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完整)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21世纪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为一种具体的行动。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内容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当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与西方经济活动的问题,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尤其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提起的。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国外主要观点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都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具体包括什么,具体责任之间是否有层级关系等持有不同的观点。
而在此只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观点.1、同级观。
在这种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具体社会责任没有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
Eells & Walton(196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当企业在与社会领域发生互动而产生的问题以及治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原则"。
麦克奎尔(Mc 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阿齐•卡罗尔(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而J.J。
Brummer(1991)又进一步把企业责任划分为经济、法律、道德和社会四种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为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道德责任则包括企业就其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对人类福利具有重大影响力及有能力对行为及其后果加以控制;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低于社会要求的标准,及引起的后果,应受到惩罚.斯蒂芬•P•罗宾斯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学院财经学院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一、前言(一)写作目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是在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施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并且是企业必须披露的信息.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初,所以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我国都还处于早期起步阶段。
近年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提高社会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又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改革开放后,以及更加近一点的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的企业想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
所以,在当前的经济前提下,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披露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二)综述范围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最近10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对后来的研究人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图书馆,我主要查阅了指导老师推荐的一些会计核心期刊近几年的文章。
其中有《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财会研究》、《商业会计》、《事业会计》以及翻阅CSSSCI期刊目录,从中抓取资料.(三)研究方向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不但要求企业提高本身经济方面的效益,在发展企业经济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也就是人文方面,环境方面的保护。
企业做得越大,不避免地要开展国际业务,与国际接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就成为一个必须要推广的知识,如此才能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从企业责任会计出发,发展与责任并行,能够让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水平更上一层楼.西方国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经有很多年,而我国还基本处于理论研究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才真正进入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里面。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宋超王刚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 (2)1.1 CSR的概念形成阶段 (2)1。
2 CSR的争议阶段 (2)1。
3 CSR的后续发展阶段 (2)2 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研究 (4)2。
1 国外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 (4)2。
2国内学者对CSR维度的研究 (5)3 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研究 (7)3.1国外关于CSR评价的研究 (7)3.1。
1 声誉指数法(Reputation index) (7)3。
1.2 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7)3。
1。
3 Fortune指数法 (7)3。
1。
4利益相关者模型 (8)3.1。
5 KLD指数法(the KLD Index) (9)3.1.6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10)3.1.7 FTSE4good (10)3。
1。
8 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10)3.2 国内关于CSR评价的研究 (10)4 CSR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13)4。
1负或无相关的文献 (13)4。
2 正相关的文献 (13)4.3 我国学者对二者关系的研究 (13)5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15)5。
1 CSR信息披露的外在驱动因素研究 (15)5。
1。
1 来自规章制度的压力 (15)5.1.2 来自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15)5。
2 CSR信息披露的内在影响因素 (15)5。
2.1 成本和利益 (15)5.2.3 企业规模 (16)5。
2。
3 行业属性 (16)5。
2。
4 企业财务绩效 (16)5.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17)5.3。
1 国外相关研究 (17)5。
3.2 国内相关研究 (17)1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20世纪初期就已经凸现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诸多学科领域中,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才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热门话题。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900字》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Moskowite(1972)是最早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进行经验研究的学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
现代西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所谓研究成果主要沿着两条线索进行:意识相关理论研究;二是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包括外在的压力和内在驱动力。
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是西方学者谢尔顿,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满足产业内外人们需要的责任相联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含有道德因素。
弗里德曼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法律和相应的道德标准的前提下赚尽可能多的钱”,这种定义被认为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倡导者最极端的一个定义,即把企业社会责任限定在经济责任范围之内。
卢代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了修正,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
Roberts(1992)、Mitchell等(1995)研究证实,负债比权益的比率越高,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
但是Becchetti等(2008)、Mc Guire等(1988)、Orlistky等(2003)的实证研究却发现财务风险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负相关关系。
Nazli & Ghazal(2007)等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国家持股数正相关,与公司内部董事的持股数负相关。
Delphine & Evans(2009)发现,政府和机构投资者控股的石油公司相比家庭控股石油公司,能够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Cowen等(1987)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最高的是化工行业,而其他类别的社会责任信息与行业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文献综述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15期(5月)CHINACOLLECTIVE ECONOMY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国内学者在引入和介绍西方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文从社会责任的概念、社会责任的范围与层次、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理论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观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并做简要评述。
