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外美术史-隋唐五代美术

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为前代的中国绘画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作了总结,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教 案 用 纸
页
一、复习引入
二、讲授新课
石窟壁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中原的画风已逐渐波及。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槃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五代绘画艺术
五代人物画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是南唐的周文矩与顾闳中。
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据考证《文苑图》也是他的作品。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极得时人所重。
美术史家一般认为唐代鞍马画如此巨大成就的取得是由唐代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室贵族对马的爱好决定的,因为马在唐代统一扩张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马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和贤才、良将、忠臣等的象征意义也与唐代前期社会文化的辉煌气象相契合。鞍马绘画兴盛于唐代,与李唐统治基层的胡族血统相关,又是皇室贵族们胡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习要求。作业、笔记、背诵。
2、检查并订正作业。
二、讲授新课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教 案 用 纸
页
一、复习引入
二、讲授新课
石窟壁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中原的画风已逐渐波及。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槃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五代绘画艺术
五代人物画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是南唐的周文矩与顾闳中。
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据考证《文苑图》也是他的作品。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极得时人所重。
美术史家一般认为唐代鞍马画如此巨大成就的取得是由唐代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室贵族对马的爱好决定的,因为马在唐代统一扩张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马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和贤才、良将、忠臣等的象征意义也与唐代前期社会文化的辉煌气象相契合。鞍马绘画兴盛于唐代,与李唐统治基层的胡族血统相关,又是皇室贵族们胡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一、复习引入
1、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习要求。作业、笔记、背诵。
2、检查并订正作业。
二、讲授新课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
开创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新篇章
01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发展达到了巅峰,开创了中国工
艺美术的新篇章。
对世界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对世界
工艺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
03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作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成为世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
目录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影响 • 隋唐五代时期的书画艺术 •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01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概述
历史背景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技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现了卓越的技艺和精细的工 艺水平。
这一时期的工艺品制作精良,技艺精湛,注重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统一,充分体 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才华。
同时,隋唐五代工艺美术在材料运用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唐三彩、白瓷等新材 料的出现和应用,为工艺品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
总结词
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
详细描述
唐彩绘驯鸟男伺壁画是一幅表现驯鸟男伺的壁画作品,画面 生动地描绘了男伺与各种鸟类的互动,展现了隋唐五代时期 壁画的细腻与生动。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
总结词
表现文人雅集的卷轴画
VS
详细描述
五代周文矩七贤过关图卷是一幅表现文人 雅集的卷轴画,画面描绘了七位文人一起 过桥的场景,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 反映了五代时期卷轴画的艺术风格。
隋唐五代美术

