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8.1-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

08心理课堂——情绪ABC理论教案一、教学背景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很大,不稳定而且易冲动,因此,让他们认识情绪以及情绪产生的原因,掌握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ABC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自己情绪产生原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过程1、两可图导入师:同学们看上面的图片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过渡语)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同样,在我们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豁然开朗。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气氛。
2、秀才做梦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寒窗苦读十载,到了科举的时候就进京赶考,住在一间出过很多状元的客栈,一天晚上他连续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见他扛着锄头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见自己在大雨中戴着斗笠还披着蓑衣;第二个梦见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
醒来后,秀才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就去附近的庙里找一位大师给他解梦,大师听完他的描述后连连摇头说不好了。
秀才问为什么?大师就把他的见解娓娓道来:第一个梦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白种吗?第二个梦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多此一举吗?第三个你和你心爱的表妹躺在床上但是背对着背,那不是没戏吗?所以说啊,我劝你还是别参加考试了。
秀才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放弃考试回去准备明年再来,在客栈退房的时候,客栈老板觉得很奇怪,这小伙书读得不错啊,怎么还没到考试的时候就要回家去呢?于是他就问秀才怎么回事?秀才见老板平时对他挺照顾的,就把事情的经过跟他说了,老板听完,连连摇头说秀才糊涂,明明是好兆头嘛,怎么会是白种、多此一举、没戏呢?秀才问为什么?老板也娓娓道来:你在墙上种白菜,那不是高中吗?你戴着斗笠还披蓑衣,那不是有备无患吗?你跟你表妹背对着背,那是说你小子到了翻身的时候啦!秀才听完恍然大悟,决定留下来参加考试,结果,秀才高中状元。
2020年广东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复习之课时3 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情绪与情感

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2018.1D)
(2)青春是短暂的: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不知不觉已然漏去;青春是天上的一
考 点
颗流星,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8 。(2015.1D)
(3)青春是美好的: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9
返回目录
考 ★6. 为什么要调节情绪?(七下P40)(2018.2;2017.30)
点
7 (1)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
,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考
点 7. 合理调节情绪的作用。(七下P40~41)
考
(2)青春期是生命潜能发掘的重要时期,积极主动地发挥潜能,有利于实现自
点 8
我发展。
2. 为什么要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和保证。
考 点
(2)在青春期,许多学生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巨大变化往往难以适应,经
9
常会产生心理上的困惑和行为上的问题。
返回目录
链教材·重规律
目
抓主干·明考向
录
理考点·剖典型
练真题·晓考情
返回目录
链教材·重规律
教材链接 考点
课程标准(2011年版)
备考指导
①频次:近6年考查3次(2018.1,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 2015.1,2014.1);②设题素材:
青春期的 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名言哲语、与学生相关的调查;
所“扰”;独立思考,不受流言所“惑”;认清本质,不受能力所“制”。
描述情绪的所有概念

描述情绪的所有概念
情绪是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反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快乐、兴奋、爱和希望,也可以是
消极的,如悲伤、愤怒、焦虑和恐惧。
情绪可以是瞬时的,也可以
是持久的,它们可以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也可以由内在的想法和
信念引起。
情绪的概念可以分为多个方面。
首先是情绪的生理反应,包括
心率的变化、呼吸的加快、肌肉的紧张等。
其次是情绪的认知成分,即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情绪还包括了情绪的表达方式,比如
面部表情、语言和身体姿势。
此外,情绪还与行为紧密相关,不同
的情绪会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比如愤怒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而
恐惧可能导致逃避或冻结。
除了这些基本概念外,情绪还有一些特定的类型和特征。
比如
情绪的强度,有些情绪可能非常强烈,而有些可能比较温和;情绪
的持续时间,有些情绪可能只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有些可能持续
很长时间;情绪的稳定性,有些人的情绪波动较大,而有些人则情
绪相对稳定。
另外,情绪还与个体的情感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相关。
一些人可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情绪影响并且难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总的来说,情绪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生理、认知、行为和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
对情绪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高教社20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与体验(第三版)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心静可通万事理——情绪管理

当我们接收到来自外界的 刺激时,往往是先有惊讶的表 情,而后产生正性情绪或负性 情绪。
一、情绪的涵义及表现
➢ 面部表情
嘴角翘起,面颊上提, 眼睑收缩,出现皱纹
一、情绪的涵义及表现 ➢ 面部表情
厌恶:五官趋近闭合 表达的是:否定、排斥、 远离
愤怒:双眉下压,紧皱, 上眼睑提升,下眼睑紧绷, 嘴巴张大 表达的是:感受到威胁, 反抗,改变现状(带有攻 击的欲望)
管理情绪的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自助体验手册》第27页
管理情绪的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
结论: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 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3.学会调节情绪 管理情绪的方法
➢ 转移注意力
➢ 积极自我暗示
➢ 适度宣泄
➢ 自我安慰
➢ 情绪升华法
学习结束,下节课再见!
一、情绪的涵义及表现 (一)情绪的涵义
思考:同样是下雨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呢?
一、情绪的涵义及表现
(一)情绪的涵义 小明
农民
内心需要
想去打球得不到满足 失望 希望下雨 满 足 高兴
情绪的涵义:
情绪是对外界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内心需要所产生的一种 态度体验。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 是否得到满足。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1)焦虑
最让大学生感到焦虑的是人际交往、学业和就业。 焦虑具有普遍性。 适度的焦虑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积极行动,寻找解决问题办法,是缓解焦虑的杀手锏。
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 (2)抑郁
推荐测试:抑郁自评量表(SDS)
• 丰富生活,增加社交 • 重新评价,悦纳自我 • 接纳暂时的不良情绪
2.情绪健康的标准
第3课《 情绪ABC》教案

