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石库门的感受
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

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xx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红色景点游览心得体会1篇今年是建党__周年,我们一起参观了几个红色旅游景点,中共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和孙中山故居,对革命前辈们的奋斗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一大会址中,保存了很多当时遗留的杂志和书刊,透过玻璃仔细阅读当时的文字,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冲击,在当时的国内形势下,这些有着共同理想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他们的努力,为美好的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当年一大在这里秘密的召开,而今时间逆转不回当时的场景,但我们可以想像当时的场面,因为每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曲折无数,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怎不让人骄傲信服!时光不再,英雄虽逝,他们的精神长存,犹如黑夜的明灯盏盏,照亮着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
到徐汇区宋庆龄的故居,很想看看国母宋庆龄的起居环境,看看她老人家生前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小洋楼很漂亮,看见她老人家的雕像,很慈祥,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篇文章,宋奶奶分蛋糕,想象着她肯定是个很亲近的人。
文物馆内,藏有很多宋庆龄文物,如照片、来往书信、宋庆龄大学毕业证、藏书、生活工作用品、国务活动礼品、宋庆龄亲属物品以及历经磨难由宋庆龄保存的孙中山印章等。
这些都成了珍贵的遗物。
看见壁炉上方挂着宋庆龄和孙中山在日本结婚后的合影,想起她当年是违抗父命与孙文结婚,但他们不离不弃的的爱情誓言令人钦佩。
宋庆龄出生在上海,九岁入上海中西女熟学习,1907年赴美国留学。
教师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教师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心得体会为了庆祝建党91周年,2012年6月30日下午,张校长亲自带领我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追溯红色经典,感受革命情怀,所见所闻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党旗的引导下,我们进入到那一幢普普通通的石库门房子,(也就是中共一大会址),怀着虔诚与激动的心情开始参观。
这虽是我四十多年来第一次来这里,却与想象中的场景十分相似:老式的石库门,青色砖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质朴厚重,凝聚着不平凡的历史底蕴。
漫步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史实。
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展品中有孙中山、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物、手迹;展品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了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仿佛亲身体验到那一刻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展厅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
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蜡像复原了当时的情形: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个个踌躇满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伟大一刻: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载着光荣和梦想的巨舟,从这一刻起航。
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举行至7月30日,因为被法租界巡捕房密探发现,遂紧急停止开会。
在一大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安排下,7月31日,一大的12位代表转移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共产国际代表及陈公博未参加)。
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十三位青年,在上海法租界里这个不起眼的老式石库门住宅的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有感
——陈欣慧今天我和爸爸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而就是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踏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
进入纪念馆,我零距离地感受了那段创业维艰、卓绝奋斗的岁月。
馆内鲜红的党旗让人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虽然是我第一次来这里,但是穿过老式的石库门,走进黑漆的大门,漫步在纪念馆展览厅,那里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让我透过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在这次会议上,这批伟人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制定了救国救民的方针。
从这一刻起航,接下来的岁月里,无论狂风暴雨,无论巨浪暗礁,党始终是伟大的舵手和方向,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带领着苦难的中国人民走向独立自由,带领着苦难的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
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心中。
这次参观,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应该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

参观一大会址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参观一大会址学习心得体会篇一11月13日我第一次参加了我们党支部的活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那天的天气风和日丽,我们穿过人声鼎沸的街市,我们来到了一座青砖的普通石库门老楼,它就是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心中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
就是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内踏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第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
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进入馆内,我立刻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
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我们在党旗下,见证了四位同事成为预备党员的光荣宣誓;我多希望那其中一位是我呀!在那时我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努力早日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
随后我们参观了二楼的陈列馆,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包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一大会址中展出的实物,从泛黄的报纸到保存完好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无不让我们沉思和感慨。
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变得凝重和肃穆,我那年轻的心随着参观的脚步越加凝重平添了一份责任。
而那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了1921年,再现了当时毛泽东等13位一大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就在这幢石库门房子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
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历史的信念和激情,更让我体会到党的伟大。
我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颠扑不破的真理。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深的了解了党的历史,在思想上对党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学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一心,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观一大会址学习心得体会篇二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去参观遵义会址。
一大会址参观后感

一大会址参观后感在繁华的上海,有这样一处宁静而庄重的地方——中共一大会址。
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崇敬,我走进了这栋看似普通却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石库门建筑。
踏入那扇古朴的大门,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眼前的每一间屋子、每一件陈设,都像是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些陈列的文物,老旧的桌椅、泛黄的书信、还有那一张张定格了历史瞬间的照片,它们如此真实而生动,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些革命者的呼吸和心跳。
其中有一份手写的会议纪要,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那一笔一划间都透露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我凑近了去看,试图从那些笔画的走向中读懂书写者当时的心情,想象着他们是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奋笔疾书。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一个不大的会议室。
房间里的布置简单而朴素,十几把椅子围绕着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摆放着。
我站在那里,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当年代表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的场景。
他们或许面色凝重,或许目光坚定,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抒己见,激烈争论。
在一个角落里,展示着当年代表们使用过的煤油灯。
那盏灯啊,玻璃罩已经有些磨损,灯芯也显得有些焦黑。
可就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伟大的思想开始萌芽,星星之火即将燎原。
我想象着在那一个个深夜,这盏灯散发着昏黄的光,照亮着代表们的脸庞,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革命者的画像。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勇气,那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力量。
其中有一位年轻的革命者,照片中的他面容清秀,但眼神却格外坚定。
我不禁想,他当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投身革命的呢?他是否也曾有过害怕和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勇往直前?也许他也曾和我们一样,是个普通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为了心中的信仰,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
参观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
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本已经翻旧了的党章。
书页的边缘已经磨损,上面还有一些批注和笔记。
中共一大会址研学感悟300字初中

