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第4章 现代汉语文学文体的成形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

现代汉语:语体的分类和特点四、语体的分类和特点1、语体是什么,语体是语体学(目前一般把它归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语体是个系统。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体形式,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构成的语体要素也有改变。

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同具体语体类型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1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谈话语体口头语体演说语体公文语体语体科技语体书面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类语体的特点。

1(2 语体的特点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体上把汉语语体分成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文、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公文(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交际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点的综合。

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交流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

它包括公文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三类。

公文语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和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

庄重、平实、明快、简约。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该、可以、要”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按照”等联合短语的多用。

Adhere to the 1 period), the initiative to accept social supervis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news media, widely publicized safety production areas to carry out the "four winds" special significance, focus, work measures, work dynamic, published reports of phone. Launch the employe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supervision report production safety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the formation of a strong atmosphere of句式运用时,陈述句和祈使句多用。

现代汉语文学通论第四章词汇

现代汉语文学通论第四章词汇
1. 2. 3. 4. 定义释义法 互训释义法 描写释义法 补充释义法(交代来源、说明色彩、说明词义 类型、说明语法功能、说明使用频率)
4. 行业词、隐语 5. 外来词 (1)汉语外来词大规模借入的历史时期 (2)外来词的类型(137页) (3)外来词发展趋势:意译化、语素化 6. 新造词 全新词语、旧词新义
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第五节 词汇的熟语系统
一、熟语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熟语是语言中相沿习用的固定结构。 现代汉语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谚 语,前三种多为固定短语形式,谚语则是句子形式。 特点:结构定型、语义融合、功能整体。
1. 单音节语素 (1)多音多义字 (2)同音字 2. 多音节语素 3. 同一个汉字,既可是语素,也可是非语素。
(三)确定语素的方法——同形替代法 (四)语素的类别
1. 2. 3. 4. 单音节~多音节 成词~不成词 定位~不定位 实意~虚意
三、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则以双音节为主 (二)词语有明显的双音节化趋势
四、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类别——等义词、近义词 (二)同义词辨析
1. 意义的差别 (1)词义范围不同(包括集合~个别同义词的区别) (2)词义的轻重不同 2. 色彩的差别 (1)感情色彩(褒贬) (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通用~专用) 3. 用法的差别——功能 (1)搭配对象:即与其他词语搭配的选择性 (2)词性 4. 语素比较法:适用于同位同素近义词(或与其它方 法有交叉) 如:迅速、急速、火速、飞速、神速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
一、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固定短语) 的集合体。 词汇系统:基本系统、来源系统、熟语系统 现代汉语词频:常用词、次常用词、通用词

现代汉语语体分类和特点

现代汉语语体分类和特点

四、语体的分类和特色1、语体是什么?语体是语体学(当前一般把它纳入修辞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观点。

语体是个系统。

不一样的历史期间有不一样的语体形式,即便在同一历史期间,构成的语体因素也有改变。

现代汉语的语体是由不一样详细语体种类构成的多层次、多序列的系统。

1. 1 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讲话语体口头语体语体演说语体公函语体科技语体书面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问题:阅读课文p493-p503 ,理解并举例说明各种语体的特色。

1. 2 语体的特色我们从使用的角度看,大概上把汉语语体分红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公函、科技、政论、文艺等语体)公函(事务)语体:是适应事务社交场合、目的需要运用全民族语言而形成的语言表达特色的综合。

基本功能是在国家机关、社会集体之间的行政事务中起联系、传达的作用,同时也担负着跟社会成员以及成员之间事务上的联系沟通的职能。

从语言体式上说,一般总称为“应用文”。

它包含公函文件、规章制度和平时应用文三类。

公函语体运用的基本要乞降风格基调:明确性和简要性。

隆重、平实、明快、简洁。

词语运用时,词语语义的专义性,单义性。

助动词的多用,“应当、能够、要”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多用“对”、“为了”“依据”等结合短语的多用。

句式运用,述句和祈使句多用。

复的“的” 构主(凡⋯的⋯)无主句的运用,修辞手段:以悲观修辞主。

科技体:是适科学技域交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言的特色合。

它的功用是自然、社会及人思象行述、解和,起着促社会步的作用。

(学文、著作、观察告等)基本要乞降格基:观点清楚、判断适合、推理周祥。

(精准、密、有性)运用,运用的一性的大批使用和“系列性”符号化区的大批运用句式运用,句型句式的一性主假如述句和疑句。

主句多。

介构做状、定的状况比多。

修辞手段:以悲观修辞主。

政体:是适社会政治生活交需要而形成的运用全民言的特色合。

它的功能是生活中的政治明确表示立、述解、宣真谛,和激励人向上。

包含人告、社、、宣言、申明等。

大学语文-现代汉语概述

大学语文-现代汉语概述

二、现代汉语部分(一)概述1、现代汉语形成与发展“五·四”运动之后,汉语就进入了现代阶段。

现代汉语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现代汉语统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狭义上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简称,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它叫做普通话。

