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原文

(完整版)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原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一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财产者和无财产者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但是,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据称是更彻底的发展。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那时,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

[1]最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后来这句话又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同这些原理相矛盾的现实,实际上都被上下颠倒了。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性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到现在为止,世界所遵循的只是一些成见;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

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

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但是,除了封建贵族和作为社会所有其余部分的代表出现的[2]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游手好闲的富人和从事劳动的穷人之间的普遍的对立。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闵采尔由此提出,已经存在的国家(主要是指帝国) 分五种: 一是第一世界帝国,用“金字头”表示,如巴比伦 帝国; 二是第二世界帝国,用“银胸”和“银臂”表示, 如马代波斯帝国; 三是第三世界帝国,用“铜”表示,如希腊帝国, 并以智慧闻名著称; 四是第四世界帝国,罗马就是如此,它是一种强权 帝国; 五是第五世界帝国即目前的得意志神圣罗马帝国, “它用铁铸成的”,极想施行强权,伪善者和阴谋诡 计充斥各地,“谁若不会欺骗,谁一定是个傻子”。
1、主要代表人物
( 1 )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 期就率先出来批判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 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 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 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 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 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莫尔设计的乌托邦岛,状如半月,两 角间一汪碧水。岛上城市分散,住宅宽 敞,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宛若花园。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更是华丽壮观,连人 都个个体格匀称、相貌俊美、气质高雅。
闵采尔指出,僧侣与教士是毒蛇, 诸侯与统治者们是鳗鱼,相互勾结、狼 狈为奸,由此人们应行动起来,推翻这 个第五世界帝国,实现“千年天国”。 他强调,“千年天国”不在渺茫的 彼岸,就在眼前,在这样的国度里,一 切工作和财产都要平等分配,一切人都 有平等的劳动义务,实现最完全的平等。
2、主要贡献
(1)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圈地 运动:羊吃人; (2)指出私有制乃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 是保证劳动人民过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径; (3)未来社会――乌托邦或太阳城里,没 有私有制、财产实行公有、彻底消灭了阶级、 劳动是每个人的光荣义务、人人都既是富人 又是穷人、教育制度完善、人与人之间没有 商品关系,互敬互爱、人人都有很高尚的精 神生活。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 16--17 世纪的 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阶段、 18 世纪的 空想共产主义阶段、 19 世纪前半期批判的空 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

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第2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

以下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D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空想社会主义仅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而不是理论基础,①说法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越,②说法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越,③④符合题意。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C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其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不能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弊端,①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③符合题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曲折,④错误。

故选C。

3.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一书中指出:“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考点汇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考点汇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本文批判了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找出解决矛盾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

第一章着重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理论来源:1、科学社会主义(即现代社会主义),从其内容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反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进行考察的结果。

2、科学社会主义就其思想理论来源来说,是从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材料出发的,批判地吸取了它们的合理内容。

(二)空想社会主义三个时期和发展过程:(1)16—17世纪家庭手工业,: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闵采尔。

他们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绘,即乌托邦主义,在这种理想社会里,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没有财产的私有观念,没有剥削,没有贫困。

(2)18世纪的手工工场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梅叶和巴贝夫。

他们不但要求每个人的政治平等,而且要求消灭阶级差别,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人人平等自由、按需分配的共和国。

因此恩格斯称他们的理论是“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3)19世纪初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

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1、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一方面,它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这一点决定了它们的学说是不完备、不成熟的。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章节目录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章节目录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章节目录第一章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人类自古就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与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三、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代表人物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地位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实践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理论和实践活动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六.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主导思想第三章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一、俄国革命运动与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二、时代变化与”—国胜利论”的提出三、俄国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四、巩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斗争五、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第四章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与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工业化二、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向多国的发展四、20世纪20—5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经验与教训第五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近代中国的艰难选择与必然结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巩固四、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五、英定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础第六章世界社会主义的曲折与奋起一、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探索及其曲折历程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过程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和启示四、万马齐喑中的重新奋起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社会主义新纪元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启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四、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布局三、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七、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二章

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二章

社会主义发展史第二章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星火传承了300多年。

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自身缺陷更加凸显,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障碍。

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着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宝贵思想材料,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人类思想史和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理论和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都出身于文明富足的家庭,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马克思还接受了当时德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后来他们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逐步转变了自己的世界观,超越了原来所属阶级而转向无产阶级立场,并立志终生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服务,共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他们各自完成了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这是他们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也是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开端。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已提出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观点。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述了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斗争历程和历史使命。

