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优秀4篇)

A、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B、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C、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D、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⑵初见凤姐(重点)→高潮。
⑶拜见两位舅父(未见)。
⑷陪贾母晚餐。
⑸宝黛会面(重点)→最高潮。
结尾:安排起居。
四、小结
本文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第一次描写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心相通的微妙关系。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贾府典型环境分析。
⑶小结:
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中,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胚胎。
4、析“宝黛相会”──“心有灵犀一点通”:
⑴宝黛初会时两人分别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
明确:
⑶小结:
王熙凤是贾府之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的出场中,王熙凤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乎脂砚斋慨叹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曹雪芹评:[聪明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过程〗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能够把握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3)能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关爱他人,关注人生百态;(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红楼梦》原著;相关评论文章;教学课件。
2. 辅助材料:电视剧《红楼梦》片段;相关图片、音乐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进贾府的场景;(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作品特点;(3)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点;(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深入解读文本;(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3)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及其在作品中的地位。
4. 课堂拓展(1)对比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形象,探讨其独特性;(2)联系现实生活,体会作品的价值观念;(3)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解读了文本,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作品价值的体会;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2)能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3)能够概括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心世界;(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阅读兴趣;(2)理解人生百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关爱他人,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2)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3)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林黛玉复杂内心的剖析;(2)古典文学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引发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和意义;(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点评。
4. 课堂拓展(1)比较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性格差异,分析其寓意;(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中的象征手法,如黛玉葬花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的感悟;(2)教师分享自己的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意义和性格特点;3. 推荐一位你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家,并简述理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确保教学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楼梦》时期的贾府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育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2. 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梗概3. 文本分析:重点解析林黛玉进贾府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关系、寓意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文本的深入解读。
2. 教学难点:对文本中的寓意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背景及情节。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促进思考。
3. 分析讲解: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其中的寓意和写作意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及主要人物,引起学生兴趣。
2. 阅读引导:请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章节,了解情节。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讨论文本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关系等。
4. 文本分析: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其中的寓意和作者写作意图。
5. 总结拓展: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红楼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后对《红楼梦》的自主阅读和思考。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文本的深入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文本,以便他们能够深入阅读和理解故事情节。
2. 相关研究资料:提供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评论等资源,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3. 影像资料:如有条件,可以为学生播放与《红楼梦》相关的影视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红楼梦》与贾府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掌握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内容:1.简介《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2.解析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一回,了解书背景及作者。
2.分组讨论贾府的人物关系及社会地位。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的意义。
第二章:《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识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理解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内容:1.介绍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探讨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五回,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命运。
3.小组分享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章: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理解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探讨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五回,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经过。
2.分组讨论林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及心情。
3.小组分享林黛玉进贾府对后续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解析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探讨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第六回,了解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识过程。
2.分组讨论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感变化。
3.小组分享林黛玉与贾宝玉关系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第五章:林黛玉的诗词教学目标:1.欣赏林黛玉的诗词才华。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完整)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的礼仪制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感悟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包括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贾府的人物关系、封建家族的礼仪制度等。
2. 作品分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封建家族的礼仪制度。
2. 教学难点: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作品分析。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和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林黛玉进贾府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4. 情境体验: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以及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对作品的共同分析和理解程度。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林黛玉进贾府》教案(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造达六十年之久。
120回本。所以说《红楼梦》பைடு நூலகம்不是一般的文
学___创___作___,___是__曹___雪___芹___饱___含_ 血泪写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前五回内容梗概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 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林 黛 玉 进 贾 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
人物的性格特点。 3. 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历的条件下写的《红楼梦》,以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
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
趋势。
2. 作品问世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家、作品介绍
康熙年代,是曹家的鼎盛时期,康熙六次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 组成部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 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 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 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 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 贾府。作者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 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 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 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枉凝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 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 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 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 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 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 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 改变。
教学重点:
分析典型环境的特点、作用和典型人物:林黛玉、贾宝玉、 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主要是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及人物形象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 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传
(序幕)
统
开端
小 说 情节 三 要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 1763年。历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 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 寅、父辈曹颙、曹頫祖孙
从知晓,只能从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 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
《红楼梦》共12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 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到了18世末
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 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
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雍正继位后,
曹家牵连,被抄家,从此衰落,曹雪芹正值
由盛而衰的过程,由贵公子降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
过去经历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使他对
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些都为他写出《红
曹雪芹,名霑,字梦 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 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 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 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 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 豪华,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 盟” 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 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 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 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 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 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 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 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 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 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 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 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 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了解《红楼梦》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 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 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 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发展 高潮 结局
素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小说三要素:
▪ 人物: 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
▪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 产生于清代所谓
“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
义的因素也有了较大发展。这股
新生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
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在这样特殊时代及作者的亲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