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林黛玉进贾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
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得大书,每次读红楼,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最近一次,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受:曹公笔如椽,十年血泪化为巨著红楼梦,黛玉心似锦,两世姻缘演出悲情木石盟。
林黛玉这个绣口锦心的女子是曹雪芹精心描绘给读者的形象,今天我们就随着他一起走进贾府。
二.进入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都到了哪些地方/?在各处见到了那些人/?生答在这些人中,他最期待见到谁/?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走进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世界。
贾宝玉见到了他的人生知己,从此揭开了二人爱情故事的序幕。
王蒙先生说:红楼,是那两个字梦中的爱情是文化,更是人的性格与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历史属性的综合体现。
今天我们就走进宝黛爱情故事的源起-----宝黛初会,去探究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集中写宝黛初会的内容体现在哪些段落。
(1314)黛玉和宝玉初次相会的时候目光有一个交汇,黛玉刚刚见到宝玉有一个神情语句,宝玉见到黛玉又作何想~?(生答)两个人萍水相逢,却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用李商隐的诗来概括: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种感觉多么细腻,多么微妙,多么美好啊!相同的感觉却有不同的神情,有两个字分别写出了二人不同的神情,是哪两个字?(师读)(生答)两个人的神情一个是发于外,一个是存乎中,一字之别凸显两人神情,曹雪芹可谓丹青高手,鬼斧神工,那么黛玉初到贾府是为什么来的?(生答)母亲病逝,投靠外祖母,所以她来到贾府时谨言慎行,黛玉来到府中进进出出反映出繁文缛节,他看到了贾府环境与别家不同,它有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
礼俗很多,施力簪缨之家,黛玉本就寄人篱下之感,这排场,这气势使林黛玉感到如履薄冰倍感压抑,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见到了似曾相识的宝哥哥,你们觉得怎么样?尤为亲切,我们说这轻轻的对视,这一惊一笑在这样的氛围中的相见正如电光火石震撼了双方的灵魂,黛玉也由进贾府进到了宝玉的心里。
双方的目光对视之后没有移开,在宝玉的心里眼中,黛玉是什么样子的?(生答外貌描写,找一男生读,师配音。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鉴赏(课堂实录)一、课堂导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节选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峰的《红楼梦》,小说人物性格鲜明饱满。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鉴赏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鉴赏人物形象(一)思考: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送绰号凤辣子。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凤辣子的个性的?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补充介绍一下贾府内外的人对她的有关评价: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周瑞家的说道: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
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
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
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人敢拦她。
(二)(观看熙凤出场录像。
)听完了他人的评价,王熙凤隆重出场了。
同学们注意观察她出场的方式、服饰、容貌,语言及其动作。
提问1:王熙凤是以怎样的形式出场的?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明确:。
凤辣子人未至而声先闻,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
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
提问2:贾府规矩众多,等级森严,今天还有远客来到,王熙凤作为一个晚辈,为何不但来迟了,还如此“放诞无礼”呢?明确:来迟,是因为她在处理贾府的繁杂事物,说明王熙凤精明能干,放诞无礼说明她深得贾母欢心,独揽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这样写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尊贵身份和特殊地位,泼辣性格提问3:王熙凤的肖像如何展示凤辣子之辣的明确:肖像描写不但可以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还能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第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含反思及点评)执教/张肖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细读三门(大门、贾母处、贾政处),以贾母住处和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讨探究法、对话交流法。
【课例实录】一、调查导入师:上课之前我想做一个调查,完整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同学请举手。
(只有两位女同学)看过原著但没读完的同学请举手。
(有七八个同学)生:老师,看过电视剧的算不算?师:也算吧,看过同名电视剧的举手。
(人数较多,有近一半人数)师:从刚才的调查情况看,似乎这部小说不太受同学们的欢迎。
