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的翻译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诫子书》《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古文标准翻译参考译文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诫子书诸葛亮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涵养德行,用自我约束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就会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陋室,又怎么来得及!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他的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听说了并传播这件事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听到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使唤,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
【之:的。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居:停留】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等到。
得:得到】译: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传:传播。
之:代这件事。
得:得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使听到。
】译: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使:使唤。
于:在】译:宋君便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消息】译: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耳:罢了。
若:你。
行止:活动,行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译: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果:如果。
耶:语气词“吗”】译: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1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1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四、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⑥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穿井得一人》一.原文、断句、译文及注释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释词: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汲,从井里取水居:住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释词:及:等到吿:告诉穿:挖掘得:得到译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释词:闻:听说传:传播之: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释词: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于:被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释词:令:派遣于:向之:这件事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释词:对:回答使:劳力得:得到,挖到,挖得于:在译文: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释词:求:寻求求闻:听取传闻若:像若此:像这样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二.课文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4.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穿井得一人作品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
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
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
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
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的翻译
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是一个古老的谚语,出自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
名著《周易》。
这句谚语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并开始对它进行研究、讨论和翻译。
首先,对“穿井得一人”进行翻译时,需要明确的是,“井”的意思
指的是一口水井,而“一人”就是被抽水的人。
因此,“穿井得一人”的意思就是“穿过水井,才能找到有用之人”,也就是说,只有历经
磨难,才能选择出真正有用的人。
其次,对“杞人忧天”的翻译,“杞”是古代一个郡级行政单位,而“杞人”就是杞国的人民。
“忧天”一词,有“关注大局”的含义,
也可以理解为杞人“担心天下”,也就是“担心社会动荡不安”。
因此,“杞人忧天”的意思就是杞国人民担心社会动荡不安。
最后,我们将“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整句翻译出来,就是“穿过
水井,才能找到有用之人;杞国人民担心社会动荡不安”。
总之,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的翻译可以表达为:穿过水井,才能找
到真正有用的人;而杞国人民则是担心社会动荡不安。
这句谚语的内
涵非常深刻——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历经考验,才能识别出真正的
好人;而在时局动荡不安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对重大问题提出体贴且
慎重的认识和态度,勇于担当,以保护全民族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