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与指北针

地形图与指北针
地形图与指北针

第一部分:地形图与指北针

一、标定地图

1、归零: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与前进箭头方向重合。

2、指北针的直尺边与任意一条东距线(经线)重合。

3、保持水平状态,同时转动地形图和指北针,让磁针箭头(磁针北)

和定向箭头(定向北)重合

4、地图被标定,实地方位与地图方位一致。

二、实地测量方位角

1、指北针保持水平状态,前进箭头指向目标物。

2、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定向北)与磁针箭头(磁针北)重

合。

3、阅读刻度线上的读数,即为站立点和目标物之间的方位角。

三、西维氏三步法

1、用指北针的直尺边连接地图上两点,同时前进箭头的方向平

行指向目标点。

2、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定向北)和地图北平行。

3、保持转盘不动,在水平状态下转动指北针,使定向箭头(定

向北)与磁针箭头(磁针北)重合,前进箭头指向的方向即

为目标方向。

第二部分:绳索技术操作

一、装备穿戴(略,参照基础技能标准)

二、牛尾绳连接

1、牛尾绳中段使用8字结与安全带攀登环连接,8字结

绳圈长度与安全带保护环相仿。

2、牛尾绳两端使用8字结+绳尾防脱结与主锁连接。

3、调节牛尾绳长度,使其连接相关装备后在完全受力的

情况下(全身重量悬挂于绳索上),长度处于伸手可

及的距离。

4、除非有必要,否则不建议在牛尾绳中间打结;若有必

要打结缩短牛尾绳,则使用单边8字结。

三、基础下降(略,参照基础技能标准)

四、自锁保护器下降

1、自我确保。

2、建立保护站(略)。

3、连接主绳(略)。

4、连接自锁保护器(STOP或I’d)。

5、收短主绳,使自锁保护器受力。

6、自锁保护器上锁(STOP使用绳索缠绕上锁,I’d将

手柄扳到锁定位置)。

7、转移重心,使主绳受力,自我确保松弛。

8、全面检查。

9、解开自我确保。

10、制动手握住制动端,另一只手为保护器解锁。

11、匀速下降。

五、延长下降

1、使用牛尾绳或扁带作为延长下降时与保护器的连接。

(情况许可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扁带)

2、牛尾绳和扁带的长度调整为30cm左右。

3、牛尾绳或扁带连接主锁和保护器,抓结连接安全带保

护环。

4、其余操作参照基础下降。

5、过屋檐时注意身体位置,防止保护器压在屋檐边缘被

卡死。

六、斜坡下降过锚点

1、下降到达锚点平行位置,制动手握住绳子制动端,另

一只手将牛尾绳扣入锚点中,上锁。

2、继续下降,使牛尾绳完全受力。

3、解开保护器和抓结,分别连接在锚点下方的绳索上,

连接时尽量靠近锚点位置。

4、检查连接。

5、脚上发力,使身体重心上移,同时收紧保护器的绳索,

使重心转移到保护器上,牛尾绳松弛后解开牛尾绳与

锚点的连接。

6、继续下降。

7、如果是岩壁上的人工锚点,发力时应避免对锚点产生

向外的拉力,此举容易将锚点拔出。

七、上方保护技术(略,参照基础技能标准)

八、陡坡横切

1、先锋队员A,收尾队员B。所有人员在进入操作环境

后马上做自我确保。

2、A将绳索的一头使用编织8字连接在安全带的攀登环

上;绳索的另一头绕过一棵树后用双8和主锁连接在

保护环上。

3、B为A做保护,同时使用两股绳进行保护。

4、A在途中选择合适的物体(如树木)作为保护点,将

两股绳同时扣入保护点,操作方式类似先锋攀登。

5、A通过陡坡后,选择保护点使用牛尾绳做自我确保。

6、将双8结的绳索扣入保护点,上锁。

7、抽另一端的绳索,用双套连接保护点,使绳索尽量绷

直。

8、路绳架设完毕后,中队队员依次通过。通过过程中将

牛尾绳的两端同时扣入两股绳,上锁;经过锚点时牛

尾绳两端依次通过,无论任何时候必须确保至少有一

个保护连接。

9、收尾同样用牛尾绳的两端扣入路绳进行保护通过,通

过的过程中将中间的保护点拆除。

10、收尾通过陡坡后,在自我确保的状态下协助先锋拆除

绳索。

11、解开双8和保护点的连接,抽绳索另一端,将绳索抽

回并整理好装备离开。

九、渡河

1、渡河要考虑河流的宽度、深度以及流速,确保河流宽

度小于绳索的1/3长度,深度在大腿以下,流速处于

可控范围。否则不应强行渡河以免发生危险。

2、先锋队员A,收尾队员(主保护者)B,第二保护员

C。若环境有坠落风险,则所有队员在进入操作环境

后必须进行自我确保。

3、先锋队员将绳索的两端分别打双8后扣入安全带保

护环。

4、收尾队员(主保护者)B选择岸边的保护点,使用保

护器连接其中一股绳(B绳端),为A进行保护。B

应站立于保护器的后方,确保当制动时绳索的制动端

与保护端呈180度。若A在渡河过程中跌倒,B应

马上锁住绳索。

5、第二保护员C拽住另一股绳(C绳端),若A在渡河

过程中跌倒且失去自我行动能力,C应马上拉绳将A

拉回岸边。C应根据A渡河时的位置进行移动,尽量

保证在A的平行或下游位置。

6、B、C放绳时应避免绳子过于松弛,以免绳索卷入水

中并在石头上卡死。

7、A到达河对岸后,选择与B平行位置的保护点,将B

绳端连接保护点。

8、B将绳索尽量收紧并锁死,建立起路绳系统。

9、中队队员依次渡河,使用牛尾绳连接路绳,渡河者位

于路绳的下游位置。

10、C绳端作为安全绳,使用蝴蝶结连接在渡河者安全带

保护环上,若渡河者在渡河过程中跌倒并丧失自我行

动能力,河两岸的队员尽快收紧C绳端,将渡河队员

拉近岸边。

11、最后收尾的B队员将两股绳索同时连接安全带保护

环,在对岸两名保护员的保护下渡河,操作方式类似

先锋A队员渡河时操作。

十、单绳上升转下降(GRIGRI+手升)

