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名词解释
管理哲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管理哲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管理哲学的概念及意义1、管理哲学的定义管理哲学是指对管理实践、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管理问题的哲学思考和哲学观点的总称。
管理哲学是针对管理实践所进行的哲学思考,通过对管理问题的哲学分析,可以深化对管理问题的认识,为指导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2、管理哲学的意义管理哲学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管理哲学可以提供管理问题的哲学视角和哲学思考,从而帮助管理者进行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和思考。
其次,管理哲学可以引导管理实践走上正确的道路,促进管理实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此外,管理哲学对于指导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效力、提升管理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哲学的内涵1、管理哲学的内涵管理哲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哲学基础、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管理伦理等。
管理哲学的内涵是管理哲学的基本构成部分,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2、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法则。
管理哲学的哲学基础对于指导管理实践、促进管理方法创新以及推动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管理哲学的管理原则管理哲学的管理原则是管理哲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原则是管理实践的基本准则,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
管理原则贯穿于管理实践的全过程,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
4、管理哲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哲学的管理方法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指导管理实践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管理方法对于开展管理工作、解决管理问题、提高管理效力、推动管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5、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管理哲学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哲学的重要内容。
管理理论是管理实践的理论化表达和总结,是管理实践的指导性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指导性。
管理理论对于指导管理实践、促进管理方法创新以及推动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管理哲学的管理伦理管理哲学的管理伦理是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名词解释

管理名词解释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运动:“管理运动”(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科学管理”)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不背,理解)3、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4、目标:目标是根据组织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
5、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二)强调“自我控制”。
(三)促使下放权力。
(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简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6、战略: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
一般来说,战略具有对抗的含义,它总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正在和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订的。
7、预测: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安排。
计划工作的主要困难首先在于未来是不确定的。
如何将未来的不肯定因素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以概率的方式(无论是主观概率还是客观概率)确定下来,构成计划的前提条件,这就是预测的任务。
8、决策: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方案的过程。
广义的决策实际上就是管理的全过程了。
9、组织工作: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
它体现了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相互关系。
管理类名词解释大全

外部 输入 環境
企業內部轉換输出 (企業內部環境)
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環境
※环境侦测(Environmental Scanning) 系指筛选大量的讯息,加以发现未来可能的趋势及描绘未来。
※企业的社会责任
‧除了法律所规定的责任外、企业所应负的社会义务。
‧系开明的自利(enlightened-interest),企业愈能善尽社会责任,其愈能长 远的发展。
‧效果 Output(實際產出) Objective (計劃產出)
‧Peter Drucker 认为效果就是” Do the right thing “即”做对的事情”。
※企业开放系统 如下图所示应将企业视为一个「开放系统」、组织的一切运作完全
受 内 部 与 外 部 环 境 交 互 影 响 ,主 管 必 须 了 解 组 织 面 临 各 种 环 境 所 产 生 的 影响,才能有效的执行管理功能。
※管理矩阵(Management Matrix) 管理矩阵系以管理功能及企业机能(业务功能)交叉分析而得到一管
理矩阵关系,如下图所示,吾人可将各项管理功能 ---规划、组织、用人、 领导、控制应用于行销、生产、人事、财务、研究发展等企业业务之管 理,形成各项企业机能如行销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 研究发展管理活动。
※CIS(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 将企业经营使命及经营理念以文字、图案、颜色等整体造形设计,
传达给企业内外大众。
※系统管理(System Management) 将 组 织 组 成 要 素 视 为 互 相 关 联 且 互 相 依 赖 的 系 统 ,故 其 主 张 将 系 统
管理类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哲学

