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三父子、建安七子、陶渊明和竹林七贤
古代文学史三~四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此乃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
沈德潜《古诗源》评曰:“有吞吐宇宙气象。
”全篇着眼一个“观”字,“水何澹澹”四句,观海之静,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秋风”二句观海之动,景象壮阔雄伟;两个“若出”,想象奇特,博大广袤。
整个诗篇虚实相生,动静相映,情景浑然,风格雄肆苍劲。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此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魏晋南北朝文学-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ﻭ第一章建安文学一、基本知识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得并称。
她们以显赫得政治地位与杰出得文学才能著称于世.她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得政治抱负与乱离得社会场景,悲歌慷慨,就是汉魏风骨得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得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得并称。
她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就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得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就是对建安文学风格得形象概括.建安就是汉献帝得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对理想生活得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得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得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得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就是妇女得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得感染力.二、思考与练习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得诗人?她们得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建安时期著名得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与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得共同特征就是:都致力于五言诗得创作,表现了乱离得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得愿望与积极进取得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得差异?曹操得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得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得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与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得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就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得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与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与谐;讲究谋篇布局。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名词解释 糖糖韩

考研复习资料三曹: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当时的文坛有很大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建安时期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祯七位作家,他们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中王粲的成就最高,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因他们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建安风骨( 汉魏风骨) :是指建安作家的作品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以曹氏父子为首,包括“七子”和蔡琰,除孔融之外,政治上都倾向曹操。
这些作家大都饱经忧患,对动乱的社会现实有直接的感受。
他们都拥护曹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有着渴望为国家实现统一而建功立业的理想和壮志。
因此,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表现统一天下的抱负,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梗概多气、悲凉慷慨、刚健遒劲,便是他们作品的共同风格特征。
而这种内容和风格,既有着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后来唐代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也是指此而言。
曹刘: 指建安诗人曹植和刘祯。
因他们都以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故后人将其并称。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二:“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七步诗:相传是曹植所作。
据《世说新语·文学》载:曹丕曾命曹植七步中为诗,不成则将行大法。
曹植应声便为诗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人称为《七步诗》。
五言《悲愤诗》:五言《悲愤诗》为汉末女诗人蔡琰所作。
它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长达108句,540字。
这是一篇自传性的作品,叙述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被乱军所掠,辗转流于南匈奴,后被赎还乡,见家园残破,心情凄怆。
作品通过作者自身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骚体《悲愤诗》:内容与五言《悲愤诗》大致相同。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与特点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建安七子:曹操《短歌行》、曹植《七步诗》、曹丕《典论·论文》、王粲《七哀诗》、徐干《中论》、阮璃《咏怀诗》、应玚《公宴诗》。
2.正始文学:何晏《景福殿赋》、夏侯玄《离合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向秀《思旧赋》。
3.两晋诗坛:陶渊明《归园田居》、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庚信《哀江南赋》。
4.南北朝诗歌:北朝民歌《木兰辞》、庾信《哀江南赋》、南朝山水诗谢灵运、鲍照、谢朓、颜之推《颜氏家训》。
5.骈文: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6.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萧统《陶渊明集序》、萧纲《与朱异书》、江淹《恨赋》《别赋》、庾信《哀江南赋》。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1.文学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建安七子的豪放,又有正始文学的玄妙,还有两晋诗坛的婉约,以及南北朝诗歌的南北交融。
2.文学题材的广泛:涉及政治、历史、山水、田园、爱情、友情等多种题材。
3.文学形式的创新:骈文的兴起,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4.文学理论的成熟:曹操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等,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5.文学教育的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为士人必备的素养,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6.文学交流的促进: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交流,使南北文学相互借鉴,丰富了文学创作。
7.民间文学的兴起:北朝民歌《木兰辞》等,展现了民间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丰富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为后世文学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问建安七子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豪放见长?解题方法:回顾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豪放见长的作家。
答案:曹操。
2.习题:请问正始文学中,哪位作家的作品以玄妙见长?解题方法:回顾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品,分析作品风格,找出以玄妙见长的作家。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的500字总结。
魏晋南北朝文学呈现出了"建安七子"和"九品芝艳"两大文学流派的并立。
建安七子是指曹操、曹丕、曹植、刘备、陆逊、孙权和诸葛亮,他们都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代表了当时的文学风貌。