关键词:社会责任;概念;范围与层次;相关理论1924年,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 )在其《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的创建。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一)国外学者企业社会责任的代表性观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解释。
同时,随着社会上不同时期的劳工运动、少数者权利运动、环保主义者和消费者权利保护运动的发展,不同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也不尽相同。
1953年,博文(Bowen H.R )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了“企业家们按照社会的目标和社会的价值向相关的政策靠拢,并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具体行动的一种义务”。
麦克格尔(McGuire Joseph W.)将这一概念深化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宗旨不仅意味着企业负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对社会负有超越这些基本义务以外的其他某些相关责任。
在此基础上,戴维斯(Davis Keith )将社会责任的含义精确为了:“社会责任是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者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相关社会的福利。
戴维斯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即企业应该避免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同时为社会福利带来益处。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文献综述

不断打造职 对 个 人英 雄 主 义 ,打造 职 业 经 理 人 的 团 队优 业经 反 理人的团队 势 意识
我国传统提倡“ 举贤 不避亲 ”但在万科 , , 却始终 提倡“ 举贤 成尽 可能透 明的工 作关 系, 以降低沟通成本 , 更易 于培 养团队 避亲 ” 。万科认为公司不是大家庭 , 员工和 公司的关系很 简单, 合作精神, 保持理性判 断, 不断创新 。 就是雇佣和被雇用的关系。为了避免造成裙带关系 , 公司不提
企业文化
企业社会 责任概念文献综述
康 婷 刘 晓静 于 洋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 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0 【 摘 要】将 关于企 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 系统整理和分析 , 现学者 大多从静 态角度 研究企业社会责任 , 发 尤其强
调企业应对所有 利益相关者 负责, 并且主张企业承担 除经济责任外的法律 、 道德和慈善责任 的社会 经济观 占据主流地位。社会 经 济观 中, 比较流行的是企 业综合责任同心圆模型 、 社会责任金 子塔模型和不同类型的层次说 【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同心 圆模型; 金子塔模型
的定义。不同学者对其 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别 , 总体而言 , 分为
古 典 观 以密 尔 顿 ・ 弗里 德 曼 为 代 表 ,他 认 为 企 业 有 而 且 只
从 动 态 角度 和 静 态 角 度 两 类 。其 中 , 态 视 角 的企 业 社 会 责 任 有一个责任 , 是“ 动 就 在公开、 自由的竞争 中, 充分利用资源 、 能量 概 念 认 为企 业 的发 展 是 ~ 个 动 态 的 过程 , 于 不 同发 展 阶 段 的 去增加利润 ” 处 。如果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有危及 经济 成绩及其 表 1 万 科 职 业 经理 人开 发 的 三 条 主线 及 相 应措 施 职业经理人开
《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4500字

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目录社会责任报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 (1)(1)企业管理与治理 (1)(2)经济后果 (2)(3)非财务绩效 (2)2国内研究 (3)(1)企业管理与治理 (3)(2)经济后果 (3)(3)非财务绩效 (4)参考文献 (5)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政府,监管部门,投资者,企业的重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要想在如今的社会持续向好地发展,必须重视社会责任。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报告间接反映出来,而且社会责任报告还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对国内外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研究做了如下梳理。
1国外研究(1)企业管理与治理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企业管理战略的一种(Falck and Heblich,2007) 。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影响盈余管理行为。
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代表对自身的信息有更多的披露,不仅符合道德标准,还能更好地满足法律法规地要求(Gelb and Strawser,2001),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会较少(Shleifer,2004)。
企业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能降低企业地盈余管理水平。
但是学术界也有学者支持社会责任会使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增多的观点(Fukui,2000;;Jensen,2001;Goel and Thakor,2003)。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对管理者来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因此企业的管理层会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
由于管理者存在自利动机,代理冲突广泛存在于高管于利益相关者之间( Williamson,1991),企业高管会担心利益相关者要求更换管理者。
因此企业高管会提升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表现出更好的履约能力并通过提供更多信息降低代理成本。
并且,通过这个举动可以与更多利益相关者结成契约,巩固自己的地位( Blau,1964) ,从而使自己被更换的可能性下降( Cespa and Cestone,2007) 。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张月琪【摘要】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egan to publ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report,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e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port, mode and form, and three aspects of attestatio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port content,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CSR report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re found.%无论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还是被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综述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21世纪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为一种具体的行动。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内容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当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与西方经济活动的问题, 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尤其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提起的。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社会责任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国外主要观点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都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具体包括什么,具体责任之间是否有层级关系等持有不同的观点。
而在此只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观点。
1、同级观。
在这种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具体社会责任没有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
Eells & Walton(196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当企业在与社会领域发生互动而产生的问题以及治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原则”。
麦克奎尔(Mc 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
阿齐•卡罗尔(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而J.J.Brummer(1991)又进一步把企业责任划分为经济、法律、道德和社会四种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为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道德责任则包括企业就其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具有充分的理解能力,对人类福利具有重大影响力及有能力对行为及其后果加以控制;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低于社会要求的标准,及引起的后果,应受到惩罚。
斯蒂芬•P•罗宾斯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2、层级观。
