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多材料作文精准审题方法
高考作文突破----审准情境,落实任务,精准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突破----审准情境,落实任务,精准情境任务作文审题立意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情境任务命题渐成新宠。
所谓情境任务型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对象,以及写作任务指令,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这种新的写作形式,必然会带来审题与写作的新变化。
这种写作新形式,将如何审题,又将如何写作呢?这正是本突破要解决的核心。
审准情境明确任务情境任务型题目一般包含“写作材料+情境任务+具体要求”三部分,其中“具体要求”即“三自”(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四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是情境任务型作文和材料作文的普适性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所谓审题,就是既审材料,又审情境任务,而且重点是后者。
下面只讨论“写作材料”和“情境任务”两部分。
一审材料:抓住关键,读懂内容,全面把握1.综合材料,抓住核心概念、关键语句、重要对象等要素,读懂并概括内容。
2.综合材料内容及相关要素,读懂材料内容。
3.分析材料既要抓住关键语句,又不能忽视材料细节,需要“全面把握”。
有些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或“一叶障目”,或“丢三落四”,遗漏材料的部分内容,造成审题偏差。
所以,大多数材料作文题,都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就是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切勿断章取义。
特别说明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少是复合型材料,理解时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将复合型材料从时间、空间、属性等角度进行分类处理,找到碎片化材料的内在关联;(2)对多则材料可以采取异种求同法,把握文章内容。
二审情境任务1.审准情境即试题给出了什么样的写作情境,或班级读书会,或国际交流大会,或毕业赠言等。
2.明确任务指令(1)内容指令。
就是要求你写什么内容,这是审题关键中的关键,要认真、仔细地斟酌每一个字词,尤其要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绝不可发生理解上的偏差。
如2020年全国卷Ⅰ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是关键词,“最深”暗含三者的比较。
2020中考语文作文如何审题.doc

2020中考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2020中考语文作文如何审题
首先,强调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把大题目演绎成一个小角度(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找一个自己有话可说、有思考有感悟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第二,强调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
文章既然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和感受,那就应该明确地表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故事的灵魂,主宰着故事的剪裁和行文的倾向。
第三,强调通过描写彰显主题
只是概括直白的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决不是好的记叙文。
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
记住:在考场作文这样严酷的竞争中,写生动的故事是极。
高考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者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的作文形式。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同时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把握立意。
因此,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人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运用已掌握的单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一多则材料作文的材料关系一相同型审题的方法:找出共同点,即中心观点一求同法。
这种作文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材料一:表达了对孩子眼光的欣赏、羡慕,但对考生来说,“眼光是直线”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材料二:对“少男少女的心灵提前硬化”的现状的批评与深沉的忧虑。
材料三:对成人世界"失去伟大王国”的痛心,这个伟大王国当然应该包括孩童时期的天真、直率、真诚、善良、同情等人类的诸多美好情感。
三则材料看似各异,实则都在怀念”重心无瑕”一永葆初心,守护无瑕。
本题大可以当下的青春为原点,以时间为轴,追忆童年的率真、直面当下青春的硬化、展望未来如何保有伟大的真诚,可辐射到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广阔生活,可献上对美好现真的颂歌,也可表达对纯真心灵提前硬化的忧思。
2020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多种类型材料审题技巧总结

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多种类型材料审题技巧总结一、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例1: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
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度分析立意: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内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例2: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
开始年轻人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020年中考作文高分技巧:作文精准审题技法