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

但是,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必须建立在更深入的哲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伟大发现和系统阐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两大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清算“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开始的。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已经开始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宗教理论,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开出版了《神圣家族》,开始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进行全面批判。

他们指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阐述了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初步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分析了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简介(1880),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单行本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历史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是恩格斯把《反杜林论》的三章.即《引论》第一章概论、第二篇社会主义第一章历史和第二章理论加以改写使之成为独立而又通俗的著作。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欧·杜林公然反对,并在1871-1875年间先后抛出了三部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很有分量的书,即《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哲学教程》,这正是“向一切前辈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进攻,特别是向马克思进攻的三路论证大军”。

(第9页)杜林不仅声称自己改信社会主义,而且,向德国公众提出详尽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改造社会的完备实践计划。

当时,德国党内的两派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刚刚合并,形成了统一的对敌力量,而杜林的理论极大地威胁着这个组织。

为了巩固和发展工人运动,为了促进法国马克思主义工人党的建立和稳固,为了划清工人运动中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界限,为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恩格斯不得不停写自己的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来向杜林宣战。

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后汇集成书,题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这就是《反杜林论》一书,此书给予杜林全面而有力的回击。

恩格斯应法国的保尔·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编成小册子,并由保尔·拉法格译成法文于1880年出版,书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1883年为满足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要求,应苏黎世《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的要求,出版德文本时,将书名改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后来,该书译成十种文字广为流传。

此书被马克思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新201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 (二)-精选w

【最新201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 (二)-精选w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二)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对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和不公平、对“理性化为无稽,幸福变成苦痛”的日益觉醒的认识,只是一种征兆,表示在生产方法和交换形式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适合于早先的经济条件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同这些变化相适应了。

同时这还说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

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

那么,照此看来,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大家几乎都承认,现存的社会制度是由现在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创立的。

资产阶级所固有的生产方式(从马克思以来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特权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缚不相容的;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且在它的废墟上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自由竞争、自由迁徙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王国,以及其他一切资产阶级的美妙东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在可以自由发展了。

自从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旧的工场手工业变成大工业以后,在资产阶级领导下造成的生产力就以前所未闻的速度和前所未闻的规模发展起来了。

