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利弊研究论文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论文放眼今天的中国媒体,伴随着都市报的兴盛繁荣和以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代表的一批新闻栏目的产生,新闻娱乐化现象已初露端倪。
所谓新闻娱乐化,不同于单纯的娱乐新闻。
前者是新闻业自身的走向,通过不同视角、不同表现手法给受众带来崭新的审美体验,而后者是作为新闻在题材上的一个内部分类而存在的,与其相对应的是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等。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的娱乐化走向也包含着娱乐新闻的变革。
那么新闻为什么要娱乐化首先,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有其理论根源。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有四大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和调节身心。
以往对新闻的认识更多的是与监测环境和协调关系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我国的表现是强调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媒体以党和人民的喉舌自居。
调节身心也即娱乐休闲功能被认为是文艺的领地。
然而事实上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信息内容在发挥一种主功能的同时有可能附带发挥几种次要功能。
也就是说新闻的几种功能是不冲突的,甚至是水乳交融的。
举例而言,有一幅取名为《流动的生命线》的获奖新闻照片,照片上是一起车祸发生后,肇事者和躺在地上的两个受害者在同一时间拿出手机联络外界,这幅照片所包含的信息不仅仅是一起车祸的发生那么简单,受众还可以从中感受到科技发展到今天所带来的便捷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照片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有忍俊不禁的感受,从而产生一种愉悦感。
这就把传播的几种功能交叉在一起,很难说哪一种更为重要或突出。
既然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娱乐与新闻不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方面,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上确立新闻有娱乐化的可能,这种可能首先来源于现实的调查。
早在1992年山东省在进行受众调查时发现,电视观众的收视目的主要有四项,即娱乐消遣,了解国内外时事,增长见闻,了解方针政策。
其中“经常”和“总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观众明显高出其它各项,这表明观众的收视目的趋于一致。
选择娱乐消遣节目“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观众合计达71。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

浅谈“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的优势与弊端摘要:对于“新闻娱乐化”传播现象,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过度娱乐化的新闻将人们引入“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娱乐化的新闻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也为媒体带来了经济效益。
对此,我们既不能阻止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又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与其追究其存在是否合理,不如将视野转入“如何正确引导新闻娱乐化”。
关键词:新闻价值;经济效益;“娱乐至死”;拟态环境1被受众“追捧”:新闻娱乐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1.1趣味性,新闻不可或缺的价值第一,新闻内容新奇,少见甚至是罕见,容易激发读者的猎奇心理和探究欲。
如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的新闻《再捐101万!神秘人21年捐款1155万!》《这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登上热搜了!》就让读者有挖掘真相的欲望。
第二,新闻内容生动有趣,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或能引发共鸣共情等。
如新华社发布的新闻《这个景点每年挖出150部手机!网友评论笑岔气》《辅导孩子作业,爸爸却把自己的双手捆了起来……》以轻松的叙述,描述了有趣的新闻事件。
第三,新闻内容接地气、有人情味儿,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心同理心,让读者明辨是非、爱憎分明等。
如央视新闻发布的新闻《旧厕已拆、新厕未建,百姓如厕不便只能“克服”一下?》《“4.4元4太多,难听,再便宜点”,感受下医保局专家的灵魂砍价》以读者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接地气易引发同理心。
不难看出,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央媒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趣味性、娱乐化的表达,展现难得一见、引发读者好奇、调动人们同情心的社会新闻,从而赢得更多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1.2有趣,才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读者偏向选择阅读、分享某条新闻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从大类上说是基于新闻的有用性和有趣性。
对“有用性”的标准无需赘述,谈到读者追求有趣新闻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保军指出“追求兴趣的满足,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兴趣的事物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传播学 考研论文 浅谈新闻娱乐化

浅谈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和影响朱晓慧(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新闻班20081103139)指导老师:徐新民摘要娱乐化新闻充斥着整个新闻界,使得新闻走向了庸俗化,削弱了新闻本来的目的,大大降低了新闻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赖度。
一些只注重眼前利益的媒体削弱了新闻媒体本身的引导舆论、监督社会的作用而无限地放大媒体的娱乐功能进而满足受众的需求。
本论文从新闻走向娱乐化中分析新闻娱乐化的原因及影响。
导致新闻娱乐化的原因有媒体间的竞争,片面强调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受众的猎奇、消遣、追求刺激的心理,明星借助媒体造势等。
但我认为片面强调媒介的商业化运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片面的商业化就导致了媒介的受众观的改变,而商业化媒介的受众观是受众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
这是导致新闻的娱乐化重要原因。
关键词;公信力;低俗化;娱乐化;新闻;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
1998年,据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研究发现,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新闻的比例是2.1:1,1997年比例为0.63:1。
近年来,国外新闻的娱乐化对中国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对北方某城市的晚报的抽样调查显示:软新闻和硬新闻的比例大约为5:1,对南方某都市报的调查显示,软新闻与硬新闻的比例大约为2.5:1。
这个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1997年的调查结果—0.63:1。
由此可见,“软新闻在当今我国大众化报纸内容中占据主要地位。
”【①】新闻娱乐化的表现是:1.记者不去调查社会不平等问题、环境问题、农民问题、下岗工人问题、农田丧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干旱问题、大学生失业问题,而是竭力地追踪明星的隐私,爆料他们的私生活。
记者大肆报道名人丑闻、暴力事件、花边丑闻、轶问趣事、犯罪新闻等娱乐性较强的内容,大大减少了硬新闻的比例。
2.为求一时轰动而强调事件的悬念和煽情刺激,用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的手法写那些令人震惊的事件。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娱乐新闻报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失真、造假、过度渲染以及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谈论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存在失真和造假的问题。
在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的目的下,一些娱乐新闻媒体不惜扭曲事实、夸大报道,甚至编造假新闻来吸引读者。
