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得大书,每次读红楼,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一次,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曹公笔如椽,十年血泪化为巨著红楼梦,黛玉心似锦,两世姻缘演出悲情木石盟。
林黛玉这个绣口锦心的女子是曹雪芹精心描绘给读者的形象,今天我们就随着他一起走进贾府。
二.进入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都到了哪些地方/?在各处见到了那些人/?生答在这些人中,他最期待见到谁/?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走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世界。
贾宝玉见到了他的人生知己,从此揭开了二人爱情故事的序幕。
王蒙先生说:红楼,是那两个字梦中的爱情是文化,更是人的性格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的综合体现。
今天我们就走进宝黛爱情故事的源起-----宝黛初会,去探究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集中写宝黛初会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段落。
(1314)黛玉和宝玉初次相会的时候目光有一个交汇,黛玉刚刚见到宝玉有一个神情语句,宝玉见到黛玉又作何想~?(生答)两个人萍水相逢,却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用李商隐的诗来概括: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种感觉多么细腻,多么微妙,多么美好啊!相同的感觉却有不同的神情,有两个字分别写出了二人不同的神情,是哪两个字?(师读)(生答)两个人的神情一个是发于外,一个是存乎中,一字之别凸显两人神情,曹雪芹可谓丹青高手,鬼斧神工,那么黛玉初到贾府是为什么来的?(生答)母亲病逝,投靠外祖母,所以她来到贾府时谨言慎行,黛玉来到府中进进出出反映出繁文缛节,他看到了贾府环境与别家不同,它有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
礼俗很多,施力簪缨之家,黛玉本就寄人篱下之感,这排场,这气势使林黛玉感到如履薄冰倍感压抑,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见到了似曾相识的宝哥哥,你们觉得怎么样?尤为亲切,我们说这轻轻的对视,这一惊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的相见正如电光火石震撼了双方的灵魂,黛玉也由进贾府进到了宝玉的心里。
双方的目光对视之后没有移开,在宝玉的心里眼中,黛玉是什么样子的?(生答外貌描写,找一男生读,师配音。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鉴赏(课堂实录)一、课堂导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的《红楼梦》,小说人物性格鲜明饱满。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鉴赏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鉴赏人物形象(一)思考: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送绰号凤辣子。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凤辣子的个性的?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
)听完了他人的评价,王熙凤隆重出场了。
同学们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提问1:王熙凤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明确:。
凤辣子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
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今天还有远客来到,王熙凤作为一个晚辈,为何不但来迟了,还如此“放诞无礼”呢?明确:来迟,是因为她在处理贾府的繁杂事物,说明王熙凤精明能干,放诞无礼说明她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尊贵身份和特殊地位,泼辣性格提问3:王熙凤的肖像如何展示凤辣子之辣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板书:《红楼梦》师:这是一本书,它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师:《红楼梦》里边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了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
但是这篇课文,只是一个片段,选自《红楼梦》。
这个片段里边主要有三个人物,你预习过的请你说一说,哪三个人物?(示意举手发言,走向该生)生:(怯生生地)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要有自信地说,声音响亮地说,再把这三个人物说一说。
生: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是吗?(询问其他同学)生:是。
师:很好!前面两个人物在这个课题里边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她还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贾母,(板书:贾母)有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看过《红楼梦》这个小说,所以蒋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三个人物,你注意听。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荣国府从盛到衰的历史。
那么,荣国府里边的贾母,年龄最长,辈分最高,权威最大,管理着荣国府,但是由于刚才说的年龄大了,于是呢她想找一个精明能干的接班人来管理荣国府,那她看中了谁呢?看中了她的孙子媳妇(手指板书)“凤辣子”,她的名字叫王熙凤,是她的孙子媳妇。
那么这林黛玉又是谁呢?是她的外甥女,她的心肝宝贝肉,天天口头心头念念不忘地,只可惜啊,这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她的祖母心疼她于是把她接进了荣国府。
于是呢,“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同时也是林黛玉初见“凤辣子”。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一个问题,(拿起粉笔)你觉得“凤辣子”(下划线)是一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把书本打开,发出声音从头到尾好好地再读一读这个片段,想一想这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各自朗读,老师巡视)师:读完了吗?好,我刚才跟一些同学交流也在听你们读,尽管你们预习过,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这篇课文读不好。
这也不怪大家,因为这篇课文很特别,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字,现在不太用了,有些句子的表达呢,跟现在不太一样了,所以难读,对吧?所以这堂课里蒋老师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你们听,听仔细,这个字该怎么读,哪些句子特别难读,明白了吧?生:明白了。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鉴赏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
这堂课,我们回归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习惯就是边读、边想、边记的方法,这就是评点法。
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
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生1: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师:方法就这么简单,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众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你行不行,敬请你点评。
(给同学们两分钟,整理上堂课的评点,然后自由发言。
)生3:我认为宝黛见面时的描写好。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而宝玉看罢,就笑了,并且说见过林妹妹。
从他们见面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黛玉内向,小心谨慎; 宝玉外向,性格直白。
师:语言叫直白,性格最好叫――生4 :直爽。
师:很准确!刚才的同学评点得很好,他抓住了俩人见面的典型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点得很到位。