1、操作者站立在绳索正下方,避免操作时绳索摆荡。

2、连接GRIGRI,并用身体重量测试GRIGRI是否连接

正确,工作正常。

3、使用牛尾连接手升,确保完全受力时手升处于伸手可

控范围。

4、使用脚踏绳连接手升,调节脚踏绳长度,当上升器处

于最高点时,脚踏绳下端大约在膝盖位置。

5、将手升挂入主绳,用一把锁同时扣入手升上方的保护

孔以及主绳(O形锁最好,不需要上锁)

6、全面检查。

7、将手升推到最高,脚踩在脚踏绳上,起身的同时提拉

GRIGRI的绳索制动端,使绳索通过GRIGRI后收紧

锁死。

8、再次移动手升,重复操作,持续上升。

9、需要转下降时,解除手升与主绳的连接,将脚踏收短,

手升挂入装备环。

10、制动手抓住GRIGRI绳索制动端,另一只手扳动手柄,

缓慢匀速下降。

十一、单绳上升转下降(I’d+手升)

1、操作大致与GRIGRI+手升相同。

2、当制动手离开I’d绳索制动端时,必须扳动手柄使I’

d处于锁定状态。

十二、单绳上升转下降(胸升+手升+STOP)

1、操作者站立在绳索正下方,避免操作时绳索摆荡。

2、连接胸升,使用身体的重量进行测试。

3、连接手升,连接方式与GRIGRI+手升上升时相同。

4、全面检查。

5、将手升推到最高,脚踩在脚踏绳上,起身的同时绳索

通过胸升后锁死。

6、再次移动手升,重复操作,持续上升。

7、需要转下降时,在胸升的下方连接STOP,使STOP

尽可能靠近胸升,STOP用绳索缠绕上锁。

8、将手升调节到胸升上方约20cm处,脚踩在脚踏绳上,

起身的同时打开胸升的开关,之后抓住绳子将重心慢

慢放到STOP上,关上胸升开关。

9、检查STOP和锁的连接。

10、解除手升与主绳的连接,将脚踏收短,手升挂入装备

环。

11、制动手抓住STOP绳索制动端,另一只手为STOP解

锁,然后扳动STOP扳手,缓慢匀速下降。

十三、单绳上升转下降(双抓结)

1、操作者站立在绳索正下方,避免操作时绳索摆荡。

2、A抓结连接牛尾绳,B抓结连接牛尾绳和脚踏绳,A

抓结位于B抓结的上方。

3、A抓结在完全受力时处于伸手可控的范围。

4、B抓结推到最高时,脚踏绳的下端大约在膝盖位置。

5、两个抓结、两根牛尾绳、脚踏绳和主绳之间不发生缠

绕。

6、全面检查。

7、脚踩在脚踏绳上,起身保持平衡,并将A抓结推到最

高。

8、坐下,将重心转移到A抓结上,之后将B抓结推到

最高。

9、重复操作,持续上升。

10、需要转下降时,在B抓结的下方连接保护器,使其尽

量靠近B抓结。

11、脚踩在脚踏绳上,起身的同时提拉保护器的绳索制动

端,使绳索通过保护器后收紧,慢慢坐下,制动手保

持制动状态,将重心转移到保护器上。

12、推松两个抓结,缓慢匀速下降。

地形图与指北针

第一部分:地形图与指北针 一、标定地图 1、归零: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与前进箭头方向重合。 2、指北针的直尺边与任意一条东距线(经线)重合。 3、保持水平状态,同时转动地形图和指北针,让磁针箭头(磁针北) 和定向箭头(定向北)重合 4、地图被标定,实地方位与地图方位一致。 二、实地测量方位角 1、指北针保持水平状态,前进箭头指向目标物。 2、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定向北)与磁针箭头(磁针北)重 合。 3、阅读刻度线上的读数,即为站立点和目标物之间的方位角。 三、西维氏三步法 1、用指北针的直尺边连接地图上两点,同时前进箭头的方向平 行指向目标点。 2、转动转盘,使定向箭头(定向北)和地图北平行。 3、保持转盘不动,在水平状态下转动指北针,使定向箭头(定 向北)与磁针箭头(磁针北)重合,前进箭头指向的方向即 为目标方向。

第二部分:绳索技术操作 一、装备穿戴(略,参照基础技能标准) 二、牛尾绳连接 1、牛尾绳中段使用8字结与安全带攀登环连接,8字结 绳圈长度与安全带保护环相仿。 2、牛尾绳两端使用8字结+绳尾防脱结与主锁连接。 3、调节牛尾绳长度,使其连接相关装备后在完全受力的 情况下(全身重量悬挂于绳索上),长度处于伸手可 及的距离。 4、除非有必要,否则不建议在牛尾绳中间打结;若有必 要打结缩短牛尾绳,则使用单边8字结。 三、基础下降(略,参照基础技能标准) 四、自锁保护器下降 1、自我确保。 2、建立保护站(略)。 3、连接主绳(略)。 4、连接自锁保护器(STOP或I’d)。 5、收短主绳,使自锁保护器受力。 6、自锁保护器上锁(STOP使用绳索缠绕上锁,I’d将 手柄扳到锁定位置)。 7、转移重心,使主绳受力,自我确保松弛。

