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的分类

合集下载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屈光不正课件PPT课件
轻度:<-3.00D 中度: -3.00D~-6.00D 高度: >-6.00D 病因 1、遗传因素 2、发育因素
3、外界因素
临床表现:
1、视功能的改变 2、视疲劳 3、眼位偏斜(外斜视) 4、眼球改变 5、眼底改变:(1)豹纹状眼底,(2)近视弧 形斑,(3)黄斑部病变,(4)后巩膜葡萄肿, (5)周边眼底病变。
共同性内斜视
1、非调节性内斜视: (1)先天性 (2)获得性
2、调节性内斜视: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
无或有远视性屈光不正 甚至近视眼 戴远视性矫正眼镜后内斜度数不变 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
先天性内斜视
六个月内发病 斜视角较大,>40△ 与屈光的关系不大
获得性内斜视
2岁以后的儿童期发生,与调节无关; 斜视角比先天性的小; 可随年纪的增大而增加。
小度数外斜 三棱镜矫正 正位训练 手术治疗
共同性斜视的治疗
1、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2、获得正常眼位(美容)
1. 矫正屈光不正 2. 治疗弱视
3. 正位视训练 4. 手术治疗:斜视角已稳定
非手术后仍偏斜 交替性注视
内斜: 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外斜: 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是由 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 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 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偏斜角度在不同注 视方向和距离有所不同,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 动障碍。
结果判断: ①水平复视主要在左右注视时最为突出,周边物 象属患眼。
②垂直复视时不仅左右注视时突出,重点在右上、 右下、左上、左下寻找分离最大的方向,周边物 象属患眼。
3、代偿头位检查 检查目的:发现头位倾斜的类型,协助麻痹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屈光与屈光不正--屈光参差
差异导致,而角膜屈光力,前房深 度,晶状体厚 度等因素在双眼间无明显差异。
在无疾病情况下,什么原因导致了两眼的不 均一发 育?
9
成因 ▼
•遗传因素:父母亲有屈光参差 • 发育因素:出生即有屈光参差 •眼 压:眼压局的眼屈光度咼 •用眼姿 势:偏头视,侧卧视 •配镜不当
10
五、屈光参差的分类
(―)按屈光状态的差异分类 (二)按照参差量分类 (三)按照病因分类 (四) 按照眼球屈光成分分类
20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②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尊屈光参差性弱视较难发现; 个预后 较其他类型弱视好; f通过遮盖和积极弱视训练; f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遮盖天数。
21
九、屈光参差的处方原则
2、青少年及成人屈光参差患者 兼顾视力矫正和舒适度;
f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 尊角膜接触镜为这一年龄段的首选。
-双眼矫正镜片不等带来的棱镜效应; -双眼所需的调节不等; -双眼的相对放大倍率不等。
B
C
E
F
3
三、临床表现
1. 轻度的屈光参差,可无任何症状; 2. 从视力表现上来说,可能出现
① 单眼视 ② 交替视
4
三、临床表现
①单眼视 I. 如果一眼的屈光缺陷较高,又合并视力降低,从
幼儿时已开始剥夺了这只眼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机 会,而另一较好的眼,就成了唯一的依赖者。那 只缺陷较高的眼,倾向于变为弱现眼,如果不予 治疗,就变为外斜视。 II. 视中枢会拒绝模糊像质,选择单眼输入信号。 例如:0D 0. 6 (-1.00D=1.0) ,0S 0. 1 (+6. 00D=0. 3)
11
量:相等近视、远一眼为近一眼正视,垂直子午
或相似 视、散光视,另一 轴 另一 眼 为线 上 的屈

