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教育的六个技巧

对于犯错的孩子,父母的批评是少不了。但是怎样的批评教育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以下六个批评教育孩子的技巧要掌握喔。

1)批评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尤其是较严重或屡错屡犯时,父母难免会心生怒火,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做出过火的举动,这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酿成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在批评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才能对孩子的错误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帮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2)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因此,不管怎样,都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全盘托出,这样,也许父母会对孩子的犯错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批评也会更有针对性,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3)父母要统一战线

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若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尤其是面对孩子犯错后批评教育,父母态度不统一,就会使孩子积极寻求一方的庇护,而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

4)父母先进行自我批评

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够先自我批评一番,如“这事妈妈也有责任,只怪我们平时工作太忙,对你关心不够”等,这样会让父母和孩子的心一下子拉近很多,孩子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敢于承担责任,和进行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

5)批评后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受到父母的批评后,难免会情绪会比较低落,这时候,父母可以语言上安慰孩子,如“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的”“爸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知错能改”等等;也可以从行动上给孩子一些安慰,如拍拍他的肩、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

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可父母还是爱自己的,从此,他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6)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时,尽量不要在这些时间中: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使孩子一天的心情变坏;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睡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因此,在这些场合尽量不要去批评孩子:公共场合、当着孩子同学或朋友的面、当着众多亲朋的面。在这些场合批评孩子,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会打击他的自信心,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不满或怨恨的心理,从而影响亲子间的感情。

父母要学会正确的批评孩子,掌握批评孩子的技巧,也是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批评教育的六个技巧

对于犯错的孩子,父母的批评是少不了。但是怎样的批评教育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以下六个批评教育孩子的技巧要掌握喔。 1)批评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孩子犯了错,尤其是较严重或屡错屡犯时,父母难免会心生怒火,很可能会在一时冲动对孩子说出不该说的话,或做出过火的举动,这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甚至酿成大错。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在批评孩子之前,父母一定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样才能对孩子的错误作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才能帮孩子找出犯错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2)给孩子申诉的机会 孩子犯错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心所致;有可能是态度问题,也可能是能力不足等。因此,不管怎样,都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申诉的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全盘托出,这样,也许父母会对孩子的犯错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孩子的批评也会更有针对性,让孩子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评。 3)父母要统一战线 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若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尤其是面对孩子犯错后批评教育,父母态度不统一,就会使孩子积极寻求一方的庇护,而不是如何去认识和改正错误。 4)父母先进行自我批评 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够先自我批评一番,如“这事妈妈也有责任,只怪我们平时工作太忙,对你关心不够”等,这样会让父母和孩子的心一下子拉近很多,孩子会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敢于承担责任,和进行自我批评的良好品质。 5)批评后给孩子心理上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错,受到父母的批评后,难免会情绪会比较低落,这时候,父母可以语言上安慰孩子,如“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的”“爸妈也会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知错能改”等等;也可以从行动上给孩子一些安慰,如拍拍他的肩、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等等。 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可父母还是爱自己的,从此,他会对父母充满感激,也会对自己充满自信。 6)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低年级学生的几个小技巧

批评低年级学生的几个小技巧 青云小学费寿华 “七八岁孩子的脸像花朵般灿烂,心像水晶般纯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如诗句中描绘的,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这时的他们爱哭、爱笑,情感直露易变;这时的他们爱模仿、爱活动,易受他人影响;这时的他们冲动、盲目,常常无法控制自己;这时的他们,爱报告、爱申请,凡事都依赖老师。 这群小家伙在学习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批评教育是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孩子的错误,批评是必要的,若方式不恰当,伤害了自尊心,反而不利于教育学生。因此,作为这群小家伙的班主任,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讲究技巧。 一、暖暖的批评之鼓励 鼓励,不仅可以使孩子改掉坏毛病,而且能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信心。七八岁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如果老师能够亲切地与他交谈,真诚地鼓励他。在得到老师的青睐后,孩子会努力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而当老师持之以恒地用眼神、微笑、语言、等第等向他传递暖暖的鼓励,孩子会为了能继续得到老师的关注努力做到老师期望的,在老师一个个鼓励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当孩子写字不符合规范时,老师先提出低的要求:“如果你把字写在格子里面,老师会给你一个‘优秀’哦!”当孩子真的做到时,老师立即给予表扬强化,反复强化后,再给孩子一个高一点的要求:“把字写工整”,在这样有层次的鼓励下,孩子不会觉得老师是在批评自己,而是觉得老师关注自己、喜欢自己,从而更加听老师的话,更会实现老师的要求。这样貌似鼓励实是批评的方法较之训斥和责备,其管理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二、冷冷的批评之沉默

