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合集下载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重点课下注释【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班级:姓名: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穿井得一人》
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
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穿井得一人》的寓意源自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
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
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⑧若屈伸呼吸(你) ⑨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⑪只使坠(纵使,即使) ⑫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⑬若躇步跐蹈(均为“踩、踏”的意思) ⑭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❸通假字
①身亡所寄(“亡”同“无”) ②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❶生难字 赫拉(hè) 庇护(bì) 添头(tiān) 较量(jiào) 凯歌(kǎi) 溉汲(ɡài jí) 崩坠(bēnɡ) 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③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④国人道之(讲述) ⑤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⑥身亡所寄(同“无”,表否定,没有) ⑦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 相似吗?请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述给大家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

【之:的。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居:停留】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等到。

得:得到】译: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传:传播。

之:代这件事。

得:得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使听到。

】译: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使:使唤。

于:在】译:宋君便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消息】译: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耳:罢了。

若:你。

行止:活动,行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译: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果:如果。

耶:语气词“吗”】译: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⑥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穿井得一人》一.原文、断句、译文及注释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释词: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汲,从井里取水居:住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释词:及:等到吿:告诉穿:挖掘得:得到译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释词:闻:听说传:传播之: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释词: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于:被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释词:令:派遣于:向之:这件事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释词:对:回答使:劳力得:得到,挖到,挖得于:在译文: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释词:求:寻求求闻:听取传闻若:像若此:像这样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二.课文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4.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期末文言文复习三《穿井得一人》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二、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1.穿:挖掘、开凿。

2.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3.及:待,等到。

4.道:讲述。

5.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6.对:应答,回答。

7.若:如,像。

《杞人忧天》1.亡:无,没有。

2.晓:告知,开导。

3.积气:聚积的气体。

4.若:你。

5.行止:行动,活动。

6.奈何:为何,为什么。

7.只使:纵使,即使。

8.中伤:伤害。

9.积块:聚积的土块。

10.四虚:四方。

11.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10.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三、句子翻译(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了又传播(这件事)的人说:“姓丁的人开凿井得到了一个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不如没有听到。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担忧他的担忧的人,于是前往告知他。

(6)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整天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裂开掉下来呢?(7)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整天踩踏,整天在地上走和停,为何担心它裂开来呢?三、内容理解1.《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

在故事中丁氏是传言的源头,宋君对于传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认真思考、质疑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止于智者,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

2.《杞人忧天》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杞人”担心天崩地裂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要为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而生活在胡思乱想中,要学会豁达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穿井得一人作品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

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

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

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

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

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

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

”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

”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

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

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

”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

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

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

夫人非常高兴。

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

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

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异人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

” 华阳夫人听了认为是这样,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

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直到她怀了孕。

异人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

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

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足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

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年),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异人。

异人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老家是楚国的华阳夫人给这位继子改名为子楚。

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前251年),终于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

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位秦王一年之后去世,谥号为孝文王。

太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

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

?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赵政继立为王,尊奉相国吕不韦为“仲父”。

杞人忧天⑴作品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之⑸,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⑹,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⑻,日月星宿⑼,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⑽,亦不能有所中伤(11)。

”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16),奈何忧其坏(17)?”其人舍然大喜(18),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d)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

⑹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和停留。

⑻果:如果。

⑼日月星宿(Xi 0)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⑽只使:即使。

(11)中(zh eng)伤:打中击伤。

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4四虚:四方。

(15)躇(ch d)步跐(Ci)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16)行止:行动和停止。

(17)奈何:为什么。

(18)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白话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作品鉴赏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

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

作者并不以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去卩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去卩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