指北针的使用方法

军用罗盘(指北针)使用方法 —、用途 六·五式罗盘仪是测定方位、距离、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军时间速度及测绘简单地图的一种简易测量器材,为便于夜间使用,在其各相应部位上涂有夜光粉。 二、结构简单介绍: 仪器主要由罗盘、里程计两部分构成,如(附图1)。罗盘部分有提环(1),度盘座(2),在度盘座上划有两种刻线,外圈为360度分划制,每刻线为1度。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圆周共刻300刻线,每刻线线值为20(密位)。内有磁针(3),测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划单位为度,每刻线为2。5度,可测量俯仰角度±60度。里程计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划表,速度时间表(8),测轮(9),齿轮,指针等组成。里程分划有1:50000,1:100000两种比例尺刻度值。1:100000比例尺每刻线相应代表1公里,1:50000每刻线相应代表0。5公里,可与具有相应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图配合使用。速度时间表分划:外侧表盘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内侧表盘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以v代表),共十五种速度。时间刻度中每一刻线相应代表五分钟(V25为10分钟)。 仪器侧面有测绘尺,两端为距离估定器。估定器两尖端长毫米,照准与准星间长为123毫米,即为尖端长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测定方位: 1.测定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1)打开罗盘仪!使方位指标“△”对准“0”; (2)转动罗盘仪,待磁针指北端对准“0”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读出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2,标定把图万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罗盘使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一致。 (1)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0”; (2)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相切; (3)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本地区的磁偏角之数值上,则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完全一致。 3,测定磁方位角 A,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针精确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 (2)将测绘尺与所在点和目标点的连线相切,调整度盘座,使指标“△”对准“0”刻划线; (3)待磁针静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盘座上的刻度即为所在点至目标点的磁方位角数值。 B,测定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 (1)打开仪器,使方位指标“△”对准“0”,并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环,平持仪器,由照准经准星向被测地目标瞄准; (3)从反光镜中注视磁针北端所对准度盘座上的分划,即为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数值。 (二)测量距离 1,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用里程计量读图上距离 (1〉先将红色指针归“0”; (2)平持仪器,把里程计测轮轻放在起点上,沿所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 (3)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即可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地图上由甲点量至乙点,仪器表盘上l;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则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者在l:100000

指北针使用说明书

一九八〇式五用指北针使用说明书 一、用途 “80”式五用指北针装有罗盘、距离固定器、里程机构、俯仰机构及坐标梯尺等。具有测定方位、距离、俯仰角、地图上的里程、坐标及绘制简单地图之功用。 本指北针方位及俯仰测量涂有夜光标志,以供夜间作业使用。 二、结构、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由罗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o分划制,单位为5o。 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 2.距离估定器:有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固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例测距固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 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o、单位为 5o。 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o。 4.里程测量机构:由里程测量表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 里程测量精度为2%。 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 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 三、基本用法介绍 1.测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等。 例一: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至最大位置,将指北针托平,(单眼紧贴瞄准器)调整瞄准器的角度,使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标线及所对应的分划值。瞄准时通过瞄准器上的长缝和瞄准线瞄准目标,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的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例二:标定地图—使地图上北方与现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图,将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与地图上磁北方向线(即地图中的PP虚线)密合,此时坐标梯尺始端应指向地图下方,转动地图,使指北针方位指标线对应值指示为零。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例三:利用地图量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将地图标定,使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通过站立点和目标两点或这两点延长线,坐标梯尺的始端应指向站立点。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之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2.估测距离: ①已知北侧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目标间隔在瞄准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来估算距离。比例公式: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 / 目标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定向地图与指北针的使用培训课件

定向越野的技能--国际定向地图与指北针的使用 熟练地掌握使用国际定向地图与指北针的各种方法,在定向越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认识定向地图是为了正确地使用定向地图,因此,在学习定向越野技能的阶段,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场地、用较多的时间去进行使用定向地图与指北针的训练。下述内容中,有的是属于最基本的和必须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的,有的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选择一两种最适用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便收到触类旁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效果。 一、标定地图 标定地图就是为了使定向地图的方位与现地的方向相一致。这是使用定向地图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标定 定向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当我们在现地正确地辨别了方向之后,只要将地图的上方对向现地的北方,地图即已标定。这种方法简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赛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线(MN线)标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针圆盒内的定向箭头“↑”朝向地图上方,并使箭头两侧的平行线与地图上的磁北线重合(或平行),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正磁北方向,地图即已标定。 3.利用直长地物标定 利用直长地物(如道路、土垣、沟渠、高压线等)标定地图,首先应在图上找到这段直长地物,对照两侧地形,使图与现地各地形点的关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直长地物与现地的直长地物方向一致,地图即已标定。 4.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 当你位于明显地形点上,并已从图上找到该地形点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点)时,可以利用明显地形点标定地图。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远方明显地形点(目标),然后转动地图,使图上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与现地的站立点至目标的连线相重合,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二、对照地形