2020 年中考作文高分技巧:作文精准审题技法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出题人给出的作文题目,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
一、推敲词语,探求寓意。
文章的标题一般都有一定的意涵,审题要对标题中的词语进行深入的推敲,不能浅尝辄止,更不可望文生义。
2019 年中考江苏盐城卷作文题只有五个字“真的有意思”,简洁明了,几近口语,没有任何审题障碍。
其实,“真的”二字就是一个陷阱。
首先“真的”应该是考生亲身经历或有强烈感受的,其次“真的”应该是大家本来没有在意的,经考生的慧眼才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
“有意思”也是一个陷阱。
“有意思”乍看是很好玩,富有趣味,再细想,还应该有耐人寻味,值得咂摸的意思,我们可以把“意思”定义为有“情趣、趣味”,继而衍生出感官感受、娱乐追求、审美情趣。
这样,考生可以欣赏瑰丽的自然景观,发现“有意思”的山川风物;可以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领悟“有意思”的哲理情趣;可以描摹优雅的琴棋书画,感受“有意思”的传统文化等等。
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的述说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象征说法,对这类作文题,不能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而要深入地探究,看出题目蕴含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2019 年中考福建卷作文题为“最好的作品”。
什么是作品?一本书,一幅画,这是本义的作品;一把扇子,一张凳子,这是引申义的作品。
其实,孩子的成长,人生的某种收获,中国梦,一路一带等等,也是作品,这比喻意义上的作品。
深入探究,明白题目隐含的比喻意义,在此基础上立意,往往能使主题得到开掘。
二、缩小外延,化大为小。
对于一些比较宽泛、让人摸不着边际的,可以采用增补法进行思考,即在理解题目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后或中间加上限制或后缀的词语,增补新的信息或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的目的。
材料作文审题的八个基本方法

片面理解
注意不要过于狭隘地解读题目,要考虑多方面 的观点。
误读材料
不要只看表面,要仔细分析材料,捕捉其中的 关键信息和观点。
忽视关键词
务必理解并贯彻关键词的要求,它们能指导你 如何展开论述。
结构混乱
遵循合理的结构安排,确保论点有条不紊地展 开。
2
理解关键词
深入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并反复思考其含义。
3
分析材料
仔细审视材料内容,提取有关信息支持你的论点。
4
构建写作计划
根据审题结果制定写作计划,并确定文章结构。
如何避免误解题意
误解题意可能导致答非所问或离题的作文。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多角度思 考题目,确保理解清楚题目要求和限制。
常见审题错误及解决办法
材料作文审题的八个基本 方法
在进行材料作文时,正确审题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八个基本方法,帮助你 了解题目背后的信息、理解关键词以及避免常见的审题错误。
了解题目背后的信息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挖掘隐含的信息。仔细述。
研究题目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题目的核心,它们指导你解读材料和构建论点。仔细分析关键词的 含义和要求,并在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与之契合。
审视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不同类型的材料会呈现不同的信息和观点。了解材料的特点,可以帮助你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念,进一步构建 自己的论证。
审题的步骤和方法
1
细读题目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目要求和限制。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
下面是整理的多维审题,欢迎大家参考!【多维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还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审题有一定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有: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具体步骤分两步:1. 抓核:每个语段甚至每个语句都有一个中心,即核。
提炼中心首先要确认语句的中心,这是关键。
2. 分层:划分语句层次,提炼各层要点,根据要点确定中心即可。
例:(1)大树上住着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
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
几年之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上了大树,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了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则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背景材料,第二句叙述老天鹅和小天鹅对藤蔓的不同态度,第三句话交代结果:天鹅一家成了猎人的俘虏;三句话三层意思,层次清晰;天鹅一家之所以被猎人俘虏,原因就在于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终酿惨祸;据此可以立意: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④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材料作文精准审题方法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都有哪几种类型呢?又该怎么审题?往下看。
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例1: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解析: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
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
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
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例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
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
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
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解析: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
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例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
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
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
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
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
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
”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解析: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例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
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解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相对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
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
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解析:归纳出每则材料的内涵:材料一的观点是靠勤劳能致富;材料二的观点是靠科技才能致富。
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甲、乙两方的观点,都是带有片面性的,只有综合起来才全面,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
例6: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
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解析: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
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
写作中,可以剖析单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体现双向思考方法的优越性;可以观照生活,发表议论;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可以讲述故事,畅谈体验、感受等。
写成议论文,论述思考方法对生活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思考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状态。
人们常常习惯于惯性思维,其实换个角度思维,世界就变了,生活就不一样了。
递进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
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例7: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
”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2.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
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
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解析:第一则材料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第二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
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
如果能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入手则更高一筹。
综合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
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例8: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解析:本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第1、3、4则材料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第 5 则材料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第6则材料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1、3、4 则材料也有联系;而第 2 则材料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
其中,第1、3、5则材料构成相同关系,又与第6则材料形成对比关系,正反角度皆可切入。
而第2则材料为干扰项,需排除。
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拟定为:《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等。
例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解析:审题时,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3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个“通才”。
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
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 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
“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
而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又可归纳出以下多个观点: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业讲求团队合作精神,更需要专精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等等。
小结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材料,审题的侧重点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