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和利率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利息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   利息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1 利息与利率的概念利息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常用利息额的多少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绝对尺度,用利率作为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对尺度。

(一)利息在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过原借贷金额的部分就是利息。

从本质上看利息是由贷款发生利润的一种再分配。

在工程经济研究中,利息常常被看成是资金的一种机会成本。

(二)利率利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额与原借贷金额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用于表示计算利息的时间单位称为计息周期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因素决定。

1.首先取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在通常情况下,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界限。

2.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情况。

3.借出资本的风险。

4.通货膨胀。

5.借出资本的期限长短。

掌握财务评价的内容一、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基本内容根据不同决策的需要,财务评价分为融资前分析和融资后分析。

经营性项目主要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非经营性项目应主要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一)项目的盈利能力:其主要分析指标包括: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和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二)偿债能力:其主要指标包括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净现金流量维持正常运营,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

财务可持续性:首先体现在有足够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

其次各年累计盈余资金不应出现负值。

若出现负值,应进行短期借款,同时分析该短期借款的年份长短和数额大小,进一步判断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

财务评价方法(一)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①确定性评价方法②不确定性评价方法(二)按评价方法的性质分类按评价方法的性质不同,财务评价分为:①定量分析②定性分析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应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

(三)按评价方法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分类对定量分析,按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又可分为:①静态分析②动态分析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应坚持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

《利息与利率》教案

《利息与利率》教案

《利息与利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利率的含义,能解释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利息和利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利息和利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利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金钱,合理利用金融知识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金融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率的含义及计算。

难点:1. 利息的计算(特别是复利)。

2. 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3. 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案例或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

2. 准备好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存款利息,引出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2. 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利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利息计算公式: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4. 讲解利率的含义:利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5. 探究利率与利息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6. 练习与反馈:布置一些有关利息和利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利息和利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对利息与利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和利率理解的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拓展1. 利息与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利息与利率在贷款、投资、储蓄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利息与利率的区别

利息与利率的区别

利息与利率的区别1.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2.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

3.利息的计算有两种基本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其计算方便,手续简单;复利法是指将利息额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

复利是更能符合利息定义的计算方法。

4.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使收益的资本化成为可能,即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收益的资本化”用公式表示为P=B/r,其中B代表收益,r代表利息率。

5.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6.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利率是由供求均衡点所决定的,如认为由资本供求所决定的实际利率论、由货币供求所决定的流动偏好论以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等。

与之相对,马克思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

7.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错综复杂,许多因素都与利率息息相关。

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与制度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策因素包括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

决定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有: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第3章 利息与利率
5
二、利息的本质
3.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 (2)希克斯的“不完全货币论”。 • 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看法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过程来分析利息的来源并揭示 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理论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6
三、利息与收益的资本化
•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收益的资本化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 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 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 是收益的资本化。
7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3.2 利率与利息的计算
二、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利率能够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33
三、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利率管制。
2、授信限量。
3、市场开放程度。 4、利率弹性。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17
• 古典利率理论的特点: (1)古典利率理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储蓄和投资等实 物因素来分析利率的决定。 (2)古典利率理论是实际利率理论。
(3)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利率理论。
(4)古典利率理论使用的是流量分析方法。
18
三、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 理论观点: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凯恩斯在1936 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理论 之一。凯恩斯认为,利率属于货币经济范畴,而 不属于实物经济范畴,极力主张利率是由货币量 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