指北针使用方法概述

指北针使用方法: 【使用功能说明】: 1.辨方向 2,比例尺(1:25000)直线地图测距 3,利用距离估定器估测距离 4,定方位 【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 一:测方位角 1,用指南针上的瞄准线(金属丝)对准地面上的标志物(可自己确定)如:树木,地图上标明的特征建筑物,并将标志物,金属瞄准线,透镜上的凹槽三点连成一线. 2,通过透镜读出刻度盘长黄线与南北磁极方向的夹角(内圈刻度)即为目标方位角.二: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 1,假设标志物是一个灯塔,用上述方法测得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灯塔的方位为北偏东40度.2,把指南针放在地图上移动,使金属线,灯塔(地图上的)成北偏东40度. 3,那么自己所在的位置就在指南针中心位置与灯塔(地图上)的连线. 【注意事项】: 1,打开指南针上盖(带有金属丝的)时,请与底座成90度夹角(直角)2,透镜与底座的角度,以可以方便看到刻度盘长黄线为宜. 3,本品使用时,底盘一定要水平,否则会带来误差。 【使用须知】 离铁丝网>10米; 离高压线>55米; 离汽车或飞机>20米; 离含有强磁的物体,如各种磁铁、外磁式喇叭>10米; 离磁性较弱的物体如磁性按扣等>0.5米。 【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放置仪器不要靠近铁磁性物质.以免损耗磁性。 不可用测绘尺敲打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反光镜勿扭弯,以免影响瞄准和看读分划,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要用脏布、手去揩擦。 仪器不用时应关闭。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有机玻璃凸镜及表盖粘污时,可用白绒布或脱脂棉花轻擦表面,必要时可用牙膏来抛光。【构造及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

由罗盘、照门与准星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360°分划制,最小格值2°;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最小格值0-20密位。密位与度的换算见表。 测量精度:±0-10密位±1° 2.距离估定器: 由照门与准星等组成。准星两尖端与照门中心边线的夹角为1-00密位,两尖端间长为12.34毫米,照门与准星间长为123.4毫米,即组成10:1比例测距估定器。 测量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 由俯仰表牌、俯仰摆、平视镜等组成,其量程为±90°。 测量精度±2.5° 4.坐标梯尺: 由相互垂直的一边长尺和两边短尺组成,尺长120毫米。 测量精度:±0.5毫米 【使用操作】 1.测方位角: 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方向指标相对正,将平视镜斜放(45°)单眼通过准星瞄向目标,从平视镜反射看到磁针N极所对反字表牌上方位分划,既可读出目标方位角,然后用右手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磁针N极对准,此时方向指标与方位玻璃刻度线所夹之角即为目标方位角(按顺时针方向计算)。 打开指北针,标定好地图(测距时可不标定地图),在图上基准点处插一扎针,转动指北针,使侧尺边切于目标点,即可判读出基准点至目标点的方位角。 2.标定地图: 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框上的刻度线字与方向指标对准(注意磁偏角的修正),将指北针平放在地图上,准星一端朝向地图北极,使坐标梯尺长与地图磁子午线相切,转动地图使磁针N极对准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3.求向掩蔽目标行进的行军方向: 展开指北针于地图上,使测绘尺经过的图上本人立足点与行军目标,这时方向指标即指应行进的方向。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S、N)方向与地图上的(S、N)方向一致,然后记下方向指标所指方位角读数,面对方向指标拿起指北针旋转身体,使磁针N极与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对准,此时通过准星照门向前对准,在此对准线上的各物体(如树林、房屋等)都可作为行军方向的辅助目标,认清辅助目标后即可对之前进。将指北针关闭装入袋内,但勿转动方位框,到达辅助目标后即可再找一新辅助目标继续前进,直到目的地为止,沿途应经常检查方向读数。 4.已知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①通过照门和准星左右两尖端瞄准目标,根据目标的间隔所占准星左右两尖端间宽度的倍数,按10:1的比例公式估算目标的距离。

《测量学与地图学》复习题集

地图学导论 1、概念:地图地图学 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②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2、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数学要素图形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3、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4、地图的成图方式有哪些? 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 5、实测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编绘成图过程可分哪四个步骤? ①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②传统编绘成图过程:资料收集地图设计地图原图编绘地图出版准备地图制印 遥感制图法编制专题地图的流程如下: 遥感图像资料获取 遥感图像处理 专题要素信息识别与提取 地理底图编绘与专题要素转绘 6、地图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7、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8、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测量与地图的用途有哪些。 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第六章、地形图的应用 一、名词解释 1.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使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势、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3. 地理图相对概括地表示制图区域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普通地

指北针定位操作实务(DOC)

指北针定位操作实务 原文发表https://www.360docs.net/doc/072760230.html,/amjads/article/19982993 作者: amjads (秀树) 1. 基本介绍 正北(TN): 又称真北, 为地球地理的北极, 在天文测量测定为永不变的方向。 图北(GN): 又称方格北, 在地图的方格纵线上方所指即为北方。 磁北(MN): 指北针N端所指的方位即地球磁场的北极。 方位角: 以地图的北方为基准, 顺时针方向算出某目标与图北的水平夹角。 反方位角: 反方位角是原方位角相反方向的方位角。 即:方位角<180°时,反方位角=此方位角+180 方位角>180°时,反方位角=此方位角-180 磁方位角: 以指北针的北方为基准, 顺时针方向而测出某目标与磁北的水平夹角。 磁北和正北的差称为磁偏角, 向西偏为负, 向东偏为正, 磁偏角会随时间在一 个范围内飘移, 图北和正北的误差很小,通常忽略不记, 磁偏角之换算,最好 参考各地形图之偏角图, 或者以-3.5 度为台湾地区经验平均值, 公式如下: 磁方位角= 方位角+ 3.5 度 而不同地域的磁偏角可由下列网站计算求得: http://geomag.nrcan.gc.ca/apps/mdcal-eng.php 根据上述网站计算, 台北地区的磁偏角每年都会小规模的偏移: 2011年3°51' 2010年 3°48' 2009年3°46' 2008年3°43' 2007年3°40' 2006年3°37'

