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美学
色彩美学的定义

色彩美学的定义
色彩美学指的是个性感性美、和谐美。
个性感性美指的是不同色彩与不同色彩之间的视错觉的差异,比如人的肤色的差异、发型的发色的差异、服饰的服饰色的差异,不同的色彩视错觉差异带给人不同的个性感性美;和谐美指的是将人的肤色与发色与服饰色搭配在一起进行整体设计时要做到和谐,色相和谐、明度和谐、纯度和谐,就是人色、发色、服饰色的色彩要素和谐统一,这就是和谐美。
色彩美学包括人物色彩美学、发型色彩美学、服饰色彩美学,人物色彩美学是私人定制形象设计中色彩设计的核心,发色美学是专属染发技术核心,服饰色彩美学是整体搭配核心,如果发型师想打通色彩美学就必须将上述色彩的技术难点系统打通方可。
色彩美学总结

色彩美学总结
色彩美学是研究色彩运用和审美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色彩美学的一些总结:
1. 色彩的情感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例如红色给人热情、兴奋的感觉,蓝色给人冷静、沉静的感觉。
2.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在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色在中国象征着喜庆、幸福,黑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哀悼、悲伤。
3. 色彩的搭配技巧:色彩搭配需要考虑色彩的明暗、纯度、冷暖等因素,以达成和谐、对比、统一等效果。
4. 色彩的运用原则:色彩的运用需要遵循整体统一、局部对比、适合主题、以人为本等原则,以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5. 不同场合的色彩运用:不同的场合需要运用不同的色彩,例如在商业设计中,红色、橙色等暖色调可以增强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而在文化、艺术等领域,色彩的运用则需要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6. 色彩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色彩运用和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白色通常用于婚礼上,代表纯洁和美好,而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则通常用于葬礼上,代表哀悼和悲痛。
总之,色彩美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色彩的情感作用、象征意义、搭配技巧、运用原则、不同场合的需求以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自考设计美学知识点

自考设计美学知识点一、概述设计美学是指科学规律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旨在提供优美、实用和富有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它涉及到色彩、形状、材质、布局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注重人们对设计作品的感知和体验。
二、色彩美学1.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
2. 色彩的搭配原则:a. 对比原则:冷暖对比、明暗对比、互补对比等。
b. 同色系原则:同一色系内的色彩搭配相近,形成和谐统一。
c. 色彩情感传递:色彩在设计中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等。
三、形状美学1. 基本形状的表达意义:圆形代表温暖与亲近,方形代表稳重与规整,三角形代表活力与动感等。
2. 形状的比例与平衡:黄金分割比例在设计中的运用,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和和谐。
四、材质美学1. 材质的表面质感与手感:光滑、粗糙、润泽等。
2. 材质的适应性与可持续性:选择适合设计作品功能和实际需求的材质,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五、布局美学1. 对齐原则:将元素按照线条或边缘对齐,形成整体感。
2. 空间的利用与分割:合理规划布局,突出主题,避免过分拥挤或过于空旷。
六、表达与体验美学1. 表达设计主题与核心理念:通过设计作品传递信息和触发情感共鸣。
2. 用户体验与互动:注重用户对设计作品的舒适度、便利性、互动性等方面的体验。
七、符号与象征美学1. 符号的象征意义:图形、字体、图案等在设计中所代表的意义。
2. 文化与社会符号的运用:根据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选择合适的符号和象征。
八、时尚与创新美学1. 跟随时尚潮流与追求独特个性的平衡:设计师需要了解并吸收时尚趋势,同时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创新设计的突破与实用性的平衡:设计作品要具备实用性,同时通过创新的设计元素进行突破,吸引用户的注意。
九、空间美学1. 室内空间的布局与体验:合理规划空间结构,提升用户体验。
2. 室外空间的景观设计:结合周边环境,营造融入自然的美丽景观。
结语设计美学是设计师必备的知识点,它涉及到设计作品的方方面面。
色彩美学高阶知识点总结