此画描绘了汉昭帝刘 弗陵至隋炀帝杨广共十三 个皇帝,通过不同时期、 不同作为的帝王外貌描 绘,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气 质和个性。人物比例上, 帝王明显大于侍从,是封 建时代严格的等级观念在 绘画上的反映。
阎立本以画政治性 题材的历史画和肖像画 最著名。 这幅作品刻画了晋 武帝司马炎,表现了他 的威严仪态。
“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中国山水画总的认识构架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发展了谢赫的 “六 法论”,特别是“笔”(用笔)和“墨”(用墨)两个内 容, 成为其重要成就。他总结前代,分析了唐人的成就和局 限,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匡庐图》中描绘山石树木, 已不再单纯用线条勾勒,而是有笔有墨的“皴法”。这是 重 要的技术进步。 皴法——在勾线的同时,运用笔的不同姿态和墨色 变化表达物象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用于山水树石
黄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同时 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让色彩交 错、间错地使用,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又形 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 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 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 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 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 彩的造型丰富,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 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局部)
《勘书图卷》 五代 王齐翰
《琉璃堂人物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画面描写的是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乐 观舞的场面。全卷分为五个场景,细致刻画了宴会上主 客调笑纵情的情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主人公 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沉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刻画得尤为 深入。以屏障作间隔的连续构图,工整精细的线条,绚 丽清雅的敷色,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阎立本以画政治性 题材的历史画和肖像画 最著名。 这幅作品刻画了晋 武帝司马炎,表现了他 的威严仪态。
“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中国山水画总的认识构架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发展了谢赫的 “六 法论”,特别是“笔”(用笔)和“墨”(用墨)两个内 容, 成为其重要成就。他总结前代,分析了唐人的成就和局 限,提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匡庐图》中描绘山石树木, 已不再单纯用线条勾勒,而是有笔有墨的“皴法”。这是 重 要的技术进步。 皴法——在勾线的同时,运用笔的不同姿态和墨色 变化表达物象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用于山水树石
黄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同时 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让色彩交 错、间错地使用,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又形 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 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 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 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 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唐三 彩的造型丰富,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 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局部)
《勘书图卷》 五代 王齐翰
《琉璃堂人物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周文矩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画面描写的是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乐 观舞的场面。全卷分为五个场景,细致刻画了宴会上主 客调笑纵情的情态。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主人公 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沉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刻画得尤为 深入。以屏障作间隔的连续构图,工整精细的线条,绚 丽清雅的敷色,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常有西方亲缘
黄堡窑——
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前身)
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
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青瓷主导,官款、柴窑
四、彩绘瓷
1、长沙窑
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铜官窑,石渚窑),民窑
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
品种:青釉为主