1.管理哲学: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批判和反思。
这种基本原理,包括管理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尤其是作为基本理念的一些基本假设、文化与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
管理哲学处于管理学和哲学的交叉领域,属于一种部门哲学。
管理只一门科学,其应用又是一种艺术,而管理哲学正是贯通其间的主线和作为其理论大厦的基石。
2.人性: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3.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同时,领导也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4.权威: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人们对权力安排的服从可能有被迫的成分,但是对权威的安排的服从则属于认同。
反对者可能不得不服从权力作做出的安排,但是服从不等于认同。
权威就被认为是一种正当的权力。
5.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6.系统:系统泛指由一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工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工作的群体。
系统分为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两大类。
7.语言意欲行为:8.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
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认识到复杂系统之所以复杂,正是因为系统各个组件间的联系。
如果想要理解系统,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
系统思考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是一套适当的、用来理解复杂系统及其相关性的工具包;同时也是促使我们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各种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实践。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它们对于理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管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核心概念。
1. 组织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的社会实体。
在管理学中,组织是指企业、机构、团体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实体。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性、协调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管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领导组织,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和成功。
2. 领导领导是指影响他人行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在管理学中,领导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行为,它包括影响、激励、指导和激发员工的能力。
领导力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效的领导可以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提高员工士气,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3. 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是指对企业运营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旨在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
经营管理涉及到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4. 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长期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方向。
它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和战略选择等内容。
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它需要考虑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战略方案。
5. 经营绩效经营绩效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效果。
它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财务绩效包括利润、收入、资产等方面的指标,非财务绩效包括市场份额、员工满意度、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指标。
经营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6.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念、行为模式和符号等共同的特征。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发展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态度,塑造组织的形象和品牌。
管理哲学

1.3 道家、墨家及法家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著的《老子》 一书是道家的经典。
在道学中最为精练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 “无为”。 道家的“无为而治”体现出 一种自然主义的管理模式,即它并不希 望取得具体结果,而只是使过程自然发 生,不加干涉。因而“无为”绝不是要 人们什么都不干,都不做。
1.3.1 道家:自然主义的“无为而治”
第一讲 中国传统管理智慧
重点问题
《周易》 儒家 道家、墨家及法家 《孙子兵法》
1.1 《周易》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 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不 仅如此,《周易》所蕴涵的管理思 想也非常丰富、深刻。其管理哲学 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
“变易”之道 和谐管理
1.1.1 “变易”之道
1.4.1 “慎战”、“伐谋”
在《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 兵”,是谋攻的最高原则,也是战略的 最高目标。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其下攻城。”
“慎战”
孙子还强调“慎战”,指出要慎重出战, 务必求胜。孙子主张在举战之前首先要 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作整体研究。
方法:“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 法),校之以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 孰练?赏罚孰明?) 而索其情。”
追求功利不应违背人类最高信仰,不能只求一己之私, 应该追求整体社会的共同利益。
尚贤 尚同
墨子又提出“尚贤之道”作为国家用人之道。 “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 则,是墨家宏观管理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尚贤”是要求在治国中任用贤能进行管 理,是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尚同”也就是 “上同”。
(1)“投之于险” (2)“奇正之变” (3)“击其惰归” (4)“形圆不败”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及哲学故事

