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沈阳建大城建学院
《房屋建筑学》课设任务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小康型住宅设计 一、目的要求通过《房屋建筑学》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条件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或工矿住宅区内,为单元式、多层住宅。
2.套型及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
3.层数:四~六层;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4.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三、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本次设计先由学生自己设计构思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设计,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
设计内容如下;1.建筑平面图: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绘制一个单元。
比例1:100或1:200;2.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及一个侧立面。
比例1:100或1:200。
3.建筑剖面图:1个(楼梯),比例1:100。
4.建筑详图:1~2个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如楼梯详图、外墙身详图、门窗详图、屋顶详图等。
在所有的详图中选1~2个绘制。
5.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四、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学》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套总套数总建筑面积平均每套建筑面积2m =()()%10022⨯=mm 总建筑面积总套内面积使用面积系数2.新版《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本。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4.《建筑制图》教材的施工图部分。
5.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6.《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造环境。
因此,设计人员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地方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0页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计划指导书适用专业:工民建、(港口工程等)总周数:1周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工民建、(港口工程)总周数:1周准备资料:1、《建筑设计资料集》2、江苏省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3、课本《房屋建筑学》4、课本《建筑制图》5、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本次作业是集中1周时间进行。
题目有三种类型:住宅、学校、商住楼或医院门诊部等。
但每个班只选作其中二种。
这次作业是第一次作业的继续,第一次作业是方案设计,这次是施工图设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图来完成施工图设计,对一项工程,从接到设计任务开始,到把施工图画出来,才算走完一个全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总结巩固本门课的理论都将起到显著作用。
一、目的要求根据第一次作业(方案设计)进行部分施工图设计。
这里说的部分施工图而不是全部施工图,因为只有1周时间,只能画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施工图。
再说,没有结构工种和水、电工种的配合,也无法进行全部施工图工作。
目的要求有三点:(1)熟悉施工图内容、方法、步骤;(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理论课进行完毕后的一次总结性的设计;(3)进一步训练绘图技巧二、设计条件与第一次作业相同,并且以第一次作业成果为基础。
但如果方案不合理,也可以作必要的修改,不过要掌握时间,否则不能按时完成。
三、设计内容这次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图纸:(1)各层平面图:住宅单元平面图(底层、标准层),1:50,中学、门诊部(各层平面),1:00或1:200。
(2)剖面图:要求画一个有代表性的完整的剖面图(必须剖到楼梯)1:00。
(3)立面图:住宅,画正立面和背立面各一个,1:100。
中学、门诊部:画一个正立面(有主入口的立面),1:100(或1:200)。
(4)屋顶平面图:住宅,画组合体(至少两个单元)的屋顶平面图,1:100(或1:200)。
(5)屋顶节点详图:住宅,画三个屋顶点详图1:1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设计原则等。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风格及其特点,如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田园建筑等。
3. 帮助学生理解房屋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和改进房屋建筑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图纸、模型等形式表达房屋建筑设计思路的技巧。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建筑、关注建筑发展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建筑工人、建筑设计师等职业,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