这样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公信力,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容易让人产生信息不真实的错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娱乐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内部的新闻伦理建设,建立严格的新闻报道准则和审核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监管,杜绝虚假报道的出现。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存在过度渲染的问题。
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一些娱乐媒体常常过度渲染事件的轰动性和刺激性,将本应平淡的事件渲染成了轰动的新闻,从而误导了读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对此,娱乐新闻媒体应该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过度渲染事件,客观公正地报道事件,给读者提供真实、可信的资讯。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还存在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问题。
一些娱乐新闻报道追求轰动和煽情效果,宣扬消极的价值观念,引导读者追求非理性和低层次的快感,从而严重损害了社会的道德风气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对此,娱乐新闻媒体应当在报道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避免宣扬消极的价值观念,更多地传递积极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着失真、造假、过度渲染以及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等弊端,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也伤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要解决这些问题,娱乐新闻报道媒体应当加强新闻报道的伦理建设,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注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使娱乐新闻报道真正成为公共利益的守护者,传递积极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浅谈娱乐新闻的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

浅谈娱乐新闻的思考研究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随着媒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产业性质凸显,媒体大众化、市场化的潮流日渐盛行,不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节目内容强调“软”、“近”、“新”、“奇”表现出很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节目形式则更是丰富多样,不仅有综艺娱乐、谈话还有观众互动、真人秀等等。
软新闻大行其道,硬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尽量地被软化,媒体也越来越强调新闻的故事性和娱乐性。
看上去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十分相似,都是新闻,都有娱乐二字,但是它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娱乐新闻从学术角度来看,从新闻到社会新闻再到娱乐新闻是有一种逻辑关系的。
社会新闻与西方的软新闻有相通之处。
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
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
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
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了。
可以发现,明星绯闻占据了娱乐新闻的主体地位。
由于当今社会人们有一定闲暇和经济条件去满足文化需求,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市井杂谈,关注离奇事件和琐碎新闻,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极好地放松自己的心态,缓解身上的重负和压力,于是娱乐新闻便有了它广阔的市场。
二新闻的娱乐化1.新闻的娱乐化的定义。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没有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体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1. 引言1.1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新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报道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增加娱乐元素,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
娱乐新闻报道也能够反映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通过关注娱乐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明星的最新动态,了解到电影、音乐、电视剧等娱乐作品的最新状况,从而增加自己的娱乐知识和阅历。
娱乐新闻报道也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娱乐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娱乐新闻报道的日益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数量日益增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传媒的多样化,人们获取娱乐新闻的方式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现在的网络新闻、社交媒体,娱乐新闻报道的渠道变得更加广泛,覆盖面也更加全面。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娱乐消息,对娱乐明星、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娱乐内容了解得更加全面和及时。
与此娱乐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娱乐新闻报道的增加。
众多娱乐节目、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等节目的涌现,让娱乐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
娱乐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娱乐新闻了解到最新的娱乐资讯,轻松放松自己的心情,消磨时光。
随着娱乐新闻报道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新闻信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加强对娱乐新闻报道的思考和分析,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新闻报道过于娱乐化新闞報導過於娛樂化是當代娛樂新聞報導的一個嚴重弊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娛樂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大,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視率,往往會將新聞報導過度娛樂化,將本應嚴肅的新聞事件轉為娛樂節目,傳播出不符合事實的內容,進一步淡化了新聞的本質和價值。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浅谈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1. 引言1.1 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新闻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娱乐新闻报道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明星、电影、音乐等娱乐内容的好奇心,更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娱乐新闻报道也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引领时尚潮流、促进文化交流等重要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娱乐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到各种新奇的娱乐资讯,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质。
娱乐新闻报道也成为人们轻松愉快的消遣方式,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找到放松的方式。
娱乐新闻报道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通过报道国内外的娱乐活动和文化现象,可以拉近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距离,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娱乐新闻报道也能够塑造明星的形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可以说娱乐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不仅是娱乐休闲的重要来源,更是推动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 正文2.1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的弊端一、浅薄化新闻报道:过分追求八卦、八卦,忽略深度、广度的报道。