而九品芝艳则是指陶渊明、嵇康、阮籍、王羲之、谢安、谢朓、刘勰、傅玄和幸雍,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更加强调情感表达和主观体验。
两个流派的并立,使得当时的文学风格呈现出了多样性。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题多以志怀、哀怨、玄象、山水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们情感的流动。
在表现手法上,才子佳人和唱和文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才子佳人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唱和文则是多人咏史时的一种常见形式,集文学才子之杰出才华。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写作风格也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方面,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注重形象的描绘,感情的表达和思想的抒发。
文学风格也趋于细腻、含蓄和深沉,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神秘感和内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也持续到了历史的后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文人将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作为他们的典范,进行了广泛的模仿和延续。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成为后来文学批评的对象,被后来的文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评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学时期,它产生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
这些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

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学史上的大转折时代,文学走向自觉。
并且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的论文和文著。
此时不仅有三曹、二陆、陶谢、鲍照、谢脁、庾信等流芳百世的大作家,更有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田园诗、山水诗、以及元嘉体、永明体等诗歌的典范。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汉末建安时期兴起的文学,是以曹操父子为核心、以及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曹魏集团文人为主力的文学,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高,曹植被称为“建安之杰”。
主要作品精读曹操刘勰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
”(《文心雕龙·乐府》)锺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诗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的特点。
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
蒿里行(背诵)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故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
”(《采菽堂古诗选》)可见曹操诗歌抒忧写愤的特征已为前人所注重。
短歌行(背诵)作者: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孔融、阮瑀、陈琳、王粲、徐干、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拓展资料一、关于“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着《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
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孔融(153-208)建安七子孔融字文举,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
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献帝初平元年(190),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
兴平二年(195),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
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在许昌,不满曹操雄诈,多所乖忤,被奏免官。
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
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
散文如《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三父子、建安七子、陶渊明和竹林七贤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掌握魏晋南北朝社会和文学概况。
第二章建安文学第一节建安文学概说一、了解建安文学的思想内容: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
此外,也有一些游子思妇、游仙的题材。
建安文学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掌握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1.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
2.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
曹操的诗歌和散文有尚质崇实的特点,其后诗文的总体取向是渐趋工致华美。
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建安诗歌以五言为主,亦有四言、杂言等,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3.散文的体式多种多样,有诏令、奏疏、章表、书信、序论、赞颂、碑铭等。
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第二节曹操与曹丕一、曹操1.了解曹操的创作情况: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
曹操现存诗歌二十余首,文一百四十余篇。
此外,还撰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书要略》、《兵法接要》等。
2.掌握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1)反映时代的乱离和人民的疾苦,如《薤露行》、《嵩里行》等。
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2)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
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
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3)此外还有一些幻想游仙的作品。
如《气出唱》、《陌上桑》等。
3.重点掌握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1)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
(2)曹诗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
(3)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
4.曹操的散文大多是令、表、书、奏一类的实用文体,求实致用,不尚文采。
具有清俊通脱、简练明快的特点。
二、曹丕1.了解曹丕的创作情况:曹丕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之一。
曹丕的诗歌现存近四十首,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有,多为乐府形式,而以五、七言成就较高。
曹丕的散文通脱流畅,生动活泼,而又富于抒情性。
其优秀作品有《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等。
其《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著名作品。
曹丕和曹操一样对建安文学的发展都有领袖之功。
2.掌握曹丕诗歌的思想内容:(1)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愁别恨和男女爱情的诗歌。
如《燕歌行》、《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等。
(2)描写宴游、军旅生活的作品。
写宴游生活的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孟津诗》等。
写军旅生活的如《陌上桑》、《饮马长城窟行》、《黎阳作诗》等。
(3)感事而发的作品。
如《折杨柳行》感于求仙长生的虚妄而予以批驳。
如《煌煌京洛行》感于古人的成败之事而供后人借鉴。
3.重点掌握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1)曹丕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士气”,虽然其诗是向乐府民歌学习,但是趋向于文人化。
诗歌的情感体验真挚深刻、细腻含蓄,语言清丽工致、婉转流畅。
(2)曹丕诗歌的特点还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
其诗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皆备。
《董逃行》是少见的六言诗。
《燕歌行》是我国诗歌史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第三节曹植一、了解曹植的生平与创作1.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
