战十大王牌军战斗力排行
74军在国共内战开始时,战斗力排全国第一名。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虽然有人提出74军的种种问题,可是细究起来,没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全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的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军最精锐二十个军

下去了。排第7不算过分。 黄百韬是个将才,打出来的国军主力,配备快速纵队后火力更为强大、凶猛。第25军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异常突出。 研究国军历史的资深网友公认,在国军的兵团司令中,黄百韬指挥能力屈指一数。 第八名:第7军 编制:2个师,3万余人 大名鼎鼎的桂系王牌,号称“钢7军”,比铁四军还牛。 第7军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也是国军中的精锐。 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 龙潭之役一战解决孙传芳,是北伐战争中战功最高的部队。 跟华东粟军作战时就是不好对付的,到大别山后更是赶得刘邓满地走。到解放战争后期,仍能教四野主力牙蹦。 广西战役结束后,因为我国大陆上再也没有一支像桂系军这样骠悍的反动武装了,它也就成为由解放军评定的国民党军七大主力之一,即五大主力和“杂牌军”中桂军的第7军以及“青(海)马”军的第82军。抗战中第7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后长期驻守大别山地区。 淞沪会战中第7军和大名鼎鼎的日军第6师团死磕八九天,掩护了主力部队的撤退。] 解放战争中与共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1946年7月泗县战役,华野山东部队将第7军的172师(1937年该部一个团参加出桂抗日阅兵仪式,号称“桂军之花”)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两天,华野损失惨重。第7军的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内外夹攻,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22团(原为鼎鼎大名的铁道游击队)伤亡过半。从此第7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 第九名:8军 编制:3个整旅/师,4万余人(成立兵团后2万余人) 8军代表人物:李弥 抗战中表现优秀的部队,远征军的主力,荣誉1师更是老兵不死。 松山血战57日,将日军56师团所属一个精锐联队大部(1200人)消灭,打通我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解放战争中,第8军因是半美械装备,军部有榴炮营,师部有山炮营,团部有战防炮连、迫击炮排,每战斗单位都配备火焰放射器。装备火力,远比其它部队为佳。 李弥善于养兵练兵,第8军后来发展到一个兵团,战斗力强大。山东的老人们对其印象极其深刻。 莱芜战役后,第8军也东征西援,马不停蹄,成了机动的生力军。于是共军便有“打垮73军,拖死第8军”之口号。不久,有名的临朐战役中第8军打出了威风。在后来的内战中,第8军在山东和河北基本上是赶着共军跑,直到淮海战役才被打垮。 建国后逃出境的少许残部仍能打得缅甸国找不着北,在西南边境祸害中共多年。 第十名:第2军 编制:前期3个整旅/师,后期2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十三个王牌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解放军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