造型:壶最典型
技术提高:
胎细坚、釉莹纯(匣钵)、形周正
域外联系:
西方影响:造型、装饰、钴料
影响扩大:销往东亚、西亚、北非,改变当地面貌
二、白瓷
原料:
胎、釉氧化铁含量1%以下
历史:
北朝晚期出现,入隋成熟,入唐,烧造更多、产品更精
意义:
新品种、最宜彩绘
分布:
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
1、邢窑
窑址:
河北内丘一带
历史:
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薄胎器),唐早期低靡,中期极盛,晚唐渐衰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产地:主纹构图联系产地
单独:西北和中亚
对称:华夏文明中心区(两京、扬州,益州最可能)
题材的演进——
联珠圈纹:8世纪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联珠双龙纹绫(710年)
黄堡窑——
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前身)
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
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青瓷主导,官款、柴窑
四、彩绘瓷
1、长沙窑
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铜官窑,石渚窑),民窑
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
品种:青釉为主
造型:壶最典型
技术提高:
胎细坚、釉莹纯(匣钵)、形周正
域外联系:
西方影响:造型、装饰、钴料
影响扩大:销往东亚、西亚、北非,改变当地面貌
二、白瓷
原料:
胎、釉氧化铁含量1%以下
历史:
北朝晚期出现,入隋成熟,入唐,烧造更多、产品更精
意义:
新品种、最宜彩绘
分布:
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
1、邢窑
窑址:
河北内丘一带
历史:
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薄胎器),唐早期低靡,中期极盛,晚唐渐衰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产地:主纹构图联系产地
单独:西北和中亚
对称:华夏文明中心区(两京、扬州,益州最可能)
题材的演进——
联珠圈纹:8世纪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联珠双龙纹绫(710年)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隋唐五代

第六章 隋唐五代
第六章 隋唐五代
隋隋:: 公5元895-816~1681年8年 唐唐:: 公6元186-189~0970年7年 五五代代::公9元079-079~6906年0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格局——
二、生产格局
官府
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
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
左尚署,车舆伞盖
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
织染署,君臣等冠冕
掌冶署,铜铁器
三、青瓷
1、越窑
窑址——
绍兴宁波一带,以慈溪上林 湖、上虞窑寺前为中心
历史——
盛唐发展、晚唐五代繁盛 品种——
青瓷为主,《茶经》:类冰 类玉
造型——
轻薄,多变化,或仿花形 装饰——
刻划、印、镂空、捏塑、堆 贴、釉下褐彩
青瓷壶(唐,高14.3厘米) 器 表莹润,密布开片,出土在810 年的墓葬。这种壶当时亦称“注 子”,唐后期,十分流行。
意义—— 新品种、最宜彩绘
分布—— 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
隋代白瓷
西安李静训墓(608年) 出土
西安姬威墓(610年)出土
初 唐 白 瓷
西安段伯阳墓(667年)出土
1、邢窑
窑址——
河北内丘一带
历史——
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 (薄胎器),唐早期低靡, 中期极盛,晚唐渐衰
品种——
素面白瓷为主,粗、细两种
第六章 隋唐五代
隋隋:: 公5元895-816~1681年8年 唐唐:: 公6元186-189~0970年7年 五五代代::公9元079-079~6906年0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格局——
二、生产格局
官府
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
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
左尚署,车舆伞盖
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
织染署,君臣等冠冕
掌冶署,铜铁器
三、青瓷
1、越窑
窑址——
绍兴宁波一带,以慈溪上林 湖、上虞窑寺前为中心
历史——
盛唐发展、晚唐五代繁盛 品种——
青瓷为主,《茶经》:类冰 类玉
造型——
轻薄,多变化,或仿花形 装饰——
刻划、印、镂空、捏塑、堆 贴、釉下褐彩
青瓷壶(唐,高14.3厘米) 器 表莹润,密布开片,出土在810 年的墓葬。这种壶当时亦称“注 子”,唐后期,十分流行。
意义—— 新品种、最宜彩绘
分布—— 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
隋代白瓷
西安李静训墓(608年) 出土
西安姬威墓(610年)出土
初 唐 白 瓷
西安段伯阳墓(667年)出土
1、邢窑
窑址——
河北内丘一带
历史——
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 (薄胎器),唐早期低靡, 中期极盛,晚唐渐衰
品种——
素面白瓷为主,粗、细两种
隋唐五代美术 PPT课件

刻一方面是对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一方面是南北不同风格 的互相吸收与融合,呈现出承先启后的过渡性特色。
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
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 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 勃的时代精神。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五代
宫中图(局部) 周文矩
五五代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三节 山水画