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

HB
第二节
一. 利率及种类
利率
(一)利率的分类 1、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2、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由一国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各金 融机构必须执行。 公定利率:由民间权威性金融组织商定的利率,各成员机构必须执行。 市场利率:是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它主要反映了市场内 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3.解除管制的好处:
步骤:五先五后的提法:先外币后本币、先贷 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先 长期后短期。
HB
(二)作用 1、 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1) 利率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资本供给的利率弹性一 般很低) (2) 利率调节投资(弹性较高,总量和结构调整) (3) 利率调节社会总供求(调节经济主体行为,控制 总供求平衡) 2、 利率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2) 引导个人的储蓄行为和资产选择行为
HB
S I r2 r0 I’ S’
r
r1
S S’ I
I’
S
I
HB
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特别重视货币因素在利率决 定中的作用。 利率决定 (1)货币供给M :外生变量 央行控制 (2)货币需求L:交易动机L(Y) 谨慎动机L(Y) 投机动机L(i ) L=L1(Y)+L2(i) 利率决定于流动性偏好与货币供给量的均衡条件。
HB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
1.利率管制的背景:
29年至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40%的金融
机构的消失。究其原因,金融业的过渡 融合,过渡竞争。理论基础:凯恩斯的 需求管理理论。 管制的意图在于:避免金融机构间的恶 性竞争,保证存款机构的健全性的生存 能力;力图降低融资成本;避免因利率 波动导致经济的不稳定以及可能带来的 通货膨胀效应。

《利息与利率 》课件

《利息与利率 》课件

03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变动
利率的决定因素
经济因素
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 发展水平、经济周期、产业结
构等。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对利率的变动具有重 要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 策等。
国际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汇率变动等也 会影响国内利率水平。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利率水平 的重要因素之一,当资金供大 于求时,利率水平会下降;反
以年为单位)。
举例说明
如果本金 P 为 1000 元,年利率 r 为 5%,时间 t 为 1 年,则利 息 I = 1000 × 5% × 1 = 50 元

复利利息的计算
总结词
复利是指本金和利息之和作为新的本金,再按照相同的利率产生利 息。
详细描述
复利计算公式为 FV = P × (1 + r)^n,其中 FV 代表未来值( Future Value),P 代表本金,r 代表年利率,n 代表时间(以年 为单位)。
《利息与利率》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 • 利息的计算方法 • 利率的决定因素与变动 • 利息与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 • 利息与利率的经济学分析
01
利息与利率的基本概念
利息的定义与计算
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也称为货币的增值部分。
利息的计算方式
利率的变动对经济有重要影响。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降低经济过热的风险;降低利率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 进就业。但利率的调整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经济增 长、通货膨胀、就业情况等。
02
利息的计算方法
简单利息的计算
总结词

第二章利率及利息计算

第二章利率及利息计算

(4)在原始本金一定的条件下,单利在相等的时间 区间内产生的利息相同;复利在相等的时间区间内 具有相同的利率。
2.1.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
名义利率是指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 i 胀因素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在有物价变化时扣除通货膨胀补偿以后的利率。 如果以 表示实际利率, 表示名义利率, 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 利率和利息是等价的。
2.1利率
本金(principal)是指贷款、存款或投资在计算利 息之前的原始金额。
利息:某方投资一定数量的货币于某个业务中,在 没有新资本投入和原始本金抽取的假设下,本金经 过一段时间将达到一个新的价值。这个新的价值与 原始本金相比产生的价值增值即为利息。
i m ie (1 ) 1 m
0.05 2 (1 ) 1 2
5.06 0 0
(2)
ie e 1
i
e
0.05
1
5.13 0 0
终值、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
i mt F P(1 ) m
i m 1 ie (1 ) m
F P(1 it)
F P( it) 1
定义2.2 所谓复利是指前期赚取的利息在后期会继续赚取利 息的利息计算方式。注:在复利条件下,每期的利率都是常 数。 定理2.2 给定本金P,每年以利率 i进行复利一次,t年后的价 值F有如下关系:
F P( i)t 1
2.1.2单利方式和复利方式的区别
(1)如果利率水平为常数,那么单利条件下的实际利率是时间的递减函 数;而复利条件下的实际利率与时间无关,仍等于常数的复利率。

有关利息的知识

有关利息的知识

有关利息的知识
利息是指资金使用者为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向资金所有者支付的货币报酬,是资金时间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利息的收益多少和利率成正比,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

利率和利息的具体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借)款时间。

例如,小夏在银行存了10万元一年定存,已知一年定存的利率是2.05%,那么到期获得的利息就是10万元*2.05%*1年=2050元。

在企业环境中,借贷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在股票市场中,股息是股东根据股票面额定期从企业盈利中分得的一种收入。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企业向国家银行取得贷款而支付给国家银行的一部分收入,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息和利率的关系利息人类对利息的认识1. 现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利息的基本观点,是把利息理解为: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

