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一、社会主义的起源与意义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来源于其历史渊源和当代意义。

而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起源与意义,我们不得不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这本书开始探讨。

1. 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概念最初是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一书中,作者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兴起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化的社会构想,试图通过道德和理想主义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平等。

然而,他们的理论缺乏科学性和实践性,因此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2.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转向随着的兴起,社会主义逐渐走向了科学化的道路。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

他们指出,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批判和超越。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成为了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社会理论。

二、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与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实践运动,其现实意义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中,作者对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1. 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探讨和寻求越发迫切。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这与当代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形成了鲜明对比。

社会主义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2. 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我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为全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可以预见,社会主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人类社会向更加公平和和谐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一)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及趋势有了大致的把握,主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板块的阐释,其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基本原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定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等等。

以上三大板块构建了全书的基本框架,当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并步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当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并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又有了科学社会主义。

那么,在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到达鼎盛并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更完善的理论成果。

正如恩格斯在书中揭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文中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大致有这么几点: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中运动着,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一方面是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既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无产阶级越发贫困从而不断激化阶级矛盾;三、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将导致矛盾的解决。

以上是文中观点的归纳,我有几点疑惑:1、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早起有英国的“圈地运动”、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等等两大阶级的斗争等等,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典型。

而在当代,资本主义通过对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相较于历史上实际似乎是大为缓和了。

那么,冲突加剧的依据又在哪里呢?现今又有怎样的表征呢?2、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自从二战后,无产阶级在经济上争取到更多权利和利益,生活水平在绝对值上明显提高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读书笔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写作背景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三、恩格斯的贡献四、杜林主义的批判五、结论正文一、写作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著作,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著。

该书的写作背景可追溯到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国际无产阶级正处于聚集和团结力量的关键时期,以迎接未来新的战斗。

恩格斯应法国工人运动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在巴黎首次发表了这部光辉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许多思想家都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理论和设想。

然而,这些理论和设想都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空想成分,不能真正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从而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基本原理包括: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等。

这些原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恩格斯的贡献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恩格斯的贡献在于,他将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分开来,指出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能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四、杜林主义的批判在书中,恩格斯还批判了当时极具欺骗性的杜林主义。

杜林主义是由德国社会主义者杜林提出的一种修正主义理论,它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企图用和平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仍然有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

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思想的一次伟大飞跃。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中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如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他们提出了许多理想主义的设想,试图通过改革社会制度来达到社会公平和幸福的目标。

然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理论并不基于科学的分析和实证,缺乏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方案。

他们将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引入到科学阶段,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劳动价值归属问题。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的本质,并为社会主义的彻底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必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的思想。

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夺取了政权,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苏联的建设经验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和效仿。

然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世纪后期,苏联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崩溃。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反思和重新评估,使社会主义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的探索。

21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涉及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同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之一的必然出现。

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有三章。

分别阐释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恩格斯认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性暴露不完全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他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化是一个不断进步、逐步前进的过程,并试图用经济基础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他们提出了对未来新社会构想,这些构想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更重要的是他们进行了实践。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其中仍有理论缺陷。

他们仍和启蒙学者一样,没有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通读全文恩格斯首先论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建构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由此引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此科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指导之下,揭示资本主义现实的矛盾的以及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现实世界与启蒙运动所构建的理想蓝图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难免让人感到失落。

革命的成果为少数的资产阶级所享受,自由、民主、平等自资本主义建立直至现今依然没有完全的实现,这些价值是我们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却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隐藏阶级统治的糖衣。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均提出构想的蓝图。

相对于现实的资本主义统治让人失望的图片,这无疑具有很强的诱惑力,但是,时间和空间构成物质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历史局限性,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科学和理论总是跟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刚起步的自由竞争阶段,虽然能够看出部分的弊端却难以预料其发展的前景。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者就只能够以思维和理性的构想世界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的弊端。

正如恩格斯所言:“为了使社会主义变成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1因而必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现实世界观察认知作出指导、为理论的构建作哲学支撑。

近代哲学寄经历了英国的形而上学,对事物的研究抛开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从最为基础的部分开始作推理演绎,由此得出的结论也变得片面而静止。

黑格尔形成了辩证和发展的哲学体系,但却认为事物发展只是在对“绝对观念”的体现,可以说的本末倒置。

这两种哲学形式的缺陷被刨除,而唯物观和辩证、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则被保留和继承发展,成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唯物史观出发,得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得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和趋势。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仍然有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

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这些认识对于今天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对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对于改革开放的中国仍然有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中就特别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书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三大社会主义学说从它们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只是空想。

但是,正是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根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同时,恩格斯也强调,三大空想家的思想长期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者,产生了种种“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的,要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就必须
“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第一章结尾的这个重要论断,是上述分析的逻辑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的这个点睛之笔,一语道破了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到科学的关键。

我们必须弄清楚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原则区别,切忌望文生义地妄加推演或解释。

本书第二章论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正是由于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就被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变成了科学。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是怎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呢?具体地说,第一,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一切社会变革都来自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唯物史观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提出了从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中去寻找解决社会冲突的途径,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乃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局。

第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学说,指明历
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社会主体和动力。

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是不能揭露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他们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搞不明白这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对立的经济根源,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承担者,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经济学论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而传之于后世。

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和传人手中锐利的思想武器。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内容与精髓,用以观察分析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和对策。

一切轻视、嘲弄、曲解、攻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言论,不论来自何方,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必须加以识别,予以抵制、纠正和批判。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联系,没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
会主义。

在本书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预测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

这一章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和阶级关系状况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科学结论。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一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二是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

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是机器排挤了工人,进一步加深了劳动者的贫困化,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生产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了生产的相对过剩和经常的比例失调,导致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和伴侣。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差不多每隔十年重复一次,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恶性循环的结果。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将导致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
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

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走向科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虽然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新变化,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

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

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应,即使在当代,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方法论上的意义。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向前演进,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是当时恩格斯不可能预见到的,因此在其学说中也不可能体现出来的。

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观点,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作风。

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办法来解决当代中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当然,我们得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部分时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得有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信仰。

那就是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

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
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当今的中国迅猛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也展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奇迹,在于追求社会主义美好事业的人们能够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本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将社会主义具体化、生动化。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通过恩格斯科学深入地分析,我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可逆转的,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实事求是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直到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

无论道路如何漫长,坚信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