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人教版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

《曹刿论战》说课稿(范例13篇)《曹刿论战》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这篇出自于《左传》的文章主要围绕着“鄙”和“远谋”这一文眼,通过人物的对话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史料剪裁得当,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提示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出一点语气。
因此,依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本文的特点及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加强诵读,疏通文意,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特殊句式;(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本文文眼,领会全文主旨;(3)情感目标:体会曹刿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难点:(1)本文中古今异义词的学习和重点虚词“之”“以”的用法;(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本课虽是讲读课文,也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新课程同时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在授课中,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读人物对话、理清文章叙述线索、围绕全文文眼有详略的论述战争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
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三、说学法针对初三学生已有两年文言文学习功底,可利用课下注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主旨;采用讨论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也符合新大纲中“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
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词句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作者《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PPT教学课件

认字 识意
• 1.又何间焉(参与) • 2.肉食者鄙(鄙陋,眼光短浅) • 3.神弗福(赐福,保佑) • 4.再而衰(第二次) • 5.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6.望其旗靡(倒下) • 7.小大之狱(狱讼,诉讼案件) • 8.何以战(凭借) • 9.公与之乘(指代曹刿) • 10.夫战,勇气也(发语词)
五赞鲁庄公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 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 参与论战
二赞鲁庄公面对曹刿 “肉食者鄙”的批评和 “小惠”、“小信”的刺 耳意见,仍能虚怀若 谷,唯才是用;
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 上,而是亲临第一线 深入实际,“战于长 勺”“与之乘”,甘当 配角,让能人“掌旗”;
四赞鲁庄公不被“齐 人三鼓”势头吓懵头, 用人决心坚定,不收 回成命,不打退堂鼓, 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 署
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 经验,“既克”之后能 “问其故”,向内行请 教,学习如何掌握战 争的规律。
人物介绍
【鲁庄公】
作为国君见识 “鄙”: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曹刿论战
《左传·庄公十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PPT教学课件
时代背景
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 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 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 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 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 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 的强大的齐国。这就是著名的长勺之战。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想要深入的去了解一这个故事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用。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曹刿(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望其旗靡( )2、朗读课文(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人教版)《曹刿论战》ppt课件

