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茶的制作方法

合集下载

信阳毛尖茶叶基础知识讲解

信阳毛尖茶叶基础知识讲解

信阳毛尖茶叶基础知识讲解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于信阳市,因其细嫩的芽叶形似刚长出的绒毛而得名。

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绿茶,信阳毛尖具有独特的外观、香气和口感,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信阳毛尖茶叶的基本知识,包括产地、制作工艺、品鉴要点等内容。

一、产地概述信阳毛尖茶的产地主要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信阳市和周边地区。

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和山水环境都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信阳毛尖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得以保持和发扬。

二、制作工艺信阳毛尖茶的制作工艺非常重要,关系到茶叶的外观和品质。

下面是信阳毛尖茶的制作工艺步骤:1. 采摘:信阳毛尖茶的采摘时间非常关键,一般在清晨露珠未干时进行。

只有新鲜嫩芽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茶叶。

2. 晾凉:采摘回来的嫩叶要进行晾凉,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3. 杀青:晾凉后,茶叶需要进行杀青处理。

杀青的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部的发酵过程。

一般采用高温炒制或蒸制的方法进行杀青。

4.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一步可以使茶叶的形状更加紧凑,并提高茶叶的香气。

5. 烘干:最后,茶叶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剩余的水分并稳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烘干过程一般采用低温烘焙的方法进行。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制作工艺,信阳毛尖茶才能呈现出其特有的形状和风味。

三、品鉴要点品鉴信阳毛尖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外观:信阳毛尖茶的外观整齐而匀称,色泽翠绿,毫尖显露。

2. 香气:闻其香气,应有清新的花香和独特的茶叶香气。

3. 叶底:用白色瓷器盖住盖碗,观察盖内叶底,叶底均匀淨绿。

4. 汤色:信阳毛尖茶的汤色呈明亮的嫩黄绿色,清澈透亮。

5. 口感:品饮时,茶叶应具有清爽的口感,回甘悠长。

通过品鉴以上要点,可以感受到信阳毛尖茶的高质量和独特魅力。

结语信阳毛尖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风味。

本文就信阳毛尖茶的产地、制作工艺和品鉴要点做了简要介绍。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信阳毛尖茶的基础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希望能够激发您对茶叶的兴趣,进一步探索和品味这一美妙的茶叶品种。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自古以来,茶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很高的重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健康的饮用方式深受人们喜爱。

信阳市地处中原腹地,素有“八百里茶道”之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信阳毛尖。

本文将就信阳毛尖进行调研。

一、线下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在信阳市内开展,采用的是走访调查方式,选择了当地两家茶叶经销店和一家信阳毛尖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以下内容:1.信阳毛尖的种植及制作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信阳市固始县和息县的滇池、淮河交汇处的群山中,以其形状美观,色泽翠绿,香气高爽,味道鲜爽著称。

信阳毛尖的种植主要是在海拔300-500米的茶园中,茶树品种以中山小种为主,配以少量其他优良茶树品种。

在制作过程中,信阳毛尖采取“以嫩为主”、“夏采秋制”的工艺,即以春茶为原料,精心制作。

具体制作流程包括采茶、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独特,比较讲究,属于手工加工的茶叶种类。

2.信阳毛尖的销售及消费市场信阳毛尖是国内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也是信阳市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根据调查了解,信阳毛尖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络平台两种形式。

线下实体店主要包括茶叶经销店、茶艺馆等,线上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信阳毛尖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茶叶消费爱好者、礼品市场和酒店餐饮等领域。

信阳毛尖的消费价格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制作工艺独特,手工精心制作的缘故。

3.信阳毛尖的市场竞争优势信阳毛尖是中国名优茶之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优势:信阳市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国八大茶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良的气候条件,使信阳茶区的茶叶品质独特。

(2)品质优势:信阳毛尖制作精良,色、香、味、形俱佳,不管是茶叶内部还是外观上都非常优秀,口感清香浓郁,营养丰富,对人体有许多好处。

(3)文化优势: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阳毛尖就是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