第3课《情绪ABC》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应用方法。
3. 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通过情景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情绪的态度,学会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对于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情绪ABC理论的了解较少,对于如何应对情绪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情绪ABC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应对情绪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情绪是怎么理解的呢?请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学生:情绪是人的内心感受,比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学生:比如,当我考试考得很好的时候,我会感到开心和满足。
教师:很好,情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那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呢?2.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情绪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于情绪的思考。
教师:现在,我要给大家出一个小游戏。
请你们每个人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悲伤的电影,里面的故事让你们感到非常难过。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伤心,想哭。
教师:那么,现在请你们再想象一下,你们正在看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里面的情节让你们觉得非常好笑。
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此时此刻的情绪。
学生:我感到很开心,笑得前仰后合。
阐述介绍情绪abc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案例来运用该理论

阐述介绍情绪abc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案例来运用该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
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
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举例:运动会,A班进行组织运动员报名。
报名1500米时,班里同学因经常见B去运动场锻炼跑步。
故而班里同学就呼喊B报名,但是B担心自己不能跑得好名次,所以找理由拒绝了。
而在那以后的相关班级活动,B都没兴趣,也不再不关注。
案例解析:在此事件中,激发事件为“运动会报名”,行为结果为“拒绝报名”,而错误信念则为“B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由错误信念引发的非理性的行为结果。
情绪篇3-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的解析
扭曲世界的眼镜
逃避某些困难或自身的责任,要比去面对他 们更容易。
一个人必须依赖他人,而且必须有一个强者 为靠山。
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历史对他目前的一切极 为重要,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任何问题都应有正确或完整的答案,若找不 到正确的或者完整的答案将是非常糟糕的。
情绪ABC理论的解析
1)A事件本身并不影响我们的情绪,影响 我们的是信念B.
2)我们通过改变信念B,进而改变我们的 情绪反应C.
3)把非理性的调整为理性的,便是以
理智控制情绪,产生积极或者正向的情 绪.
思考: 案例分析
她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初中学生,为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之后能够考上优秀的高中,她每天都认真学习,刻苦努力。 在一次考试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 东西,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几门功 课成绩都很差。她非常沮丧,更糟糕的是从此对考试产生了 强烈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 够全面,在忧虑、集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 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 抑制,考出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 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 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旧认知b1我怎么那么没用没有人会喜欢我旧认知b2我在同学面前没有面子他们一定会嘲笑我觉得情绪c失望沮丧忧郁新认知b1同学们不一定会嘲笑我也行我可以给他们聊聊他们的经验新认知b2我被拒绝并不代表我没有每人喜欢情绪c
情绪ABC理论
——大学生情绪管理艺术
பைடு நூலகம்凌晨
情绪管理主题心理健康活动课
By XXX
问题: 1)运用ABC理论分析该案例中A、B、C 分别是什么? 2)怎么帮助解决该名女同学的困惑。 (提示:写出转变不合理信念的劝说 内容即可)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2019医学心理学知识点(3)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2019医学心理学知识点(3) 心理学基础中关于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大家常常容易混淆。
情绪与情感相辅相成,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公卫生人才网的小编在这里帮助大家把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的考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1.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人对这样关系进行反映的形式又是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过程,常具有外部明显、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如:喜、怒、哀、乐。
情绪在根本上说只有两种:即愉快和不愉快。
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着重体现感情的内容方面,具有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的特点。
它通常与人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密切相关。
人的高级情感依其性质和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小小测试一下吧!
【例】以下哪项不属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A.情绪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
B.情绪持续时间较短
C.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现象
D.情感持续时间较短
【答案】D。
解析:情感较稳定持久,内隐含蓄。
以上便是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的主要内容,不知道大家掌握了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
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Lazarus,1970)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
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才可能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
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
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有些情绪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
例如弗洛伊德、利珀(Leeper,1970)、汤姆金斯(%mkins,1970)和伊扎德(Izard)等,其中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建立了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一)情绪与人格系统
伊扎德(1977)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
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子系统的自身发展与系统差异之间联结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这些子系统中,伊扎德认为认知过程引起比较和辨别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作、思维和言语过程。
情绪具有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
可见,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这是伊扎德理论的重要观点。
(二)情绪系统及其功能
伊扎德(1991)认为,情绪包含着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等三个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联结,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伊扎德(1995)认为,情绪活动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包括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鼻周皮层、新皮层、前额皮层等神经结构。
从感觉信息的产生到情绪的产生,有两条通道是不涉及大脑皮层的。
一条通道由感受器接受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丘脑直接进入杏仁核产生情绪反应;另一条通道从杏仁核传出信息,进入下丘脑,经脑干中央灰质产生情绪。
大脑皮层可以加工从丘脑传人的信息,产生情绪,或将信息下传到杏仁核、海马等产生情绪。
另外,神经一内分泌、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都参与活动,使情绪得到放大和维持。
(三)情绪激活与调节
关于情绪的激活与调节,伊扎德(1991,1995)提出了四个基本过程:生物遗传一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