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为隋代及初唐,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 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 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 墨渲淡”一体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躁等人;第三阶 段为五代时期,这一阶段可谓开宗派之先河,山水画坛上出 现了荆浩、关仝和董源、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 画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唐代其他杂画中以鞍马最盛。唐代国力强盛,继北朝尚武之
返回主目录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 ——隋唐五代美术
返回主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概 述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杂画 绘画理论的深化 石窟陵墓壁画
第七节
第八节
雕塑艺术
建筑艺术
第九节
工艺美术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一节 概述
隋代由于政治经济的统一,南北文化交流的加强,绘画、雕
展子虔
游春图
隋
李 思 训 江 帆 楼 阁 图 唐
匡 庐 图 荆 浩 五 代
第六章 隋唐时期工艺美术(1)ppt

隋代染织工艺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 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 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唐代染织工艺
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1、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 散花、几何纹和晕涧。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 印、拓印等。
越窑双耳釜形器
青瓷窑系、白瓷窑系、黑瓷窑系在五代时 期初步创立,为宋代的名窑名瓷打下坚实 的基础。
第二节 印染织绣工艺及其他
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隋唐染织品纹饰风格的进一步多样化
1. 总体特征:清新、自由、神秘。 2. 纹饰图案:纹饰反映生活,花鸟成为主要的纹样和装 饰题材;图案造型丰满,形象写实,色彩、图案中蕴 藏着无限的诗情画意。色彩繁丽,花纹精美。受佛教 影响,印染织绣中佛像日益增多。 3. 染织:大多数用染、织和绣的手法。绣法有辫绣、 平绣、贴花绣、纱绣等。织锦从平纹锦过渡到了斜 纹锦,显花组织也从经线显花转为纬线显花。
三彩盘南瓜唐高8cm.
三、唐代瓷器的装饰:
堆贴
刻 花、划 花
绞 釉、绞 胎、釉下彩、洒 花、印花
白瓷贴花纹钵 唐
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唐
黄釉绞胎贴花香炉 唐
褐绿彩山峦纹瓷壶
唐
黄釉褐绿彩双系罐 唐
三 彩 塔 式 罐 唐
三彩鸭杯唐代高24.5厘米
四 五代十国陶瓷
秘色瓷
越 窑 青 釉 执 壶 五 代
二、唐代瓷器的造型
唐代:瓷器造型总的倾向是浑圆饱满,不论是大件器物还 是日常的小件器皿都不例外,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小中见 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
隋唐五代美术

三、寺观壁画
隋唐洛阳、长安等地寺观壁画非常兴盛, 创 作规模宏大,名家高手云集。唐代的展子虏、 董伯仁、杨契丹、,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 王维、李昭道等许多名家都参与过寺观壁画绘 制。 大型经变为隋唐寺院壁画中最流行的题材,如 唐代最显赫的敬爱寺内就有由众多名家高手绘 制的多铺大型经变壁画。
虢国夫人出游图【宋摹本】,绢本,卷,唐,张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簪花仕女图,绢本【宋摹本】,唐,周昉
4.山水画家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王维、张 璪
隋唐时期,山水画不仅独立成科,而且形成了 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风格流派。青绿山水 画的代表画家是王维、张璪。
展子虔
游春图
隋
李思训 图 唐
江帆楼阁
法华经变【局部】,壁画,唐 敦煌莫高窟217窟
隋代壁画除北朝流行的本生和佛传故事 外,经变题材逐渐增多,新出现了西方 净土、东方药师经变、维摩诘经变等, 画幅一般不大,内容比较简单。
· 观无量
寿经变, 壁画,唐
· 敦煌莫
高窟172窟
① 维摩诘经变【局部】,壁画,唐 敦煌莫高窟220窟
步辇图,绢本,卷,唐,阎立本 纵38.5厘米 ,横129.6厘米
历代帝王图【宋摹本,局部】,绢本,卷,唐,阎立本 美国波斯顿艺术博物馆藏
2.宗教画家吴道子
吴道子(686-760),又名道玄,出身贫寒,早年 为民间画工,话是记载他“年未弱冠,穷丹青之 妙”。其“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纯菜条”,用 状如兰叶或纯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用笔轻重多 变,流畅而有顿挫,使画面具有“天衣飞扬,满 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称之为“吴带当风”, 与“曹衣出水”形成对比。在设色方面,吴道子 于墨痕中略施颜色,这种以线条为主、博采简淡 的风格,谓之“吴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绞胎贴花 香炉
-----精品文档------
第三节 织绣印染
一、引言
对于工艺美术而言,织绣印染是各级官府作坊的主要产品, 民间的生产也以它们最为普及。
按资料分类,隋唐五代的织物可分为丝、棉、毛、麻葛等 四类。丝类的品种中最多,如绢、纱、罗、絁(shi)、紬 (chou)、縠(hu)、绫、绮、锦、织成、刻丝等。其中以锦 和绫的品格最高。
自初唐至盛唐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和文化都得 到很大的提升。在安史之乱后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 但随着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的祸害,大唐王朝一步步走向 覆灭。
安史之乱,令中国同西方的联系由多趋少,工艺美术的 生产区域也由北方向南方开始转移。
-----精品文档------
