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20篇设计意图
小班科学教案20篇详细

小班科学教案20篇详细科学是培养幼儿对世界和自然的好奇心、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班阶段,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小班科学教学,下面列出了20篇详细的小班科学教案。
一、《观察昆虫》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观察昆虫,培养观察力和对昆虫的基本了解。
2.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六条腿、触角等。
3.鼓励幼儿探索和观察其他昆虫,如蜘蛛、蚊子等。
二、《鸟类的生活》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讨论等方式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认识鸟类的一些特征,如羽毛、喙等。
3.鼓励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种类的鸟类。
三、《植物的生长》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功能,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鼓励幼儿照顾一棵小植物,观察和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四、《水的各种状态》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各种状态,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温度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3.鼓励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如冰的融化和沸水的热蒸汽。
五、《天气观察》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对天气的敏感和观察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天气状况的特征,如晴天、阴天和雨天。
3.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和讨论等形式表达对不同天气的感受和认知。
六、《颜色的探索》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2.引导幼儿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3.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和拼贴等形式表达对颜色的感受和认知。
七、《动物的脚印》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观察动物的脚印,了解不同动物的移动特征。
2.引导幼儿进行动物脚印的印制实验。
3.鼓励幼儿根据动物脚印进行推理和判断。
八、《物体的浮沉》教材引导: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
2.引导幼儿进行物体浮沉实验,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20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通用20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初步形成序列的经验。
3、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列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活动过程:1、游戏引入新课:排排站。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2、游戏:猫与花。
(1)在黑板上贴出小红花与小猫按照abab的规律的四个图片,让小朋友贴第五个、第六个……(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3)改变猫与花的位置顺序,再让他们贴一贴前面会是谁,后面会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小兔小猴做游戏。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4、操作活动。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5、组长负责收拾课桌。
6、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活动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
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
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能积极探索玩具是靠惯性、发条、电能等动力动起来的。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用恰当的词句,简单讲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惯性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发条)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活动过程一、幼儿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1)幼儿自由的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3)将幼儿带来的玩具按不同的玩法分类摆放。
二、幼儿交换玩具玩,进一步探索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科学教案小班20篇

科学教案小班20篇这是科学教案小班20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科学有用的垃圾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
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
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

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区20篇教案!(1)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的活动方式》含反思设计意图《指南》指出: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
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
所以,我选择了《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一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所以,我想以“虎大王开会”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1.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会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的活动方式。
2.会根据活动方式给动物分类。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的以飞、跑、跳、游、爬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动物。
2.物质准备:虎大王手偶、动物手指偶、课件。
活动过程一、情境激趣。
老师:今天,虎大王请我们去开会,我们走着去吧!(带领幼儿进场)二、幼儿和PPT互动,发现动物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会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动物的活动方式。
1.虎大王:小朋友们好,你们是怎么来的?(我们是走着来的。
)那它们是什么来的?2.引导幼儿跟PPT互动,发现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并大胆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1)小兔,你是怎么来的?(我是跳着来的。
)你是怎样跳的?(后腿用力蹬地向前跳。
)我们想向你学跳。
(2)小乌龟,(同上)(3)猎豹,(同上)(4)老鹰,(同上)(5)小鱼,(同上)3.过渡句:虎大王:动物们来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动物们的要求是不是多种多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游戏:帮动物找朋友(根据活动方式分类)1.动物提出要求。
老鹰:我要找飞着来的朋友。
老虎:我要找跑着来的朋友。
袋鼠:我要找跳着来的朋友。
鲸鱼:我要找游着来的朋友。
鳄鱼:我要找爬着来的朋友。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

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小实验教案20篇!(1)小班教案《影子的颜色》含反思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影子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科学意图: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欲是人的本能,孩子们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索。
通过设计此次活动。
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感知彩色影子的变化。
以幼儿发展为本,实现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的目的。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制作方法:(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
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
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活动反思:求知欲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着数不清的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与发现,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这个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求知欲望,是孩子日常生活熟中比较熟悉,发生的现象,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过影子,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2)小班教案《认识肥皂》活动目标:知道肥皂的名称,了解其主要的特征和用途。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培养幼儿对肥皂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1、收集不同种类的肥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用肥皂水制作的吹泡泡玩具若干瓶。
完整小班科学20篇教案