一般来说,批评都要诉诸声音、语调和动作。然而,在一定场合,教育者有意识地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实施这种无声的批评,首先要创造一种紧张、严肃的气氛,批评者表情要严肃,态度要冷漠,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检查中领悟到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比较差,经常在课堂或一些集体性活动上会纪律失控,这时如果老师用歇斯底里地叫嚷让他们安静,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选用沉默的批评,不仅学生能够更快地安静下来,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当然,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要适可而止。 三、酸酸的批评之严肃 别看七八岁的孩子,他们也是极要面子的,特别是那几个性格倔强的学生,所以切忌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当众去训斥指责他们。这样的孩子适合单独批评,谈话时言语要饱含深情,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善意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一次路队,班级里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和那几个“惯犯”因为排队说话被罚了,小女孩站在那里,气呼呼地瞪着旁边的男孩子。我没有去问原因,也没当众批评她。等到下课后,叫她单独和我在走廊说说话,我告诉她排队纪律的重要性,告诉她自己常为不遵守纪律的孩子烦恼,告诉她自己对她一贯优秀表现的看法,说着说着,我看见她的眼泪流了出来……我知道她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了、为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动了,鼻子一酸,眼泪就出来了。这种酸酸的批评方法是从善意的立场出发,分清是非,以情感人,学生容易接受、也更深入人心。

批评教育孩子的六个技巧

批评教育孩子的六个技巧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现代教育国际集团合肥分校幼教专家张菊女士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了事,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三大原则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现代教育国际集团的幼教专家张菊女士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现代教育国际集团合肥分校幼教专家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现代教育国际集团合肥分校幼教专家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

批评的技巧

批评的技巧 学生不遵守纪律、予以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只有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批评方式,以及注意批评时的语言技巧,才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改正错误。 1、满腹委屈。教师简单训斥后,学生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哗哗直流。显然是受了委屈,却迫于教师威严不敢开口。 2、敢怒不敢言。教师在旁边滔滔不绝,中讨学生罪行。而批评对象,虽然低着头,却暗暗咬紧了牙齿,握紧了拳头,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全然没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这样的情况在高年级尤为严重。 3、应激反抗。这种情形,虽不是很多,却是任何老师都不愿看到的。被批评者昂着头和教师大声喊叫,甚至撕扯到一块。显然是受到某种刺激,失去了理智。 面对上述学生的不良反应,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采取了不恰当的批评方式,加上措词过于激烈,引起了学生的对立情绪。要知道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尚处于发展变化中,有些想法也许会片面一些,我们成人认为是错的,说不定学生不会这么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学生的想法,并及时给予纠正。还有,学生由于想法简单,处理方式也相应不合理,需要教师教给他们一些处理方法,让他们避免犯错。总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批评

学生的决窍,采用相应的批评方式,注意批评时的语言技巧,才能使批评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到:学生虽然不成熟,想法片面简单,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欲望,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应将他视为独立的人来尊重、信任,不能强迫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和教育措施,要相信他们能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尊重和信赖教师。 教师平时态度要和蔼可亲,真诚坦率,关爱学生。切忌高高在上、简单粗暴、让学生感到紧张和不安。要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善于捕捉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思想基础、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在批评学生时,要先掌握批评对象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才能事半功倍。在学生对老师感到信任并愿意讲心里话时,教师再析理说理,寓情于理,进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幼儿批评教育的技巧

幼儿批评教育的技巧 幼儿批评教育是一种帮助幼儿认识并改正错误行为的教育方法。批评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然而,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需要采取一些技巧和策略来确保教育效果。以下是一些幼儿批评教育的技巧: 1. 要及时性:幼儿的记忆力有限,所以批评教育应该及时进行。教师需要在幼儿犯错误或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批评教育,让幼儿能够及时记住错误行为,并加以改正。 2. 要针对性:批评教育要具体、明确,并且针对幼儿的具体错误行为。教师应该告诉幼儿他们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是错误的,并提供正确的行为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以及改正错误。 3. 要耐心性:幼儿在认识事物和控制情绪方面还有很多的不成熟之处。当幼儿犯错误时,教师应该保持耐心,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帮助他们改正。 4. 要积极性:批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方式进行,给予幼儿鼓励和表扬。教师可以在批评中加入鼓励的话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更乐意改正错误。