•2. 补偿由两部分组成:•⑴对机会成本的补偿;•⑵对风险的补偿。

利息的实质及其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1. 关于利息实质的分析,马克思继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论证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2.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资本未贷出,其所有者认为付出了机会成本;•运用自己资本的经营者也总是把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似乎利息是资本的收入,而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

资本化1.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也不是真正有一笔现实的资本存在,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这称之为“资本化”。

2. 资本化公式:第一节利率及其种类利率及其基本表现形式1. 利率,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2. 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

•3. 中国的“厘”:•年率1厘,1%;月率1厘,1 ‟;日拆1厘,0.1‟。

基准利率和无风险利率1.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其他利率会相应随之变动的利率。

•2. 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

由于——•利率=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风险溢价水平•所以,无风险利率也就是消除了种种风险溢价后补偿机会成本的利率。

3. 由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绝对无风险的投资,所以也无绝对无风险利率;市场经济中,只有国债利率可用以代表无风险利率。

•4. 有的中央银行规定对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也称基准利率。

其中,如中国人民银行直取基准利率字眼,并必须执行;有的不用基准利率字眼,其意义在于诱导市场利率的形成。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1. 在借贷过程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2. 考虑进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是名义利率;从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是实际利率。

3公式:•4. 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在内)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在市场经济中也是这样。

•5. 我国由政府管制的利率,在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和利率水平高低是否适当时,币值的变化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上世纪最后15 年7 次调整利率都是与通货膨胀率的涨落密切相关的。

其他种种利率1.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2. 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3. 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4. ……第三节单利与复利两种计息方法1. 单利是对已过计息日而不提取的利息不计利息的计息方法。

其本利和是:2. 复利是将上期利息并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一种方法。

其本利和是:复利是计息的根本方法1. 利息的存在,表明社会承认资本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2. 只要承认这种存在的合理性,那么按期结出的利息自应属于贷出者所有并可作为资本继续贷出。

•3. 因而,复利的计算方法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是更符合生活实际的计算利息的观念。

终值与现值1. 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本利和,也称为“终值”。

其计算式就是复利本利和的计算式。

•2. 未来某一时点上一定的货币金额,把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按现行利率计算出要取得这样金额在眼下所必须具有的本•金。

这个逆算出来的本•金称“现值”,也称“贴•现值”。

算式是3. 计算现值的经济行为,由来已久;自古及今,在借贷行为中的“倒扣息”、“贴现”等等,都在其使用的范围之内。

•4. 现值计算并不限于借贷领域,要加总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比较不同时间的货币金额,还原为现值是基本方法。

两个有广泛用途的算式有两个算式,在折旧提存、消费信贷、养老年金的设计中广泛运用:•⑴零存整取的算式;•⑵整存零取的算式。

竞价拍卖和市场利率在市场经济中,有的债券只有面额(还本时的金额)而不载明利率。

发行时采用竞价拍卖方式。

•拍卖成交价,即现值;与面额,也即终值相比较,决定当前的利率。

•这样形成的利率是市场利率。

利息率与收益率•1. 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收益率”概念与利率概念并存。

•2. 收益率实质就是利率。

•作为理论研究,这两者无实质性区别。

•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使用的差别,取决于习惯。

第四节利率期限结构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1. 各种利率大多包括期限长短不同的品种,如活期存款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等。

“期限结构”反映的是利率与期限的相关关系。

•2. 一个经济体的利率期限结构,通常选择基准利率——如国债利率——的期限结构代表。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1.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在利率的期限结构中是一对重要的术语、概念。

•2. 即期利率是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明的利率(复利);•3. 远期利率则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之中,从未来的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

如一年期和两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2.25%和2.40%:•——两年期的国债1 000 000元,到期的本利和是1 000 000×(1+0.024)2 = 1 048 600元•——持有两年期国债的第一年,应与持有一年期国债无差别;从道理分析,如按一年期国债利率计息;在一年期末,其本利和应是1 000 000×(1+0.0225)=1 022 500元——如果买的就是一年期国债,这时就可自由处理其本利和。