(板书)师: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用李商隐的诗句概括是什么?生5 :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心理学家说男女初次见面的三分钟内的感觉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有戏没戏,(生笑)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两人见面这么有感觉在全书中有什么作用?生6 :和前面的“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两人后来的爱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中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当林黛玉踏入贾府的庭院,她的眼前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色的牡丹在风中摇曳,白色的梨花如雪般飘落,而紫藤缠绕在古老的树干上,仿佛一条紫色的河流。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远处传来了鸟儿悠扬的歌声,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
这个场景,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故事的开始。
而林黛玉,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的到来注定会给这个府邸带来新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是否被这个美丽的庭院景象所吸引?是否想要进一步了解林黛玉在这个府邸中的遭遇和经历?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富丽堂皇的世界,探索《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吧!二、知人论世:教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学生1(小组代表):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叫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在康熙朝曾有亲属担任要职。
但由于家族败落,他的生活后来变得非常贫困,甚至卖画为生。
他在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教师:很好,你总结得很清楚。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这部作品。
学生2(小组代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反映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没有被超越的作品。
教师:非常好,你介绍了《红楼梦》的主题和历史背景。
学生3(小组代表):这节文段主要讲述了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的情节。
她第一天在贾府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包括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赦、贾政等。
这些人物各自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我们的代表给出自己划分层次的理由。
【教师适当点拨。】
【投影。】
①初进荣府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
生3: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生4: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生5: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师:表述得很全面,也比较深刻。我们需要在讨论发现之后能够借助与这样的语言训练来锻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表达的能力。
师:读到这里,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古代i
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试着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
[课堂小结]
生6:我想补充一点,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还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就受到贾母的疼爱,也为下文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作了铺垫。
师:这点发现得很好,真没想到同学们看书很细致,已经能够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了,值得表扬。初识了贾母,下面最想说谁?
生:(齐嚷)王熙凤。
师:真应了那句话——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我们这就来见凤姐,不过见凤姐前,我们还是来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问声好呀。
生2:我来补充关于《红楼梦》的知识。《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精选5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精选5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1)一、设疑课文预习提示对《红楼梦》的基本内容作过交待。
假如我们从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一路学将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习,并没有摆脱满堂灌的嫌疑,也不能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说,不利于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无形中被常规教学所忽视了。
于是我想何不就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发展作为讲课的一个切入点进行带点创新意识的教学呢?打定主意,便着手进行。
先设定本课的讲习目的:“通过对课文人物描写的理解分析,提高学生获取,提高学生获取、感受、品味语言的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增强学生对《红楼梦》的构思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
”然后设定教学的过程,在预读《红楼梦》的情况下,请同学谈他对《红楼梦》的初步认识。
如全书的内容,艺术价值等,都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话。
其目的是,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待学生完成后,教师提示并肯定: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确实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品。
自从它行世以来,就不知迷恋了多少读者。
课文所选的第三回就初步展示了《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技巧,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方位加以确认。
二、激疑在设疑的基础上,请同学读课文的预习提示。
读完后,引导学生注意本段的叙述顺序,发现问题:原来,《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中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原来是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
本篇课文虽然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但也重点交待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相会二人细腻而微妙的感情关系。
可以说,整个《红梦楼》中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发展能否一帆风顺,从这一回里就看出来了。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那么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情感描写来感受《红楼梦》高超的艺术这一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林黛玉进贾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
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背景音乐中导入新课展示主要情节。
】[推进新课]师:在我们走进贾府前,先来了解写这一伟大作品的作者情况,谁来介绍呢?生1:我来介绍我收集的资料,请大家听后帮我补充。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颐、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
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是在曹寅任内。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曹頫因牵连,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这种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痛苦的回顾。
他对社会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使他写出了揭示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
