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合集下载

论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论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4-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6】 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
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 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 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 政府自然认可了。第二,新闻的娱乐化给媒体带来了活力,使其充分发展自身,媒体实力 的壮大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靠自己生产的传媒产品完全可以养活自 己,并且还为国家创造出很大的利润,政府的经济压力大大减轻,又何乐而不为呢?第三, 整个社会都陷入在一种全身心地放松之中,自己尽可能地忘记痛苦,尽情享受快乐,逃避 现实,缓解压力,在这样的舆论下,新闻的娱乐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毕业论文
题 目:论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姓 名: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摘要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 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 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 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 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 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 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2-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那 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 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理论宣传安徽经济报/2003年/11月/05日/第B02版/浅谈新闻的娱乐化江淮晨报刁迎庆 新闻的娱乐化可谓是眼下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君不见大小媒体都在大做娱乐新闻、娱乐节目,严肃新闻比例大大缩减,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面,正在成为新闻界的新时尚。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它主要表现为: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将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但又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走新闻文学化、故事化之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不但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娱乐消遣,以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

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因此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

所以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

于是我们看到传媒用很大的篇幅或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

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

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

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见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可见新闻娱乐化已是大趋势。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分析随着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

娱乐化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将传统新闻叙事方式中严谨的信息传递与生动的娱乐元素相结合。

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新闻传媒的职能和社会责任,甚至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分析。

首先,娱乐化新闻节目的崛起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单调和枯燥感逐渐增强。

娱乐化新闻节目添加了娱乐元素,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富有科技感和娱乐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还能够满足观众的消遣需求,提高观众的收视率,提升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然而,娱乐化新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过度娱乐化会导致新闻价值的丧失,只关注猎奇、八卦等娱乐元素,忽视了新闻传媒的宗旨和义务,有可能误导观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

其次,在提高收视率的同时,娱乐化新闻节目也使得新闻报道的时间紧迫和表达简洁化,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娱乐化新闻节目的“炒作”和“造神”现象也让新闻传媒失去了合理的公正和客观性,这对于新闻传媒的信誉和形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此,针对娱乐化新闻节目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新闻报道应当以新闻价值为主导,尽量避免把娱乐元素过分强调。

其次,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定位和价值导向,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严谨客观、全面准确,以满足观众对新闻的真实需求。

最后,需要加强新闻自律制度建设,完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监管机制,维护新闻传媒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娱乐化正在改变我们的新闻生态环境和传媒体系,我们必须逐步探索和引导其发展方向,让娱乐化新闻节目真正成为满足观众需求、传递正能量的有益力量。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传媒论文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新闻传媒是以传递新闻为主要功能的一种媒体形式,而在这其中,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是指以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新闻,包括娱乐明星的八卦、绯闻、绯闻产业、娱乐节目等,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指将新闻呈现出娱乐性的一种现象,其中包括了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

娱乐新闻在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在疲劳的工作或生活中给予他们更好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而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娱乐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因此,在当下的传媒社会中,娱乐新闻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自明。

然而,娱乐新闻的产生也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批评。

首先,一些娱乐新闻往往属于恶意攻击、污蔑、谩骂等不良行为之列,以娱乐的名义散播着负能量,在不断模糊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会引起社会道德的倒退。

其次,一些娱乐新闻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往往会牺牲专业性和真实性,造成新闻的“娱乐化”,也会引起新闻界的争议。

比如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播报紧急新闻的时候,却不时穿插着歌曲、搞笑语言,给予观众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娱乐化的表现方式被很多人批评是不尊重新闻专业的表现。

除了娱乐新闻之外,新闻娱乐化也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新闻不再像以前那样呈现出呆板冗长的模式,通过脑洞大开的标题、内容简洁、夸张渲染等方式,新闻可以被更轻松地接受。

例如,拟人化是一种极具娱乐性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新闻更具直观性,能够更直接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再比如,在图文并茂的新闻传播中,通过类似于“揭秘”、“这样做,你也能够……”、“看你知道这多少”等表述方式,使得新闻更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阅读和分享。