中共一大会址研学感悟300字初中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纪念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石库门五里桥背后的一个小巷中。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中共一大会址研学活动,深有感悟。
我们在游览路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上海的历史背景和中共一大的重要意义。
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方,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那里,党的领导者们经过多次秘密会议,制定了党的方针政策,并确定了党的初步纲领。
这一历史时刻对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我踏进一大会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
会址内部保留了许多当时的实物和图片,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我们还观看了一段简短而精彩的影片,了解了更多关于中共一大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被中共一大会议的场景所打动。
当时的党员们身临其境地讨论着各种重大问题,为了长远利益和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而煞费苦心。
他们面对的困难和压力是巨大的,但他们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为了人民的利益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革命意志深深震撼了我。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和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利益的代表,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先锋队。
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
我也深深被这种奉献精神所感染,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一大会址的研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将继续学习党的理论,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真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石库门革命故事有感

石库门革命故事有感
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建筑风格,它见证了上海城市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努力奋斗。
石库门革命故事是指上世纪初期在石库门巷弄中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
这些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在这些革命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多革命志士在石库门里进行秘密的组织和活动。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当时的封建统治展示了勇气和决心,为推翻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而奋斗。
这些革命志士在石库门的背后默默付出,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权益,不顾个人安危,坚定地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
同时,石库门革命故事也让我了解到革命者对于平民百姓的深厚的感情。
他们时刻关注着民众的困苦和苦难,积极为他们争取利益,并且为了民族解放而奋不顾身。
这种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让我感受到了革命者真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石库门革命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历史,更是对于我们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革命者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是永恒的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应该记得那些为我
们争取幸福的人们,他们正是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道路。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民族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断努力。
一大会址观后感

一大会址观后感一直都知道上海有个一大会址,心里也一直想着要去看一看,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着既期待又敬畏的心情来到了一大会址。
这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库门建筑,却承载着无比厚重的历史。
走进一大会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青红交错的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轻轻触摸着那有些粗糙的墙面,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大门上的铜环,虽然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庄重而神秘。
进入展厅,里面陈列着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瞬间把我拉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我看到了那些早期共产党人用过的笔、纸,还有他们的书信,每一个字都仿佛充满了力量。
其中有一封李大钊同志的信,字迹工整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我不禁想象着他在灯光下奋笔疾书的情景,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激情和执着啊!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本破旧的《共产党宣言》。
书的封面已经磨损,纸张也泛黄了,但就是这样一本看似不起眼的书,却在当时点燃了无数人的信仰之火。
我凑近去看,仿佛能看到当年那些年轻的革命者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它,从中汲取着前进的动力。
还有那些早期党组织活动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们目光坚定,神情严肃。
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将会改变整个中国的命运。
我仔细端详着那些面孔,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的内心。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是怀着无比的勇气和决心,才踏上了这条充满艰辛的革命道路。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组模拟的开会场景。
不大的房间里,摆放着几张简单的桌椅,十几个代表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他们的表情严肃而认真,每个人都在为中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我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耳边仿佛响起了他们激烈的讨论声。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看似平凡的会议,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起点。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在一面墙上,挂着一块小小的黑板,上面写着一些会议的要点和讨论的内容。
那粉笔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和严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石库门的感受
简介
石库门是上海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本文将分享我参观石库门时的感受与体验,包括对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的探索,以及对这些古老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历史背景
石库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住宅建筑形式。
当时,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移民。
这些富裕阶层在上海兴建了许多西式洋房,并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西方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石库门这一特色建筑。
建筑风格
石库门建筑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具有浓厚的欧式风情和传统中国特色。
它通常由青砖、灰瓦和木材构成,外墙多用花岗岩或大理石装饰。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天井和石头铺就的地面,给人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感觉。
房屋内部常常采用复式结构,楼梯、窗户和家具都体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
同时,室内还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木质雕花、镂空窗扇和屏风等。
文化内涵
石库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上海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象征。
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的过程。
在这些古老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旧时上海繁荣时期的气息,想象那个时代里商人、外国侨民和普通市民们生活的场景。
参观体验
我参观石库门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首先,我选择了位于上海法租界区域内的一个著名石库门小区作为我的目标。
当我走进这个小区时,立刻被它那独特而美丽的外观所吸引。
整齐排列的石库门建筑,古老的青砖墙壁和精致的雕花,都让我感到仿佛穿越回了上海的过去。
在进入其中一座石库门时,我被宽敞明亮的天井和花园所迷住了。
这里种满了各种鲜花和绿植,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我沿着楼梯走上二楼,发现每个房间都布置得非常精美。
木质家具、红木地板和细致的装饰品展示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参观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居住在这里多年的居民。
他向我讲述了关于这个小区以及他们生活在石库门中的点滴故事。
他说他们珍惜这些历史遗产,并努力保护和传承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现代价值与意义
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造成高楼大厦。
然而,石库门作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石库门是城市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它们记录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过程,展示了上海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保留石库门有助于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城市发展历史,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石库门也是城市景观中的亮点。
这些古老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保护和修复石库门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旅游业收入,还能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最后,石库门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虽然它们建造于近百年前,但经过改造可以满足现代居住需求。
许多人喜欢在这些具有历史韵味的房屋中居住,享受到宽敞明亮、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总结
参观石库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这些古老建筑承载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展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保护和传承石库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它们的历史价值,更在于它们对于城市文化、旅游业和居住环境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让它们继续为我们传递历史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