3.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保护,培养绿色建筑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适用于对房屋建筑感兴趣的学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房屋建筑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专业知识掌握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最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物的定义、功能、分类;建筑结构的组成、受力特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选用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房屋建筑学概述2. 房屋建筑风格及其特点:介绍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田园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分析其设计理念、艺术特点及地域文化背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建筑风格与特点3. 房屋建筑与环境关系:探讨房屋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关系,分析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及环保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 建筑与环境4. 房屋建筑设计方法: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掌握平面布局、空间组织、造型设计等方面的技巧。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建筑风格;2. 使学生了解房屋建筑的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相关技术规范;3. 引导学生了解房屋建筑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房屋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房屋建筑结构、选用合适建筑材料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树立专业自信;2. 培养学生关注建筑美学、生态环保、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意识;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价值观,认识到建筑对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房屋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建筑行业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专业知识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未来深入学习建筑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建筑的定义、分类、建筑风格及其特点;2. 建筑设计原则: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形态美学、生态环保;3. 建筑施工流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4. 建筑材料: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用途及选用原则;5. 建筑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6. 建筑与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7. 建筑与人文环境:建筑文化、地域特色、人文关怀。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房屋建筑学基本概念及建筑风格;第二周:建筑设计原则及空间组织;第三周:建筑施工流程及建筑材料;第四周:建筑图纸绘制及分析方法;第五周:建筑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DOC)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一、学习目的1、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设计原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各类建筑设计的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建筑构配件的通用图集及各类建筑设计资料集等,如《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没计防火规范》(GDJ 16—87)和《建筑设计资料集》等,并能在设计中正确使用。
3、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及立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正确运用平面设计原理进行平面设计、平面组合,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剖面设计,运用建筑美学法则进行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
4、培养构造节点设计的能力及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及图纸要求(一)建筑总平面图,比例1:500。
1、标明拟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场地、绿化、没施等的位置、尺寸和标高。