不难看出,新闻娱乐化带来了新闻传媒领域的变革。

这种变革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娱乐性与专业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使得新闻娱乐化也需要在保证新闻专业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去满足更多人群对新闻的需求。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

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
娜 稗犷霉 犁
艺文论
烟台广播电视台!杨国岩
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 从严肃的政治、 经济变动中 挖掘其娱乐价 值 在表现形式上, 强调故事性、 情节性, 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 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 刺 激的方面, 走新闻故事化、 新闻文学化道路。
【 摘要】娱乐 是根据现代人的某 要而生产出 供一 新闻 种需 来 部分人消费 信息产品。 的娱 的 新闻
的趋向, 迎合受众, 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 获得经济效益, 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 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 满意.其最终结果是, 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 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 于是我们看到 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 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 某某明星 又缠进三角恋, 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 黄豆大 的事也炒成头版.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 媒 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 广告商相关。 广告商 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 决定了媒体的生存 与否, 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 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 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 最大的利益回报。 在这里, 吸引受众不仅是媒 体的目 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 标, 因此从这 个角度出发, 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 坚定的方向, 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 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再次, 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 是一 股世界风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 思维方式的总汇, 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 人类所处环 境不同, 人文条件不同, 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 差异.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 张扬个性, 西方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 显著性, 异常性, 接近性, 重要性, 人情味等等.往往在报道时将 空前绝后, 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 点, 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 而新 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 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 施拉姆说 过一句话: “ 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 除了新 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 大部分畅销杂志, 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 部分广播, 除了新闻、 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 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 越来越大的部 分— 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 的的。 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 或愉快的功能。 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 只 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 而这样 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 可以给 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 所以它的扩张程 度必然是很大的, 渗透速度也很快.即使各个 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 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 一个契合点, 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虽然 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 我们自古以来向 往政治统一, 经济繁荣, 民族团结, 相对重视集 体利益,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们也开始 慢慢接受西方文化, 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 目 娱乐性程度加深, 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 个体, 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 所以我们大胆接受 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 点, 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 而新闻 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最后, 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 与社 会的认可也有关.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 制还是较完善的, 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 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新闻的娱乐化为什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

浅谈新闻的娱乐化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新闻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伴随着市场化的步伐,新闻娱乐化的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娱乐化在电视传媒中已经形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

一、新闻娱乐化的界定“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一个是内容上,其特征在于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日常事件、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中的重点;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新闻工作者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娱乐价值。

在硬新闻方面尽量使其内容和形式被软化,从为了加强视觉冲击力在报纸和新闻期刊上进行加强标题、图片和版面;到“说新闻”、“聊新闻”和“侃新闻”的形式,各种形式可谓是层出不穷。

另一个是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从1998年改版后栏目定位为“五性”: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服务性。

这“五性”最后又都要通过一个“可看性”得以释放。

把播新闻改为说新闻,让观众了解到“新闻也可以这样报道”。

凤凰卫视是一个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境外媒体,新闻节目也做成轻松的、愉快的形式,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内地电视人的思索。

凤凰卫视突出体现了新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

二、新闻娱乐化的形成原因新闻娱乐化对受众有极强的适应性。

媒体在进行报道时,首先必然对受众有一个理念上的定位。

任何的报道都是以受众为基础的,无疑会对传媒造成很大影响的就是受众的观念。

受众是传播活动的最终完成者,是新闻文化的主体,受众的心理需求客观上左右着新闻的走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媒体要生存,就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得到效益。

新闻娱乐化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因此实现了发展。

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全文)

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全文)

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物质领域的飞速进展,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人们在物质得以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同样也能得到快乐,而娱乐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因而也就有了较为广阔的市场。

一、娱乐新闻、新闻娱乐化的定义分析1.娱乐新闻的定义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不同于我们习以为常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甚至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它多指来自于娱乐生活或文化娱乐圈内的新闻报道,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了解和刺激。

