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修辞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基本特征。
-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选择。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段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2. 提问:这段文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修辞手法。
(二)讲授新课1. 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增强表达效果。
- 对比: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差异。
-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使表达生动形象。
- 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气势。
-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2. 举例分析:- 教师选取典型例句,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三)实践活动1. 创作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段短文或诗歌。
-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
2. 互评环节:-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六、板书设计```修辞手法├── 比喻├── 对比├── 拟人├── 排比├──反问└── 设问```七、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与分类。
2. 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修辞手法教师详细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4.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修辞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深入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修辞手法的实际操作练习。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2. 找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看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看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课程活动设计活动一:修辞手法分类游戏1. 教师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修辞手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判断得更准确。
活动二:修辞手法创意写作1. 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要求学生运用至少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修辞方法教案

修辞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方法的概念,能够运用修辞方法进行文学创作和
文学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方法进
行文学创作和文学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能够准确地分析文学作品中修
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案例、文学作品等教学资料;学生准备笔记本
和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方法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修辞方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
教师系统讲解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
第三步:示范
教师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示范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引
导学生理解修辞方法的具体效果。
第四步: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方法进行文学创作或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
手法,加深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步:总结
教师对修辞方法的概念、作用和常见手法进行总结,并强调修辞方法在文学创作和文学分析中的重要性。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撰写一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修辞方法的概念和作用,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方法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分析。
同时,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于修辞手法教学的教案

关于修辞手法教学的教案教案:关于修辞手法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2. 学生能够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
【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修辞手法的解析与例子展示;3.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前,教师播放一段音频或视频,其中包含了不同的修辞性手法,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魅力,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及分类(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作家为了增强作品的表达力而运用的艺术手段。
修辞手法能够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和表达形式来打动读者或听者的情感。
2. 教师解释修辞手法的分类: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等。
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每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三、解析常见修辞手法与例子展示(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幻灯片,详细解析每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拟人则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等。
2.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询问他们对例子的理解和感受。
四、讨论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2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段落,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的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并提供反馈。
3. 随后,教师邀请几个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积极尝试运用。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并巧妙地使用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作文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如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提升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
第二章:比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比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
比喻的结构和要素。
比喻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喻的定义和结构。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比喻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比喻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三章:拟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拟人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拟人与比喻的区别和联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拟人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拟人。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拟人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四章:夸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夸张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夸张的定义和特点。
夸张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夸张的注意事项和限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夸张的定义和修辞效果。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夸张练习,纠正错误。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夸张的应用和修辞效果。
第五章:反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反问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反问与疑问的区别和联系。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问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问。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反问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第六章:排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排比的定义和结构。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排比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排比的定义和特点。
排比的结构和要素。
排比的修辞效果和应用。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写作效果。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提问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
2. 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二、修辞手法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
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敢”。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向他挥手”。
3.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词语重复表达相似的意思。
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步”。
4. 对偶:用对称的语言结构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亦是失败之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例句,让学生识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 分析例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和作用。
四、练习与创作(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秀文章,提高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
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和学生的创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修辞手法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写作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比喻的概念和特点。
2. 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运用比喻。
2. 如何辨别和欣赏比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修辞手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介绍比喻的概念: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产生直观、形象的感觉。
2. 讲解比喻的特点:比喻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新颖性。
3. 分析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4. 举例说明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找出几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
2.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喻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比喻实例,并尝试运用比喻进行写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比喻的特点和类型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如何正确运用比喻:a. 选择合适的本体和喻体。
b. 保持比喻的恰当性。
c. 避免生硬和牵强。
2. 分析比喻在写作中的具体运用:a. 描写景物。
b. 描写人物。
c. 表达情感。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运用比喻写一段景物描写或人物描写。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篇运用比喻手法优秀的作文,并分析其优点。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5. 设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展示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现象,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举例说明。
3. 示例:展示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效果。
3.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借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
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
(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总结: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二、比喻句的辨析
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
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A、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
B、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C、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D、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E、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说说为什么只有F句是比喻句?
小结: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三、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练习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每条岭都那么温柔。
()
B、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
C、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呀!()
D、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的特点和区别:
1、比喻句,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基本结构为三部分:本体、比喻词、喻体。
2、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一定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是否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
练习四:
1、把下列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①红得透亮的柿子,像()。
②刺猬浑身长满了像()的硬刺。
2、把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①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②小鸟在林间鸣叫。
③顽皮的雨滴像调皮的男孩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④海棠果像个有礼貌孩子冲着我点头微笑。
比喻略去了比喻词和喻体,就成了拟人。
练习五: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A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B走进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犹如置身于大海之中。
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绿得令人陶醉。
叠叠的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这怎么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
练习六:按要求写句子。
(1)灾区的群众不能忘记那一双双来自各地的援助之手。
(改成反问句)
(2)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3)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仿写:。
(4)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
(改为设问句)
练习七: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