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硫酸铵结晶过程的方法
硫酸铵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铵生产工艺流程硫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和工业原料,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溶液制备、蒸发结晶、干燥和粒化等步骤。
首先是溶液制备。
将硫酸和氨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生成硫酸铵溶液。
硫酸的浓度通常为60-70%,而氨水的浓度则在30-35%左右。
混合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反应的充分和均匀。
接下来是蒸发结晶。
将硫酸铵溶液送入蒸发器,通过加热使其中的水分逐渐蒸发,从而使溶液浓缩。
蒸发器通常采用多效蒸发器,可以充分利用热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蒸发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维持适宜的结晶条件,并避免结晶器内部结垢。
结晶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
将湿度较高的硫酸铵晶体送入干燥器,通过加热和传热来除去水分。
干燥过程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通风速度,避免硫酸铵受热过度或受潮而糊化。
一般来说,干燥温度在60-80℃之间,干燥时间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最后是粒化。
将干燥后的硫酸铵晶体送入粒化机,通过挤压和成型来使其形成相应的颗粒状。
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提高硫酸铵的储存和运输性能。
粒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挤压力度和速度,以保证产出的颗粒大小和形态一致。
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安全环保:硫酸铵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危险品,如硫酸和氨等,因此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合理利用能源,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保护环境。
2. 质量稳定:生产硫酸铵的过程中要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确保产出的硫酸铵质量稳定。
对于溶液制备和蒸发结晶过程,要控制温度、浓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于干燥和粒化过程,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机器设备的操作参数等。
3. 能源消耗:硫酸铵的生产过程中,蒸发和干燥是能源消耗较大的环节。
因此,要合理设计和选用设备,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硫酸铵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溶液制备、蒸发结晶、干燥和粒化等步骤。
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参数,可实现硫酸铵的稳定质量和高效生产。
一种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铵过程中直接冷却结晶的方法

一种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铵的常用方法是通过直接冷却结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操作步骤:
1. 准备溶液:将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制备好。
确保溶液中的硫酸钠和硫酸铵浓度适当,以便在结晶过程中分离出纯净的晶体。
2. 加热溶液:将溶液加热至适当温度,以使硫酸钠和硫酸铵完全溶解。
3. 冷却溶液:将加热的溶液缓慢冷却至室温。
可以使用冷却器或冷水浴来加快冷却速度。
4. 结晶分离:在溶液冷却过程中,硫酸钠和硫酸铵会逐渐结晶形成晶体。
根据硫酸钠和硫酸铵的结晶温度差异,可以通过手动分离或使用过滤器等设备将两种晶体分离开。
5. 晶体处理:将分离出的硫酸钠和硫酸铵晶体分别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洗涤、干燥等步骤来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和硫酸铵晶体。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冷却结晶方法的适用性取决于硫酸钠和硫酸铵溶液的浓度、温度和其他实际操作条件。
在进行结晶分离过程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确保操作环境的适当控制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

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1. 背景介绍硫酸铵(NH4)2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料、草坪维护、防冻剂等领域。
硫酸铵可通过蒸发结晶工艺从硫酸和氨水中制备而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2. 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流程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硫酸和氨水作为制备硫酸铵的原料。
确保原料质量稳定,并根据所需产品规格进行配比。
2.2 反应器装置将反应器装置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器通常采用密封式设计,以防止物质外泄和损失。
2.3 反应过程将硫酸和氨水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反应器中,并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搅拌速度。
在反应过程中,硫酸和氨水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
2.4 结晶过程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结晶器中进行结晶。
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浓度,使溶液中的硫酸铵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使硫酸铵结晶出来。
2.5 结晶分离将结晶出来的硫酸铵与溶液分离,通常采用离心、过滤或蒸发等方法。
分离后的固体硫酸铵可作为产品进一步处理或直接包装销售。
2.6 溶液回收将分离后的溶液进行处理,以回收未反应完全的原料。
通常采用蒸发浓缩、冷凝等方法进行溶剂回收。
3. 工艺参数控制在硫酸铵蒸发结晶工艺中,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参数:3.1 温度控制适当的温度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和结晶效果。
在反应阶段,需保持恒定的温度以确保反应的进行。
在结晶阶段,通过调节温度控制结晶速率和结晶质量。
3.2 压力控制压力对反应速率和结晶效果也有影响。
适当的压力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结晶质量。
通常,在反应器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以促进反应进行。
3.3 搅拌速度控制搅拌速度对溶液混合均匀性和物质传递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搅拌速度可促进反应物质之间的混合,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质量。
3.4 浓度控制控制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是实现过饱和状态的关键。
通过调节原料配比、温度和蒸发速率等因素来控制溶液中硫酸铵浓度。
硫酸铵蒸发结晶