它不像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和事态炎凉,让人们了解社会、感悟社会,而是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娱乐、感受娱乐,以达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

2.新闻的娱乐化定义新闻的娱乐化是将新闻以娱乐的形式进行表现。

一方面,它力避严肃性主题,偏重于软新闻的报道,多把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社会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严肃的主题报道中尽力挖掘其娱乐价值。

另一方面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娱乐性,在新闻创作或表现中加入趣味性、娱乐性因素,贴近生活,更适合于大众口味,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道路。

在前两点的论述中,我们分别就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的定义、成因作了一点探讨,可以说,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从服务受众的目的上是接近的——满足了人们精神娱乐生活的需求,形式上也多以文学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和展示。

但娱乐新闻注重的是内容,新闻娱乐化讲究的是形式。

新闻的娱乐化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宽泛,它代表的是一种现象存在。

而娱乐新闻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新闻类别,它存在于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是大潮中的最佳代表。

二、ZG新闻娱乐化倾向我国传媒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渐趋明显。

这种倾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体育新闻、大案要案、突发事件、奇闻怪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和电视媒体上,成为报刊和电视媒体的卖点。

市场化较高的媒体,如都市报、晚报等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

浅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及影响

浅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及影响

本 身 关 键 要 素报 道 的缺 失 。 比如 对 一个 新 闻人 物 进 行 采 访 之 后 , 对 其 访 问 内 容 进 行 删 减 从 而 进 行 稿件 的 写 作 , 时 要 这 很 多 记 者 会 依据 自 己 的主 观 价 值 判 断 , 选 出 能 刺 激读 者 、 挑 提 高 发 行 量 的 内 容和 语 言 , 追 求 新 闻 娱 乐 化 的 效 果 , 样 以 这
业 务 研 究
浅论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及影响
口常 晓 王 晶
纵 观 央 视 及 各 省 卫 视 的 《 报 》 栏 目 , 取 主 持 人 明 读 类 采
星化 以 及 嘉 宾 观 众 面 对 面 的形 式 , 新 闻 , 说 侃新 闻 , 松 、 轻 随
可 读 性 和贴 近 性 ,提 升 公 众对 于社 会 公 共 事 务 的参 与 热 情
媒 体 生 产新 闻 的 主要 功 能 是报 道 事 实 、 供 信 息 , 提 为公 众 守 望 或 监督 环 境 , 而 影 响 社 会 进 程 、 会 决 策 、 场 消 从 社 市
新 闻 报 道 的 生命 在 于 真 实性 .而 激 烈 的媒 体 竞 争 往 往
使 得 一 些 新 闻从 业人 员 为 了迎 合 受 众 .一味 追 求 新 闻 报 道 的 娱 乐化 , 到 “ 看 头 ” 精 彩 新 闻 就 忽 略 了对 其 真 实 性 看 有 的
的严 格 把 关 , 些事 实还 没 有 调查 清楚 就 因其 兴 奋 点 而 发 有
1新 闻报 道 娱 乐化 导 致 新 闻 真 实性 和 准确 性 的 缺 乏 .
我 国 的新 闻 娱 乐 化 现 象 ,明 显 带 有 了社 会 转 型 期 的 特 征 。 市 场 经 济 的体 制 下 具 有 双 重 属 性 的 新 闻媒 体 , 经 济 在 其 实 体 的属 性 大 大 强 化 ,媒 体 被 推 向 市场 后在 扮 演 政 治 化 角 色 的 同时 ,还 必 须 在 激 烈 的竞 争 中保 持 市场 份 额 ,获 得 利 润 。 了抢 占 市场 和 使 企 业 利 润 最 大 化 , 体 不 得 不 对 发 行 为 媒 量 、 视 率 进 行疯 狂 追 逐 , 网 罗受 众 的 法 宝 就 是 娱 乐 。清 收 而 华 大学 李 希 光 教 授 说 :从 新 闻 无 法摆 脱 商 业 控 制 这 个 事 实 “ 来 看 … …越 来 越 多 的新 闻 已经 成 了 广 告 和 娱 乐 的 囚犯 。 ” 另 外 , 众 需 求成 为新 闻娱 乐化 的生 存 空 间 。 众 因 为 受 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题目:论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姓名: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