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斗争,读起来的确需要耐心。
但我们如果沉下心来,走入作品,就一定会有收获。
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以作者的身份来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难以言说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清朝得舆评价这部小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这部小说主题思想深刻,艺术结构严密,人物刻画逼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读一读。
今天,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跟随“导游”林黛玉去参观贾府,主要学习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吧。
(板书课题)二、速读感知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课文,知道《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
那么,编者加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改成“贾府迎黛玉”好不好?生:不好。
“贾府迎黛玉”中“迎”是迎接的意思,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的地位和身份。
师:用“迎”不好,那你知道小说中哪位人物回贾府要迎接吗?生:元春,元春省亲时才用“迎”,因为她是皇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板书:《红楼梦》师:这是一本书,它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师:《红楼梦》里边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了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不下百人。
但是这篇课文,只是一个片段,选自《红楼梦》。
这个片段里边主要有三个人物,你预习过的请你说一说,哪三个人物?(示意举手发言,走向该生)生:(怯生生地)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要有自信地说,声音响亮地说,再把这三个人物说一说。
生:王熙凤、林黛玉和贾母。
师:是吗?(询问其他同学)生:是。
师:很好!前面两个人物在这个课题里边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她还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贾母,(板书:贾母)有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看过《红楼梦》这个小说,所以蒋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三个人物,你注意听。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荣国府从盛到衰的历史。
那么,荣国府里边的贾母,年龄最长,辈分最高,权威最大,管理着荣国府,但是由于刚才说的年龄大了,于是呢她想找一个精明能干的接班人来管理荣国府,那她看中了谁呢?看中了她的孙子媳妇(手指板书)“凤辣子”,她的名字叫王熙凤,是她的孙子媳妇。
那么这林黛玉又是谁呢?是她的外甥女,她的心肝宝贝肉,天天口头心头念念不忘地,只可惜啊,这林黛玉母亲刚刚病逝,她的祖母心疼她于是把她接进了荣国府。
于是呢,“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同时也是林黛玉初见“凤辣子”。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一个问题,(拿起粉笔)你觉得“凤辣子”(下划线)是一个怎样的人?好,下面把书本打开,发出声音从头到尾好好地再读一读这个片段,想一想这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各自朗读,老师巡视)师:读完了吗?好,我刚才跟一些同学交流也在听你们读,尽管你们预习过,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这篇课文读不好。
这也不怪大家,因为这篇课文很特别,是一篇古白话文,有些字,现在不太用了,有些句子的表达呢,跟现在不太一样了,所以难读,对吧?所以这堂课里蒋老师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你们听,听仔细,这个字该怎么读,哪些句子特别难读,明白了吧?生:明白了。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鉴赏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
这堂课,我们回归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习惯就是边读、边想、边记的方法,这就是评点法。
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
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生1: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李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师:方法就这么简单,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众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你行不行,敬请你点评。
(给同学们两分钟,整理上堂课的评点,然后自由发言。
)生3:我认为宝黛见面时的描写好。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而宝玉看罢,就笑了,并且说见过林妹妹。
从他们见面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黛玉内向,小心谨慎; 宝玉外向,性格直白。
师:语言叫直白,性格最好叫――生4 :直爽。
师:很准确!刚才的同学评点得很好,他抓住了俩人见面的典型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点得很到位。