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亮点,又因为精选的数量正好是十三个,故把他们称为军威无敌人民解放军的十三个王牌军。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但是以下我给他们之间的排序不是以战功战力而定,首先是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不要误解。
王牌军(一)、华北军区60军司令员王新亭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23旅,被中央军委授于:光荣的临汾旅。
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
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
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王牌军(二)、华北军区63军司令员:先杨成武,后郑维山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
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军王牌第一快速纵队覆灭记□梁茂芝/文1946年9月,国民党政权出于内战的需要,组建了一支几乎全部是美械装备的强大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总兵力达到1万余人。
蒋介石将之视为嫡系,希望他们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半年不到,他的这支“王牌”就在山东鲁南战场上“灰飞烟灭”,战车、大炮等众多重装备“拱手”送给了解放军。
不久,解放军将他们改造一番后,成立了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成为解放军历史上首支机械化部队。
国军第一快速纵队的成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呼吁,积极准备内战,并于1946年6月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被迫应战,中国的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早年曾在德国学习军事,对德军的机械化作战颇有研究。
战争一开始,他就对蒋介石说:“对付中共必须要用速战速决的方式,日军侵华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标,如果我们对中共也无法速战速决的话,将来的情况一定不得了。
”因此,他建议把散布在各战区的战车部队统统集中起来,成立快速纵队,把中共一股一股的打掉。
蒋纬国的意见得到蒋介石的赞同,很快编组了三支快速纵队。
1946年9月,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在徐州成立,编有步兵整编第80旅、战车第1团第1营、炮兵第4团和第5团各一部、汽车团、通讯营和工兵营,总兵力1万余人。
其中战车第1团第1营即原中国驻印远征军的战车第1营,曾与日军浴血拼杀,当时中国驻印军辖3个炮兵团,包括装备美制155毫米榴弹炮的第12团、装备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的第4、第5团,这3个炮团连同战车第1团都是蒋介石最欣赏的部队,因此第一快速纵队可谓“精英荟萃”,堪称国民党军火力最强大的机械化劲旅和王牌部队。
图注:第一快速纵队装备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当时国民党中央军内部分为陈诚与何应钦两大派系,为装甲兵指挥权展开激烈竞争。
抗战初期,机械化第5军由何系将领杜聿明指挥。
1943年陈诚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逐步剥夺了机械化第5军的装甲兵力量。
1944年陈诚出任军政部长,当即成立装甲兵教导总队,统一管辖全国所有的装甲兵力量,陈诚的亲信石祖黄被任命为总队长。
第一快速纵队成立后,因为该纵队几乎全副美械装备,实力明显高出其它部队一筹,石祖黄便亲自兼任这支部队的司令官。
第一快速纵队的主战装备为45辆美式和日式坦克,以美制M3A3轻型坦克为主,该坦克战斗重约15吨,最高时速50千米,最大路面行程216千米,最大爬坡可达30度,装备1门37毫米加农炮,炮口初速752米/秒,有效射程4600米,还配有多挺7.62毫米机枪。