2005年3°35' 2004年3°32' ... 2000年3°23' 标准地图指北针的构造(正面) 2. 图上定位依地图上已标出的两点(观测点、目标), 利用指北针定出目标的方位角。 [例1] 在地图上测量出七星山的方位角(观测点五指山)

军用指北针图解说明

军用指北针图说 沈克尼文/图 象征皇权的“仪仗车” (模型) 指北针也称作指南针或磁罗盘,是一种利用地磁作用指示方向的多用途袖珍仪器,军用指北针除磁针和刻度盘之外,通常还装有距离估定器、里程测量、俯仰测量和坐标尺等装置。可用于目测估定距离,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还可根据地图比例尺,使用里程测量装置,直接从里程表上读出地图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并可利用坐标梯尺推算出地图上任何一点的坐标,甚至还可以用来测绘简易的地形略图。因而指北针是部队行军作战和训练不可缺少的用具。 我国古代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 (模型) 指南仪器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国也是最早将指南仪器用于军事的国家。相传距今4600多年前,黄帝与蚩尤的九黎部落作战,遇到大雾迷失方向,黄帝制做指南车为军队指出了方向,打败了蚩尤。

明朝嘉靖年间的罗盘 (模型) 《三国志·魏书·马钧传》记载,三国时期,马钧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车。此后,指南车做为皇帝出行时象征皇权的仪仗车辆。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采矿和冶铁已有了相当发展,在寻找铁矿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磁石的吸铁性,还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能,并将磁石琢磨成勺状,放在刻有子(北)、卯(东)、午(南)、酉(西)等八干、十二支和四维的24个方位的铜制底盘上,成为指示南北方向的“司南”(图2)。《韩非子·有度》载“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汐”。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中也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的记述。唐朝中期的《首经》中记载有“针制指南,本实恋北”的话。在出土的唐代的墓志铭和买地卷文书中已有用罗盘测定坟墓的记述。明代朱权的《神机秘决》也提到指南针是唐朝中期玄真子(张志和)发明。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载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说明当时人们已发现了磁偏角。北宋时期,人们用薄铁皮制成鱼形,使其磁化,使用时将其浮于水面,便可指南。行军时可携行,人称水罗盘。北宋罗盘已用于航海。朱或的《萍洲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到明代我国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作战中获取日本仿制西洋的旱罗盘。隆庆年间李豫亨《推篷寤语》记载“倭船尾用旱罗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旱罗盘进贡给明朝皇帝,并且教文士瞿太素制造西式罗盘。清代乾隆年问王大海《海岛逸志稿略》已有“荷兰罗盘”的记载。这是以钉子做支撑,磁针可自由转动的 罗盘。

62式指北针使用方法

62式指北针使用方法: (一)测定方位 1、测定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1)打开罗盘仪.使方位指标“△”对准“〇”; (2)转动罗盘仪.待磁针指北端对准“〇”后,此时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读出现地东、南、西、北方向。 2、标定地图方位 标定地图方位就是利用罗盘,使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一致 (1)打开仪器,调整度盘座,使方位指标“△”对准本地区的磁偏角度数; (2)以测绘尺与地图上的真子午线或座标纵线(即东、西图廓的内图廓线)相切; (3)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指向“O’”,则地图上的方位和现地方位完全一致。 3、测定磁方位角 A测定图上目标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针精确标定地图并保持地图不动; (2)将测绘尺与所在点和目标点的连线相切,调整度盘座,使指标“△”对准“O”刻划线;(3)待磁针静止后,其北端所指度盘座上的刻度即为所在点至目标点的磁方位角数值。 B测定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 (1)打开仪器,使方位指标“△”对准“O”并使反光镜与度盘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环,平持仪器,由照准经准星向被测地目标瞄准; (3)从反光镜中注视磁针北端所对准度盘座上的分划即为现地目标的磁方位角数值。(二)测量距离 1、用测绘尺直接量算图上距离 2、用里程计量读图上距离 (l)先将红色指针归“O”; (2)平持仪器、把里程计测轮轻放在起点上,沿所量取的路线向前滚动至终点; (3)根据指针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线,即可直接读出相应的实地距离。例如在1:50000地图上由甲点量至乙点,仪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个刻线,则甲乙两点间的实地距离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图上量得14个刻线、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4公里。另外,与有相应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图也可经换算量读之。 图二位置 3、用距离估定器概略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仪器上距离估定器两尖端的间隔为照准与准星间距离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关系就可测定现地目标的距离。 (1)已知两目标(物体)与所在点的距离,求此两目标(物体)之间的间隔,可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之间的间隔=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XI/10 打开仪器用眼紧靠照准瞄准目标,如两目标(物体)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如附图(2)又已知两目标点与所在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为 100X1/10=10米。其余可按此方法计算。 此外,前方两目标(物体)间的间隔、不一定恰好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所夹住、而小于或大于其间隔时,可采用下列公式: 两目标点间的间隔=两目标与所在点间的距离X1/10X两目标所占两尖端间隔的倍数 例:已知两目标与站立点间的距离为100米,测得两目标间的间隔为距离估定器两尖端间