硫酸铵蒸发结晶硫酸铵蒸发结晶一、物料组成及处理量:溶质名称:硫酸铵溶剂:水进料浓度:20%进料总量:3吨/小时进料温度:30℃蒸发总量:2.4吨/小时进料液:PH6~7二、处理要求:将物料蒸发浓缩、把硫酸铵结晶出来运行方式:连续给料三、工艺说明:1、工艺流程说明:(1)物料加热、蒸发:物料通过进料泵经过进料流量计计量后进预热器预热,利用蒸发器二次蒸汽冷凝下来的凝结水,将物料预热到80度以上,然后进强制循环泵的入口和结晶器出来的液体混合。
经强制循环泵的输送,进入加热蒸发器,物料经过蒸发器壳程蒸汽的间接加热,吸收热量后温度升到108°C,然后进入DTB结晶器的闪蒸室,由于闪蒸室内为负压,物料进来后瞬间进行蒸发,大部分水变成温度为90°C的二次蒸汽,由二次蒸汽出口进入MVR蒸汽压缩机,蒸汽经压缩后蒸汽的压力提高,同时温度也升高到110°C,满足物料闪蒸脱水加热温度的要求。
水蒸气经冷凝后成冷凝水排出,进入下道工序的处理。
(2)结晶进入结晶器中的物料在螺旋桨的推动下,通过导流筒快速上升至液体表层,由于设备内为负压,部分水瞬间产生蒸发成为蒸汽后有顶部出口排出再利用,没有蒸发的物料沿导流筒与挡板之间的环形通道流至器底,重又被吸入导流筒的下端,形成了内循环通道,以较高速率反复循环,使料液充分混合,保证了器内各处的过饱和度比较均匀,极大地强化了结晶器的生产能力。
圆筒形挡板将结晶器分隔为晶体生长区和澄清区。
澄清区的物料溢流后和母液混合后经循环泵输送加热器循环加热。
结晶器内的物料经设备内混合区、养晶区后晶体颗粒很快的长大,颗粒大晶体由于沉降速度大于悬浮速度,在结晶器的底部会形成一个悬浮密度稳定的晶浆区,通过密度的自动控制,利用晶浆泵的输送,将含晶体30%~40%的晶浆送往离心机进行分离。
得到颗粒较大的硫酸铵晶体。
母液经处理将剩余的产品提出后返回系统重新蒸发提纯。
2、设备情况介绍:(1)加热蒸发器换热面积为200m2,管程介质为饱和硫酸铵溶液,壳程介质为水蒸气,管程介质为:316L,壳程介质为碳钢。
硫酸铵生产工艺

找了两个(1) 工业制硫酸铵的方式,包括化学方程式1 .饱和器法硫酸铵生产工艺流程(1) 鼓泡式饱和器法由鼓风机来的焦炉煤气,经电捕焦油器后进入煤气预热器。
在预热器内用间接蒸汽加热煤气到60〜70C或更高的温度,目的是为了使煤气进入鼓泡式饱和器蒸发饱和器内多余的水分,保持饱和器内的水平衡。
预热后的煤气沿饱和器中央煤气管进入饱和器,经泡沸伞从酸性母液中鼓泡而出,同时煤气中的氨被硫酸所吸收。
煤气出饱和器后进入除酸器,捕集其夹带的酸雾后,被送往粗苯工段。
鼓泡式饱和器后煤气含氨一般小于0.03g/m3冷凝工段的剩余氨水经蒸氨后得到的氨气,在不生产吡啶时,直接进入饱和器;当生产吡啶时将此氨气通入吡啶中和器。
氨在中和器内与母液中的游离酸及硫酸吡啶作用,生成硫酸铵,又随中和器回流母液返回饱和器。
饱和器母液中不断有硫酸铵生成,在硫酸铵含量高于其溶解度时,就析出结晶,并沉淀于饱和器底部。
其底部结晶被抽送到结晶槽,在结晶槽内使结晶长大并沉淀于底部。
结晶槽底部硫酸铵结晶放到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滤除母液,并用热水洗涤结晶,以减少硫酸铵表面上的游离酸和杂质。
离心分离的母液与结晶槽满流出的母液一同自流回饱和器中。
从离心机分离出的硫酸铵结晶经螺旋输送机,送入沸腾干燥器内,用热空气干燥后送入硫酸氨储斗,经称量包装入成品库。
为了使饱和器内煤气与母液接触充分,必须使煤气泡沸伞在母液中有一定的液封高度,并保证饱和器内液面稳定,为此在饱和器上还设有满流口,从满流口溢出的母液经插入液封内的满流管流入满流槽,以防止煤气逸出。
满流槽下部与循环泵链接,将母液不断地抽送到饱和器底部的喷射器。
因而一定的喷射速度,故饱和器内母液被不断循环搅动,以改善结晶过程。
煤气带入饱和器的煤焦油雾,在饱和器内与硫酸作用生成所谓的酸煤焦油,泡沫状酸煤焦油漂浮在母液面上,并与母液一起流入满流槽。
漂浮于满流槽液面上的酸煤焦油应及时捞出,或引入一分离处理装置与母液分离,以回收母液。
硫酸铵生产工艺介绍