屈光不正的诊断与治疗

屈光不正的诊断与治疗
调节幅度:眼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称为调节幅度。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调节幅度减少。
集合:又称辐辏(convergence)。双眼单视 时,看远调节放松,双眼视轴平行,看近时两眼 在增加调节的同时,还要向内运动,称为集合。 看近物时出现三个反射:调节、辐辏和瞳孔缩小。
调节集合/调节(AC/A):近视眼看近物时少用 调节,易外斜;远视眼看近物时多用调节,易内 斜。
屈光参差的近视者,由于融像困 难,容易出现双眼视异常。
>2.50D会出现融像困难即双眼 的融合功能受限,因此会出现头 晕、阅读模糊等症状。
注意: 对屈光参差者进行屈光矫正时,需 考虑矫正方法的视网膜像放大率。
例如:单眼为无晶状体者,配戴框架 眼镜后,双眼视网膜像大小差异约为25%, 无法融像而产生许多症状。若配戴角膜接 触镜,则放大率差异约为6%,接近双眼融 像的能力范围(5%),可相对减少因融像 困难带来的视觉症状。
6~20岁:近距阅读需求增大,特别在10岁左右时,阅读量增加,阅读 字体变小,开始出现视觉症状。
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等视疲劳症状,部分患者老视提 前出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幅度减少,隐性远视减少,显性 远视增加。
> 40岁: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远视转为显性远视,这些患者不 仅需要近距阅读附加(add),而且还需要远距远视矫正。 与远视有关的问题
远视眼常伴有小眼球、浅前房,
因此远视者散瞳前要特别注意观察前房深度。另外远视眼的眼底常 可见视乳头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 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 无改变,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轻度远视如无症状则不需矫正,如有视疲劳和内斜视,即使远视度 数低也应戴镜。中度远视或中年以上远视者应戴镜矫正视力,消除 视疲劳及防止内斜视的发生。

屈光不正治疗方法

屈光不正治疗方法
分类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三种类型。
发因素
屈光不正具有一定的遗传 倾向,家族中有屈光不正 病史的人群更易患病。
环境因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光线 不足、姿势不正确等环境 因素也可能导致屈光不正 的发生。
其他因素
年龄、营养状况、眼部疾 病等也可能对屈光不正的 发生产生影响。
优点
隐形眼镜具有美观、方便运动等 优点,同时能够减少框架眼镜对
鼻梁的压迫。
缺点
佩戴隐形眼镜可能引起眼部感染 、干眼症等风险;长期佩戴可能 导致角膜缺氧、新生血管等问题

佩戴注意事项
佩戴前需进行眼部检查,确保适 合佩戴;佩戴时需注意卫生,避 免污染;佩戴时间不宜过长,需
定期更换镜片。
角膜塑形镜治疗原理及效果评估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改善用眼环境
调整用眼距离和角度
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视线与书本 的角度应接近直角,避免用眼距离过近或角度不当造成眼睛疲劳。
改善光线环境
用眼时应保证充足的光线,避免在昏暗或强光下用眼。同时,要注 意光线的均匀性,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对眼睛造成刺激。
保持正确坐姿
口服药物辅助治疗
维生素类药物
如维生素A、C、E等,具有抗氧化、保护视网膜等作用,可 辅助治疗屈光不正。但需注意适量补充,避免过量导致不良 反应。
中药制剂
一些具有明目、养肝、补肾等作用的中药制剂,也可在医生 指导下用于辅助治疗屈光不正。但需注意药物成分及禁忌症 ,避免不当使用导致身体损伤。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治疗原理
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利用镜片的反几何设计,对角 膜进行塑形,使白天不戴眼镜也能达到清晰视力的效果。
效果评估

