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一、材料选择与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为了确保混凝土在预定使用环境中具备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施工性。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等。

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应根据工程的结构和强度等级选取,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矿物掺合料的类型和掺量要合理选择,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此外,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也对混凝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增塑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渗性。

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适度配合、经济合理和施工易操作等方面。

适度配合是指混凝土的各组分之间的配比要合理和均匀,使得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

这要求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各材料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避免过高或过低的配合比,使混凝土既能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又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经济合理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保证预定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材料的价格和性能,合理选择材料的类型和配比,避免浪费和额外的投入。

施工易操作是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的要求,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施工操作顺利进行。

在设计中,应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凝结时间和初凝时间等因素,合理调整配合比,以适应不同施工方法和工期。

三、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配合法、限制配合法和性能配合法等。

经验配合法是根据多年施工经验和试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公式进行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要求和具体材料特性,选取合适的经验公式,并进行适当修正,以满足工程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

限制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所面临的条件和限制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根据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强度等级和最大水泥用量等限制条件,计算出合理的配合比。

性能配合法是根据混凝土所需的性能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当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材料,其配合比设计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性能的好坏。

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了探讨,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并对其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日益增加,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高耐久性、高强度、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取决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因此,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和理论依据采用掺加矿物掺合料(单掺和双掺两种方案)的方法,配以优质外加剂,通过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增加密实度等措施,最终确保了髙性能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

其理论依据为:(1)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高流动度容易出现离析和泌水,加入适量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可使混凝土拌和物需水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使混凝土的黏聚性得以改善。

此外由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颗粒小,可以进人到水泥颗粒的空隙中,因而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使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降低,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吸附大量的自由水,减少泌水现象,增强了耐久性能。

(2)掺合料的加入降低了水泥用量,减少了水化热集中导致的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的微裂缝,提髙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但是考虑到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后,早期强度会有所减弱,根据客运专线施工工艺的要求,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将矿物掺合料的总量控制在30%以内。

(3)通过选用优质外加剂,在混凝土内部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且这些微小气泡的引入阻断了水的渗透通道,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此外混凝土中适量引气还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这是由于引入的微气泡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微小滚珠,在混凝土拌和物搅拌、浇筑和振实过程中,小滚珠起着减小固体颗粒间的磨擦,使物料润滑流动的作用。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技术规程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技术规程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技术规程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技术规程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和质量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细矿物掺合料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中起到了重要的增强和改良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技术规程的多个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2. 超细矿物掺合料的特性与分类2.1 特性超细矿物掺合料是一种细度小于传统矿物掺合料的颗粒材料,其粒径多小于10微米。

超细矿物掺合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强度发展潜力和填充效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2.2 分类根据不同的来源和化学成分,超细矿物掺合料可以分为矿物粉、硅灰和冰碱含量较高的煤灰等几类。

每一类超细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都有其特殊效果和适用性。

3.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的配合比设计3.1 超细矿物掺合料掺量确定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掺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试验和经验,确定适当的超细矿物掺合料掺量可以使混凝土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

3.2 配合比设计的优化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添加可以通过调整水灰比、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等参数来优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还需要考虑超细矿物掺合料的矿物成分与水泥的反应性,以及与其他掺合料的相容性等因素。

4.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的工作性能4.1 流动性与坍落度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使其更易于施工和浇筑。

4.2 初凝时间与凝结特性超细矿物掺合料的加入会对混凝土的凝结特性产生影响,包括初凝时间的延迟和凝结速度的加快等。

合理控制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添加量和类型可以使混凝土获得理想的凝结性能。

5. 混凝土用超细矿物掺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5.1 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超细矿物掺合料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特别是在早期强度发展阶段。