5. 要示范性: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应该以身作则,用正确的行为示范来引导幼儿。幼儿更容易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行为,所以教师要做幼儿的榜样,正确引导他们。 6. 要个体化: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此批评教育也需要个体化。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特点和行为问题,灵活调整批评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最大化幼儿的学习效果。 7. 要与家长的合作:批评教育应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教师可以与家长分享幼儿的不良行为和改正情况,以便家庭和学校共同帮助幼儿提高。 幼儿批评教育的技巧还有很多,但以上所列的技巧是比较重要和常用的。通过这些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于批评学生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

关于批评学生的方法和技巧 1、批评学生要客观,对事不对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批评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对缺点和错误,既不能夸大,也不缩小,不但要明确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找出改进方法,使学生地教师指导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应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尊严。看过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批评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2、批评要委婉含蓄,善用无声的教育。 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容易发怒,喜欢单刀直入,这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委婉地进行批评,即把“良药”装在“糖衣”中,来解决苦口的问题。例如: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种说法是:“你怎么上课时间睡觉,站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让老

师陪你站一会好吗?”一种说法是“看你这作业乱七八糟的,再写十遍”,另一种说法是“改掉一个坏的习惯真不容易,再写几遍吧,你能行!” 同时,要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等等;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女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只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3.批评要地位平等,以理服人。 在批评学生时,老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这里的平等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往往我们有很多老师,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不管老师讲得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讲得符合实际情况还是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很少给学生申辩的余地:“你不要插嘴,犯了错误你还想辩护吗?”让学生有话难说、有理难辩、有苦难言。其实,允许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一个看法和说法,也允许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申辩的机会,这是师生平等的一个最起码、最根本要求。师生之间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

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 当老师,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一说起批评,友人总是把它与“板着面孔训斥”画上等号,其实,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为了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对大学生的批评,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教师批评学生的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批评学生注意批评的尺寸统一 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都应受到批评。如果该批的不批,不该批的狠批,那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感觉,降低教师的威信,造成班级的不团结,从而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批评后要给他改正的机会 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有些错误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改掉,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可以采用“有限违纪免责制”,“自选惩罚制”,“准违纪告戒制”等。 三、批评要“理直气和”,善用无声的教育 当教师认为必须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因为他犯了错误或者是学习态度很糟糕的时候,你可以先平和的称赞一下他的某一优点,使批评的意见变的柔和并且易于听取和接受。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的话,这样柔和的夸一下他的话,他也会由“老虎”变成一只可爱的“大猫”的。在批评的时候建议多用建议性的语句,比如“如果我是你,我会……”也多用眼神、手势等无声的语言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批评要适时适度,切忌唠叨 在多次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宽松活跃型为最好,而很少选择关系唠叨型。这有力地说明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思想上都处于不断地成熟阶段,好多问题都不会想得很透彻。因此,明智的老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聪明的

【家庭教育】批评教育的六个技巧

【家庭教育】批评教育的六个技巧 [导读]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 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 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该喝茶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敢摆,叫做了几遍也没有反应,青琳同意去点软的。儿子抽搐着不敢摆玩具,绝望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击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 生气地把孩子说道了一顿了事,笑了笑之后,看著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贪心了,已 经开始心有余悸,自己这样抨击孩子,可以不能给他遗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 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 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抨击的三大原则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抨击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获得维护,怎么分寸其中均衡呢?对于 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道,家长们维护孩子自尊心的意识弱了,可以有时, 却把“对孩子的认同”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直观矛盾出来了,似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就要退出最基本的管教和抨击。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 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 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抨击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 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 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导致危害的抨击,往往就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就是什么。就拎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踢了妈妈,我们可能将一时气极说道,你竟敢踢妈妈,真是个 坏孩子!但这样可以把一件具体内容的事,不断扩大至“糟”和“不好”的区分,给孩子 遗留下长远的影响。

