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第一讲共66页文档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课件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社会思潮能够指导社会实践, 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理论创新。 第三,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治理的 完善。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影响
(二)消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错误的社会思潮会误导和干扰社会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辞海》:“(1)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 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 (2)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社会思潮 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 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传播是社会思潮的特征之一,没有思想理 论的传播,社会思潮不能形成;没有传播,社 会思潮也很难发挥其作用;没有传播规模的扩 大就不会有思潮的发展;传播的停止就意味着 思潮的衰亡。因而,传播贯穿社会思潮的整个 活动过程,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形式。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社会思潮的传播,要具有传播者、传播媒 介、传播受众三个要素。 社会思潮的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通过传 播媒介将社会思潮传播给受众,受众又将接收 的信息反馈给传播者这样一个过程。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社会思潮的形成和传播
(二)社会思潮的传播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我国对社会思潮不同的理解和界定
“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 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 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 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 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 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
第1讲:社会思潮的属性特征与功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一、什么是社会思潮 (二)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 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 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Service Unavailable)。 2、社会思潮是指某些个人、集团、阶层、阶级在特定特 定历史条件下,围绕社会重大问题抒发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思 想主张、观点、意愿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三、社会思潮属性
(二)成分的混杂性
社会思潮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意识。 从发生学上看,有感于 社会变迁产生的社会心理新信息要求社会意识形态加以反馈, 当着后者来不及或已不能吸收处理这些来自基层的社会信息时, 势必造成社会潜意识的大量产生和郁积。这些潜隐的社会心理 因素,既是社会思潮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社会思潮 的基本构成因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四、社会思潮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心理的显示器
社会思潮汹猛澎湃,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末。社会思潮首先是民众 心理的一种反映。社会的变化使民众产生各种情绪、愿望和要求,这 些民意是社会思潮的起源之处。社会变化诱发社会心理的裂变,当着 开始出现新的共同的心理趋向时,这种心理趋向便会与一定思想元素 或意识形态相结合,演变成广泛传播与响应的社会思潮。所以,社会 思潮是这种社会心理波动的折射与回响。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二、社会思潮的特征 (一)多元性 3.改革引起的具体的利益格局变化和利益矛盾的冲突,使 人们原有的利益归属、价值判断和情感亲疏受到冲击与震荡, 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 二)反思性 二战以后,世界思潮的主题集中于反思西方近现代化的经 验与教训,这与中国人在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弯路与经验不谋 而合。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回望这160多年的历史,我们发现,正因为理论的真正魅力不依靠于“谁能够更好表演”来获得,越是以“小丑”般的心态对马克思主义歪曲刁难嘲讽,反倒是越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从来是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中尽显其颠仆不倒的真理性的。
今天,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建设相结合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敢于、勇于、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诸多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攻击。
回过头去看,特别是在今天美国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认识应该会更深刻、更全面。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涉及对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规律性的探讨,是在不同现实实践中、在同各种思想的斗争中逐渐产生发展起来的。
19世纪30、40年代,当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也纷至沓来,给工人运动带来了消极影响。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标榜上“社会主义”标签的反动、保守的几种错误思潮。
针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带来的危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展开了剖析。
就“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莫泽斯·赫斯和卡尔·格律恩等人把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拼凑在一起形成的小资产阶级的反动的社会主义错误思潮。
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相对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由于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的出现给人们产生了资本主义似乎已经演变成“有组织的”经济制度的假象,好像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消失”了,于是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理论“过时”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授教大纲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乐平课程力求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对20世纪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述各种理论学说的特色和内在逻辑,揭示这些社会思潮之间的思想联系和演变。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有关的社会思潮作实事求是的评述,并在分析和讲授的中特别强调方法论的研究。
讲授内容包括:人文主义思潮、科学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精神分析与社会批判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未来主义与全球化思潮、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等。
第一章导论(一)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二)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产生的理论原因(三)20世纪主要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走势、内在矛盾人本主义思潮概述:人文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与流变第二章时代的先行批判者:唯意志主义(一)生命意志向西方传统理性哲学挑战1、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首先对传统的理性主义提出挑战,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
他将康德关于“善良意志”的伦理学改造为意志主义的本体论。
他断言:世界是我的表象。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必须和知觉到这些存在物的人相联系,都是作为这个人的表象而存在。
2、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作为表象的世界离不开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肉体,也属于表象;另一部分是意志。
意志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永动不息的、永不疲惫的欲望冲动。
叔本华认为他是一种求生存的欲望冲动。
在人的诸多欲望中,最根本的是生存,即延续生命,它是其他一切欲望之本,是人的意志的本质。
宇宙的一切都是生存意志发外化或客观化。
3、直面惨淡人生,虚无主义的解救之法(1)悲观主义的人生观叔本华认为;意志的邪恶的,是我们全部永无止境的苦难和罪恶的源泉。
人生是一场悲剧。
(2)解救之法:叔本华对人作了三个层次的理解。