62指北针用法

62指北针用法 用法 1.测方位角: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方向指标相对正,将平视镜斜放(45°)单眼通过准星瞄向目标,从平视镜反射看到磁针N极所对反字表牌上方位分划,既可读出目标方位角,然后用右手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磁针N极对准,此时方向指标与方位玻璃刻度线所夹之角即为目标方位角(按顺时针方向计算)。打开指北针,标定好地图(测距时可不标定地图),在图上基准点处插一扎针,转动指北针,使侧尺边切于目标点,即可判读出基准点至目标点的方位角。 2.标定地图: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框上的刻度线字与方向指标对准(注意磁偏角的修正),将指北针平放在地图上,准星一端朝向地图北极,使坐标梯尺长与地图磁子午线相切,转动地图使磁针N极对准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3.求向掩蔽目标行进的行军方向:展开指北针于地图上,使测绘尺经过的图上本人立足点与行军目标,这时方向指标即指应行进的方向。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S、N)方向与地图上的(S、N)方向一致,然后记下方向指标所指方位角读数,面对方向指标拿起指北针旋转身体,使磁针N极与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对准,此时通过准星照门向前对准,在此对准线上的各物体(如树林、房屋等)都可作为行军方向的辅助目标,认清辅助目标后即可对之前进。将指北针关闭装入袋内,但勿转动方位框,到达辅助目标后即可再找一新辅助目标继续前进,直到目的地为止,沿途应经常检查方向读数。 4.已知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①通过照门和准星左右两尖端瞄准目标,根据目标的间隔所占准星左右两尖端间宽度的倍数,按10:1的比例公式估算目标的距离。目标与站立点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10/目标间隔占准星两尖端宽度的倍数例:前方有一公路与我方阵地平行,求公路与阵地的距离。沿公路有电杆,杆间距离为50米,用距离估定器测得左右两尖端有电杆5根,即每两杆间隔占左右两尖端间距离的1/4倍。根据比例公式求得:公路与阵地间距离=50x10x4=2000 米

指北针

62和97式军用指北针使用教程 1、62和97式军用指北针的基本功能。 这篇基本上是废话,愿意看就看看,也许对你有用。也不要去探讨GPS和指北针的比较。简单点说,目前市场上的GPS 无外乎电池供电和充电两种,而GPS在野外环境下耗电量激增,除非你能背上足够的电池和准备好足够的充电设备,否则要是一旦没电~~~有点悲剧,当然了要是能买的起专业级的GPS的可以不看了。书归正传。62和97军用指北针是我军目前现役使用的军用指北针,当然还有80式指北针。其中62式指北针定型时间长,通体为金属结构,目前主要以41厂生产的为主,也就是以前的湘字指北针,其他的有云字指北针等等以及目前哈尔滨生产的地质指北针(非军用标准)。当然,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专门查查,一些80年代以前产的指北针作为收藏还是很不错的。62式指北针结构简单其中表盘内无阻尼油物质,指针在指向性上归位较慢,但是并不影响其使用。80式指北针是结合美式指北针的技术,在表盘内使用阻尼油技术,外壳为硬质塑料,但是其早期产品由于工艺水平所限阻尼油容易漏出,其外壳在野外作战环境下没有金属结构可靠,所以部队使用量不是很大。97式指北针是新进装备部队的一款指北针,初期由特种部队使用,反应良好,其结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用62式指北针的全金属结构加上80式指北针的阻尼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既缩短了62式指北针的指向时间,又解决了80式指北针不可靠的问题。但是不管什么型号的指北针无外乎这么几种功能(1)、方位测量。表盘方位刻度外圈为360度,内圈为6000密位。表针指向在“N”时,为北方,至于说外圈和内圈的读数,就是测量方位角和密位的,磁方位角在按高比例地图行进的时候很有用,但是鉴于一般朋友手里不太可能有这种高比例的军用地图,就是有的话估计也是作废的军用地图就不废话了,但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在路口转向、地标参照上记录一下角度,作为在未知地域状态下行进的指向。说到密位这个对于广大朋友来说更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除非你准备引导炮兵、导弹进行火力覆盖,否则的话还是忘了它吧。(2)、距离测量。在62和97式指北针上都有一个距离估定器(距离测定器),这个一般来讲广大朋友们都是很迷糊的一个设置,但是他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我相信朋友们总不能对于前方目标的大致距离用脚去量吧?当然要是个别朋友有这种喜好我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要是体力过剩的话尽可去做。具体怎么用我们后面慢慢讲。(3)、坡度测量。这个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但是肯定会有朋友说我站在山脚下还用测量坡度吗?能不能爬上去我就用眼睛看也知道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山脚下去看呢?废了很大的体力走到山下发现这座山的坡度不适合徒手上爬,难道会很有成就感吗?要是

谈谈对地图和地图学的认识

谈谈对地图和地图学的认识?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境界等)。 3辅助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运用地图语言、地图概况、符号系统。 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平面、高程)运用地图投影:比例尺、坐标网、大地控制点。 2、使用了地图语言表示事物 1)在地图上分门别类的使用了地图符号,可清晰地表示地物的复杂轮廓;