假如无其他适当选择,把本利和再买进一年期国债,到第二年末得本利和1 022 500×(1+0.0225)=1 045 506.25元1 045 506.25,较之1 048 600,少3 093.75元。

——买两年期国债,其所以可多得3 093.75元,那就是因为放弃了在第二年期间对第一年本利和1 022 500元的自由处置权。

这就意味着,较大的效益是产生于第二年。

如果说,第一年应取2.25%的利率,那么第二年的利率则是(1 048 600÷1 022 500-1)×100 = 2.55%这个2.55% 就是第二年的远期利率。

4. 远期利率使债权债务期限延长的价值具有了定量的说明。

5 如以fn 代表第n 年的远期利率,r 代表即期利率,其一般计算式是到期收益率•1. 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2. 基本思路:设当前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相等,即决定当前实际起作用的利率。

•“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是指:从当前到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额。

3. 到期收益率使不同期限从而有不同现金流的债券收益可以相互比较•4. 设还有n 年到期的国债券,其面值为P,按票面利率每期支付的利息为C,当前的市场价格为Pm,到期收益率y,可依据下式算出近似值:收益率曲线1. 收益率曲线是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图形描述。

2. 收益率曲线并不总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即向上倾斜。

通常归纳为四种图形。

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1. 其所以收益率曲线并非简单向上倾斜,是由于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

•归纳各种有关理论,作用于利率期限结构的因数有:•对利率的预期;•对流动性的偏好;•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的流动程度等。

2. 利率理论:认为预期未来短期利率(远期利率)的变化方向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态;同时,假定当前长期债券中的远期利率与市场对未来短期利率的预期有紧密联系。

•3. 预期理论一——纯粹预期理论:认为“只有”预期的未来短期利率,决定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当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上升时,会有上升的收益率曲线,反之,收益率曲线呈下降态势。

3. 预期理论二——流动性理论:承认未来预期短期利率的作用,但认为,期限长的债券会要求流动性风险补偿。

因此,只有在长期投资的收益率高于短期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条件下,人们才会选择长期投资工具。

•按照流动性理论的观点,收益率曲线一般应该是向上倾斜的;只有在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过大时,才会出现下降的收益率曲线。

•5. 市场隔断理论:认为资金在不同期限市场之间基本是不流动的。

不同金融机构有不同的负债性质,因而对资金的期限有特定需求。

•这种不同期限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封闭性,决定了收益率曲线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当长期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而短期市场资金供不应求,就会形成向下倾斜的收益率曲线。

第五节利率的决定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1. 任一国家的一定时期,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率水平,可视之为平均利息率。

•2. 平均利息率高不过平均利润率;低不能等于零。

当然,在复杂的经济生活中,总有例外。

•3. 至于处于中间何处?没有规律可以论证。

•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借贷双方的竞争等因素都起作用。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1. 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实际上都是论证利率水平为什么趋高、趋低,而不是论证决定平均利息率必然处于哪一点的规律。

2. 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

3. 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凯恩斯的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4. 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

其均衡条件为: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决定利率对风险补偿(风险溢价)的要求:•——需要予以补偿的通货膨胀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违约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流动性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偿还期限风险;•——需要予以补偿的政策性风险……利率管制1. 利率管制的基本特征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

•2. 利率管制的实施均有其历史背景。

•3. 管制利率与提高资金效率存在矛盾。

我国的利率管制体制1. 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利率属于管制利率类型。

•2.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利率的特点:利率档次少,利率水平低,存贷利差小,管理权限高度集中。

•3. 改革开放,也立即提出利率体制的改革问题。

首先要求解决的是提高利率水平。

4. 随着我国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与频频变化的物价水平及其他顺应市场规律灵活变动的经济变量之间,出现越来越大的不协调。

•人们日益关心如何建立一个灵活的利率决定机制的问题。

•5. 如何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率体制,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近年来不断采取改革措施:•⑴金融机构对贷款利率有一定幅度的浮动权利;⑵放开同业拆借利率;⑶国债和金融债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发行;⑷放开对金融机构外币业务的利率管制……•具体的改革措施一定会继续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