因材施教巧批评六法

因材施教巧批评六法 摘要:批评是教育的必用策略。只有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方能行之有效。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具有艺术性、技巧性、机智性、灵活性。笔者集三 十余年之教学经验,在本文中阐述了因材施教巧批评六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批评六法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成人尚有犯错的时候, 何况那些乳臭未干的未成年人。自然,小学生犯点“小毛病”那是“家常便饭”,时 时让许多让老师哭笑不得。而对这样的情况如何是好呢?是大发雷霆,还是弃而 不管,这就需要深思。如何去尊重和爱护又收到教育,让他知错能改呢?曾有人 说过:“人类在不损及自尊的情况下,都愿意改过向善,但是若有人当众指责他 的行为不对,为了维持面子,他会将错就错,不是错误本身拉着他,不使他改正,而是自尊受到了伤害,使他无法回首。”所以当遇到犯错误的同学,如何使批评 这一教育手段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比表扬学生 的时候更具有艺术性、技巧性、机智性、灵活性、多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 特点,因材施教,使师生双方产生相同和相近的情绪体验,建立亲近感,最终达 到心理相容。 我从教三十余年,碰到过许多酸甜苦辣,遇到过许多个性不同的学生,不同 性质的学生错误。在此就谈谈笔者的巧批评吧。 一、微笑暗示法 用微笑的方式去批评学生,实际上是动情的批评法,常常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细微的违纪行为或偶一为之的过错。譬如:学生上 课迟到一、二分钟,或上课时思想开了小差,这时教师对他(她)微微一笑,他(她)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并告诫自己:老师注意到了,下次别重犯。 二、旁敲侧击法 在批评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本意,而借言他人他事,表面批评彼,实际针 对此,使其犯错误的同学自知理亏,无话可说。 当我偶然发现自己的得意门生悄悄学斗地主、打麻将进行赌博,上网玩不健 康的游戏。便顿生狠狠批评他的念头时,却又因该生是班长,点名批评会影响到 他的威信,则可不点其名,采取旁敲侧击式的批评,体现的是信任与理解,其潜 台词的内涵颇丰。真是响鼓不用重锤击,此时的他面红耳赤,默默地低下了头, 后来在班会上,他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缺点、错误,决心痛改前非。这样显然地 比“直戳戳”、“赤裸裸”的批评要高明、含蓄得多,收效更大。 三、以身示范法 身教重于言教,我曾接过一个班,同学们经常乱扔乱丢纸屑,通过多次教育,终归无效。一天我就故意将自己口袋里的纸烟盒揉成一团,顺手就扔到教室地板上,有意走出教室门,然后又转回身弯下腰把自己刚抛的烟盒捡起,并顺手捡了 几张学生们扔的纸屑,再拿去放到教室里的垃圾箱里。这样就比空洞的说教、批 评好得多了,居然从此再无一人乱扔纸屑了。这样的美事,何乐而不为。也使我 们从中悟出观点及理论:学生对于老师的一举一动特别关心与注意,在我们不知 不觉当中,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约束自己,判断是非,老 师就应先约束自己,以身示范,为自己的行为作好判断,老师是最好的榜样。要 让好竹出好笋,就应先增强竹子的品质。 四、沉默责备法

论对学生批评的方法 - 教育理论

论对学生批评的方法-教育理论 批评是相对于褒扬来说的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方式。批评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心理刺激和情绪波动的工作方式,素来被视为工作中的难点。批评的效果受当事人双方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批评的艺术那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免不了要对自己的学生实施批评。如何使诚意的批评既具有技巧性,又收到预期效果,这就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批评的办法。我们教师在对学生批评教育过程中就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征,把握好批评的办法。 一、大度宽容,赋予爱心 驰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办更强烈。〞教师批评学生始终要坚持爱的原那么,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己的言行错误,并勇于改过。教师既要以理明人,又要以情感人,赋理予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能“改其行〞。一般来说,不愿做好学生、喜欢做“坏孩子〞的学生是没有的,他们所犯的错误言行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错误,我们大可不必求全责备,横加指责。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学生自身已经处于一种不安与自责的心境下,教师更不应去“雪上加霜〞,而应给以爱心和宽容。 二、批评前要弄清原因 弄清问题的缘由,是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前提,同时也会防止冤枉好人。高职学生的心理开展已经相对完善,有了初步的区分是非的能力,对事情的对错有了自己区分原那么。所以,在批评学生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原因,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然后确定对学生的批评办法。 三、批评时要讲究策略 1、要注意场合,适时适度。 批评学生时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机会,选择是事中批评好还是事后沟通好。对于原那么性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弄分明自己的对错,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了解。但在批评后一定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好,让他们理解老师的苦心。 2、要对事不对人。 高职学生,特别是三年制高职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因此在批评个人时,不要波及其人格或者动机,否那么会引起学生恶感,使批评失败。只有针对学生差错的批评,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3、批评办法要因人而已。 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学生,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冲动的学生,宜用商讨式批评法;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拟成熟的学生,宜用发问式批评法。 四、批评后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 对学生进行批评后,不一定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正面效果,有时也可能产生学生逃学、出走、破坏、报复、轻生等负面效果。因此教师要在批评后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根据他们的情绪反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就如同农民辛苦种庄稼一样,当庄稼成熟后你就要去收割,否那么以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总之,批评既是教育的伎俩之一,也是教师关怀保护学生的一种表现,但毕竟批评是一副苦口的良药。要使被批评者乐于接受批评、并能转化为自我批评,最后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师应该讲究批评的方式、策略和批评艺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