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

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

遵循新闻规律。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时期,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步向第二次高潮。

在我国,进入新千年以来这种现象也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新闻娱乐化是“利”是“害”,是否可以避免,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我们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娱乐新闻娱乐化新闻规律新闻市场前言┅┅┅┅┅┅┅┅┅┅┅┅┅┅┅┅┅┅┅┅┅┅┅┅┅┅┅┅┅┅┅1一、娱乐新闻┅┅┅┅┅┅┅┅┅┅┅┅┅┅┅┅┅┅┅┅┅┅┅┅┅┅┅┅2二、新闻的娱乐化┅┅┅┅┅┅┅┅┅┅┅┅┅┅┅┅┅┅┅┅┅┅┅┅┅┅2三、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5四、新闻娱乐化的成因┅┅┅┅┅┅┅┅┅┅┅┅┅┅┅┅┅┅┅┅┅┅┅┅6五、对于新闻娱乐化的一点担忧┅┅┅┅┅┅┅┅┅┅┅┅┅┅┅┅┅┅┅┅7 结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乍一看这两个词组,似乎同出一辙,两者都是新闻,并且都有娱乐二字。

但经仔细推敲,还是不难发现两者有不同之处。

娱乐新闻主体在于新闻,有如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而新闻的娱乐化是当今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它的定义和解释要比娱乐新闻复杂得多,所涉及的社会各方面以及成因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娱乐新闻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可以说十分发达,“娱记”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生动的职业词汇,众多的小报和追星族给娱乐新闻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甚至它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区别。

娱乐新闻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新闻品种。

那么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

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

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

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

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

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

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

娱乐新闻这个概念倒是非常容易与国外沟通,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

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物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刺激了人们长期被压抑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消费冲动,这样的情境容易使人失去理性,人们要求每件事情都能尽可能使自己满意,所以也要求精神生活方面尽可能的快乐,而娱乐新闻就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从文化角度看,在社会转型期间,大众文化也风靡于世,将市民大众作为主要消费者,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手段。

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1】二、新闻的娱乐化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与娱乐新闻相似的是,它在内容上也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2】但不像娱乐新闻那样仅仅关注娱乐界的琐碎和明星逸闻,它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那新闻的娱乐化何以在当下成为一种时尚呢?与娱乐新闻相同的是,它也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

何时开始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叫法并不清楚,但这种现象确实由来已久。

早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报纸(“便士报”)产生之时就已出现,并在19世纪末黄色新闻泛滥时达到最高点,被称为新闻娱乐化的第一次高潮。

时至今日,其操作手法在新闻业界依然备受推崇,近二十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世界媒介市场化潮流引发下步向第二次高潮。

90年代以后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式新闻这一术语,“新式新闻是一个速配的混合物,它部分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电影,分部是流行音乐和流行艺术,它将流行文化和名人杂志紧紧混合起来,使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互相结合”。

新式新闻的主要表现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曾经清晰的新闻与娱乐信息的限界日渐模糊,以至于在西方出现了一个新概念——infotainment(媒介分析家本·巴路迪肯),它预示当代西方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现象我国学术界称之为“新闻娱乐化”。

在西方,新闻娱乐化潮流不仅盛行于大众化传媒,而且已扩大、蔓延到主流传媒。

如英国ITV的名牌新闻节目“十点钟新闻”1992年改版,严肃的硬新闻数量明显下降,1990—1995年间,这一节目中的国际新闻从43%降到了15%,娱乐和体育新闻从8. 5%增加到17%。