2、标注拟建建筑物与周围其他建筑物、道路及设施之间的尺寸。
3、注明指北针或风玫瑰图等。
(二)建筑平面图各层建筑平面图,比例1:100。
1、画出各房间、门窗、厕所及固定设备,标注房间名称或编号。
2、标注尺寸:1)外部尺寸。
三道尺寸(总尺寸、轴线尺寸、门窗洞口等细部尺寸)及底层室外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尺寸。
2)内部尺寸。
内部门窗洞口、墙厚、柱大小等细部尺寸。
3、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各层楼面标高。
4、标注定位轴线及编号、门窗编号、剖切符号、详图索引符号等。
5、楼梯应按比例绘出踏步、平台、栏杆扶手及上下楼方向。
6、部分家具及设备布置,卫生间应画出卫生器具。
7、底层平面中,还应画出室外台阶、散水及明沟、指北针。
8、注写图名和作图比例。
(三)建筑立面图主要立面和侧立面,比例1:100。
1、画出室外地而线、建筑外轮廓、勒脚、台阶、门、窗、雨篷、阳台、雨水管及墙面分格线的形式和位置。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住宅是供家庭日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造环境。
因此,设计人员应首先研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地方特点,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空间组合方式设计出满足不同生活要求的住宅。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应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师生都应当充分重视。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特作如下指导。
一、目的与要求1.目的:①通过该次设计能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水、暖、电各工种之间的责任及协调关系,为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我国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本次设计。
先经过老师讲课辅导、答疑以后,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完成主要工作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再进行答疑、审图后,每位学生必须将全部设计图纸加上封面装订成册。
二、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在选定的住宅设计方案基础上,进行建筑施工图设计,要求3号图纸有12~16张左右或2号图纸6~8张左右,具体内容如下:1.施工图首页和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首页一般包括: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总平面图、门窗表、装修做法表等。
总说明主要是对图样上无法表明的和未能详细注写的用料和做法等的内容作具体的文字说明。
总平面图主要是表示出新建房屋的形状、位置、朝向、与原有房屋及周围道路、绿化等地形、地物的关系。
可看出与新建房屋室内、底层地坪的设计标高士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单位为米。
2.建筑平面图应标注如下内容:①外部尺寸:如果平面图的上下、左右是对称的,一般外部尺寸标注在平面图的下方及左侧,如果平面图不对称,则四周都要标注尺寸。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报告指导书

中学教学楼案设计一、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法进行一般的建筑初步设计,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初步设计的步骤和法。
二、设计条件1.修建地点:本建筑位于城市新建住宅区,地段情况可参考图1-2-1,选其中之一,亦可自己另选地段。
图1-2-2 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地形图2.房间名称及使用面积(见表1-2-1)。
表1-2-1 房间名称及使用面积33.总平面设计(1)教学楼:建筑面积按设计条件第2条确定。
(2)运动场:设250m 环形跑道(附100m 直跑道),田径场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1个。
(3)绿化用地(兼生物园地):300~500m2。
4.建筑标准(1)建筑层数:1~4 层。
(2)层高:教学用房3.6~3.9m;办公用房3.0~3.4m。
(3)结构:混合结构或钢混凝土框架结构。
(4)门窗:木门、铝合金窗(或塑钢窗)。
(5)装修: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自行确定。
(6)走道宽(轴线尺寸):2.4~3.0m(中间走道),1.8~2.1m(单面走道)。
(7)采光:教室窗地比为1/4,其他用房为1/6~1/8。
(8)卫生:设室厕所(蹲式大便器、小便槽或小便斗),数量按男女学生各半计算。
男厕所:40~50 人一个大便器,两个小便斗(或1m 长小便槽)。
女厕所:20-25 人一个大便器4三、设计容及深度本设计按案设计深度要求进行,采用2号绘图纸,工具线手工绘制完成下列容:1.总平面图:1:500,可根据情况由学生选做。
2.平面图:各层平面,比例1/100~1/200。
(1)底层各入口要画出踏步、花池、台阶等。
(2)尺寸标注为两道,即总尺寸与轴线尺寸。
(3)确定门窗位置、大小(按比例画,不注尺寸)及门的开启向。
(4)楼梯要按比例尺寸画出梯段、平台及踏步,并标出上下行箭头。
(5)标出剖面线及编号。
(6)注明房间名称。
(7)标图名及比例。
3.立面图:入口立面及侧立面,比例1/100~1/20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任务书,一般由甲方编制,提出各设计题目的主要建筑功能要求,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作为设计单位(丙方)的设计依据。
请根据自己的题号进行设计。
第二部分是课程设计中的统一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提出设计内容、设计深度和工作进度计划。