屈光不正 PPT课件

屈光不正 PPT课件
一、光与眼的屈光(light and eye) 眼球的光学系统 (Refractive system of eye) 成分由外向内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 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 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少。高度远视者通常在体检时发现,或伴有调
节性内斜而被发现。调节性内斜表现为近距内 斜大于远距内斜,由高调节性集合/调节比例 (AC/A)引起。远视的正确矫正可以减少调节, 从而减少调节性集合而消除或减少内斜。6~12 岁时,近距阅读需求增多,特别在10岁左右时 阅读量增加,阅读字体变小,开始出现症状。 20~40岁,近距阅读时出现眼酸、头痛的视疲 劳症状,部分病人老视提前出现。40岁以后, 调节幅度进一步下降,隐性部分变为显性。
5.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Fra bibliotek五、散光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 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 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
astigmatism
Due to difference of refractive power in every meridian of the globe parallel rays entering the eye can not form focus but focal lines on the retina, the refractive state is called astigmatism
数据来自人卫7版眼科学为了便于分析眼的成像和计算人们常用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和gullstrand简易模型眼后者将眼球复杂的多个光学界面简化其特点是将角膜简化为单一球面和晶状体简化为前后两个面

医学院眼科教研室教案(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

医学院眼科教研室教案(屈光不正、斜视与弱视)

一、教案名称:屈光不正的定义及分类1. 教学目标:了解屈光不正的定义,掌握屈光不正的分类及各种屈光不正的特点。

2. 教学内容:a. 屈光不正的定义b. 屈光不正的分类1) 近视2) 远视3) 散光4) 老花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屈光不正的定义及分类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屈光不正特点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屈光不正2) 讲解屈光不正的定义3) 讲解屈光不正的分类及各种屈光不正的特点4) 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屈光不正特点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屈光不正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 教学目标:了解斜视的成因,掌握斜视的分类及各种斜视的特点。

2. 教学内容:a. 斜视的成因b. 斜视的分类1) 内斜视2) 外斜视3) 上斜视4) 下斜视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斜视的成因及分类b.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种斜视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斜视特点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斜视图片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斜视2) 讲解斜视的成因3) 讲解斜视的分类及各种斜视的特点4) 展示各种斜视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斜视特点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斜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 教学目标:了解弱视的定义,掌握弱视的原因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

2. 教学内容:a. 弱视的定义b. 弱视的原因1) 屈光参差2) 斜视3) 单眼盲或双眼盲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弱视的定义及原因b.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的理解4.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素材5.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眼科常见问题之一——弱视2) 讲解弱视的定义3) 讲解弱视的原因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4) 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弱视的理解6. 作业布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弱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近视防治指南(2024)

近视防治指南(2024)

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与分期、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

(二)分类与分期。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大或各屈光成分的屈光指数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又可分为曲率性近视、屈光指数性近视和调节性近视三种。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屈光力基本在正常范围。

轴性近视是最常见的近视类型。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之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新生血管,可发生形状不规则透见白色巩膜的脉络膜萎缩灶,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白内障、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

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明显增大。

病理性近视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巩膜局部向后膨隆形成后巩膜葡萄肿。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按照睫状肌麻痹后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将近视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类(等效球镜度=球镜度+1/2柱镜度):低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度至300度之间(-3.00D<SE≤-0.50D);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度至600度之间(-6.00D<SE≤-3.00D);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SE≤-6.00D)。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3)屈光系统成分位置偏斜原因。
2.散光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 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 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
规则散光眼的屈光状态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1
3.散光眼的分类
(1)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1)强主子午线方向分类 ①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180°±30°, 远视散光轴位在90°±30°。 ②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90°土30°, 远视散光轴位在180°±30°。 ③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 在30°〜60°或120°〜150°。
17
(1)双眼视功能障碍: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 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就会发生双 眼融像困难,故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 (2)呈现交替视力:很少用调节,极少形觉影像刺激,发育
障碍导致弱视。
16



是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互有差异。 生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 ≤ 1.50D或柱镜度 ≤ 1.00D; 病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1.50D或柱镜度>1.00D。
1.屈光参差的成因: 先天性异常、发育不良、后天原因。
6
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视疲劳。 (3)内斜视。 (4)眼底变化。
5.远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手术。
7
1.近视眼的患病率: 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 中学40%〜50%、大学60%〜70%。 2.近视眼的成因: (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 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