曹植的生平以建安二十五年(220),即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
2.曹植创作也以生平的前后期分为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内容是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充满了豪壮的乐观气息和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薤露行》等。
后期的诗歌则大多反映他内心痛苦,多为慷慨悲愤、哀怨惆怅之音。
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
3.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散文代表作有《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等。
散文以书表最佳,文采绚丽,抒情性很强,骈俪成分较重。
其赋咏物、抒情、叙事,各类小赋均有,有《洛神赋》、《愁霖赋》、《静思赋》、《怀亲赋》等。
4.重点掌握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1)曹植诗歌在艺术风格上,在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既有慷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含蓄婉约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
(2)曹植诗歌加强了多方面写作艺术技巧的琢磨。
善用比兴、象征、寄托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丰富,感情的抒发更加深婉。
讲究词采的华美和对偶的工整,努力锤炼字句,以增强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的表现力,并锻炼出不少的警句。
注意声韵的和谐,富于韵律美。
(3)注意结构布局和层次的按排,尤其注重开头、结尾的布置。
第四节建安七子及其它作家一、建安七子建安七子的得名源于曹丕《典论论文》。
七子之中除孔融外,均依附曹氏政治集团,都是邺下文人集团中的杰出人物。
孔融在七子中年齿最高,以散文见长,气盛于理,情感激越,豪气奔放;语言华美整饬,气势夺人。
其代表作有《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王粲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诗作以《七哀诗》为代表,赋以《登楼赋》最著名。
刘桢在六朝时诗名甚高,钟嵘《诗品》将其与曹植并称“曹刘”,列为上品,其诗代表作有《赠徐干》、《赠从弟》三首。
陈琳、阮瑀擅长章表书记体散文,曹丕《典论论文》称:“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阮瑀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是他们的名篇。
陈琳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都是反映社会离乱的杰作。
徐干擅长诗赋,诗的代表作是《室思》,赋作未有整篇流传,又有学术著作《中论》。
应玚诗以《别诗》较有名。
二、蔡琰蔡琰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她的代表作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五言《悲愤诗》。
《悲愤诗》是建安时期最长的一篇文人五言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关于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今人多认为是后人所伪托。
三、其它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吴质的《答东阿王书》,繁钦的《与魏文帝笺》、《定情诗》,左延年的《秦女休行》,应璩的《百一诗》等。
[作品阅读篇目]曹操:《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名都篇》、《美女篇》、《送应氏》、《野田黄雀行》、《杂诗》、《赠白马王彪》、《洛神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王粲:《七哀诗》、《登楼赋》;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诸葛亮:《出师表》。
第三章正始文学第一节正始文学概说一、了解正始文学概况。
第二节阮籍和嵇康一、阮籍1.了解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2.掌握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1)阮籍的诗歌成就较高,其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也批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表现了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情绪。
(2)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3)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地得到其艺术的沾溉。
二、嵇康1.了解嵇康的生平与思想。
2.掌握嵇康的文学成就。
嵇康诗文兼擅,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
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秀才从军》。
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意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其四言诗是继曹操之后的成功之作。
嵇康的散文成就也很高,其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还着有《养生论》、《释私论》、《太师论》、《管蔡论》等。
嵇康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辨难,风格清峻豪壮,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第四章两晋文学第一节两晋文学概说一、掌握两晋文学概况。
第二节陆机和潘岳一、掌握陆机和潘岳的创作情况:陆机和潘岳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作家,诗文在当时负有盛名。
陆机诗歌倍受时人推崇,但形式主义和模拟因习气严重。
追求辞藻的华丽,大量使用排偶,描写繁冗,语言板滞僵化而乏神采精神。
其诗作《赴洛道中作》、《猛虎行》等较为著名。
陆机的《文赋》、《吊魏武帝文》、《豪士赋》、《演连珠》等写得较好。
他的文章对骈体文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潘岳诗文亦是辞藻华艳,绮密工整。
潘岳有些抒情诗写得较好,如《悼亡诗》。
潘岳又擅长作赋,如《怀旧赋》、《秋兴赋》、《闲居赋》、《寡妇赋》等,都是较著名的作品。
第三节左思、刘琨、郭璞一、左思左思是建安风骨的继承者,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
《咏史》八首是其代表作,诗歌笔力矫健,气势高拔,辞采壮丽,深得建安风骨之精神,被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范例。
左思的辞赋也颇有盛名,其代表作是《三都赋》。
二、刘琨和郭璞刘琨是当时的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扶风歌》、《重赠卢谌》。
诗歌感情真挚,清峻刚建,苍凉悲壮,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郭璞诗歌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借游仙诗的形式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
作品多形象鲜明,有所寄托,与当的游仙诗、玄言诗有所不同。
[作品阅读篇目]陆机:《赴洛道中作》;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荆轲饮燕市);刘琨:《重赠卢谌》、《扶风歌》;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第五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一、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其生平大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归隐时期。
二、了解陶渊明的思想:东晋末年的思想学术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玄学盛行,佛教、道教亦广泛流播,传统的儒家思想虽受到冲击,但并未完全泯灭。
陶渊明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有道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的济世救民的入世精神、道德人格修养、安贫乐道的心态,在他的思想中均有所体现。
而道家的追求个体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出世精神,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思想,又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灵魂之中。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一、掌握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上划分主要有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其次还有行役诗、赠答诗等。
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园诗:描写了自然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纯朴的田园生活。
这是被诗人理想化、艺术化了的一种境界。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野外罕人事]、《饮酒》[结庐在人境]、《和郭主簿》等。
2.咏怀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它继承了阮籍《咏怀》和左思《咏史》的诗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