第二节 陶瓷
一、引言
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表现在生产的繁盛。 瓷窑在各地纷纷设立,而以河南和浙江最为密集。由于同行 的优胜劣汰,逐渐涌现出越、邢、长沙等一批著名瓷窑。
-----精品文档------
唐代织锦
卷草凤纹锦局部
花鸟纹锦
-----精品文档------
三、印染
古代的染料主要取自植物的花、叶、茎、皮、根和果实。 隋唐五代时期的织物施染均匀,且封埋千年仍能光艳如新。
此时的印染主要有绞缬(xie)、夹缬、蜡缬等(154-155)。
朵花绞缬罗局部
夹缬绢
-----精品文档------
四、刺绣
唐代刺绣大发展的标志有二:一为图案题材的拓宽;二为 刺绣技法的丰富。
-----精品文档------
在晚唐时期越窑还烧制了“秘色瓷”。秘色瓷室晚唐 至北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的贡品,精致华美程度自然不 必赘述。
青瓷壶
秘色瓷盘
-----精品文档------
(二)白瓷
邢窑(在今河北的内丘)是唐代白瓷的重要产地,在制瓷 行业中与越窑齐名,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朝。
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同时也兼烧其他品种。邢瓷的优点 是造型规整,器体莹薄,叩之有金石之声。
-----精品文档------
2、绫——唐代是绫的黄金时代。绫是唐代官府织作里最常产 的织物。最名贵的唐绫是缭绫,其纹彩珍丽异常,表明光滑 如纸。 3、锦——锦由于其华美富贵,帝王权贵往往是其占有者。 在唐代出现了纬锦,利用纬线起花可以织出更加精致的图案, 这是中国纺织史上又一次巨大进步。
4、线毯——唐代宣州织造的红线毯颇负盛名。线毯即是以染 色丝线织造的地毯,主要是皇室使用。
隋代白瓷 龙柄双身 壶
-----精品文档------
三、唐代的陶瓷
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 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反映出烧瓷的 兴盛和各地不同的艺术特色。
就唐代制瓷的特点,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 几类。
(一)青瓷
越窑(浙江东北部的绍兴宁波一带)是隋唐及至五代青瓷 的重要的产地。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越窑达到繁盛。越窑 出产的青瓷种类颇多,几乎应有尽有。器物制作轻薄,多为 素面。
-----精品文档------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和品种
(一)丝绸产地
隋唐五代,长安、洛阳长期都是都城,那里的官府作坊云 集,名工巧匠荟萃,所产尽是珍丽。两京之外,益周、扬州、 定州是三个较稳定的生产中心,吴越地区则是从唐代后期开 始繁荣。
(二)著名的丝织品种
唐代著名的丝织品种: 1、纱、罗——唐代人看重轻薄的丝织物,故而纱的数量颇 多,品质极高。罗通常比较厚实,但在唐代也被织为轻薄。
隋唐五代的陶瓷器型尽管纷繁,但演进的趋势仍可寻觅。 大体上,在前期,厚重高大者居多;到后期,则日显轻薄灵 巧。而唐代的陶瓷装饰由于其开放的思想影响,更是吸纳了 许多国外风格样式使之焕发出华丽的时代气息。
-----精品文档------
二、隋代的陶瓷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然而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 上升,使得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之上,有了一个巨大的发 展。
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釉中的铁、铜、锰、 钴等金属元素使得器表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 等多种颜色。釉中的铅不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对釉面起 到保护作用。
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西窑, 洛阳称东窑。
-----精品文档------
唐代的厚皿、人物和动物三类。
隋代的陶瓷除了发展了传统的青瓷以外,白瓷也在期间烧 制成功,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突出成就。
隋代陶瓷的品种,较之六朝更为增多,它开始逐渐取代金 属和漆器成为生活日用品(主要是容器)的主流。
-----精品文档------
隋代陶瓷器型不仅在六朝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还发展 出一些崭新的样式。如典型的龙柄双身壶。
白瓷穿带 瓶
-----精品文档------
(三)彩绘瓷
长沙窑(今长沙市望城县一带)是彩绘瓷的代表。而且其 是一座民间窑场。彩绘瓷以褐彩居多,也有绿彩,构图简洁、 形象生动,器物的造型样式种类繁多。
彩绘婴 戏纹执 壶
褐彩飞 凤纹壶 局部
-----精品文档------
(四)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粘土。它们 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在1150度左右,然后施釉 再烧,温度约900度。
-----精品文档------
第六章 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年—618年) (唐: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
第一节 绪言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的核心是唐,隋为其酝酿,而五代则 是其延续。
-----精品文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 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唐代和国外的 交往也非常发达,形成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 时期。这些时代特点无不反映到当时的工艺美术之中。
三彩骆驼 载乐俑
贴花三彩 龙柄瓶
-----精品文档------
(五)唐代陶瓷的造型与装饰
唐代陶瓷由于家具的使用,从早期的地面而被提升至桌面,摆放 位置升高,陶瓷器皿多安放把手以便提携,而六朝时期为置于地面 的器皿所设计的耳(用于穿绳)便逐步消失
唐代陶瓷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种类有很多:印花、划花、洒 花、堆贴、釉下彩、绞釉合绞胎
-----精品文档------
第三节 织绣印染
一、引言
对于工艺美术而言,织绣印染是各级官府作坊的主要产品, 民间的生产也以它们最为普及。