硫酸铵生产工艺介绍硫酸铵生产工艺一、饱和器法硫酸铵生产工艺流程1. 鼓泡式饱和法由鼓风机来的焦炉煤气,经电捕焦油器后进入煤气预热器。
在预热器内用间接蒸汽加热煤气到60~70℃或更高的温度,目的是为了使煤气进入鼓泡式饱和器蒸发饱和器内多余的水分,保持饱和器内的水平衡。
预热后的煤气沿饱和器中央煤气管进入饱和器,经泡沸伞从酸性母液中鼓泡而出,同时煤气中的氨被硫酸所吸收。
煤气出饱和器后进入除酸器,捕集其夹带的酸雾后,被送往粗苯工段。
鼓泡式饱和器后煤气含氨一般小于0.03g/m3。
冷凝工段的剩余氨水经蒸氨后得到的氨气,在不生产吡啶时,直接进入饱和器;当生产吡啶时将此氨气通入吡啶中和器。
氨在中和器内与母液中的游离酸及硫酸吡啶作用,生成硫酸铵,又随中和器回流母液返回饱和器。
饱和器母液中不断有硫酸铵生成,在硫酸铵含量高于其溶解度时,就析出结晶,并沉淀于饱和器底部。
其底部结晶被抽送到结晶槽,在结晶槽内使结晶长大并沉淀于底部。
结晶槽底部硫酸铵结晶放到离心机内进行离心分离,滤除母液,并用热水洗涤结晶,以减少硫酸铵表面上的游离酸和杂质。
离心分离的母液与结晶槽满流出的母液一同自流回饱和器中。
从离心机分离出的硫酸铵结晶经螺旋输送机,送入沸腾干燥器内,用热空气干燥后送入硫酸氨储斗,经称量包装入成品库。
为了使饱和器内煤气与母液接触充分,必须使煤气泡沸伞在母液中有一定的液封高度,并保证饱和器内液面稳定,为此在饱和器上还设有满流口,从满流口溢出的母液经插入液封内的满流管流入满流槽,以防止煤气逸出。
满流槽下部与循环泵链接,将母液不断地抽送到饱和器底部的喷射器。
因而一定的喷射速度,故饱和器内母液被不断循环搅动,以改善结晶过程。
煤气带入饱和器的煤焦油雾,在饱和器内与硫酸作用生成所谓的酸煤焦油,泡沫状酸煤焦油漂浮在母液面上,并与母液一起流入满流槽。
漂浮于满流槽液面上的酸煤焦油应及时捞出,或引入一分离处理装置与母液分离,以回收母液。
饱和器内所需补充的硫酸,由硫酸仓库送至高置槽,再自流入饱和器,正常生产时,应保持母液酸度为4%~6%,硫酸加入量为中氨的需要量;当不生产粗轻吡啶时,硫酸加入量要大一些,还要中和随氨气进入饱和器的氨。
硫酸铵溶析结晶