2)实地形体,但有重要重要意义的物体,也可以用特色符号突出表示。 3)对事物的形态、质量、数量可以通过地图符号表达。 4)地表以下或受到覆盖的物体亦可在地图上清晰表达。 3、地图概括:根据地图用途或主题的需要,对实况或原图内容进行取舍和化简,以便在有限的图画上表达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要素的主要特点的理论与方法。 4、地图符号:表示各种事物现象的线划图形,色彩,数学语言和记注的总和,也称为地图符号系统。狭义的地图符号是指在图上表示制图对象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特征的标志,信息载体,包括线划符号,色彩图形和注记。 地图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二大类, 普通地图:基本上以相同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层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突出而详细地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2、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图:>1:10万 中比例尺图 1:10万~1:100万 小比例尺图<1:100万 3、按包含的制图区域分类: 自然区划图:大陆、海洋、世界图、自然区图

指南针使用方法

使用指南针,可使地图和实际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现在你所在的地点和寻找的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针务必水平地拿着,而且要远离以下列举的各种物品,才可避免磁针发生错乱:指南针应离铁丝网10米,高压线55米,汽车和飞机20米,以及含有磁铁如磁性容器等10米。 结构、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由罗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o分划制,单位为5o。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 2.距离估定器:有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固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例测距固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o、单位为5o。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o。 4.里程测量机构:由里程测量表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里程测量精度为2%。 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 测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等。 例一: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至最大位置,将指北针托平,(单眼紧贴瞄准器)调整瞄准器的角度,使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标线及所对应的分划值。瞄准时通过瞄准器上的长缝和瞄准线瞄准目标,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的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例二:标定地图—使地图上北方与现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图,将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与地图上磁北方向线(即地图中的PP'虚线)密合,此时坐标梯尺始端应指向地图下方,转动地图,使指北针方位指标线对应值指示为零。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例三:利用地图量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将地图标定,使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通过站立点和目标两点或这两点延长线,坐标梯尺的始端应指向站立点。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之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估测距离: ① 已知北侧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目标间隔在瞄准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来估算距离。 比例公式: 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 / 目标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 密位公式:

GIS与地图学的关系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关系 ——20101XXXXXX 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脱胎于60年代的机助制图系统”,“从地图数据库脱胎出来”。由地图学到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是科学的发展规律。从社会需求和地图学的功能来看,人类必须不断地研究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人类认识地理环境和利用地理环境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地图学。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 地图、地图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类空间认识的有效工具,标志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地图学重点的漂移,即地图学的着重点从信息的获取的一端向信息深加工的一端漂移,现代地图学已经进入了信息科学的领域。地图(系列地图和地图集)是一种模拟的“地理信息系统”,它把具有时间特征的连续变化的空间地理环境信息描述成存在于某一特定时间相对静止的状况,很难甚至不可能进行动态分析。 地图数据库以数据作为载体,以光盘等作为介质,以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等方式,传输地理环境信息,较之传统的地图确实是一大进步,但它的数据范围和数据分析功能仍是有局限的。相比较而言,GIS 的数据源多、数据量大;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能保证信息传输的现势性;数据查询、检索方式灵活多样,信息传输的可选择性极强;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可为用户提供大量派生的信息;计算机图形技术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传输方式。 但地图仍然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同时它又是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的主要形式。同时,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根源之一。把地图学和GIS加以比较可以看出,GIS是地图学理论、方法与功能的延伸。地图学与GIS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空间信息处理的科学,只不过地图学强调图形信息传输,而GIS则强调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说GIS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的发展。

户外指北针使用操作

户外指北针使用操作: 1.测方位角: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方向指标相对正,将平视镜斜放(45°)单眼通过准星瞄向目标,从平视镜反射看到磁针N极所对反字表牌上方位分划,既可读出目标方位角,然后用右手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磁针N极对准,此时方向指标与方位玻璃刻度线所夹之角即为目标方位角(按顺时针方向计算)。 打开指北针,标定好地图(测距时可不标定地图),在图上基准点处插一扎针,转动指北针,使侧尺边切于目标点,即可判读出基准点至目标点的方位角。 2.标定地图: 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框上的刻度线字与方向指标对准(注意磁偏角的修正),将指北针平放在地图上,准星一端朝向地图北极,使坐标梯尺长与地图磁子午线相切,转动地图使磁针N极对准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3.求向掩蔽目标行进的行军方向: 展开指北针于地图上,使测绘尺经过的图上本人立足点与行军目标,这时方向指标即指应行进的方向。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S、N)方向与地图上的(S、N)方向一致,然后记下方向指标所指方位角读数,面对方向指标拿起指北针旋转身体,使磁针N极与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对准,此时通过准星照门向前对准,在此对准线上的各物体(如树林、房屋等)都可作为行军方向的辅助目标,认清辅助目标后即可对之前进。将指北针关闭装入袋内,但勿转动方位框,到达辅助目标后即可再找一新辅助目标继续前进,直到目的地为止,沿途应经常检查方向读数。 4.已知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①通过照门和准星左右两尖端瞄准目标,根据目标的间隔所占准星左右两尖端间宽度的倍数,按10:1的比例公式估算目标的距离。 目标与站立点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10/目标间隔占准星两尖端宽度的倍数 例:前方有一公路与我方阵地平行,求公路与阵地的距离。 沿公路有电杆,杆间距离为50米,用距离估定器测得左右两尖端有电杆5根,即每两杆间隔占左右两尖端间距离的1/4倍。根据比例公式求得:公路与阵地间距离=50x10x4=2000米 ②利用辅助点求目标的距离 用照门准星瞄准目标,转动方位框使刻度线对正磁针N极,记下方向指标所指示的方位角读数。然后向左或右转一直角方向(即与原方位读数相差15-00)寻找一辅助点,用步测法或其他方法,测出辅助点至站立点的距离。在辅助点再用指北针通过照门准星对准原目标,同样转动方位框使刻度线对准磁针N极,记下方向指标所指读数。根据前后两次方向角读数之差与站立点至辅助点的距离,查附表二可得目标距离。 如果以上两次方向角读数之差为7-50(即45°时),则目标距离等于站立点至辅助点的距离。 5.测俯仰角: 将靠面朝下,用照门准星瞄准目标,通过平视镜反射出俯仰角的读数;或将靠面立于某一平面上,测量该平面倾斜的角度。 6.测量高度: 利用地图和高度表测量高度。从地图上查得站立点至目标的水平距离,再用指北针测得俯仰度数,通过高度表查出高度,也可用三角函数算出。例:求山底至山顶的高度。 从地图上查出山顶与站立点的水平距离为100米,用指北针测得山顶仰角为40°,然后查高度表在100米处对照40°,可得高度为83.91米。 7.测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的里程: 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方里网边长及实地距离关系计算公式 1:25000地图:距离=(量得毫米数/4)X100(米) 1:50000地图:距离=(量得毫米数/2)X100 (米) 1:100000地图:距离=量得毫米数X 100(米) 8.磁偏角测量: ①地球南北磁极的方位并不正好在地球的正南北方向,所以磁针所指南北方向,与真正南北方向有一偏差角,这偏差角称为磁偏角,其数值各地不一。在不需要精确测量时,可把磁针所指方向视为真正北方,在需要精确测量时,就先查所在地磁偏角书,再根据指北针所指示的方向,推算出真正的南北方向。如在长沙使用指北针时,查附表四长沙的磁偏角为2°41'(W),这就是说在长沙磁针所指北方是正北方的西边偏2°41'的地方。 ②任何地方磁偏角求法。 在晴空夜晚,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N)字正对方向指标。用照门、准星、平视镜及夜光标志正对北极星,不变指北针方向,将指北针平放,此时磁针北极所指读数就是所在地磁偏角。 维护保养: 1.使用和放置指北针时不要靠近铁磁物体、高压线及电磁器件等,以免造成误差和降低罗盘的灵敏度。 2.不使用时,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发霉。 3.平视镜、反字表牌座勿扭弯,以免影响其使用精度。