信阳毛尖调研报告一、产品定义河南的风物特产——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一。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它因为全部是采摘茶树的细嫩鲜叶再经过精细加工而得名。

常饮信阳毛尖、具有清心明目、降低血压、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作用,长久以来,它就被人们称为茶叶中的极品。

二、产品分类信阳毛尖是绿茶,基本特征是叶绿汤清,从采制茶叶的时间上看,我们还可以将茶分为春茶和夏茶、秋茶。

春茶,顾名思义就是春天采摘的茶叶,因为茶树经过一冬的修养生息,所含的各种有效物质比较高,因此香气强烈,滋味鲜爽,茶质较好。

夏茶因为夏季气温高,光和作用强,滋味较春茶苦。

秋茶因为经过两季采摘,营养物质显著减少,所以滋味淡薄。

一般来说,特别是绿茶,春茶相对较好。

三、市场基本特点1、产品荣誉。

说起信阳毛尖的辉煌,信阳市茶产业办官员如数家珍:“淮南茶,信阳第一”,这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在品尝过信阳毛尖后的赞誉。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金质奖章。

1959年,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此后多次获得国家金质奖。

2006年,在“极品信阳毛尖拍卖会”上,信阳毛尖以每100克14.9万元的价格成交。

2、 2、本地市场分析3、信阳市茶叶街的货源较为可靠,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

茶具以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4、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要看零售地域。

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

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

对顾客而言,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质量,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更重要的是一些袋装泡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3、消费人群分析:社会人员,主要是休闲、谈生意、朋友聊天;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更注重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调。

信阳毛尖采摘和制作工艺

信阳毛尖采摘和制作工艺

信阳毛尖采摘和制作工艺信阳毛尖茶的制作方式是非常严格的,信阳毛尖茶的采摘和制作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信阳毛尖采摘和制作工艺,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信阳毛尖采摘和制作都严格信阳毛尖的采摘和制作都非常严格,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采摘的茶叶要用透气的光滑竹篮盛放,不能挤也不能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茶的手工制作工艺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摊放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 ,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

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生锅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

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

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

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

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熟锅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

非遗信阳毛尖制作技术传承与茶文化传播

非遗信阳毛尖制作技术传承与茶文化传播

2018年第04期基金项目: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基金年项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自觉性的调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14YJCZH150。

作者简介:王明磊(1981-),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1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十分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发展的关键阶段,制茶工艺已经得到了持续的完善,在清末信阳毛尖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炒制工艺。

信阳甘周源等人在1905-1909年初步组织建立了宏济茶社,具体是到安徽六安一带购买茶籽,同时邀请了六安茶师指导种茶制茶。

大体上对六安瓜片的炒制方法进行了参考借鉴,即分别利用小平锅实施生熟炒制。

相关的操作是采取帚把挑着炒茶,熟锅使用大帚把替代了揉捻。

这也是信阳毛尖最初的制作工艺。

信阳茶商1911年在杭州西湖购买了茶籽,同时对龙井炒制工艺进行了研学,之后与六安瓜片炒制方法有效联系,在信阳茶的炒制流程中借鉴吸收了西湖龙井的抓条、理条工艺,通过熟锅大帚把炒制替代了生锅的小把炒制。

当前信仰毛尖制作雏形便是由这一茶叶炒制方法演变而来。

由于民国时期信阳五大茶叶高度重视吸收和引入制作工艺,从而很好完善了加工信阳茶的工艺。

信阳毛尖一般都是采取手工形式进行炒制,浉河区周氏炒茶是比较正宗的信阳茶区手工炒制工艺。

周氏祖传炒茶工艺主要是全面把握生熟锅的火候,采取一定的技巧对茶条进行紧、细、圆的操作。

不仅世代传承,还受徒传人,在信阳产茶区域极具影响力。

2007年5月,河南省政府已经批准由浉河港申报的信阳毛尖采制技术作为民间手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中也出现了周祖宏的名字。