色彩美学高阶知识点总结色彩美学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色彩对人们审美感受的影响以及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深入的理论和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些色彩美学的高阶知识点。
一、色彩基本概念1. 色相:色彩的基本属性之一,描述的是色彩的名称,如红色、蓝色等。
2. 饱和度:描述的是色彩的纯净程度,高饱和度的色彩纯净鲜艳,低饱和度的色彩较灰暗。
3. 亮度:描述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高亮度的色彩明亮,低亮度的色彩较暗。
4. 色彩混合:色彩可以通过混合不同的色彩来产生新的色彩,如红色和蓝色混合可以产生紫色。
5. 色彩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表达,如冷暖色彩的对比、明暗对比等。
二、色彩心理学1. 色彩与情绪: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不同的情绪体验,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冷静和理智等。
2. 色彩与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3. 色彩与个体心理:个体的情绪状态和偏好也会对色彩产生影响,比如心情不好的人可能更喜欢明亮的色彩来缓解情绪。
4. 色彩与身心健康:一些研究表明,合理的色彩搭配和应用能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色彩在艺术中的运用1. 艺术创作中的色彩构图: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色彩的布局和搭配来构建作品的整体情感氛围和视觉效果。
2. 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色彩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层次叠加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形态和光影效果。
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领域,色彩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影响用户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传达产品或品牌的价值观。
四、色彩理论1. 色彩三原色:红、黄、蓝是色彩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生成其他的色彩。
2. 色彩对比理论:色彩对比对于色彩搭配和表现力至关重要,如冷暖对比、色相对比等。
3. 色彩心理学及色彩文化:色彩的心理和文化意义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色彩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1. 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是画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色彩的创造和运用,画家可以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幼儿园美学色彩搭配教学方案 幼儿园美学

色彩搭配教学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美学教学中,色彩搭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适当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提升空间品质,还可以影响幼儿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制定幼儿园美学色彩搭配教学方案,对于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和环境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1. 色彩搭配要符合幼儿的视觉特点。
幼儿的视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鲜艳明亮的色彩更为敏感,因此在选择色彩时应以鲜艳明快、饱满柔和的色彩为主。
2. 色彩搭配要考虑到空间的整体性。
幼儿园内的各个区域,如教室、游戏区、休息区等,应该根据功能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搭配,同时要注意整体协调和统一。
3. 色彩搭配要符合季节和节日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选择相应的色彩进行搭配,营造出节日氛围和季节特色。
4. 色彩搭配要符合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色彩进行搭配,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幼儿园美学色彩搭配教学方案1. 教室色彩搭配教室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色彩搭配应以舒适、明快、温馨为主要目标。
在墙面和地面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浅色系列作为基调,如淡黄、淡蓝等,同时适当加入明亮的色彩作为点缀,如红色、绿色等,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
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或节日进行临时的色彩变换,以适应不同时期的教学需求。
2. 游戏区色彩搭配游戏区是幼儿园活动丰富多彩的地方,色彩搭配要以活泼、多彩、丰富为主要目标。
在墙面和地面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明亮的原色系列,如红、黄、蓝等,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图案和花纹,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感。
在选择家具和玩具时,也要注意色彩搭配,使整个游戏区呈现出统一而丰富的色彩效果。
3. 休息区色彩搭配休息区是幼儿园学生休息和午睡的场所,色彩搭配要以安静、舒适、温馨为主要目标。
在墙面和地面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淡雅的色彩系列,如浅粉、淡绿等,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柔软舒适的软装饰品,营造出舒适宁静的氛围。
在选择床品和毛巾时也要考虑色彩搭配的问题,使整个休息区更符合幼儿休息的需求。
生活色彩美学

生活色彩美学
生活色彩美学是一门关于生活中色彩的美学理论。
色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它给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和美好的感受。
生活色彩美学不仅关注色彩本身的美感,更关注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和表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灯光璀璨,色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宁静和深沉,黄色代表活力和快乐,绿色代表生机和希望。
生活色彩美学通过研究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和文化意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色彩美学还关注色彩在艺术和设计中的运用。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是表达
情感和意义的重要元素。
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创造出令人震撼的作品。
在设计领域,色彩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建筑到服装,从家居到广告,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都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感受和体验。
生活色彩美学通过对色彩的审美价值和运用原则的研究,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生活色彩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教会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更加注重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也教会人们欣赏和感受色彩带来的美好,让生活更加充满活力和乐趣。
总之,生活色彩美学是一门关于色彩的美学理论,它关注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和表达,为人们提供了对色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色彩的美感,让生活充满色彩,充满美好。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研究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品种,因其艳丽多彩的颜色而闻名于世。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是独具魅力的,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对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独特之处。
一、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1. 艳丽多彩唐三彩的色彩以红、黄、绿为主,辅以蓝、白、黑等颜色,整体呈现出艳丽多彩的特点。
这些颜色在唐三彩作品上的运用十分充分,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配色和谐唐三彩的配色十分讲究,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既能突出个别部位的重点,又不至于使整体显得杂乱。
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唐三彩作品呈现出鲜活、丰富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色彩运用的技巧唐三彩的艳丽色彩不仅仅是单一的颜色堆积,更多的是通过对比运用、斑斓交织、渐变层次等技巧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这种巧妙的色彩运用使得唐三彩作品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艺术魅力。
二、唐三彩的美学特征1. 民族特色唐三彩的色彩以鲜艳多彩见长,这与唐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繁荣富庶的时代,唐三彩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色彩的鲜艳多彩正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 丰富的意象唐三彩作品中的图案多为鸟兽人物、花木山水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这些意象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展现出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3.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唐三彩作品既有陶俑、陶塑等实物形式,也有陶画、陶瓮等绘画形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给了艺术家更大的创作空间,也使得唐三彩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极具独特价值。
其艳丽多彩的颜色、配色和谐、色彩运用的技巧等特点,展现出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同时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其丰富多彩的美学特征。
唐三彩的色彩艺术特点与美学特征的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三彩艺术作品,也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用美学知识点总结