但是,正如从前工场手工业以及在它影响下进一步发展了的手工业同封建的行会桎梏发生冲突一样,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时就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限制它的框框发生冲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
“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 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 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 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摘自马克思17岁时的一篇德语作文《青年在选
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个人条件
童年经历对马克思的影响:浪漫气质与坚定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学说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弟,最 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最根本的命题:商 品交换的背后原因是劳动量相等;生产部门的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 值。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 图创立劳动价值论。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德国古典哲学
因素。
“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的具有政治 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
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马克思)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 历史时代。16-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与成长时期,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初:资 本主义在欧美蓬勃发展时期,真正的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了。 资产阶级的政治时代开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时代。 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创造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新的经济增 长。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法国唯物主义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成来说,起 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所提出的 多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恩格斯)
狄德罗
爱尔维修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阶级斗争学说
法国复辟时期( 1815-1830 )历史学家梯 叶里、基佐、米涅的历史理论特别是他们对阶 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了考察,他们曾 觉察到人民的力量以及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和 阶级斗争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试图说明阶级斗 争同经济利益的关系,认为阶级斗争是政治事 变的动力,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 主张研究人民的历史。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向下 • 空想社会主义 向下 •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个人条件向下 •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轨迹 向下 •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社会主义 向下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语 socialis (同伙的)、 socius (喜欢社交的),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 活之意。 18 世纪德、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 19 世纪 20~30 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主义”一 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拉丁语 communis ,意为公共。 19 世纪 80 年代法国工人开始把“共产主义”一词用作他们 要努力争取的在消灭资本主义之后实现的理想社会。 西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于 19 世纪 80 年代传入 日本,日本人用汉字把 Socialism 译为“社会主义”,把 Communism译为“共产主义”。到19世纪末这二词又被中国 人移植到中文中来。 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共产主义开始在我国得到自觉的有系统的传播。
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 生产的计划性 劳动光荣 按劳分配 最高权力机构 防止特权 集体主义思想 和平外交 国家消亡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傅立叶与和谐制度
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 情欲引力规律 社会化大生产 法朗吉 人人劳动 按比例分配 道德教育 妇女解放思想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和公社制度
博士毕业后面临的困惑:从大学课堂里
舀来的理性之水以及在书本里所呈现出来的
人的主体尊严,在现实生活中居然荡然无存, 人们太容易被眼前的现实物质利益所迷惑。 马克思要追问的是:现实生活中,粗俗 的物质利益为什么总是占上风?
向上
空想社会主义
“近世的社会主义,以马克思、恩克斯的社会主义划 一新时代,他们以前的社会主义为空想社会主义,他们以 后的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是区别而已,没 有褒贬之意。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重要的 价值,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儿。”(李大钊 《圣西门的历史观》1923年)
理性精神:
海洋文明→对自然的征服欲望→探究客观 事物→发展自然哲学→日神、酒神精神
众宁芙侍奉日神阿波罗
阿波罗神殿
阿波罗神殿
阿波罗神殿
雅典卫城上的狄奥尼索斯剧场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
人类对自然的征服; 上帝面前人最高贵; 文艺复兴时期贬低神性高扬人性。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
在资本主义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的斗 争,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 阶级的斗争。斗争的目标是实现提高工资、改 善劳动条件等,矛头主要是对准个别资本家, 斗争具有自发性和分散性特点。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
两个重大转折。第一个转折:从工业革命 初期雇佣工人采取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的斗争 形式发展为 18 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以罢工形式 进行的经济斗争;第二个转折:伴随着资产阶 级取得的政治统治的,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 治力量,并开始了与资产阶级自觉的政治斗争。
信仰。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
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
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 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 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 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
下热泪。”(马克思)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个人条件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然科学背景
细胞学说
拉马克(1744~1829)
列文· 虎Leabharlann (1632~1723)施莱登(1804 ~1881)
施旺(1810~1882)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然科学背景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罗伯特· 迈尔(1814~1878)
焦耳(1818~1889)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然科学背景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祖国故乡背景
落后的农奴制德国
拿破仑来了 普鲁士道路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祖国故乡背景
马克思出生前的德国是落后的、黑暗的、 反动的德国,而莱茵地区是另外一番景象。 Trier 特里尔位于 Mosel 摩泽尔河河畔,距卢森 堡 不 到 20 公 里 。 19 世 纪 初 , Trier 特 里 尔 是 Mosel 区的行政中心,1.2 万人,主要是官员、 商人和手工业者。 1818 年 5 月 5 日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出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 少年时代。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祖国故乡背景
Trier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具有深厚的文化 底蕴。一直到18世纪末,都是帝侯首府所在地。 拿破仑来了,推行法国资产阶级的自由:职 业自由,人们不再被强迫加入行会,在法律上规 定了教学自由、新闻自由和契约自由。社会环境 很快导致了工商业的繁荣,因此出现了两个新的 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德国古典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
“思维与存在的真正关系是这样的:存在 是主体,思维是宾词。”“二者在现实的人身 上得到统一和实现”。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背景 • 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现代社会是黑白颠倒的社会”。“经 济上的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 傅立叶:“文明制度是社会地狱”。 欧文:“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使世界变成地 狱”。他们的未来的理想社会是“实业制度”、“和 谐制度”、“新和谐社会”。 实现新旧社会交替的方式:借助于资本家发善心, 热衷于搞“试验田”。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4—15世纪,西欧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16—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猛发展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确立 资本主义: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空前的政治文明, 空前灿烂的精神文化。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 脏的东西。”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按需分配 全体社员大会 教育与人的性格的关系 婚姻家庭 和平外交
向上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 历史背景和个人条件
时代背景 自然科学背景 思想文化背景 阶级基础 祖国和故乡 个人条件
向上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
历史发展有无内在规律及其动力? 以往的解释从血缘、政治、宗教等层面入手。没有看 到血缘、政治、宗教背后的经济因素,没有认识到国家、 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经济关系的领域则是决定性的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 1516年
抨击资本主义的罪 恶,描述了未来“最 完美的国家制度”。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 财产公有,取消货币; 主权集中,行政官由人民选任; 社会组织以家庭为中心,由国家统一管理; 普及教育,实施终身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太阳城》 1623年
描述了充满阳光 和温暖的理想国家。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 等著作中,不仅批判了私有 制,而且对公有制的具体形
式进行分析,认为公有制是
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个人所 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 法律设想。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和实业制度
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
从 19 世纪 30 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1831 -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 1836 年英国 的宪章运动, 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 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 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 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