(板书)师: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用李商隐的诗句概括是什么?生5 :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心理学家说男女初次见面的三分钟内的感觉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有戏没戏,(生笑)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两人见面这么有感觉在全书中有什么作用?生6 :和前面的“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两人后来的爱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中职语文《林黛玉进贾府》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当林黛玉踏入贾府的庭院,她的眼前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红色的牡丹在风中摇曳,白色的梨花如雪般飘落,而紫藤缠绕在古老的树干上,仿佛一条紫色的河流。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远处传来了鸟儿悠扬的歌声,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
这个场景,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仿佛在述说着一个故事的开始。
而林黛玉,作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她的到来注定会给这个府邸带来新的变化。
同学们,你们是否被这个美丽的庭院景象所吸引?是否想要进一步了解林黛玉在这个府邸中的遭遇和经历?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富丽堂皇的世界,探索《红楼梦》中的精彩故事吧!二、知人论世:教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伟大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学生1(小组代表):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叫曹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世家,在康熙朝曾有亲属担任要职。
但由于家族败落,他的生活后来变得非常贫困,甚至卖画为生。
他在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教师:很好,你总结得很清楚。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这部作品。
学生2(小组代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反映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这部小说以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没有被超越的作品。
教师:非常好,你介绍了《红楼梦》的主题和历史背景。
学生3(小组代表):这节文段主要讲述了林黛玉来到了贾府的情节。
她第一天在贾府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包括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赦、贾政等。
这些人物各自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选代表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我们的代表给出自己划分层次的理由。
【教师适当点拨。】
【投影。】
①初进荣府开端
②拜见贾母及众人发展
生3: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财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家族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生4:贾母第一个出场可以引出贾府一大批人物出场,如邢、王两夫人,李纨,迎春三姊妹等,也为后面的王熙凤、贾宝玉出场作好了铺垫。
生5:第一个介绍贾母,一方面因为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地位最高,同时她又是黛玉最亲的人。黛玉进贾府,第一个应该拜见的当然是外祖母。
师:表述得很全面,也比较深刻。我们需要在讨论发现之后能够借助与这样的语言训练来锻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表达的能力。
师:读到这里,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过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古代i
白话小说中有些词的词义现代汉语已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试着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
[课堂小结]
生6:我想补充一点,贾母和黛玉相见时搂抱痛哭的描写,还写出黛玉初入荣府时就受到贾母的疼爱,也为下文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作了铺垫。
师:这点发现得很好,真没想到同学们看书很细致,已经能够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了,值得表扬。初识了贾母,下面最想说谁?
生:(齐嚷)王熙凤。
师:真应了那句话——爱凤姐,恨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我们这就来见凤姐,不过见凤姐前,我们还是来给三春、王夫人和刑夫人问声好呀。
生2:我来补充关于《红楼梦》的知识。《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多方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显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明确了《林黛玉进贾府》借林妹妹的一双俊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鉴赏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宝黛初会。
这堂课,我们回归传统的读书方法,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习惯就是边读、边想、边记的方法,这就是评点法。