在当代娱乐新闻报道中,很多媒体更倾向于报道明星的绯闻、八卦、丑闻等内容,而忽略了对于业界发展、艺人成长背景等更深入的报道。
这种过度追求轰动效应的报道方式,不仅使新闻报道失去了原本应有的信息传递功能,甚至扭曲了公众对于娱乐界的认知。
二、不负责任的报道:缺乏核实事实、真实性的报道,容易传播虚假信息。
在追求新闻爆料的过程中,很多媒体为了抢先曝光、吸引眼球,常常会忽略事实核实的环节,导致报道内容缺乏真实性。
虚假的新闻报道不仅会误导公众,还可能对被报道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三、煽动性报道: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夸大事实、制造煽情情节。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研究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研究【摘要】传媒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的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
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表象,新闻的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的娱乐化的趋势,本文界定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归纳了新闻的娱乐化的特点,并结合媒体报道的焦点、热点话题,探讨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的娱乐化的规范对策。
【关键词】新闻的娱乐化市场经济受众心理市场经济大潮的出现,促使我国的传媒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商业化取向,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的娱乐化潮流。
针对当前我国新闻的娱乐化的趋势,本文在界定了新闻的娱乐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了新闻的娱乐化的特点,并结合媒体报道的焦点、热点话题,探讨了新闻的娱乐化的利弊,并试图对其提出一些规范化建议。
一、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及其表现首先,新闻的娱乐化的内涵。
新闻的娱乐化就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严肃性的政治、法制、经济、科技和社会新闻时,摒弃严肃、与深刻,代之以煽情、搞笑或刺激的方式,将严肃新闻庸俗化、浅薄化甚至低劣化,使之具有猎奇性或感官刺激性,此种现象是为新闻的娱乐化。
新闻的娱乐化的实质是媒体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经济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
其总体特征是使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只关注眼前的际遇感受,满足离奇与感官刺激。
其次,重拾新闻的尊严。
新闻的尊严来源于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受众对硬性参考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极一时的新闻娱乐潮必然让位于以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以适应社会的真实需要。
唯其如此,才能重拾新闻的尊严。
伴随着空前的市场化竞争,对于信誉良好的值得尊重的产品的需要也变得更加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娱乐化利弊研究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一趋势带来的利弊。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我们发现,新闻娱乐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新闻的传播率,但同时也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失真和浅显化。
因此,在新闻传媒的运作中,需要平衡新闻娱乐化和新闻的核心价值,以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利弊;观众;新闻传媒
1.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媒体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掀起了一股“娱乐化”的风潮。
新闻娱乐化是指将新闻呈现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轻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但是,这种趋势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闻传媒和观众?如果只追求短期的收视率和利益,是否会破坏新闻的核心价值和公共利益?
本文从新闻娱乐化的利弊两方面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新闻传媒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一定的参考。
2.新闻娱乐化的利
2.1 吸引更多观众
新闻娱乐化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种方式,媒体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2.2 提高新闻的传播率
新闻娱乐化可以提高新闻的传播率。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们对于新闻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传统的新闻报道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
相比之下,新闻娱乐化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更广泛的传播目的。
此外,由于新闻娱乐化注重内容的生动和有趣,因此更加容易通过社交网络等新媒体渠道传播。
2.3 融合娱乐元素提高新闻的质量
新闻娱乐化可以通过融合娱乐元素提高新闻的质量。
新闻传媒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新闻的报道方式和角度的限制,有些话题很难让观众产生兴趣。
而新闻娱乐化通过融合娱乐元素,可以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实现深入挖掘新闻内涵的目的。
3.新闻娱乐化的弊
3.1 新闻内容失真和浅显化
新闻娱乐化容易导致新闻内容的失真和浅显化。
由于媒体企业为了达成观众吸引目的,可能会对新闻报道进行编造、夸大或者不实的报道,从而失信于观众。
此外,为了所谓的“卖点”,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会受到制约,面面俱到的报
道转而成为浅显的新闻简报。
3.2 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缺失
新闻娱乐化会导致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缺失。
新闻传媒是为人民服务的行业,具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权力等重要社会责任。
但是,如果新闻传媒仅仅追求短期收视率和利益,而忽视了对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承担,这将会侵蚀新闻传媒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4.建议
为了平衡新闻娱乐化和新闻的核心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4.1 做到真实、准确、客观
新闻传媒在追求吸引观众的同时,必须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客观。
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根据事实进行报道,避免编造和夸大报道。
4.2 提高新闻的质量和深度
新闻传媒应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做到精益求精,切实做到“说真话、办大事、有品质”。
新闻传媒可以通过深度
报道、专业解析等方式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满足观众的真实需求。
4.3 重视社会责任
新闻传媒需要重视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尤其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社会问题等方面,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责任。
同时,要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虚假、迷信和低俗的报道。
5.结论
新闻娱乐化作为一种媒体运营策略,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新闻的传播率。
但是,如果只追求短期的收视率和利益,可能会导致新闻内容的失真和浅显化,进而影响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和形象。
因此,新闻传媒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谨慎处理新闻娱乐化的利弊,并注重坚守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切实为人民服务,成为公共领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