周师傅出身茶师世家,对信阳毛尖传统制作工艺精华有效继承,通过几十年的认真研究,其逐步成为信阳炒制毛尖领域最具代表的人物,这位民间的炒茶能手由于在该领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而成为信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的信阳毛尖采制的传承人。

2信阳毛尖茶文化遗产价值2.1信阳毛尖茶传统生产技艺的经济价值河南省茶资源异常丰富,产生了品质优良的茶叶,形成了较高的声誉,其中信阳毛尖茶最负盛名。

信阳毛尖的泡法

信阳毛尖的泡法

信阳毛尖的泡法
茶的种类比较多,在对茶选择上,都是不能随意的进行,不同的茶对人体各方面,有着不同的帮助,所以在喝茶的时候,也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这样会对喝的时候,对自身健康有帮助,女性可以以菊花茶为主,男性可以选择铁观音,这些茶对人体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那信阳毛尖的泡法如何呢?
信阳毛尖这类茶也是得到很多人喜爱,这样的茶在口感和色泽上,都是非常的独特,所以对信阳毛尖的泡法也是要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对茶喝的时候,对人体健康才会有帮助。

信阳毛尖的泡法:
一、首先是用热水将茶壶和茶杯烫过,再放入五、六克重的茶叶,倒入热水,第一泡即可饮用,这是由于不施洒农药的缘故。

此时,茶叶娇嫩,茶汤香醇,进口甘甜圆滑,冲泡时水温以80–90度为宜,既可即时饮用(温喝),也可冰喝,温喝时假如酌量加点白糖,或者冰喝时加点白糖、蜂蜜,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这两种饮用方法,均为夏日降温去署的良方。

喝茶要先享受茶香,其次观察茶汤颜色,最后再尽情啜饮,信阳毛尖茶品质极优,一般五泡还能享受到极佳的茶香风味。

二、毛尖茶之品尝要讲究冲泡技术,茶具以素烧陶器小茶壶最佳,冲泡时先用开水将茶壶烫热,装入茶壶容量四分之一茶叶,然后开水倒入壶内,将茶水泡沫溢出至茶水清澈,盖好壶盖后,复用开水冲烧茶壶。

第一泡茶和第二泡茶经45秒即可倒入茶杯饮
用,之后则延长15秒,放一次茶叶可用同样方法冲五到六次。

通过以上介绍,对信阳毛尖的泡法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对这样茶喝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进行,它对人体各方面,没有任何损害,但是要注意的是,对这样茶喝的时候,晚上也是要减少选择,这样对身体健康才会有帮助。

信阳毛尖简介

信阳毛尖简介

简介:信阳毛尖—手把茶,产自浉河港董家河,早在1915年,该地区所产信阳毛尖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优质信阳毛尖茶的集中产地。

茶的鲜叶采摘十分严苛,需要工人清晨天色未亮时就要上山采摘,要求一芽一叶且叶老的不采瘦不采,有雨不采。

在采摘手法上也有要求手法不当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此款茶采取传统信阳毛尖制作工艺,一个熟练工一天能摘6~8斤鲜叶,4斤鲜叶炒制出1斤茶。