实用美学知识点总结一、色彩美学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给作品带来生动、丰富的感觉。
色彩美学是研究色彩运用的原理和方法,包括色彩搭配、对比、明暗、冷暖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美学的知识来装饰家居、选择衣服、化妆等。
比如,冷暖色调的选择可以影响房间的整体氛围,浅色衣服会显得柔和舒适,而深色则有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
此外,色彩搭配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让人们在穿衣搭配、室内装饰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二、构图美学构图是艺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乎到整体的美感和结构的合理性。
构图美学是研究构图原理和技巧的学科,包括画面的布局、主题的呈现、比例的把握等方面。
在摄影、绘画、设计等方面,构图美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构图美学来布置家居、选择照片、设计名片等。
比如,居室的布置可以考虑到整体的和谐感,家具的摆放要考虑到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
选择照片时,可以依据构图美学的原则来挑选主题、角度和比例,让照片更具观赏性。
三、节奏美学节奏是许多艺术作品中具有魅力的部分,它有时像一段旋律,在作品中起着引领和节制的作用。
节奏美学是研究节奏原理和表现形式的学科,包括音乐中的节奏、舞蹈中的舞步和配合、文学中的句子长度和节奏等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节奏美学来提升生活的品质。
比如,在音乐上,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不同情境的音乐,让节奏和旋律来引导我们的情绪。
在日常言行中,也可以适时地运用节奏美学的原则,使自己的话语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四、情感美学情感是所有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引发共鸣、传递思想和情感。
情感美学是研究情感表达和沟通的学科,包括舞蹈中的表达、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描绘、绘画中的情感交流等方面。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情感美学来提升生活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借鉴情感美学的原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
在选择艺术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之美摘要:色彩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离不开色彩,没有色彩人们的生活难以想象,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是多么地死气沉沉。
缺少了色我们的生活便陷入一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关键词:色彩,对比,调和。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五彩缤纷就在这个色彩之中,色彩的范围向当地广泛,包括万事万物,小到一张纸,大到宇宙万物,无不有色彩的存在。
色彩是不能用其他色混合形成的颜色称为原色。
色彩之美美在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
早在古希腊时代,西方先哲们就提出“美在和谐”的论断,人类长期的审美创造与欣赏经验表明色彩的和谐之美一方面要求色彩的组合关系要互相契合统一,即“调和”。
另一方面还要求他们之间相互独立,即“对比”。
所以对比与调和才是构筑色彩和谐之美的金科玉律。
一色彩对比在色彩学中,“对比”主要指色彩构成要素之间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这种差别主要通过色相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和材质对比等多种形式实现的。
例如:明度对比构成即依据色彩的深浅变化关系而展开的色彩规划与设计活动。
按照一定的搭配秩序可概括为三类:A高调对比构成,其常常表露出明朗、纯洁、活泼、轻盈、淡泊的色彩意境B重调对比构成,其常常表露出优雅、含蓄、平凡、明确的色彩语意;C低调对比构成,常常表露出朴素、宏大、沉稳、端庄、深沉的色彩联想。
色相对比构成是依据色彩面貌变化关系而展开的规划与设计活动,可以把色相对比构成分解为:A同类色对比构成,能令人们领略到单纯、静谧、融合、含蓄、朴素等情趣;B邻近色对比构成,常常颇富雅致、耐看的色彩效果;C对比色对比构成,给人一种色彩强烈、刺激、冲突的视觉感受;D冷暖色对比构成,暖色使人有膨胀感,冷色给人以收缩感,在白色底的映衬下,红色与蓝色相比较,红色比蓝色感觉要近一些。
而形状相同的红色比蓝色面积显大。
E互补色对比构成,人们色彩观念中最典型的补色对是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F纯度对比构成,是指依据色彩的饱和度的关系变化而展开的色彩规划和设计活动。
可分为三类:a高纯度色彩对比构成,布局显得明朗而坚定、积极而华丽并容易引起关注。
b中纯度色彩对比构成,常常能够显示出典雅、和平、端庄等色彩品味与气质。
c低纯度色彩对比构成,总体上会显得浪漫、飘逸、单纯的特性自古以来红色配绿色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色彩,如民谚“红配绿,花簇簇”就是这种民族审美心理的流露,于是大凡“红墙黄瓦”构成的皇家宫殿的四周,要不就是绿树簇拥,要不就是碧水环绕。
在中国传统色彩构成当中,由于红色与绿色总是如影随形、相互衬托,为此在民间又有了“红花要靠绿叶衬”。
而在诗词中则留下了“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必多”等有关红绿组合的千古绝句。