明清以来,对四大名著的评点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
人们公认的比较好的四种评点本你知道是哪几种吗?生1: 脂砚斋评点《红楼梦》。
生2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师:很好,知道两个已经很不简单。
(多媒体显示“四大名著著名评点”,另两个是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卓吾评点《西游记》。
)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评点是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多媒体显示“评点法”,学生齐读。
)生: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师:方法就这么简单,但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众生: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看你行不行,敬请你点评。
(给同学们两分钟,整理上堂课的评点,然后自由发言。
)生3:我认为宝黛见面时的描写好。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而宝玉看罢,就笑了,并且说见过林妹妹。
从他们见面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黛玉向,小心谨慎; 宝玉外向,性格直白。
师:语言叫直白,性格最好叫――生4 :直爽。
师:很准确!刚才的同学评点得很好,他抓住了俩人见面的典型细节,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点得很到位。
(板书)师: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用商隐的诗句概括是什么?生5 :心有灵犀一点通。
师:心理学家说男女初次见面的三分钟的感觉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有戏没戏,(生笑)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两人见面这么有感觉在全书中有什么作用?生6 :和前面的“木石前盟”相照应,也为两人后来的爱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师:很好。
回答类似的问题我们都要联系文章的前后。
这是规律。
谁还想评点其它地方?生7:我想评点的是黛玉回答宝玉的问话。
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而在前面贾母问的时候,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
”从前后不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黛玉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生7:因为黛玉在回答贾母的话时已经很谦虚了,但当她问贾母姊妹们读什么书的时候,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由此可以看出贾母不太喜欢女孩子读书,并且让黛玉感觉自己的话说得大了。
师:评点得很到位。
谁还发现了什么其它的妙处或有什么疑问?生8 :我有疑问。
为什么宝玉忽然摔玉?师:问得很好!哪位同学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9 :摔玉可以看出宝玉有叛逆的性格。
师:这是评点宝玉行为表现的意义,似乎没有解释出摔玉的原因。
大家想想宝玉是忽然摔玉吗?生10: 不完全是。
前文王夫人已经说过他是疯疯傻傻的,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许多事来。
师:是啊,宝玉是典型的给点就灿烂的主儿。
但他是不是看见谁都摔玉啊?众生:不是。
师:宝玉发狂的强度是和他对面前女孩的喜爱程度成正比的。
他对黛玉是怎么评价的?生11 :神仙似的妹妹。
师:是啊,他太喜欢林妹妹了,太认同林妹妹了,太想和她一致了。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想和林妹妹一致呢?生12 :宝玉说:“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从“也”字可以看出。
师:太棒了。
这就是我们评点时要注意的抓关键词。
(板书)宝玉太认可林妹妹了,他又率真娇惯,“我是宝玉我怕谁!”所以任性摔玉。
他摔玉了,贾母还宠爱他吗?生13 :爱。
从贾母急的搂了宝玉可以看出。
生14 :从贾母编了谎话哄宝玉也可以看出。
师:贾母说“孽障”是“爱”还是“恨”阿?众生:爱!师:还是爱恨兼有呢?众生:都有。
师:如果贾母更爱黛玉她会怎么样呢?生15 :她会搂黛玉。
生16 :她会真骂宝玉是孽障。
师:是啊。
她应该急忙搂了黛玉道:“孽障!你妹妹远道而来,你吓着她了。
”(生笑)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宝玉摔玉的时候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为什么不说“家里哥哥弟弟都没有”呢?生17 :因为宝玉喜欢女孩。
生18 :因为宝玉身边没有兄弟。
师:贾府除了宝玉没有男孩吗?众生:有。
师:这反映了宝玉把女孩当人看。
(生笑)我们现在当然把女孩当人了,但注意宝玉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时代,那时是不把女人当人的。
而宝玉甚至对丫鬟都能平等对待,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不妨看看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是男人的世界;《水浒传》的外文译本有的就翻译成《105 个男人和3 个女人的故事》,就这么少的女人还不是母夜叉二娘就是不守妇道的金莲;《西游记》当中的女人――众生:都是妖怪。
师:就观音菩萨是好人,但不知是男是女。
(生大笑)这么看来《红楼梦》确实是伟大的,它伟大之一就是把女人当人看。
雪芹饱含深情地谱写了一曲女性的颂歌,《红楼梦》中的女子几乎个个都是美丽聪慧、冰清玉洁的。
作者通过宝玉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也正因为宝玉把女人当人,他在当时的人们眼里是什么样子呢?生19 :是孽根祸胎,是混世魔王。
生20 :从《西江月》二词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他是无能、不肖的傻子、狂人。
师:那么,大家认为他的思想是超前的还是滞后的。
众生:超前的。
师:你认为超前好还是滞后好。
生21 :滞后好,滞后大家不会认为你是怪人。