包装上面类似扫把的物件就是炒茶时使用的重要工具—茶把,作用是使茶叶初步形成泡松条索。

茶具:毛尖最好用透明玻璃茶器,利于观形。

泡茶:(准备:上海水质不宜泡茶,可用农夫山泉水。

茶具:毛尖最好用透明玻璃茶器,利于观形。

)1.热具用刚烧开的滚水冲洗杯子,最主要作用是使茶叶催香,其次是清洁卫生。

2.摇香热具后快速将茶叶投入杯子里晃动(投放量3-5克,视人而定初饮者投放量要小,常喝的可多放)然后闻茶香。

有明显的熟板栗香(通俗将就类似烤红薯味)。

3.洗茶用80度以下的水洗茶,(水温不宜过高不然会把茶烫熟。

)手法:杯子微倾,水沿杯子内壁缓缓注入。

这样可以保持茶汤清澈明净。

微微晃动几圈,三圈左右即可,将水倒掉。

4.冲泡用80度的水与冲泡,与洗茶手法形同,倒出茶汤即可。

浸泡时间过长会有苦涩味。

(可观叶形,汤色,香味)品茶:目前市场评定信阳毛尖可简称为“小浑淡”小:指干茶细、圆、紧、直、浑:是茶汤浑浊多白毫。

用上述冲泡手法可避免茶汤浑浊淡:茶汤滋味清淡。

(但这种方法太过注重茶叶的外形过度追求芽头,忽略口感。

老师不提倡。

)简单来讲就是香气高鲜,有熟板栗香,汤色碧绿明净,滋味醇厚,饮后回味生津(简称回甘,也就是口水倒流回口中),叶底柔嫩成朵,嫩绿明亮。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历程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历程

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历程
信阳毛尖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具有千年历史。

下面是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历程:
1. 唐代:信阳地区开始种植茶树,并采用简单的制茶工艺,如摘叶、晒干,制作出粗糙的茶叶。

2. 宋代:信阳地区开始采用炒制工艺,将鲜叶经过摇炒、揉捻等步骤,使茶叶形成条索状。

这种工艺使茶叶更加香气浓郁,口感鲜爽。

3. 明代:信阳地区的茶叶经过不断改良和创新,制作工艺更为完善。

当时的信阳毛尖以其细嫩的叶片、鲜明的香气和清爽的口感而广受好评。

4. 清代:信阳毛尖以其高质量和独特的风味迅速赢得了全国茶叶市场的关注。

清朝皇帝多次赐予信阳毛尖“皇茶”的称号,使其声誉更加远播。

5. 20世纪:信阳毛尖在制作工艺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使得信阳毛尖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茶叶的质量更加稳定。

总的来说,信阳毛尖的工艺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制茶工艺到炒制工艺的演变,再到现代化的制茶工艺的改良。

信阳毛尖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成为中国茶叶
中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毛尖茶的制作方法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形状和清香的口感而闻名。

下面将详细介绍信阳毛尖茶的制作方法。

1. 采摘新鲜嫩芽
信阳毛尖茶制作的第一步是采摘新鲜嫩芽。

一般情况下,茶树的新芽长到1到2厘米的时候就可以采摘。

这些嫩芽通常呈柔嫩的绿色,叶面覆盖着细毛,所以称之为“毛尖”。

2. 晒青
采摘好的茶叶需要晒青,以增加茶叶的水分含量,帮助释放出茶叶的鲜香。

将新摘的嫩芽平铺在竹篮或竹席上,放置在室外适当的阴凉通风处,让茶叶自然晾晒约2小时。

3. 揉捻
晾晒完的茶叶会稍微软化,此时需要进行揉捻。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将茶叶内部的汁液释放出来,并使茶叶形成细长的形状。

在揉捻过程中,需要用手腕的力量来回揉捻茶叶,直到茶叶变得柔软而有弹性,同时有一定数量的汁液滴出。

4. 烘焙
揉捻后,茶叶需要经过烘焙来停止茶叶的发酵过程。

一般情况下,信阳毛尖茶采用竹制烘焙器进行烘焙。

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烘焙器中,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
行烘焙,烘焙时间一般控制在1到2小时之间。

5. 分级
烘焙好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以便调整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根据茶叶的长度和形状,将茶叶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

其中,上等毛尖茶叶长度较长,形状较直,色泽翠绿,口感浓郁,是最优质的信阳毛尖茶。

6. 包装和保存
分级好的茶叶需要进行包装和保存。

一般情况下,信阳毛尖茶会采用铁罐或密封袋等包装材料,以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同时,要将茶叶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总结起来,信阳毛尖茶的制作方法包括采摘新鲜嫩芽、晒青、揉捻、烘焙、分级和包装保存等步骤。

通过这一系列的加工工序,茶叶逐渐转化为信阳毛尖茶,具有清香高扬、滋味鲜爽的特点。

制作过程需要细心、耐心和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制作出优质的信阳毛尖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