二色彩调和在色彩学中,如果对比是寻求色彩的差别那么调和主要强调色彩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体上讲调和属于“求大同存小异”的色彩艺术原则。
A.趋同式调和构成,即通过强调色彩构成要素的相近性色彩关系而展开的设计方法。
B.渐进式调和构成,指通过过渡性色彩组合方式而展开的色彩设计方法,渐进式调和的构成方法常使人感受到音乐之美。
C.间隔式调和构成,指在色彩搭配时为了改善因对比过度而引发的色彩刺激或因对比不足而引发的色彩虚弱,而有目的地在这些色彩组合之中嵌入某种分离色,达到色彩整体关系的色彩设计的方法D.呼应式调和构成,即利用一个或多个色彩要素反复出现而获取色彩的和谐效果的色彩设计方法。
E.强调式调和构成,指在占据支配地位的主体色彩中置入与之明显对立的颜色,形成充实与强化色彩关系的色彩设计方法。
总之,色彩对比与调和二者即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辨证统一关系,在进行环境色彩创作时,倘若割舍任何一方都无法形成真正的意义上的色彩之美。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对比分为两部分:1 色彩对比。
2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
第二部分又分为四块:1 以明度为主的色彩构成。
2 以色相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3 以纯度为主构成的色调。
4 以冷暖对比构成的色调。
对比色根据色相环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六个冷暖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橙色是极暖色,蓝色是极冷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微暖色,蓝紫、蓝绿是冷色,紫、绿是微冷色。
冷色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清爽、冷峻和空间感。
暖色基调给人的感觉是:炽热、热情和混沌感。
同一明度状态下白色反射率高,感觉冷。
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暖。
暖色加白向冷色转化,冷色加白向暖色转化。
暖色加黑向冷色转化,冷色加黑向暖色转化。
色相环中心的灰色,是真正意义的中性色。
色彩中的冷暖感是相对的,比如,紫色比蓝色暖,黄色比橙色冷。
自然中的冷暖感也是相对的,比如:阴影,阳光/透明的,不透明的/流动的,静止的。
/液体,固体/远的,近的/圆形的,方形的/潮湿的,干燥的/高原,平原等等。
前者冷,后者暖。
暖色调的背景,暖色调的主体人物烘托出亲情这个主题。
感受到跳跃、热情,欲动的暖色调冷暖对比强烈的色调更能凸显主体暖色调的前景,给人以贴近亲和感,把冷色背景推远冷色调画面感觉安静,俊美白色的主体在大面积的灰色的衬托下显得安静深色主体在大面积灰色的衬托下显得跳跃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
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相对比。
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
冷暖对比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色彩调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
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
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调和方法有: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高彩对比,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相均属高纯度色。
色彩饱和,艳丽。
低彩对比,画面中占主体的色和其他色均属低纯度色。
含蓄,淡雅。
中彩对比,主体色和其他色相均属中纯度色。
温和,典雅,调和,浑厚。
艳灰对比,同一画面中,主体是最艳的高纯度色,其他色组由接近无彩色的低纯度色组成。
灰色与艳色互相映衬。
但要保持明度一致,否则会被明度对比取代。
色光混合,分为加色混合、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投照光的混合。
两种以上光的混合,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彩可以产生出新的色光。
主要有,波长最短的紫色、中间的绿色,以及波长最长的红色。
三种光重叠为白色。
减色混合,是色料的混合。
三原色是品红、柠檬黄和青。
等量混合为黑色。
色彩调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秩序调和构成是客观事物总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在有序状态下有条不紊地发展演变,这就是秩序。
秩序是色彩美构成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而渐变构成又是秩序构成中最典型的形式。
所谓秩序构成,是同一要素有规则地反复,或两种要素有规则地交替出现,自始至终保持某种秩序。
在色彩构成中采用色相、明度、纯度级差递减、递增的形式,可是各色按照一定的秩序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具有秩序的美。
因此色彩之美,美在色彩的调和,色彩的对比。
参考文献[1] 周薇郭春蓉张园园.“中国红”文化的探索[J]. 艺海,2010,04.[2] 廖宇.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7,23.[3] 谭东风. 论建筑色彩创造中的人文元素[J].艺术教育,2009,09.[4] 楼庆西.中国色彩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2004.[5] 吴庆洲.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