虽然这种坦克在欧洲战场不堪重用,但机动性颇佳,火力在远东地区还不算太过落伍,尤其适合道路状况不佳的中国战场。
1946年9月,国民党军的华东主将薛岳为实现占领山东枣庄煤矿的企图,拟定了一个进犯山东解放区的计划:以马勉武指挥的整编第26师以及刚成立的第一快速纵队为中央兵团,在左右两翼兵团配合下向枣庄进攻。
整编第26师是半美械化部队,辖第44、第169旅,总兵力约1.7万。
薛岳限令各部10月5日前准备完毕,以“胜利”迎接国民政府“双十节”。
1946年10月5日,第一快速纵队从徐州出发,乘火车至津浦路韩庄车站。
此时整编第26师已先期到达,数万之众猬集于此,机械化装备轰鸣运转,声势惊人,气焰不可一世,丝毫没有把“土八路”放在眼里。
6日拂晓,整编第26师向枣庄阵地发动进攻,自晨至暮,天空始终保持3架飞机向解放军防线轮番扫射,地面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猛烈轰击,飞机随时与炮兵联络,修正炮兵的弹着误差,随后国民党军坦克和步兵蜂拥而进。
石祖黄亲临第一线督战,头带美式钢盔,趾高气扬地站在坦克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情况。
解放军仅以少数兵力抵抗,步枪的还击声非常稀疏。
石祖黄见状,得意忘形,率领坦克群长驱直进,把步兵部队远远抛在后面。
下午2时,第一快速纵队占领枣庄。
消息传到南京后,国统区报刊吹嘘“鲁南大捷”“战果辉煌”。
蒋纬国夫妇带着大批烟酒糖果等到峄县慰问第一快速纵队,集合战车营的全体官兵训话,大意是:全营官兵经过激战而无一伤亡,充分显示了装甲兵的威力,共军方面没有反坦克炮,其奈我何?徒有白白来送死!马励武也对部下官兵吹嘘:我们指挥了王牌军队第一快速纵队,这是很光荣而很骄傲的事,有这样的坚甲利器,我们就可以无往不胜、无敌不克了。
图注:第一快速纵队的坦克部队所谓的“首战告捷”11月初,马励武率领所部移驻峄县。
11月11日,解放军猛攻国民党军右翼兵团整编第77师,该师大有溃败之势。
马励武急令快速纵队救援,向解放军部队“拦腰”侧击。
第一快速纵队奉命出动,遭到解放军叶飞部的阻击。
快速纵队战车营随即展开7辆坦克,由3架飞机掩护,发起凶猛进攻。
解放军缺乏对付坦克的经验,虽然官兵个个视死如归,奋勇攀爬坦克进行攻击,却效果甚微。
中午时分,快速纵队加强攻势,出动坦克增至25辆,步兵也增加到1个旅。
叶飞不甘示弱,将生力军投入战场猛烈反击,快速纵队步兵一度出现溃逃,只有战车营尚能稳住阵脚,将25辆坦克排成三角阵势,以火力阻止解放军前进。
解放军凭借炸药包和汽油瓶,奋勇进攻,但受地形限制,难以奏效,此战双方打成对峙。
战后,马励武对这场胜利大肆吹嘘,传令嘉奖第一快速纵队。
第一快速纵队进入解放区后,除了这场所谓'首战告捷'的援助战外,从未独当一面作战。
石祖黄非常不满,认为自己受制于步兵指挥官,一气之下,扔下部队回徐州了。
随后,南京国防部派车蕃如继任纵队司令官,此人也是陈诚的亲信,担任过军令部步兵司司长。
12月中旬,马励武奉薛岳命令,率师东进,前锋距离山东临沂只有70里,原想直捣临沂,占领这座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但部队深入解放区百里后,对解放军情报有如“盲人骑瞎马”,深恐遭解放军的包围伏击,只好在向城地区暂时驻兵不动,第一快速纵队则驻扎在兰陵附近。
车蕃如认为“久暴敌前,必陷于不利”,故一再请求率部后撤,未获批准。
至12月25日,据空军侦察通报,当面的解放军数量大增。
车蕃如见势不妙,托词“往南京请示”,一溜了之,副司令邹震岳接管了指挥大权。
此时,马励武部摆成了“一字长蛇阵”:整编第26师屯兵向城以东,第一快速纵队位于向城这个20余户人家的小村。
邹震岳为了防范解放军进攻,将坦克并列构成三面扇形阵地,在阵地前挖掘外壕,壕前设置鹿砦,炮兵位于坦克阵地后方。
这些部署完成后,邹震岳自以为“固若金汤”,实际上这完全是作茧自缚,使战车部队丧失了原本优势的机动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尽管解放军重兵临近,马励武仍然是信心满满,相信快速纵队的坦克“无坚不摧”,亲自拟定了一个“肉泥战”方案,即如果解放军大举攻击,便吸引解放军到中央固守区周围,然后以战车进行巡回攻击,使解放军的来攻部队“片甲不留”。
马励武部做好准备,期待着战斗降临。