完整小班科学20篇教案《完整小班科学20篇教案》可能是您在查找幼儿园教案20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1、完整小班科学20篇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平安留意事项。
2、能依据老师的提问从平安角度思索回答问题。
3、初步培育幼儿的平安意识,提高自我爱护力量。
4、知道在发生危急时如何自救。
活动预备: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叙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平安留意事项。
1)观看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急,不能任凭触碰。
老师:①请小伴侣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急吗?为什么?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老师小结:妈妈告知小伴侣,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急,不能碰她们。
2)观看其次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急。
老师: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伴侣想干什么?②这是妈妈会对小伴侣说些什么?老师小结:妈妈告知小伴侣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由于这样简单发生危急。
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急?3)观看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任凭碰触。
老师:①妈妈在干什么?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些什么?老师小结:妈妈告知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平安留意事项。
老师:(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什么呢?(3)小伴侣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平安留意事项。
2、小班科学好玩的沙子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探究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嬉戏的欢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学问,培育环保意识。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培育探究自然的爱好。
小班科学教案20篇及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20篇及反思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小班的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教师需要准备科学教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分享20篇小班科学教案,并对教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以期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二、科学教案示范1. 主题:水的三态变化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种形态,并能够观察和描述这些变化。
教学内容:冰、水、蒸气教学活动:观察冰的融化过程,用手指浸入冰水中感受温度变化,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 主题:植物的生长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够观察和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根、茎、叶教学活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形态。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描绘植物的不同部位。
3. 主题:物体的浮沉目标: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教学内容:浮力、密度、物体的形状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通过实验分析浮沉原理。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4. 主题:空气的存在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能够观察和描述空气的压力变化。
教学内容:空气的存在、压力、气球的膨胀教学活动:观察气球的膨胀过程,用吸管和气球演示空气的压力变化。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解释气球膨胀的原因。
5. 主题:天气的变化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的变化。
教学内容:晴天、阴天、雨天、风天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的特点,通过制作天气图纸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点。
三、教案设计与反思通过总结以上的教案示范,我们可以发现教案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明确:教案应明确主题,以便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活动。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上学期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上学期《小班科学领域教案20篇上学期》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宝宝的小鞋子》【活动目标】1、知道鞋子可以保护脚。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合适的鞋子。
3、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每人准备三双鞋,如:皮鞋、拖鞋、运动鞋等【活动过程】1、幼儿踢球,体验鞋子的功用教师带领幼儿踢球(先穿鞋后光脚各一次)穿鞋与光脚踢球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鞋子有什么用?2、能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合适的鞋子(1)幼儿穿拖鞋,体验拖鞋穿脱非常方便提问:在家中穿什么鞋?为什么穿拖鞋?(2)试穿皮鞋与运动鞋,体验运动鞋便于活动的特点①我们要出去跑步,穿什么鞋子好?(幼儿在自备的鞋子中自由选择一双鞋子穿好)②皮鞋与运动鞋作比较,让幼儿体验运动鞋便于运动的特点第一次:教师带领幼儿做跳、踮脚等动作,让幼儿谈谈体会;第二次:让穿皮鞋的幼儿换上运动鞋,在做一次运动后谈谈体会。
(3)小结:小朋友在运动的时候穿上运动些,脚会很舒服,活动也方便,所以在小朋友运动时要穿上运动鞋,到了家里就可以换上方便的拖鞋,平常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穿上漂亮的皮鞋,鞋子的作用可真大。
3、带领幼儿穿运动鞋,到室外活动,进一步体验运动些便于运动的特点。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容易理解,而且也很乐于讲述自己的感受。
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比较三种鞋子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的用途,既增长了幼儿的知识,也使幼儿能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活动选择合适的鞋子,从而提高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小班部分幼儿自己换鞋有些困难,易穿错,因此不妨在活动中渗透一些学习区分左右脚和穿鞋、脱鞋方法的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洗洗鹌鹑蛋》【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醋和鹌鹑蛋这一简单的化学反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20篇设计意图《小班科学教案20篇设计意图》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教案20篇设计意图!(1)小班教案《多彩的果汁》含反思活动目标:1.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观察体验颜色的“混色”过程,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幼儿在快乐中体验玩色及感受跟着音乐自由摇动身体各部位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难点:通过了解水果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并且幼儿从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为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饮料”找出相应的水果制作成分。
活动准备:1.布置一个“水果王国”,重点以黄、红、绿色水果为主。
2.课件制作:各种水果及柠檬、草莓、猕猴桃切面图。