5.2 耐久性超细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抗渗透性、抗化学侵蚀性、抗冻融性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
- Ⅲ- C Ⅲ- D Ⅲ- E Ⅲ- F
除冰盐等其他氯
-
化物环境
- Ⅳ- C Ⅳ- D Ⅳ- E -
化学腐蚀环境
-
- Ⅴ- C Ⅴ- D Ⅴ- E -
注:对于无钢筋的素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见3.4.4条规定 3.0.4 (最小胶凝材料)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 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在满足最大水胶比条件下,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是满足混凝土施 工性能和掺加矿物掺和料后满足混凝土耐久性的胶凝材料用量) (修定前的规定):
坍落度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
等级
坍落度(mm)
S1
10~40
S2
50~90
S3
100~150
S4
160~210
S5
≥220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 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 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 100mm。)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 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 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 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 被广泛接受) 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代替水 灰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 比。 2.1.15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11~15是新组建的术语和定义) f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m0—计算(基准)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量(kg); γf—粉煤灰影响系数; γs—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Pt—六个试件中不少于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值(MPa); P—设计要求的抗渗等级值; 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闪点、燃点和自然发火温度等

2. 石油沥青与煤沥青有和不同 3. 沥青的塑性、温度敏感性、粘度等如何测试


4. 沥青的牌号如何确定
5. 沥青的掺配方法及计算公式 6. 沥青的改性
7. 沥青混合料
本章小结

1. 基本概念: 油分、树脂、沥青质、针入度、延度、软化点、温度敏感性、溶解度、

碳素结构钢、幼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钢号的 标识,及如何确定 钢材中各化学成分对钢材的强度、韧性、脆性、及可焊接性等的影响 碳素结构钢等的质量等级如何划分(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何谓钢筋三指标,各自如何测试?各自的结构意义是什么?

本章小结

几个基本概念: 屈服点、极限抗拉强度、伸长率、条件屈服点、冷拉强化、时效 处理、硬度、屈强比、疲劳强度、冲击韧性、
2.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有哪些?各自在混凝土中起什
么作用
3.
配制混凝土选择石子最大粒径应从哪几方面考虑

4.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5. 简述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引气剂等的对混凝土 的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6. 混凝土和易性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判断混凝土和易性?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本章小结
1. 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 2. 影响材料吸声与隔声的因素 3. 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的区别 4. 多孔吸音材料和多孔隔热材料在孔结构上的异同 5. 常见绝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有哪些,其隔热机理如何? 6. 针对空气声与固体声的隔声材料有何区别
的混凝土流动性最好,保水性和粘聚性 也较好。 ②水泥浆数量:水泥浆数量不能太多也 不能太少 ③水灰比(单位用水量) 3 kg/m 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 )

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标准

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标准

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矿物掺合料作为混凝土的一种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矿物掺合料标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中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规定。

三、术语和定义1.矿物掺合料:指在混凝土中掺加的由天然石英、石灰石、石膏等矿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加工得到的细粉状或微晶状物质。

2.粒度:指矿物掺合料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3.比表面积:指矿物掺合料中单位质量的颗粒表面积。

4.活性:指矿物掺合料与水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速度和程度。

四、技术要求1.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性质应符合本标准规定。

2.矿物掺合料应具有一定的细度和活性,其粒度应满足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3.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4.矿物掺合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得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5.矿物掺合料应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和流动性,以保证混凝土的可塑性和工作性能。

6.矿物掺合料应与水泥、骨料等原材料配合使用,以达到理想的混凝土配合比。

五、试验方法1.矿物掺合料的粒度分析应按照GB/T 12060.2-2006《水泥和混凝土中掺加材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矿物掺合料粒度分析》的规定进行。

2.矿物掺合料的比表面积应按照GB/T 8074-2008《水泥和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

3.矿物掺合料的活性试验应按照GB/T 18046-2008《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活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六、检验规则1.矿物掺合料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17431-1998《水泥和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2.矿物掺合料的检验结果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否则不得使用。

七、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矿物掺合料应标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批号、规格、质量等级等信息。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及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及方法一、配合比设计介绍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主要由水泥、砂、石料和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要求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工作性能等因素,经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以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过程。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根据混凝土要求的强度等级,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和控制水灰比;2.按照优先选用矿渣粉、矿粉等工业废渣替代水泥的原则;3.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骨料级配;4.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掺合料;5.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时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等因素。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试验法试验法是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进行试验,通过多次试验,确定最佳配比的方法。