请各位同学仔细阅读。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概况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一期学生规模4000人。
●技术条件1、场地绝对标高:42.50m2、主导风向:冬季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
3、外围护结构热工要求:应满足相当于370mm砖墙热工要求。
4、耐火等级:二级。
5、抗震设防:8度设防。
6、日照间距:北方按1:1.5考虑。
7、屋面排水方式:自定。
8、结构形式:结构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必须表达清楚。
9、建筑限高:24米10、建筑的水、暖、电、煤气均由城市供应,场地内不考虑设备及接口位置。
该工程拟建于新校区教学区内,拟建地段用地平整,环境优美,基地西面与北面为教学区,东面为宿舍区,南面为风景优美的湖面,用地四周绿树成荫。
基地东西长100m,南北长80m。
二、设计内容总建筑面积由设计者自行计算确定,各组成部分可参照如下面积分配,在使用功能合理的情况下,亦可根据设计适当调整,但总面积增减不大于5%。
1.教学主要用房部分(1)多功能厅 200座(2)展览厅 240m2(3)图书资料室 240m2(4)教学课堂总面积 900~1000m2(五年制,每个年级两个班,每班30人)(5)电教室 2间,90~100m2/间(6)计算机房 2间,90~100m2/间(7)美术教室 2间,90~100m2/间(8)建筑物理实验室 2间,90~100m2/间(9)模型制作室 1间,90~100m2/间(10)教学设备用房 1间,50m2(1)摄影工作室(含暗室)40~50m22. 办公管理用房部分(1)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2)值班管理室 20~30m2(3)接待室 30~40m2(4)开水间 10~20m2(5)设备房 20m2以上各部分面积均为使用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名称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012年春季学期)
适用年级专业工程管理10级
指导教师张明月、田悦
2012 年 6 月18 日
一、基本思路:
此课程设计必须是在已学《工程结构》有关章节的基础下进行的,所以在设计前要通读教材中“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的内容。
设计中要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熟悉肋形楼盖的结构布置要点;理解钢筋混凝土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连续梁、板的设计方法,荷载取值及内力计算;熟悉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掌握梁、板的构造要求;同时要熟悉计算中的各项有关规定。
二、设计步骤及方法:
(一)收集、熟悉和分析原始资料:如设计题目、采用的建筑材料、荷载取值、工程作法等。
这些原始资料必须在整理归类后放在计算书的最前面。
(二)结构平面布置图:
柱网和梁格布置应力求协调、整齐划一,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但必须与建筑设计协调统一,必须满足建筑物使用上的技术要求,并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因本设计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根据经济实用的原则,要求:
1、板的跨度取1.7~2.7m;次梁的跨度取4.0~6.0m;主梁的跨度取5.0~8.0m,同时宜为板
跨的三倍。
2、板和梁尽可能布置成等跨,但有时不易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这时可将中间各
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度相差不宜超过10%。
(三)初步确定板厚、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
板厚和梁高一般按刚度要求初步估算,然后再根据荷载大小及构造要求初步确定。
初步确定的尺寸必须经过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满足要求才能成为正式的截面尺寸。
根据刚度要求:
板厚h≥80mm≥(1/40)L
次梁h=(1/12~1/18)L,b = (1/2~1/3)h;
主梁h = (1/8~1/14)L, b= (1/2~1/3)h
(四)单向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对单向板可取一米宽板带进行设计,计算每米宽度板带沿板跨长的均
布活荷载设计值和恒载设计值(板自重、面层及板底粉刷重)。
2、计算简图: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已知单向板的跨数多于五跨,且各跨跨度相等,
故可简化为五跨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其计算跨度的取值可参考教材。
3、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
(1)单向板只需按式 ()2o l q g M +=α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最大弯矩。
(2)当各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时,可按等跨计算。
但要注意:求支座弯矩时,l o 取本跨的计算跨度。
4、配筋计算
(1)对周边与梁整体相连的多跨连续板的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第一内支座除外),可按计算所的弯矩降低20%采用;但对边跨跨中的计算弯矩则不应折减,因此,对于单向板可分为边缘板带I-I 和中间板带Ⅱ-Ⅱ(见下图)进行配筋计算。
(2)建议采用表格方式进行配筋计算。
(参照教材)
5、选配钢筋并绘制板的配筋图
(1)受力钢筋:同一板内钢筋直径不宜超过两种,且至少相差2mm ;板中受力钢筋
I II
I II
常选用Φ6~Φ12,间距S 在70mm ~200mm 之间。
本次设计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选筋时,相邻两跨跨中和支座受力钢筋的间距必须相等或成倍数关系。