“普通”就是“普遍通用”之义。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共同语,但名称与现代不同。

汉语共同语史上先后出现了“雅言”、“通语”、“四方之通语”、“官话”等名称。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共同语一样,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也是在同一民族内部经过长期的交往在某种方言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语言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但书面语是由口语发展而来。

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也是如此,然而古代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当它固化成一种模式后,不再与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与口语脱节,最终变成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文言文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书面语(文言文)与口语的距离越来越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

大约九世纪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种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后人把它称作白话文。

它是今天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书面语的直接源头。

到了公元十二三世纪白话文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书面语,产生了主要用这种书面语撰写的文学作品,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明清以来用它撰写的文学作品更多,有影响的如《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毫无疑问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方言的色彩,但总的来看它们都属于北方方言。

显然这种书面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这些文学作品因其经典便很快通行于全国,拥有了广大的读者,这大大扩大了北方方言的影响,其他方言区的人渐渐地也用它来写作,更加速了这种方言的推广。

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政治中心,北京话自然也就成为各级官吏的交际语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也就逐渐取得了各方言区之间的口语交际工具的地位。

汉语之二_汉语的历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

汉语之二_汉语的历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施氏食獅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 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 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 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 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 十石狮! 试释是事。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國時期的國語
国父孙中山先生虽是广东香山人,仍主 张以当时普遍通行的北方官话作为中华 民国的官方语言,并命名为「国语」。 1924年确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現代漢語普通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也 是联合国法定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 炎黄子孙的您,必须具备听说普通话的 语文能力,方能立足于广大的华人社会。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民族共同語
对每个先进的现代民族而言,民族共同 语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成为了整 个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量。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 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由 于华北地区一直是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 地带。 现在让我们简略地追踪汉民族共同语的 发展历史。

– – – 1. 长江以北的地区 2. 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 3. 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北方话的优秀文学著作
《西游记》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返回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练习题全部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练习题全部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练习题全部答案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语法练习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172)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

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例如:电影导演(偏正关系)一—导演电影(述宾关系)一本杂志(偏正关系)——杂志一本(主谓关系)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大学生”是名词,是个指称;而“对大学生”则是介词结构,表示某种动作的对象。

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涪同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问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例如:他们两夫妻吵架了。

(作谓语)吵架不是件好事。

(作主语)老王就喜欢吵架。

(作宾语)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渭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

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句子。

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偏正)结构。

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

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历史分期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历史分期

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现代汉语分期问题的几种代表性意见
第一、整体说 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至今。 1949年至今
01
03
02
第二、分阶段说
1、刁晏斌提出的四阶段说 2、刁晏斌提出的三阶段说 3、刁晏斌又在原阶段说的基础上增补了唐五代至清代、清末民初至“ 五四” 前后两个阶段, 并且把这两个阶段称为现代汉语的前发展阶段。 4、郭伏良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新词的产生情况作了以下分期: 第一时期1949 一1965年 第二时期1966 一 1978年 第三时期1978年至今
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历史分期
单击添加副标题
广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0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02
现代汉语各方言
03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04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05
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06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07
现代汉语
(一)、关于现代汉语起始时间的六种观点
1、“1501”说:石毓智
02
口语:北方方言为代表的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01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定义。
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共同语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口语是基础,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共同语的口语基础上产生,并给加以规范;反过来,书面语又给口语以极大的影响,推动共同语的口语向着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五四运动中,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不过当时文言文仍残存于一些领域(如政府公文、法律条文、报刊社论、上层社会交往应酬的书信等),同时还受明清白话小说的影响,夹杂不同程度的文言成分、方言成分、及被滥用的欧化句法,有待进一步改革。

中国文学体裁的发展

中国文学体裁的发展

中国文学体裁的发展文学体裁概述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

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

这犹如人们做衣服,必定要量体裁衣,选择一定的样式。

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学体裁,例如神话、史诗、寓言、行情诗、叙事诗、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悲剧、喜剧、正剧、抒情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等。

这些名目繁多的文学体裁的产生和演变,都有一定的社会根据和它本身的发展规律。

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学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

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元杂剧的辉煌。

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70部杂剧。

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窦娥冤》,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喜剧《救风尘》,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公案戏《鲁斋郎》,那翻卷着时代风云的历史剧《单刀会》等风格多样、色彩纷呈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唐诗和宋词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展到配乐吟唱,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唐诗、宋词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伟人毛泽东,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宋话本”。

元末明初又有两部长篇小说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这两部内容博大、气势恢宏、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现代文学(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现代性意义的白话小说才真正出现。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连续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孔乙己》、《药》 等小说。这些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 的实绩” ,宣布了现代白话小说的成熟。