军用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军用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使用功能说明】: 1.辨方向 2,比例尺(1:25000)直线地图测距 3,利用距离估定器估测距离 4,定方位 【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 一:测方位角 1,用指南针上的瞄准线(金属丝)对准地面上的标志物(可自己确定)如:树木,地图上标明的特征建筑物,并将标志物,金属瞄准线,透镜上的凹槽三点连成一线. 2,通过透镜读出刻度盘长黄线与南北磁极方向的夹角(内圈刻度)即为目标方位角.二:确定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 1,假设标志物是一个灯塔,用上述方法测得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灯塔的方位为北偏东40度.2,把指南针放在地图上移动,使金属线,灯塔(地图上的)成北偏东40度. 3,那么自己所在的位置就在指南针中心位置与灯塔(地图上)的连线. 【注意事项】: 1,打开指南针上盖(带有金属丝的)时,请与底座成90度夹角(直角)2,透镜与底座的角度,以可以方便看到刻度盘长黄线为宜. 3,本品使用时,底盘一定要水平,否则会带来误差。 【使用须知】 离铁丝网>10米; 离高压线>55米; 离汽车或飞机>20米; 离含有强磁的物体,如各种磁铁、外磁式喇叭>10米; 离磁性较弱的物体如磁性按扣等>0.5米。 【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放置仪器不要靠近铁磁性物质.以免损耗磁性。 不可用测绘尺敲打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反光镜勿扭弯,以免影响瞄准和看读分划,表面要保持光洁,不要用脏布、手去揩擦。 仪器不用时应关闭。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有机玻璃凸镜及表盖粘污时,可用白绒布或脱脂棉花轻擦表面,必要时可用牙膏来抛光。【构造及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 由罗盘、照门与准星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360°分划制,最小格值2°;内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最小格值0-20密位。密位与度的换算见表。

地图与地图学

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 1.1 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1、特殊的数学法则 2、使用地图语言 (1)清晰表示物体复杂的轮廓图形。 (2)表示实地形体虽小,但有重要意义的物体。 (3)表示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4)表示地面上被遮盖的物体。 (5)表示无形的现象。 (6)地图既能精确地显示地物的准确位置,又能在平面上显示出三维空间的立体特征,为在图上量测提供了可能。 (7)地图不仅能表现出地理环境的现状,而且还能反映地理环境的过去和未来。 3、实施制图综合 二、地图的定义 2.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这不但给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数据源,还可以把影像直接作为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同时把人们的视野从地球拓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声音等都可以成为地图的表达手段。 这些变化引起了全世界地图学家们对地图定义的讨论。在众多的中外文献中看到如下的一些关于地图的新的定义。 从现代地图学的观点出发,可以这样来定义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1.2 地图的基本内容 一、数学要素 任何科学的地图都应包含数学基础,它们在地图上表现为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其中三角点是最重要的,在测图时,它们是图根控制的基础;编图时,它们成为地图内容转绘和投影变换的控制点。 控制点一般只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才体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没有控制点。 坐标网分为地理坐标网(经纬线网)和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它们都同地图投影有密切联系、是地图投影的具体表现形式。 比例尺确定地图内容的缩小程度。它虽然只在整饰要素中标出,但在地图制作过程和结果中其作用无处不在。 地图定向通过坐标网的方向来体现。 二、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主体,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上表达地理要素的种类有所区别。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上的地理要素是地球表面上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分为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土要是陆地上的道路网)、境界线和独立地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