生2:我来补充关于《红楼梦》的知识。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生3:《红楼梦》还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生4:《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有人这样评价:“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充分,对《红楼梦》了解得非常多,下面我想就大家是否阅读过《红楼梦》全书的情况作个调查。
【学生纷纷反馈自己阅读的情况,教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学生简要介绍选文的内容和相关章节故事梗概。
】师:请大家按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名同学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补充或者纠正讲述的错误。
【投影。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光怀闺秀”是开篇;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贾府人物;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大家按学习小组组成交流单位,提出自己对课文层次划分的意见,集体讨论给出划分结果和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我们的代表给出自己划分层次的理由。
【教师适当点拨。
】【投影。
】①初进荣府开端②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③初见凤姐(重点)高潮④拜见两位舅父(未见)继续发展⑤陪贾母晚餐继续发展⑥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⑦安排起居结局师: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 生:(齐答)宝玉、黛玉相见。
师:对于宝玉来说,这一节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而这也是二人第一次见面,类似的第一次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数数文中有哪些“第一次”。
师:林黛玉进贾府是——(师生齐说)第一次,也就是说小说在这里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
生l:还有林黛玉见到的贾府人物,也是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
生2: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相通的微妙关系。
师: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学生讨论。
】生l:在贾府门前黛玉看到了宁、荣二府都是三问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着“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仆役。
师:这里黛玉的发现表明了——生:(抢答)这既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了贾府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显赫。
生2:黛玉还看到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的贾母住房以及仆役、婆子、丫鬟一大群的人物。
生3:她还看到了“荣禧堂”中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古玩。
生4:“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
师:这又表明了——生:(抢答)这些显示了贾府与别家不同的气派。
师:从黛玉角度你还能感受到——生:(抢答)黛玉还看到了贾府众多的、身份地位各异的人物,既有养尊处优的主子,也有受压迫、被奴役的仆役。
师:能不能把刚才讨论的文字综述一下?生5:这里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师:表述得很全面,也比较深刻。
我们需要在讨论发现之后能够借助与这样的语言训练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
师:读到这里,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古代i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试着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概貌,也落实了重要的字词,同时借助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皇帝御书的匾额、乌木錾银的对联、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由此看来,着实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看到了浮华背后的堕落,看到了人世百态。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
3.阅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章节,熟悉《红楼梦》内容。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的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整个一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很多,今天我们以小说开端处的“林黛玉进贾府”来认识一下出场的人物,带着这个认识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
[推进新课]师:我们先从认识谁开始?生:(七嘴八舌)王熙凤、三春、贾母、宝玉……师:意见还不一样呀,按道理林黛玉在贾府最先见过的是谁呢?生:(齐答)贾母。
师:那好,我们就从“老祖宗”开始吧。
随着黛玉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不同世界中的人物。
请大家借助于黛玉的双眼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祖宗”。
【学生交流。
】【多媒体显示贾母出场的片断。
】师:为什么贾母要第一个出场?又为什么要显示她的气派和礼仪?生1:《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位“老祖宗”(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生2:荣、宁二府上下几百人都环绕在她的周围,地位不同一般。
生3: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生4: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生5: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
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生6:我想补充一点,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还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就受到贾母的疼爱,也为下文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作了铺垫。
师:这点发现得很好,真没想到同学们看书很细致,已经能够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了,值得表扬。
初识了贾母,下面最想说谁?生:(齐嚷)王熙凤。
师:真应了那句话——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我们这就来见凤姐,不过见凤姐前,我们还是来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问声好呀。
【学生自由阅读描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等文字。
】生7:(率先提出疑问)老师,这里没有具体说到三春分别长什么样,叫我们怎么知道呢?师:就是呀,那曹老先生也太草率了,这让黛玉也分不清了呀,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沉思后小声交流意见。
】生8:我想,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这么多人出场,一个个写过去那就都是浮光掠影了,不如先写主要的,其他人先一笔带过,以后慢慢在提到的时候来个具体出场描写。
师:有道理,看来曹老先生不是忽略了这个问题。
生9:我补充,我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当第一次见到很多人的时候,比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对每个同学不能都一一认识,但班主任的样子还有同桌或者同一宿舍的同学总是印象最深的,以后大家就渐渐熟悉了。
【学生点头称是。
】师:对呀,这也是生活中常见到的景象。
你理解得真好,能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去来理解小说,其实这也告诉我们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对小说的解读正是要建立在生活之上。
师:说了半天,我们冷落了风姐了。
【生笑。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王熙凤出场的描写。
】生10:老师,让我们看看这个电视片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