一、成形期小说概貌 本时期《新潮》月刊 ,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 和叶绍钧等作家的小说。 《新中国》和《学灯》分别发表了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鼠灾》 ,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的创作开了先声 。 《晨报》和《晨报》副刊分别发表了冰心的《谁之罪》 (即《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拉开了问 题小说的序幕。 另外,北京的《每周评论》、《新生活》,上海的《民国 日报》副刊《觉 悟》、《劳动界》、《新妇女》,湖南 的《端风》,福建的《自治》,少年中国学会的总会刊 《少年中国》及成都分会的会刊《星期日》、南京分会的 会刊《少年世界》等也为白话小说成长提供空间。
《卖布谣》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 卖布买米,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 弟弟裤破,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 是谁买布?前村财主。 土布粗,洋布细, 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教我如何不想他》

天上飄著些微雲 , 啊 地上吹著些微風 ;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 教我如何不想他。 月光戀愛著海洋, 啊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他。

3.初期白话诗对人道主义的思考还表现出一种介于西化的 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和中式的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两重态度。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方面热烈提倡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又 对传统文化有某种习惯性依赖。 这突出体现在周作人的长诗《小河》中。长诗以诗明理, 整体构思采用了象征的方法。小河的水流,是“五四” 人道主义思潮的象征,它要求自由的“稳稳地向前流动”; 农夫筑的堰象征了传统势力的阻碍:“土堰坍了”,又筑起 石堰,水总是冲不出去。长诗还写到“堰外田里 的稻”、 “田边的桑树”,“田里的草和虾蟆”的忧愁,这种忧愁 典型地体现了情感的两重性:桑树与水流是“好朋友”,为 它的被阻不平,希望它流出来;又“只怕我的好朋友,将我 带到沙滩上,拌着他卷来的水草”。从这首诗,我们也可 以看到人道主义倡导者的矛盾心态。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 教我如何不想他。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于晚清以来的大规模创作及西方现代 性因素的输入,现代汉语小说实际上在 晚清即已成形,但小说的现代性价值观 尚不完整。直到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 年》上发表《狂人日记》 ,第一篇具有
回目录

一、《新青年》“随感录”专栏作家 群的杂文

1918 年4月,《新青年》第4卷第 4期始设“随感录”专栏,专刊杂 感。这一专栏集结了一群优秀的 杂感作家,他们主要有李大钊、 陈独秀、鲁迅、周作人、刘半农、 钱玄同等,其中又以鲁迅的杂感 最具代表性。


1.鲁迅的杂感
鲁迅本时期杂感多收在他的 第一本杂文集《热风》里。 早期杂感的主旨:猛烈抨击 封建伦理观念、愚昧迷信思 想以及各种阻碍进步的心理, 大力倡导民主、科学,鼓吹 进步、革新。 代表作品:《随感录》三十 五、三十六、三十七、 三 十九、四十一、五十七 、 二十五、三十八、四十等。 特点:思想深刻成熟、语言 警辟犀利,且常有形象的比 喻、巧妙的反讽 。


4.另有一部分白话诗则表现了对“五四”新思潮的歌颂和 对封建势力的反抗。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 刘大白的《红色的新年》 胡适的《威权》、《乐观》、《周岁》、《上山》等




三、初期白话新诗的艺术形式 第一,是散文化的自由体。特征是不讲节的均整,即每节的 诗行无定数;不讲句的整齐,即每句的字数不讲一样;不讲韵 的一律,即不讲押同一个韵;采用白话散文的句式和语法写 诗,句式长短随情感起伏而变换,并大量运用虚词。散文化 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汉语新诗的一个主流。这是后来新月社格 律体诗首先纠正的问题。 第二,胡适等人的白话诗,带有很强文言和旧形式的色彩, 他自称为“放大了的裹脚”,俞平伯、沈尹默等也有类似倾 向。这是初期白话新诗的一个缺点。 第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诗歌形式探讨。 比如对民歌体形 式的借鉴,刘大白的《卖布谣》。又如进行新的格律化尝试,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2.初期白话诗更多地体现出对下层民众的人道主义同情和 对贫富分化的世道的抗议。 胡适的《人力车夫》通过乘车的客人与少年车夫的对话, 从年龄对比的角度表现诗人对只有16岁的拉车少年的同情。 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在屋里烤火炉的富人的热和屋外 寒风中叫化子的冷的对比中,揭示出“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的两种人群生存条件的差异,表达了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抗 议。 刘大白(1880— 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字伯贞, 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的《田主来》、 《卖布谣》也 从农民的角度表现出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的愤怒抗议。