试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试验样品应按照规定的尺寸和数量制备;(2)试验应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3)试验数据应有代表性;(4)试验应注意安全和环保问题。

2.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工程经验和生产经验确定配合比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经济,但是不够精确,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在使用经验法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数据;(2)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3)要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3.计算法计算法是根据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质,采用计算方法确定配合比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确、可靠,但是需要深入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并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设计要求;2.选择水泥品种和控制水灰比;3.选择骨料种类和骨料级配;4.选择混凝土掺合料;5.确定配合比;6.进行试配;7.进行试验和验证;8.最终确定配合比。

五、注意事项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条件;2.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设计;3.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4.在试验和验证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验。

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标准

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标准

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同时减少CO2排放。

为了保证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矿物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非金属矿物粉末,如矿渣粉、粉煤灰等,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

三、标准制定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的标准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以确保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性质标准应规定可使用的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性质,如矿渣粉、粉煤灰等。

应规定矿物掺合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细度和水分含量等指标要求,以确保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 掺量的要求标准应规定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的掺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

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确定不同种类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和最小掺量。

3. 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标准应规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以确保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后的性能符合要求。

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确定不同种类矿物掺合料的配合比要求。

4.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标准应规定矿物掺合料的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以确保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试验方法应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细度测试和水分含量测试等。

技术要求应包括矿物掺合料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 混凝土质量和检验要求标准应规定混凝土质量和检验要求,以确保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后的性能符合要求。

混凝土质量要求应包括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指标。

检验要求应包括混凝土的抽样、试验、检验和评定等方面的要求。

四、结论混凝土中添加矿物掺合料标准的制定是保证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标准应包括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性质、掺量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混凝土质量和检验要求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1.设计原则
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强度保证率、标准差及离差系数等指标应与基准混凝土相同,配合比设计以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按等稠度、等强度的等级原则等效置换,并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

2.设计步骤
(1)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进行基准配合比设计;
):(2)可按表10-41选择矿物掺合料的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表10-41
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注:高钙粉煤灰用于结构混凝土时,根据水泥品种不同,其掺量不宜超过以下限制:
矿渣硅酸盐水
泥不大于15%
普通硅酸盐水
泥不大于20%
硅酸盐水

不大于30%
(3)按所选用的取代水泥百分率(β
c
),求出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土
的水泥用量(m
c
):
m c=m c0(1-βc)(10-16)
(4)按表10-42选择矿物掺合料超量系数(δ
c
);
超量系数(δ
c
) 10-42
(5)按超量系数(δ
c
)求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矿物掺
合料用量(m
f
):
m f =δ
c
(m
c0
-m
c
)(10-17)
式中β
c
取代水泥百分率(%);
m
f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δc超量系数;
m
c0
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
m
c
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

(6)计算每立方米矿物掺合料混凝上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和细骨料的绝对体积,求出矿物掺合料超出水泥的体积;
(7)按矿物掺合料超出水泥的体积,扣除同体积的细骨料用量;
(8)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用水量,按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用水量取用;
(9)根据计算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拌,在保证设计的工作性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直到符合要求;
(10)外加剂的掺量应按取代前基准水泥的百分比计;
(11)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水灰比及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
10-43的要求。

最小水泥用量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水灰比表10-43
注:掺粉煤灰、沸石粉和硅灰的混凝土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中的规定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设计依据可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后期强度
②混凝土拌合物,浇注时坍落度应低于160±20mm;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30一450kg/ m³(强度等级在C25一C40)。

③拌合水用量不宜大于190 kg/m³;
④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耐久性要求确定;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50%;两种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50%;
⑤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⑥砂率宜为38一45%;
⑦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³。

⑧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对泵送混凝土还应进行泵送试验;
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应按现行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执行;
⑩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