(2)构造钢筋:应包括分布筋(每米长度不少于三根);垂直于主梁梁肋的板面构造筋(不少于5Φ6);以及前入墙内的板所应附加的板面构造筋(不少于5Φ6,板角应双向布置这种钢筋)。
(五)次梁的设计
1、荷载计算:次梁承受宽度等于次梁间距的板带传来的恒载和活载,以及次梁的自重和粉刷重量。
2、计算简图: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次梁的跨数多于五跨,可简化成五跨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其边跨的计算跨度l o1=1.025l n1≤l n +a/2;中跨的计算跨度l o =l n +b
构造简图:
3、内力计算(按塑性方法计算)
按式()20l q g M +=αm 和()0l q g V +=β分别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和各支座截面的弯矩、
剪力,式中计算跨度
l o ——求支座弯矩时,取相邻两计算跨度的较大值;
求各跨跨中弯矩时,取各跨的计算跨度。
4、正截面配筋计算
(1)跨中截面应按T 形截面设计,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的取值按教材规定确定;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
(2)计算过程可列表进行。
(参考教材)
(3)选配钢筋要求:纵筋直径宜用10~25mm 。
最大不宜超过28mm ;同一梁内纵筋不宜超过两种,每排宜用3~4根;根据局算出的纵筋截面面积,一般先选跨中正弯矩钢筋,而支座负弯矩钢筋可由两边跨中一部分钢筋弯起充当,如不满足在另加直筋。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为了施工方便,建议沿全长采用相同直径及间距的箍筋,选配的方法见教材,
并取支座最大剪力值进行验算。
(2)也可根据各支座彼此不同的剪力值计算各跨的箍筋用量。
因此,可列表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参照教材。
6、绘制次梁配筋草图
(1)根据规定,当次梁各跨跨度相等或相差不大于20%,且承受的均布活荷载与恒载之比p/g≤3时,纵筋的弯起与切断可直接按构造要求确定,参见教材图示。
(2)跨中正弯矩钢筋至少要有两根伸入支座,并放在两边角上;支座上另加的直钢筋应放在上面一排角上,并宜放在上排角上,可以兼作为箍筋的架立钢筋。
(3)架立钢筋的选用参见教材的规定。
(六)主梁的设计
1、荷载计算: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主梁为三跨连续梁,每根主梁承受的荷载是通过次梁以集中荷载的方式传来的;主梁的自重虽是均布荷载,但为了方便计算也将其简化成集中荷载,作用与主、次梁相交处。
(1)恒载G为次梁传来的恒载和主梁自重(主梁每米的自重乘上次梁间距后化成集中荷载)以及主梁两侧的抹灰重。
(2)活载Q为作用在次梁上每米的活载乘以次梁跨度化成的集中荷载。
2、计算简图: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
边跨l o1 =l n1+b/2+a/2≤l n1+b/2+0.025l n1;
中跨l o =l n+b (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构造简图:
3、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法列表进行计算,并作出弯矩和剪力包络图。
(1)弯矩和剪力计算公式:M=K1Gl o+K2Ql o; V=K3G+K4Q
注意:l o——计算支座弯矩时,去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跨中弯矩时,取各跨本身的计算跨度。
(2)绘制主梁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将各种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弯矩图(剪力图)以同一比例绘制在同一图上,其外包线就是弯矩或剪力包络图。
包络图表示梁的各
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及最小弯矩(或剪力)值。
4、正截面配筋计算
(1)跨中截面应按T形截面设计;支座截面应按矩形截面设计。
注意:在计算支座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h o应较一般取值降低。
单排时,h o=h-60mm;
双排时,h o=h-80mm
(2)求支座钢筋时支座计算弯矩应修正至支座边缘,参见教材。
(3)配筋计算可列表进行,参见教材例题。
(4)选配跨中和支座钢筋的方法同次梁。
但应注意受力钢筋和切断与弯起必须根据抵抗弯矩图确定,弯矩应在此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大于h o/2的地方起弯;支座处钢筋的切断应在此钢筋的理论断点以外一个延伸长度处。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1)可只配箍筋抗剪,列表进行
(2)若为满足抗剪所需箍筋的间距过小,则可利用弯筋抗剪。
支座处的钢筋若需兼顾斜截面抗弯和抗剪要求,则必须满足第一排弯筋的上弯点距支座边缘S≤S max,同时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a≥0.5h o。
若两具体要求冲突,可先满足斜截面抗弯要求,斜截面抗剪的要求可用加鸭筋的方法来解决。
6、附加箍筋的计算:
在主梁和次梁相交处(不包括支座截面),应在3b+2h1的范围内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附加横向钢筋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设置附加箍筋的截面面积:A sv≥F/f yv sinα
三、绘制施工图的一些补充说明:
1、绘制前必须进行图面布置,选择适当的比例(参见设计任务书)。
因连续梁、板
对称,可绘出一半。
2、次梁及主梁应分别截取各支座和跨中截面,截面编号和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3、施工图上应有必要的说明和附注(混凝土强度、钢筋级别、保护层厚度以及其他
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主梁应根据抵抗弯矩图配置钢筋,抵抗弯矩图的作法参见教材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