第二节 “尝试”的新诗 一、初期白话新诗概况 现代汉语诗歌创作的最早尝试者是胡适。1917年2 月,他在《新青年》上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 1920年3月,他的新诗集《尝试集》 出版,这是现 代汉语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影响重大。 那时常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 《星期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新诗的除胡适外还有刘 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 鲁迅等。 1919年起, 郭沫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 《学灯》上发表新诗,他的《凤凰涅槃 》、《匪 徒颂》等充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2.“随感录”作家群其他作家的杂感
李大钊的杂感针砭时弊,战斗性很强。如 《新的! 旧的!》 、《新纪元》、《太上政府》、《宰猪场 式的政治》。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其杂感影响更 大。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偶像破坏论》 、 《下品的无政府党》、《反抗舆论的勇气》 等。 陈独秀杂感内容与李大钊的杂感极为接近,但更 为慷慨激昂,气势逼人。 旧文学进行批判,倡明新思想新文学。如刘半农 的《“作揖主义”》 ,钱玄同的《随感录四十 四》、《随感录四十五》。



3.《狂人日记》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汉语小说的成熟之作, 主要体现为鲁迅自己 所说的“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 别” ,即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开创性。 所谓“格 式的特别”,包括体式、线索、叙述、结构、创 作方法以及诸如象征等具体的表现 手法,但更主要的是 语言。准确地说,《狂人日记》的“开篇性”首先是现代 白话 意义上的开篇性。 所谓“表现的深切”,是是指小说在思想上具有的开创 性, 即《狂人日记》内容上的开创性体现为,在对中国封建礼 教的批判和“人”的主题的发掘上表现出深刻性。它确定 了现代“人”概念并对“人”进行了新的言说,从而确立 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的文学” 这一主题。
《新潮》月刊与“新潮”作家群
叶绍钧
俞平伯
罗家伦 欧阳予倩
汪敬熙
四、陈衡哲的小说

陈衡哲(1890—1976,湖南衡东人,笔 名 莎菲)。她的创作并不多,只有一个小说 集《小雨点》(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 两卷《衡哲散文集》(1938年开明书店出 版)以及一些未收集的新诗、散文。 在“文学革命”时期陈衡哲最早发表了白 话小说《一日》。小说采用对话体分九个 片段表现美国女子大学一群新生一天的生 活,从起床、吃饭、谈笑、上课、交 游, 直至互道晚安。该小说由于用白话文创作, 发表时间又早于《狂人日记》,故被夏志 清看作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 。







三、《新潮》作家群的小说 《新潮》作家群也是较早进行白话小说创作的。他们同鲁迅 一样,也用小说关 注和思考社会问题,显露了“问题小说” 的端倪。 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 人)的《这也是一个人?》 叙述了主人公“她”的悲惨遭遇。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的《花匠》 写一个花匠为了好看而用铁丝将花扭得弯弯曲曲,在批判中 显示作者对个性自由发展的呼唤。 杨振声(1890—1956,字今甫,山东蓬莱人)的《渔家》, 写一渔家受到官吏压迫及苛捐杂税的剥削,结果家破人亡的 故事,同样表现的是人道主义的同情。 汪敬熙(1893—1968,江苏吴县人)的《砍柴的女儿》叙述 一个砍柴姑娘因不愿将灵魂交给一个老妇而屡遭其迫害,最 后被烧死的故事。 罗家伦(1897—1969, 浙江绍兴人)的短篇小说《是爱情 还是痛苦》 写主人公程叔平和心爱的女子有情 人终未成眷 属,酿成了悲剧;而和不爱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同样又是一 个悲剧。 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 的《断手》,主要鞭笞了军阀祸国殃民的罪行。

二、初期白话诗的基本思想是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





1.作为对封建载道文学的反叛,初期新诗中个性主义的表 现十分醒目。 胡适此时期 创作的《朋友》(后改题《蝴蝶》)《鸽子》、 《乌鸦》是代表。 沈尹默(1883—1971,陕西兴安人)的《鸽子》也表现了 不依附于人,不愿任人玩弄的个性主义追求;《月夜》则 通过在寒冷的月夜中“我和一棵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的形象,表现 出个人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康白情(1896—1958,四川安岳人)的诗里,个性主义主 要体现为个人对事物感受的追求。 如《律己九诗》 鲁迅的《爱之神》 则表达了对个人恋爱的深刻思考。

刘半农和钱玄同的杂感,主要也是对封建伦常、

二、对本时期杂感的评价 总起来看,作为现代散文的开端,杂感以鲜明的反封建姿 态充当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先锋。虽然多数杂感 不见得如何缜密漂亮,有些语言还没有完全褪尽古文的铅 华,却充分体现了“五四”的青春精神。


三、其他类型散文
这一时期也有记叙兼抒情的游记散文出现,如李大钊的 《五峰游记》 、胡适的《旅京杂记》 等。瞿秋白的通讯 报告性质的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也在这一 时期问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