按资料分类,隋唐五代的织物可分为丝、棉、毛、麻葛等 四类。丝类的品种中最多,如绢、纱、罗、絁(shi)、紬 (chou)、縠(hu)、绫、绮、锦、织成、刻丝等。其中以锦 和绫的品格最高。
自初唐至盛唐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经济和文化都得 到很大的提升。在安史之乱后也有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 但随着宦官专政和藩镇割据的祸害,大唐王朝一步步走向 覆灭。
安史之乱,令中国同西方的联系由多趋少,工艺美术的 生产区域也由北方向南方开始转移。
-----精品文档------
第二节 陶瓷
一、引言
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表现在生产的繁盛。 瓷窑在各地纷纷设立,而以河南和浙江最为密集。由于同行 的优胜劣汰,逐渐涌现出越、邢、长沙等一批著名瓷窑。
-----精品文档------
唐代织锦
卷草凤纹锦局部
花鸟纹锦
-----精品文档------
三、印染
古代的染料主要取自植物的花、叶、茎、皮、根和果实。 隋唐五代时期的织物施染均匀,且封埋千年仍能光艳如新。
此时的印染主要有绞缬(xie)、夹缬、蜡缬等(154-155)。
朵花绞缬罗局部
夹缬绢
-----精品文档------
四、刺绣
唐代刺绣大发展的标志有二:一为图案题材的拓宽;二为 刺绣技法的丰富。
-----精品文档------
在晚唐时期越窑还烧制了“秘色瓷”。秘色瓷室晚唐 至北宋中期越窑官监民烧的贡品,精致华美程度自然不 必赘述。
青瓷壶
秘色瓷盘
-----精品文档------
(二)白瓷
邢窑(在今河北的内丘)是唐代白瓷的重要产地,在制瓷 行业中与越窑齐名,其历史可以上溯至北朝。
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同时也兼烧其他品种。邢瓷的优点 是造型规整,器体莹薄,叩之有金石之声。
-----精品文档------
2、绫——唐代是绫的黄金时代。绫是唐代官府织作里最常产 的织物。最名贵的唐绫是缭绫,其纹彩珍丽异常,表明光滑 如纸。 3、锦——锦由于其华美富贵,帝王权贵往往是其占有者。 在唐代出现了纬锦,利用纬线起花可以织出更加精致的图案, 这是中国纺织史上又一次巨大进步。
4、线毯——唐代宣州织造的红线毯颇负盛名。线毯即是以染 色丝线织造的地毯,主要是皇室使用。
隋代白瓷 龙柄双身 壶
-----精品文档------
三、唐代的陶瓷
唐代的陶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 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反映出烧瓷的 兴盛和各地不同的艺术特色。
就唐代制瓷的特点,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 几类。
(一)青瓷
越窑(浙江东北部的绍兴宁波一带)是隋唐及至五代青瓷 的重要的产地。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越窑达到繁盛。越窑 出产的青瓷种类颇多,几乎应有尽有。器物制作轻薄,多为 素面。
-----精品文档------
二、著名的丝绸产地和品种
(一)丝绸产地
隋唐五代,长安、洛阳长期都是都城,那里的官府作坊云 集,名工巧匠荟萃,所产尽是珍丽。两京之外,益周、扬州、 定州是三个较稳定的生产中心,吴越地区则是从唐代后期开 始繁荣。
(二)著名的丝织品种
唐代著名的丝织品种: 1、纱、罗——唐代人看重轻薄的丝织物,故而纱的数量颇 多,品质极高。罗通常比较厚实,但在唐代也被织为轻薄。
隋唐五代的陶瓷器型尽管纷繁,但演进的趋势仍可寻觅。 大体上,在前期,厚重高大者居多;到后期,则日显轻薄灵 巧。而唐代的陶瓷装饰由于其开放的思想影响,更是吸纳了 许多国外风格样式使之焕发出华丽的时代气息。
-----精品文档------
二、隋代的陶瓷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余年,然而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 上升,使得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之上,有了一个巨大的发 展。
唐三彩的主要特点是釉面的彩色斑斓,釉中的铁、铜、锰、 钴等金属元素使得器表呈现出绿、黄、褐、赭、红、蓝、白 等多种颜色。釉中的铅不仅增加了釉面的光亮,还对釉面起 到保护作用。
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西窑, 洛阳称东窑。
-----精品文档------
唐代的厚皿、人物和动物三类。
隋代的陶瓷除了发展了传统的青瓷以外,白瓷也在期间烧 制成功,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项突出成就。
隋代陶瓷的品种,较之六朝更为增多,它开始逐渐取代金 属和漆器成为生活日用品(主要是容器)的主流。
-----精品文档------
隋代陶瓷器型不仅在六朝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还发展 出一些崭新的样式。如典型的龙柄双身壶。
白瓷穿带 瓶
-----精品文档------
(三)彩绘瓷
长沙窑(今长沙市望城县一带)是彩绘瓷的代表。而且其 是一座民间窑场。彩绘瓷以褐彩居多,也有绿彩,构图简洁、 形象生动,器物的造型样式种类繁多。
彩绘婴 戏纹执 壶
褐彩飞 凤纹壶 局部
-----精品文档------
(四)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器,胎料多系白色粘土。它们 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烧胎,温度在1150度左右,然后施釉 再烧,温度约900度。
-----精品文档------
第六章 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年—618年) (唐: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
第一节 绪言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的核心是唐,隋为其酝酿,而五代则 是其延续。
-----精品文档------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 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唐代和国外的 交往也非常发达,形成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 时期。这些时代特点无不反映到当时的工艺美术之中。
三彩骆驼 载乐俑
贴花三彩 龙柄瓶
-----精品文档------
(五)唐代陶瓷的造型与装饰
唐代陶瓷由于家具的使用,从早期的地面而被提升至桌面,摆放 位置升高,陶瓷器皿多安放把手以便提携,而六朝时期为置于地面 的器皿所设计的耳(用于穿绳)便逐步消失
唐代陶瓷的装饰,更加丰富多彩,种类有很多:印花、划花、洒 花、堆贴、釉下彩、绞釉合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