文章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 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展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
文章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曹 刿和鲁庄公的不同性格特征,进
一步强调了曹刿的“远谋”。
04
拓展延伸:相关历史事件 和人物介绍
长勺之战背景及经过
战争背景
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重 要战役。当时,鲁国国力较弱,而齐国则逐渐崛起,两国之 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导意义,例如在商业竞争中,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可以制定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1
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在战争中的作 用。
重点内容2
文章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人物性格和 思想的特点。
重点内容3
古代战争文献中对战争策略和智慧 的描写。
THANKS
感谢观看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
曹刿
曹刿是文章的主人公,他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前,他能够准 确地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提出合理的战略建议;在战时,他能够冷静地指挥 战斗,最终取得胜利。
鲁庄公
鲁庄公是文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却能够虚心听取曹 刿的建议,并在战斗中全力配合曹刿的指挥,体现了他的谦虚和明智。
忠之属也。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宾语前置:何以战?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特殊句式和语法现象举例
省略句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
必以分人。(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文章内容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强调了“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 的重要保证,突出了曹刿的“远
03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左传》。
这篇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了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文章简练精辟,寓意深刻,是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战争的一些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从中汲取智慧,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本文内容较为深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培养自己的战略眼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2.难点:分析战争策略,理解曹刿的论点,以及如何将课文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战争策略,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战争是古代社会的一种主要形态,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兵法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战争的课文——《曹刿论战》。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分析战争策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曹刿和鲁庄公,进行课堂剧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第21课《曹刿论战》备课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备课资料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3、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正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公与之乘(chéng)夫战(fú)三、解释重点实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汩没()宫阙()仓廪()苑囿()()嵩山()
雎鸠()()窈窕()()寤寐()()
二、为加点词注音并解释:
1、又何间焉()
2、夫战,勇气也()
3、辙生好为文()
4、称其气之大小()
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三、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2、牺牲玉帛()
流行的新“平台”是什么意思呢?
改革开放后,电脑大量涌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它与人们工作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甚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许多电脑的专业术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频频出现。如“菜单”、“因特网”、“点击”等。“平台”原先也是电脑中的专业术语。《电脑常用英语》中有个词语“system platform”解释为“系统平台”,意思是系统为应用软件所提供的基础的支持。这样的“平台”在许多电脑科技书中都可以看到。可见从英语“platform”翻译过来的“平台”,意思是电脑操作系统。由于电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普普通通的“平台”摇身一变成为人们热衷的一个“新词”,一个与高新信息技术相关的时髦词语。
3、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5、公将鼓之()6、浩然之气()
7、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4、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孩子们走后,站在旁边干活的妻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给了他们多少条鱼吗?”“大概值三十块钱吧,可是我不能不给啊!”我回答。
当我对妻子讲完老威格顿的事后,她的眼睛湿润了。
1、本篇文章名为“挑战”,是对的挑战,具体事情是
,说这件事是“挑战”,是因为
。
2、本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按小说情节划分段落(填段落序号),故事的开端是,发展是,高潮是,结局是。
虽:虽然虽无所不读
即使虽多而何为
生:生性辙生好为文
出生辙生十有九年矣
见:拜见而辙也未之见焉
显现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决然舍去
连词,但是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以:介词凭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连词来闻一言以自壮
连词而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3)古今词义:
党:古义:古五百家为党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今义:政党、集团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末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3)段中加点的语句“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
4、全文末段为什么说:“她的眼睛湿润了”?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
。
5、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品行?
答:
。
6、“童心是天真无邪的,应该保护,不要伤害它。”你在日常生活看到、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吗?请从正面或反面举出一例并简要说明。
(三)“我”威格顿“我”独自用锡纸仔细包好的樱桃核去威格顿店里买糖果的这件事因为这将要求威格顿先生在金钱与保护孩子的纯洁童心之间作出选择。2、倒叙(1)、(2)、(3)、(4)(5)3、“我”当年去威格顿先生店里买糖果时的感觉4、因为她被感动得流泪了。这样结尾,含蓄生动,耐人寻味,更加突出了故事的感人力量。5、威格顿先生一位心灵美好、态度慈祥、尊重和保护童心,为培养儿童独立生活承担责任的长者。6、略
所以故克之
以
凭何以战
把必以分人
之
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助词的小大之狱
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助词可不译公将鼓之
4.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战,勇气也。
5.思路:
6.人物形象:
《上枢密韩太尉书》
(2)后来,我作了一项决定,要独自去威格顿先生的店铺里买糖果,尽管我对钱一无所知。一次我趁妈妈又带我进城的时机,独自去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我走近柜台,挑了一些各式各样的糖果后,威格顿先生从柜台上弯下身问我:“你有钱买这么多糖果吗?”“哦,有的,我有好多好多钱。”我伸出手把七个用锡纸仔细包好的樱桃核放进威格顿先生手中。威格顿先生站在那儿默默注视他手中的这些桃核,又看看我,好长时间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不够吗?”我担心地问。他轻叹口气:“噢,我看是太多了点,我给你找钱。”说着,他拉开了抽屉,然后他从里面弯下身子,把两分钱放进了我伸出的手中。妈妈知道后,训斥我不该独自离开去买糖果,但她从来也没想起要问我买糖的钱是哪来的。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文中表明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
这个“平台”在电脑行业中运用最广泛,如“构筑这数字化的多彩生活平台,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介质来高科技生活接入的方式,那就是网络接入和支持平台。”
如今,“平台”的运用范围日益宽泛,扩展到电脑业以外的许多行业。同时它的意义也从“电脑操作系统”扩大到“一切虚拟的为某项工作提供支持的系统或层面”。在物流业,“上海构建国际物流运输平台”;在科技界,“西门子运用Java技术平台为手机用户开发多种无线服务”;在文化艺术界,“上海、巴黎架起交流平台 卫星双向传送音乐会将举行”,“‘阳光’‘新浪’并购 共建国内最大跨媒体平台”;在工商界,“共建企业电子商力智能平台”;在卫生、教育界,“国内外中医药共建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平台”。
今义:虽然
情:古义:实情必以情
今义:感情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今义:忠诚
(3)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4)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小惠未徧
(5)一词多义
请
请求曹刿请见
请让我战则请从
故
缘故、原因公问其故
间:古义:参与又何间焉
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必以信
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虽不能察
答:
【试题答案】
一、guìbófúzhémǐgǔquèlǐn yuàn yòu sōng jūjiūyǎo tiǎo wùmèi
二、1、jiàn参与2、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hào喜欢4、chèn相当、适合
5、guàn超出一般
三、1、鄙陋。指目光短浅,缺少见识。2、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答:。
2、将文章中空缺处的语句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
(3)公将鼓之 鼓: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1.字音:
溢yì嵩山sōng汨没gǔ华山huà宫阙què
仓廪lǐn苑囿yuànyòu翰林hàn恃shì惮dàn
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栾城集》。作者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宋朝眉山人。他是苏轼的弟弟,有“小苏”之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词语:
(1)实词:书下注释中的解词
(2)一词多义:
(3)不久我们搬家了。我长大后也结了婚,我和妻子开了一家鱼店,出售外国种鱼,这些鱼大都五美元以上一对。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带着他的弟弟来到店里。他们站在鱼缸前,盯着五光十色的鱼儿。“先生”小男孩问道,“这鱼我们能买几条吗?”“可以,只要你有足够的钱。”我回答。“哦,我们有好多好多的钱。”这信心十足的神情给我一种奇怪而又熟悉的感觉。他们沿着鱼缸边走边向我指出他们挑的几种鱼。我用纱网把鱼放进容器中。“先生,给你钱。”小姑娘说着,把几个分币放在我的手上。这一刹那,我领悟到威格顿先生多年前的那件事给我的全部影响。我只是在这时才懂得了当年我对老人挑战,并明白他是多么出色地接受挑战。小女孩期望地站在我面前,小声地问:“钱不够吗?”“太多了点。”我喉咙发堵,好不容易才说出话来,“我还要找给你钱呢!”我把两分钱放在她手中。
为,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4、由于“平台”一词具有的特点,又有作为促使其流行的条件,因而成为书面语中的新热点。
5、有关电脑术语,除了文中提到的“菜单”、“因特网”、“点击”、“平台”之外,请你再写两
个。。
(三)挑 战
(1)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才四岁。一天,妈妈带我进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威格顿先生的糖果铺。威格顿先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一进店门,立刻被柜台里琳琅满目的糖果迷住了。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些。
向:古义:从前向之来
今义:朝向
尝:古义:曾经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今义:品尝
游:古义:交往其居家所与游者
今义: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