在此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履行具体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层级观念,以著名的金字塔模型为代表。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阿基.B.卡罗尔(197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并形成金字塔形状。
底层为企业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指企业首先负有生产、盈利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
第二层为企业的法律责任,即企业需要在法律要求下履行其经济使命。
第三层为企业的道德责任,包括道德标准、规范,反映了股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关心公平公正的期望,以及对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等。
顶层为企业的慈善责任,即企业自愿开展行动或者项目来促进人类福利的发展,体现了社会要求企业成为优秀企业公民的愿望。
(二)国内主要观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起步比西方学者较晚,因此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远远没有西方学者研究的透切,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对社会责任做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从深度上讲,理论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如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界定等;从广度上讲,更进一步的加强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更多地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等经济活动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
袁家方(1990)最早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
刘俊海(1997)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不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张兰霞(1999)学者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为了所处社会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
陈炳富(2000)把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支持公益事业,如赞助慈善活动等。
卢代富(2002)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陈志昂等(2003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三角模型, 在该模型中企业社会责任也等同于企业责任。
根据该模型, 企业社会责任从强制性和基础性的维度上来划分可以分为法规层级、标准层级及战略和道义层级三个层次。
梁桂全(2004)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叶祥松,黎友焕(2004)在《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特征,第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第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周祖城(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利益相关为对象,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在内的一种综合责任。
”张伟凡(200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承担的维护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义务。
即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关注道德价值,同时尊重公民,造福社区并保护环境。
企业要承担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遵守商业道德、保护环境、支持弱势群体的发展等。
王加灿(2006)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特定的法律框架、社会规范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在履行其基本经济职能的同时,需要从企业长远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自觉、主动地采取符合社会目标和公众利益、适应社会预期变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方案,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这就意味着企业和社会需要被联结起来了,其目的是要达到企业或股东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实质。
崔新建(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复合属性的概念,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两个灰色区域。
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重叠形成的灰色区域和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重叠形成的灰色区域,这两个灰色区域不仅导致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分歧与争论,而且还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
曹凤月(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超越了只为股东盈利负责的更为广泛的责任,它不以企业短期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致力于社会发展进步,致力于人类健康和平的理性而长期的综合责任。
李伟阳、肖红军(2008)提出了成功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所需满足的4条标准, 并据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解析,企业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 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一)国外主要观点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将CSR的内容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责任: 在履行经济责任时能符合现有法律的要求;第二层责任:满足公共期望和社会公认的要求;第三层责任: 预先考虑新的社会要求并准备满足它;第四层责任:在建立企业社会表现新标准的基础上担任领导者。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ED,1971) 提出CSR 就如同三个同心圆:一是内圈责任: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即有效执行经济职能;二是中圈责任:配合社会价值的变化而执行经济职能的责任;三是外圈责任:积极投入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
塞西(Set hi,1975) 将企业对社会需要作出反应的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社会义务: 企业对市场力量和法律约束做出反应的行为;二是社会责任: 符合盛行的社会规范、价值和期望的企业行为;三是社会回应:企业对变迁的社会需要作长期性准备的行为。
施泰纳(Steiner,1980) 认为CSR 可分为内在社会责任和外在社会责任。
内在社会责任是指合法和公正地选拔、培训、晋升和解雇员工,以及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外在社会责任是指激发少数团体的创业精神,培养或雇佣残障人员。
经济责任:企业要致力于减少成本、创造利润、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法律责任:遵守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法等相关法规,法律是社会对企业行为最低的要求;伦理责任:除了法律的规定之外,企业的行为必须合乎公平、正义、避免伤害等原则;慈善(自发)责任: 贡献企业的资源以改善生活品质。
(二)国内观点《中国企业管理年鉴》(张彦宁,1990)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强制的法律责任,也有自觉的道义责任。
”李炳毅、李东红(1998)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应当是被动的过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社会责任战略,总体来看,企业经营理念中必须加入承担多元社会责任的内容,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
卢代福(2002)认为:“在公司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很大一部分是公司承担的伦理上、道德责任,包括了将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回馈给社会而进行的各种慈善捐赠活动、公司所举办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公司为社会利益而约束其追求利润目标等道德上的责任。
但与此同时,公司还负有相应的法律上的责任。
”王加灿(2006)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六种情况:一是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
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职责。
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就是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利润和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以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利益。
二是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就是要对消费者履行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
三是对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
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
四是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
就是要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按期如数地还本付息,为债权人提供借贷安全。
五是对政府的社会责任。
即要求企业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接受政府的依法干预和监督,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
六是对社会的社会责任。
主要指的是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