美国三大新闻网(ABC、CBS、NBC)1990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多了一倍。

纸质媒介不甘示弱,对一些美国主流纸媒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硬新闻从1977年的60%下降为1997年的30%,而软新闻则从过去的8%上升到25%。

90年代西方传媒对辛普森杀妻案、戴安娜王妃之死及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的炒作被视为传媒娱乐化的三大标志性之作。

首先,受众的需求给它生存的空间。

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从而利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3】人们的需求不再是过去那种政治味浓厚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人们除各类信息的获取外,他们还希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新闻传媒能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

在人们对媒介投入过多关注时,他们反而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了。

有相当数量的受众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文化修养,甚至不能坐下来读读书,文化素养平庸,审美情趣低下,人们感觉越来越麻木,迟钝,不能深入思考,追求心灵感悟,而是更多地需求感官刺激,以求打破现实生活的沉闷单调,空虚无聊,而新闻的娱乐化更多地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戏弄搞笑,调侃玩耍的方式带给人们信息,满足了受众的享乐和游戏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的利益也促使新闻的娱乐化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进入市场经济后,很多媒体从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向市场要钱。

要有利润,就必须创造出好的媒介产品,以迎合受众的需求。

受众愿意看什么,媒体就得给什么,否则,无论你认为是多好的精品,只要不受人们欢迎,销售不了,一切都是空话。

所以媒体尽量使自己的产品大众化,受众在文化方面的特殊兴趣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迎合受众,吸引手中的注意力意味着获得经济效益,对经济效益的渴求驱使着各家传媒尽力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能让受众满意。

其最终结果是,传媒有意识地进行针对受众需要的娱乐化新闻传播。

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传媒用很大的篇幅和黄金时段炒作某某导演和某某演员的花边新闻,某某明星又缠进三角恋,某某局长包二奶等等,黄豆大的事也炒成头版。

除了迎合受众需求以外,媒体的利益还与一些企业,广告商相关。

广告商掌握着媒体的经济命脉,决定了媒体的生存与否,而广告商是否投资一个媒体取决于这个媒体能否吸引受众,能否为他的投资带来最大的利益回报。

在这里。

吸引受众不仅是媒体的目标,也是广告商的衡量尺度,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传媒提供娱乐功能更是有了它坚定的方向,也因此压制了传媒的其他功能,新闻的娱乐化更是如鱼得水。

【4】再次,是整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果,是一股世界风潮。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总汇,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人类所处环境不同,人文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必然有差异。

西方国家注重个性发展,张扬个性,西方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

【5】往往在报道时将空前绝后,耸人听闻的事件之类作为报道重点,以此来冲击和刺激受众的感官神经。

而新闻的娱乐化从这个方面来看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它张扬的是异乎寻常的感觉。

施拉姆说过一句话:“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其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让人消遣);大部分畅销杂志,除了登广告的那几页;大部分广播,除了新闻、谈话节目和广告;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几乎全部内容都有一种普遍化的游戏或愉快的功能”。

文化的渗透是自然而然的,只要在传播领域偶然出现这样的潮流,而这样的潮流又恰好是迎合了受众的需求,可以给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利益的,所以它的扩张程度必然是很大的,渗透速度也很快。

即使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多种文化之间总有一个契合点,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虽然与西方文化张扬个性不同,我们自古以来向往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相对重视集体利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西方文化,我们所作的一些电视节目娱乐性程度加深,也说明我们也开始重视个体,但这与传统文化也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所以我们大胆接受,大胆结合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一套新闻特色,而新闻的娱乐化也是其中之一。

【6】最后,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社会的认可也有关。

我们国家对新闻的控制体制还是较完善的,政府和社会舆论对于新闻事业的影响还是巨大的。

新闻的娱乐化为什么能得到它们的认可呢?第一,人们既然对娱乐性的东西很感兴趣,那自然而然会对一些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热情减弱,对政府,对社会的抱怨也会减少,社会安定的因素会增多,政府自然认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