并提出如何摆脱苦难深渊的方法:患精神病,失去自识;自杀,结束痛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使个人精神有所寄托,到底物我合一,以至无我的境界;学习生命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讲 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

“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 次提出。它的原始意义在于“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 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 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 体带来缓 冲的社会安全网。” 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终目的是使经济发 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包括社会和经济的协 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 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 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 和个人能力建设;在 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 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
社会更加多元化。许多国家的社会阶层都在呼吁和要求日益强烈,并且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和 承认。文化和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更加频繁,在 融合的同时,也相互碰撞,甚至引发冲突。全球范围 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影响力不断提高, 参与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提高,相互竞争更 加激烈全面。冷战结束后,国家间竞争的重心从军事 安全转向了经济领域,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围绕市场、 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政 府不仅重视由资源物质组成的硬实力,也更加重视由 制度文化所形成的软实力。
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问题不断涌现,一些全球性问题更加 突出。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必须发展和加强国家间, 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改革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 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同时,也要处理好国家主权与国际行 动之间的关系。 (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简称NTS) 又称 “新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 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 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非传统安全问题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跨国性、二是不确 定性、三是转化性、四是动态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讲ppt[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一讲ppt[1]](https://img.taocdn.com/s3/m/bf113cf3c8d376eeaeaa3136.png)
116
122
150
俄罗斯联邦
52
110
39
巴西
78
100
126
埃及
76
109
110
越南
125
83
147
中国
73
103
89
注释:这里参与排名的一共有208国家。指数都是根据2008年数据。 资料来源:2011 KOF Index of Globalization, http://globalization.kof.ethz.ch/static/pdf/rankings_2011b.pdf.
是通常的战争,都足以使一个
• “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 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
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 的国家陷入一切都必须从头开
致的。至于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 始的境地。……只有当交往成
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 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
富性,根据上面的叙述,这已经很 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
表1 KOF全球化指数的指标设计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经济全球化 (36%)
(1)实际流 动 (50%)
(2)限制 (50%)
国际贸易(GDP占比)22% 国际直接投资,存量(FDI,占GDP比例) 29% 证券投资22% 给国外政府的支付27% 隐秘的进口壁垒22% 平均关税率(28%) 国际贸易税收(占收入比重)27% 资本账户限制23%
9
德国
18 84.16
15 82.48
18
21
18
17
日本
45 68.16
40 64.22
28
28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PPT课件

• 为了加大民主社会主义的宣传,某些党还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 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建立了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所;奥地 利社会党建立了政治科学院;法国社会党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 学院。
•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 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
• 一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 二是实现社会和谐。 • 当然,实现共同富裕和高度的社会和谐,需
要经过若干代人的艰辛奋斗和努力。但从现 在起,我们必须为之不懈奋斗。
16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原则
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 主义。共产党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打好根基的社 会。”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的原则区别
3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一、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和思想演变
4
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和思想演变
• 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它起源于19世 纪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时期。
•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袖李卜克内西于1869年5月31 日在《论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的演讲中首次提出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和思想演变二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一民主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和思想演变民主社会主义也称社会民主主义它起源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湖南省委党校 科社(政治学)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的加以批判和吸收。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多样性马克思主义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的含义20世纪初“思潮”一词就已经在我国相关的学术文章中使用。
五四时期“思潮”一词则更加广范的传播开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潮”一词逐渐成为思想理论界经常使用的词语。
从实际运用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潮流的认识便是社会思潮。
具体来说“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
”[1]思潮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社会意识状态,从社会思潮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感悟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信念产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思想的集中表现,社会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可以说,社会思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能动性的重要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特殊的作用。
当代社会思潮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
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样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
(二)社会思潮的分类当代社会思潮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详细来说有三种理解。
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XXX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XXX在《年路德维希、XXX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发表后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