生22 :超前好,超前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生23 :都不好,还是随大流,平平安安的好。
师:我认为思想超前和滞后都往往是时人所不容的,都注定是孤独的悲剧人物。
我们知道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他是超前的还是滞后的?众生:滞后的。
师:因此他是孤独而可笑的。
布鲁诺说太阳是世界的中心,他是――众生:超前的。
师:因此他被教会烧死在罗马的广场上。
还是我们党英明啊,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口号。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摔玉这样的典型细节,这是评点法的抓手之一。
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和典型细节,通过比较分析和探究归纳这样的思维流程,得出的评点语言要尽量的简洁、独到和深刻。
(板书)当然,深刻性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是有难度的,但随着我们的阅历的增加,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文学即人学。
我们对作品的评点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我们阅读不断深入的过程。
有人说宝玉摔玉是反抗封建社会的行为,你同意吗?生24 :不同意。
因为当时的贾宝玉还很小,不可能有那么深的意义。
生25 :我也不同意。
雪芹的思想也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层次。
师:是啊,如果雪芹有那么高的思想认识,也许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就是他了。
(生笑)那么,如果我说刚才的观点是提出来的,你同意吗?众生:不同意。
师: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希望大家在评点时都能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
其实,对红学的发展是起到了推动作用的。
他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你同意吗?众生:同意。
师:他又说“《红楼梦》是一部阶级斗争史”,你同意吗?众生:不同意。
师:因为首先是一位――众生:政治家。
师:他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众生:与人斗,其乐无穷。
师:因此,对作品的评点是见仁见智的。
现在我们来初步小结一下评点法。
(多媒体显示评点法的流程图即板书设计)探究归纳抓关键词简洁性找重点句评点法独创性析典型细节深刻性比较分析师:接下来,我们评点王熙凤出场的那一段文字。
给大家两分钟,用这一方法完善你课前的评点,也可以讨论。
然后自由发言。
生26 :王熙凤的出场写得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泼辣的性格特点。
师:仅仅写出了性格特点吗?生27 :还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
师:很全面。
谁还要评点?生28 :王熙凤连续问黛玉一系列的问题,写得好。
写出了王熙凤的热情关心和考虑问题周到的特点。
师:有一定的道理。
请看课后王蒙对这一段的评点,他从王熙凤不等黛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中评点出了四点。
我认为他第2 点讲的“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的评点不是十分准确的。
大家认为王熙凤的一串问题需不需要黛玉回答?众生:不需要。
师:因此她的问话表现更多的是――众生:走过场。
师:所以王蒙的这个评点最好改为――生29 :不是关心而是走过场。
生30 :是关心的表示更是走过场。
师:谁的更准确些呢?众生:第2 个。
师: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谁还有新的评点?生31 :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管家。
师: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词呢?生32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的“先”和“我已预备下了”的“已”。
生33 :我认为王熙凤的“哭”是假的。
因为她正笑着却很快就“用帕拭泪”,当贾母说“快再休提前话”时,她又“忙转悲为喜”了,变化太快了。
生34 :从王熙凤的哭更看出她虚情假意,善于演戏。
师:是啊!在她高雅、清洁的“哭”的表象下,显现的是她的机智逢迎。
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拭过了吗?(生会心地笑)可见,雪芹非常善于通过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
生35: 王熙凤夸林黛玉的语言描写也很妙。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可以看出她很会讨好林黛玉。
师:是为了讨好林黛玉吗?生36: 讨好林黛玉是为了讨好贾母。
师:有道理。
那么刚才那两句话中关键的词应该是什么呢?生37 :“真”和“今儿”。
生38 :应该是“真”和“才”。
师:大家读一下,应该是什么?众生:“真”和“才”。
师:正确。
她用两个很有分量的词,将对黛玉的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而且表达得自然、得体。
但是,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尤其是男生,这样做很危险。
(生笑)看来王熙凤也不高明啊!生39 :我不同意。
王熙凤说这些是为她接下来的话作铺垫。
因为她接着就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可以看出她夸黛玉是为了说明只有老祖宗才有这么漂亮的外女。
生40 :也夸了在场的贾母的三个嫡亲女。
师:在场的还有迎、探、惜三姐妹的母亲邢夫人和王夫人,她们听了高兴吗?众生:高兴。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堪称“红楼第一拍”。
(生笑)凤姐是一有机会就拍老祖宗的马屁的。
不过仔细想来,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听了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
在这种情景之下,如果你是凤姐你怎么拍呢?生41 :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