3.每人半瓶矿泉水,瓶盖儿里藏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果汁原料。
4.每人备用一个藏有三种颜色果汁原料的瓶盖儿,三种水果“商标”。
5.相关的背景音乐和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一)情景教学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活动开始师生在《小燕子》的背景音乐下来到“水果王国”,参观的同时幼儿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参观结束时教师告诉说“水果王国国王送我们三种水果作为礼物,它们是红色的草莓、黄色的柠檬、绿色的猕猴桃”,此时幼儿第一次在活动中认识三种颜色,对其有了最初的印象。
(二)进一步认识三种颜色幼儿围坐,教师出示三种颜色的果汁说:“这果汁是用国王送的礼物做的,你们能看出它们分别是用哪种水果做的吗?”,教师播放课件形象具体、生动的认识三种颜色,并请幼儿品尝以示确认。
(三)巩固认识三种颜色此环节设计两个游戏,游戏一:师生共同制作果汁。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手持饮料瓶舞动起来,使一瓶普通的矿泉水神奇般的变成了果汁,幼儿的学习兴趣瞬间提升,并且积极回答教师提问,说出自己手中果汁的颜色。
游戏二:给果汁贴商标,再次巩固了对三种颜色的认识。
(四)混色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这个环节只做简单教学,不具体讲解,目的是让幼儿对混色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知道两种颜色在一起可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即可,提升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在教学时教师为幼儿更换瓶盖儿,师生再次舞动起来寻找瓶子的另外一个秘密,音乐结束后教师揭开瓶子的秘密,告诉他们混色的粗浅道理。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2)小班教案《好闻的气味》活动目标:1.分辨几种经常接触不同的气味。
体验鼻子真有用。
2.愿意参与活动,尝试分辨几种味道。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三个透明的鼻子、花露水、风油精、各种有色的深色瓶子,小碗数个。
重点难点:接触不同的气味,体验鼻子的用处。
活动过程:一、问一问,找一找1.观察三个透明的瓶子,说一说瓶子里面有什么。
2.幼儿都来问一问,找出白开水。
3.说说一说另两瓶是什么。
二、闻一闻、尝一尝1.打开瓶子闻一闻,猜一猜。
按不同的音频气味,放在对应图卡前。
2.打开瓶盖,共同检验,闻一闻饮品气味,尝一尝。
三、闻一闻、抹一抹1.闻一闻花露水和风油精的气味,在左右手臂上分别抹上花露水和风油精。
讨论:谁不喜欢这种气味(蚊子)活动延伸:进餐时让幼儿闻一闻各种不同的气味。
(3)小班教案《三种特殊的车》含反思活动目的:1、看看、听听、说说中感知三种车特征和用途。
2、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有车辆的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三种车辆的胸卡。
2、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认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的特征及作用。
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1、做开车动作进活动室。
2、观看PPT,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车?二、认识特种车的基本特征、用途,鸣叫声1、警车播放声音。
猜什么车?你怎么知道的?看警车上面有什么?(警灯)(警灯是什么颜色的?警笛一响,好像在说:快让开,快让开,我要去抓坏蛋)警车是什么颜色?(白色的)警车是用来干什么的?(抓坏蛋的)小结:红蓝警灯亮一亮,警笛一响抓坏人。
2、救护车一辆白色的车开来了,猜是什么车?观察救护车。
车子是什么颜色的?救护车和医生一样穿着白衣服,白色的车身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救护车上也有灯(兰色)。
救护车是用来干什么的?(救危急病人)。
它去救人是怎样唱歌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们再听一听救护车是怎样叫的,(播放录音),它的叫声好像好像在说什么?(快让开,快让开,我要去救病人)小结:白白车身红十字,警灯闪闪救病人。
3、消防车一辆红色的车开来了,是什么车?消防车是什么颜色的?(红颜色)它的上面也有什么?(警报器)看,车上面有什么?(高压水枪)消防车是用来干什么的?(救火的)消防车发出的叫声好像在说什么?(快让开,快让开,我要去救火)小结:红红车上有云梯,警报一响去灭火。
4、小结:这些车辆真有用,警车警车抓坏人,消防车消防车去灭火,救护车救护车送病人。
活动延伸:1、除了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你还知道哪些有用的车?2、娃娃家着火了,需要请什么车?活动反思:整个活动上得比较轻松,幼儿也积极参与,课堂秩序挺好,幼儿在学的过程中也很开心,幼儿能大胆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述,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知道特殊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用途。
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教育要有意识地了解幼儿探索的情况,并帮助幼儿完成探索结果的表达。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小班教案《帮水宝宝搬家》含反思活动目标: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
活动过程: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提问: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2.水是什么样?二、故事导入,感知水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
找水宝宝。
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5.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
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
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
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
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水会流动。
四、小结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延伸活动: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活动反思: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
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
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
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
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5)小班教案《竹笋》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竹笋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2.在尝试剥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课件、礼物包裹、竹笋生长过程图、竹笋若干。
活动过程:1.猜猜、说说,引发幼儿兴趣师:(出示大熊猫图片)今天大熊猫收到了朋友们送的一份神秘礼物,它们是大熊猫最爱吃的东西。
你们猜是什么?(竹子)师:你们猜对了,大熊猫最爱吃的就是竹子。
(出示竹子图片)师:可是竹子那么长,包裹那么小,装得下吗?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包裹里的东西摸起来什么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呢?答案揭晓:竹笋。
师:竹笋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原来竹笋上面尖尖的,下面粗粗的,是圆锥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笋壳,颜色有些是褐色的,还带点黄,有深有浅;而且竹笋摸起来是硬硬的。
2.玩玩、剥剥,认识竹笋师:可是熊猫最爱吃竹子,为什么要送一根竹笋呢?你能猜出这个秘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真棒,原来竹笋长大了就变成竹子了。
师:竹笋是怎样长大的呢?(出示竹笋生长过程图)请幼儿排序竹笋生长过程,并做动作扮演。
师:这里有很多竹笋,熊猫也想要请你们吃,可是现在就能吃吗?(要剥壳)师:笋宝宝的秘密藏在它的衣服里,现在请你去试一试,剥一剥。
幼儿操作剥笋。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剥的才不破?你用什么办法剥的这么快?小结:原来剥笋要轻轻地,一层一层剥才不会破。
儿歌总结:小朋友们快快来,我们一起来剥笋,从外剥到里,从下剥到上,一层一层往里剥,笋宝宝露脸微微笑。
3.结束师:笋剥好了,我们送厨房请阿姨去制作美味的菜肴吧。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
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