但直到1947年元旦早晨,仍不见解放军发动进攻,马励武认为过几天才会有仗可打,索性坐汽车回峄县庆祝元旦去了。
陈毅号召官兵研究打坦克战术华东野战军取得宿北大捷后,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决定转兵北上,围歼马励武中央兵团。
这次作战不同寻常,对手是国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配备了国民党军大部分美援坦克。
此外,第一快速纵队还有大批重炮和汽车,包括在中国战场堪称火力强大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其战斗力是不容忽视的。
在战前召开的干部大会上,陈毅作了“打坦克”动员。
他从坦克的构造和性能讲到美制M3A3坦克的种种弱点,说:“乌龟壳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发扬我军近战夜战的光荣传统,不怕流血牺牲,先消灭他的步兵,乌龟壳就会变成废铁堆……”他号召干部们即刻深入连队,和战士们一起群策群力,尽快研究出一套打坦克的战术。
图注:参加鲁南战役的第八师师长何以祥少将之后,陈毅又召见山东军区第8师师长何以祥,重点谈如何对付敌人坦克的问题,何以祥当场保证一定打掉第一快速纵队的坦克,但希望能补充炸药。
陈毅问他想要多少炸药?何以祥说要1500斤。
陈毅爽快地手一挥,当场答应下来。
1947年1月2日晚9时半,解放军在几十里宽的战线上由南、北同时向敌发起进攻。
顿时,枪炮之声鼎沸,喊杀之声震野。
敌整编第26师的阵地多处被突破,急呼第一快速纵队出动解救。
掌管第一快速纵队的邹震岳认为坦克夜间出击容易遭伏击,决定先以炮兵火力支援,遂下令炮兵团排开24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向战场实施宽泛轰击。
刹那间,猩红的弹光划破天幕,大地猛烈跳跃震荡起来,105毫米榴弹所至,火光映空,烟尘弥漫。
解放军有些新兵初上战场,见到美式大炮的威力,不免紧张慌乱,但久经征战的老兵都非常沉着,敌人的炮火愈是猛烈,他们的进攻动作愈勇猛迅速。
整编第26师处境岌岌可危,频频向第一快速纵队呼援求救。
邹震岳却躲藏在坦克里,随时准备坐坦克逃跑,部下们都窃笑他是胆小鬼。
战车第1营的官兵都在缅甸打过仗,胆量自然不小,营长赵志华自告奋勇,派2个坦克排冒险出击,向解放军试探性进攻。
夜幕笼罩下的广阔战场上,传来一阵阵马达轰鸣声,几辆坦克有如黑黝黝的怪兽,吼叫着朝解放军的阵地扑来。
解放军战士抱来一捆捆高粱秸,燃起熊熊大火,阻滞坦克前进。
横冲直撞的坦克遇到“火海阵”,马达空转着,不敢贸然前进,放了一阵空炮便退了回去。
3日晚,何以祥指挥第8师乘胜推进,直捣整编第26师师部驻地马庄。
第一快速纵队出动4辆坦克,环绕马庄巡逻,作为活动堡垒,既不怕轻武器攻击,又可以随时机动转移,哪里吃紧就到哪里增援,对第8师攻坚部队威胁很大。
解放军炮兵营当即采取了支援行动,将战防炮推进到距敌400米处,放平炮口,直接对准坦克射击,当场击毁了1辆,另外3辆坦克仓皇退回庄内。
图注:陈毅在俘虏的坦克上合影解放军乘势向马庄展开猛攻。
第一快速纵队眼见指挥部危急,再次出动坦克解围。
在黎明前的夜色里,坦克灯光闪烁刺眼,马达轰鸣声震耳,5辆坦克伴随着步兵冲到第8师攻击部队背后。
解放军官兵们临危不惧,向坦克猛投燃烧瓶,迫使坦克停止前进。
随后反坦克小组勇猛出击,用炸药包摧毁了2辆坦克,其余坦克赶紧掉头逃跑。
眼见第一快速纵队的坦克被打退,马庄守敌的士气一落千丈。
第8师很快突入马庄,全歼了整编第26师师部,整编第26师的2个步兵旅也在解放军猛攻下被歼大半,残部逃入第一快速纵队驻地。
经过两日激战,马励武中央兵团溃不成军,惟一完整的是第一快速纵队。
此时摆在华东解放军部队面前的将是一场对敌坦克的围攻战。
“蒋家王牌军”的覆灭此时解放军初战大捷,斗志旺盛,官兵都在等待总攻命令,但作为战役最高指挥员的陈毅却迟迟没有下达。
此时的天空阴云密布,没多久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随后竟又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
参谋人员送来刚刚接到的情报:敌第一快速纵队企图突围西窜。
陈毅当即果断下达命令:全线出击,歼敌于突围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