一.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1.学习内容: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的哲学思考,是从哲学层面来思考管理问题。
管理哲学以管理活动中的一般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研究对象。
管理哲学由三部分组成:管理本质,管理意义,管理规律。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即管理规律. 管理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对管理哲学含义的理解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组织、环境构成的管理系统进行再认识;通过中外管理哲学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理解中国的管理与国外管理的不同;探索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研究管理哲学等.2。
学习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笔者逐渐培养起管理思维意识,对中国管理哲学精髓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回顾现代管理的发展轨迹,西方管理危机频现,中国未来的管理不仅应该去西方管理之糟粕取之精华,更应该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激活中国管理哲学代码.中国古典哲学基础是简单管理。
简单管理的思想在中国古来有之,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哲学基础.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管理精义,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最高境界:“稀言自然”,“无为而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对简单管理的生动描述。
如何在实际管理中运用中国哲学简单管理思想呢?通过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把握规律,抓住关键,即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战略的眼光去感知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致力于培育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聚焦核心,抓企业成功关键.其次,善于化繁为简,集约高效,即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系统思维,快捷行动,有执行力;在错综复杂的企业内外矛盾之中驾驭矛盾,把握度;集中配置资源,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整体运行速度与效率。
然后,应该学会遵从“自然法则大于人为法则"的处事原则,组织的运行基于“客户价值驱动”而不是“权力驱动”,在适应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变革与创新,不断跨越成功的陷阱,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重视沟通信任,以人为本,即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以“人才价值本位"替代“官本位",在企业内部建立信任与沟通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系统,减少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融合,协同有效。
西南大学《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9013)《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2管理机制3管理矛盾的普遍性4管理方法5管理模式6企业行为文化7企业文化设计8管理评价9古典管理理论10价值评价11管理实践12管理客体13企业精神文化14管理的文化环境15管理系统的时间结构16企业物质文化17企业制度文化18被领导者19管理关系20管理信息系统21管理环境22管理价值观二、简答题1简述领导者与管理主体的区别和联系2简述管理客体系统的作用3怎样理解作为被领导者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最高管理者4如何优化管理主体系统的结构5优化领导者群体结构的方式方法。
6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7简述稳定和变革的辩证关系8为什么说被领导者是管理活动的切实施行者9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区别10简述管理组织设计包括哪些种类11简述管理价值的主要特征12结合生活实际,简述信息作为资源具备哪些特征13简述管理客体的能动性的表现14浅析道德对管理有什么作用15简述管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6如何优化管理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17简述改造社会中管理价值的历史运动18管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9介绍一下管理主体系统包涵哪些子系统20管理信息运行的渠道是什么21形成管理环境的一般包括哪些组成要素22介绍一下管理动力机制是怎样形成的三、论述题1论述管理是管理认识、管理实践、管理评价的统一2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试论管理中辩证法包括哪些内容3论述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辩证统一4论述被领导者是管理客体的核心5利用系统论、信息论原则谈管理时空结构的优化6试论管理客体内涵的演化(9013)《管理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2.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或既定的规则运行所具有的特定的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目标实现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
“管理哲学”一般是指科学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则和哲学观。
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事的信仰和价值观等。
所谓管理哲学,是指企业最高主管人为人处事之基本信仰,观念及价值偏好[1]。
影响一个企业家决策品质优劣之因素,在于他本人管理哲学的进取或守旧程度。
从广义抽象层方面说:管理哲学是激发企业家信仰、观念、原则、价值的动力。
就狭义实务层面言:管理哲学是企业家选择行为典型的成本,促进效益评估的决策体系。
在管理行为上,哲学的基础决定行为的趋向。
管理哲学与企业经营的因果关系宛如火车头与车厢的关系。
人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改进企业的有效途径:高层应有管理哲学素养,中层应研究管理科学方法,低层应具备企业经营技术。
使知识传播积累形成的管理哲学,凝聚成为企业高层的决策,而中、低层则形成管理实务,以牵动管理的成效。
管理哲学的探讨与比较[1]
1、时间哲学的探讨比较
所谓时间哲学,是指高级主管在解决问题时,所偏好选择之时间基础。
一般而言,持保守时间哲学观念的人,皆较偏好采取“过去性”,即抗拒变化及缓慢行动之保守哲学。
所以,在遇到困难问题须加以解决的,总是先看过去有无惯例可循,若有成例(如法条、规章、手续、规定等),则依样画瓢将之引用,而不理会该“过去”之成例是否尚适应于“未来”之情况。
若无成例可循,则常以查无前例,碍难为准予以驳回或搁置。
而不大愿意以未来情况为主,好好思考“创新”,以解决问题。
这种向后看的哲学就是造成恶法亦是法的根源。
常因此形成“崇恶法务不实”之奇怪现象。
而持积极时间哲学观念的人,则遇事多取“实事求是”、“一切向前看”态度。
第二个不同的时间哲学,是持保守时间哲学观念的人常怀以不变应万变或一动不如一静之抗拒变化心理。
反之,持积极时间哲学观念的人士则常以主动变化及欢迎变化之心理,把改变视为人生常态及进步之必要措施(经典: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