硫酸铵溶析结晶硫酸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品。
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
硫酸铵可以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硫酸铵氮肥、硫酸铵磷肥、硫酸铵钾肥等。
硫酸铵还可以用于制备火柴头、染料、橡胶加工助剂等。
硫酸铵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硫酸铵溶析结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硫酸铵溶析结晶法是利用硫酸铵的水溶性,将硫酸铵溶解在水中,然后通过调节温度、浓度、酸碱度等条件,使硫酸铵逐渐结晶出来。
这种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品纯度高等优点。
硫酸铵溶析结晶的制备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溶解、结晶、分离。
第一步是溶解。
将硫酸铵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使硫酸铵完全溶解。
溶解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酸碱度,以促进硫酸铵的溶解。
第二步是结晶。
将溶解好的硫酸铵溶液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使硫酸铵逐渐结晶出来。
结晶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浓度,以获得合适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
第三步是分离。
将结晶好的硫酸铵分离出来,可以通过过滤、离心、蒸发等方法进行。
分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分离效率和成品纯度。
硫酸铵溶析结晶法的制备条件有很多,其中温度、浓度、pH值等是影响制备效果的重要因素。
温度是影响硫酸铵结晶速度和结晶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硫酸铵的溶解度越大,结晶速度也越快。
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结晶不完全或者结晶度较低,影响成品质量。
因此,适宜的温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在50℃~80℃之间。
浓度也是影响硫酸铵结晶的重要因素。
浓度过高会导致结晶不完全或者成品质量较差,浓度过低则会影响结晶速度。
因此,适宜的浓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在30%~50%之间。
pH值是影响硫酸铵结晶的重要因素之一。
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结晶速度和成品质量。
因此,适宜的pH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在6~8之间。
硫酸铵溶析结晶法的优点包括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成品纯度高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结晶速度较慢、操作过程较复杂等。
硫酸铵的制造工艺有哪些

硫酸铵的制造工艺有哪些硫酸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和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和矿山等领域。
它是由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下面将介绍硫酸铵的几种制造工艺。
第一种制造硫酸铵的方法是通过硫酸和氨气的中和反应得到。
这个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将较高浓度的硫酸与氨气混合,生成硫酸氨液。
然后将这种液体喷雾进入酸性溶液中,使其迅速冷凝,并形成硫酸铵晶体。
这种方法制造硫酸铵的工艺简单、效率高,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到高纯度的硫酸铵。
第二种制造硫酸铵的方法是通过硫酸铁与氨水反应得到。
这个过程需要将硫酸铁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氨水,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并过滤,得到硫酸铵。
这种方法制造硫酸铵的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由于硫酸铁是较为常见的原料,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第三种制造硫酸铵的方法是通过硫酸和氨盐的反应得到。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硫酸和含氨盐混合,并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溶液经过过滤和结晶,得到硫酸铵晶体。
这种方法制造硫酸铵的工艺较为简单,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第四种制造硫酸铵的方法是通过氨气和硫酰氯反应得到。
这个过程需要将硫酰氯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向其中通入氨气,通过搅拌和加热使其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过蒸发和结晶,得到硫酸铵。
这种方法制造硫酸铵的工艺相对较为复杂,但由于硫酰氯是较为常见的原料,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总结:硫酸铵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硫酸与氨气中和反应、硫酸铁与氨水反应、硫酸和氨盐的反应、硫酰氯与氨气反应等。
这些工艺不仅可以制造出高纯度的硫酸铵,而且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生产。
制造硫酸铵的选择取决于原料的供应情况、生产工艺的复杂度和经济性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硫酸铵结晶过程的方法
1、常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
常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原料硫铵溶液由泵送至高位槽经两次蒸汽预热进入单效蒸发器,用低压蒸汽加热蒸发。
在硫铵溶液蒸发器中蒸发到过饱和浓度后放入晶浆滤槽,初步滤去液体,再将硫铵至离心机进行液固分离。
常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比较简单,但蒸汽消耗量较大。
2、减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
减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是原料硫铵溶液进入结晶槽,由结晶槽上部溢流出的较稀溶液经循环泵送入母液加热器预热后,进入蒸发器。
通过串联的冷凝器及蒸汽喷射器作用,蒸发器内形成高真空,从而可将原料母液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同时使得沉在结晶槽底部的母液固含量提高到70%左右,母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滤液与原料硫铵溶液一同静茹结晶槽。
减压单效蒸发结晶技术工艺比较复杂,但蒸汽消耗量较少。
3、多效蒸发结晶技术
单效蒸发结晶技术的蒸发器只有一个,设备费用低,但蒸汽消耗量较高,几个蒸发器串联使用,后面的蒸发器用前面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加热,虽然设备费用增加,但是可以节约蒸汽用量。
由于热损失及蒸发器效率等因素,多效蒸发器的蒸汽消耗略又不同。
硫酸铵蒸发结晶技术主要是上述三种,在硫酸铵蒸发结晶过程中根据溶液的情况进行工艺技术的选择,可以搭配其他组合工艺技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