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土场工程水文计算
水文计算算例

桥梁类型
大
通航标准
II
设计洪水频率(%)
1
桥梁中心桩号
凌汛要求
无
水流与桥轴线的夹角
0
跨河位置
K80+250
2河流资料
2.1基本资料
河流名称
蔡家沟
设计洪水流量(m3/s)
277.3
计算断面名称
80270
河床比降(‰)
15.6
左分界桩号(m)
0
右分界桩号(m)
74
左滩粗糙度m1
13
河槽粗糙度m2
18
1006
20
1000
21
998
23
996.44
27
996.44
33
998
40
1000
48
1002
64
1010
71
1016
3计算过程
3.1计算设计水位
根据几何方法计算得:
经过多次几何方法计算,确定设计洪水流量Qs=548.8(m³/s)对应的设计洪水位为1001.704(m),即
H=1001.704(m)
0.877
河槽最大水深(m)
5.125
河槽水面宽度(m)
74
河槽过水面积(㎡)
64.87
5河流断面图
3).桥长计算
河槽宽度计算公式
式中:
设计流量 =277.3 (m³/s)
设计洪水河槽流量 =277.3 (m³/s)
河槽宽度 =24.2m
系数 和指数 ,该河段属于稳定河段,
可求得
L=20.3m。
本桥跨径设置主要受地形影响,采用跨径18×20m组合箱梁,综合考虑角度、桥墩布置等因素,桥跨布置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泄洪要求,水文不控制跨径布置。
水文分析计算方法说明

1.1防洪标准根据《GB 50201-2014防洪标准》、《GB 50707-2011河道整治设计规范》,以及项目区影响人口1.1万、影响耕地面积1.3万亩,确定项目区内除朱仑水库外乡村防护区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具体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如下表所示。
4.1.3 整治河段的防洪、排涝、灌溉或航运等的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整治河段的防洪标准应以防御洪水或潮水的重现期表示,或以作为防洪标准的实际年型洪水洪水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防洪规划2.整治河段的排涝标准应以排除涝水的重现期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灌溉规划1.2水文分析计算由于项目区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本次设计洪峰流量推求采用2015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上的推理公式。
本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附近,新墙河一级支流沙港河的中下游,项目区内东仑水库上游约1.3km处生态拦截坝控制流域面积F=17.75km^2,干流长度L=5.64km,干流平均坡降j=0.0031。
(一)设计暴雨的查算①求二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根据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查得流域中心点24H=105mm,Cv=0.42。
由设计频率p=1%和Cs=3.5Cv ,查得Kp=1.82。
则百年一遇点雨量点24H =点24H ×Kp=105×1.82=191.1mm 。
②求百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查表得该流域属暴雨一致区第一区。
依据F=17.75km^2,查得α=0.990。
则二十年一遇面雨量面24H =点24H ×α=191.1×0.990=189.19mm 。
③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按以下公式推求1-24小时各种历时的暴雨量。
1-6小时:23231124*6*24*n n n n t t H H ---=面6-24小时:331124*24*n n t t H H --=面根据面24H =189.19mm ,F=17.75km^2,查得2n =0.660,3n =0.790。
水利工程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常用专业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0δεm(2gH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流量公式Q=Au=A流量模数K=A式中:C—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R—水力半径(m);i-渠道纵坡;A—过水断面面积(m2);n-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式中:△x—-流段长度(m);g——重力加速度(m/s²);h1、h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v1、v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a1、a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或式中:h f——△x段的水头损失(m);n1、n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1=n2=n;R1、R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A1、A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0/h0=1.5-2.5;(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0/h0=1。
5—2。
5;(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1/A0=2—2。
5;(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0/A M=1—1.65;(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0。
1m—0.2m;(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0。
7—0。
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处,a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式中:—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h0—吼道断面高度(m);—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附加压强水头按下式计算:式中:—吼道断面中心半径(m)计算结果,须满足下列条件:式中: h a—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强水柱高(m);H v—水的气化压强水柱高(m)最小淹没深度S,可按下式估算:式中:—吼道断面的水流弗劳德数,。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

万州区省道S408龙驹至罗田段改建工程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重庆市万州路桥总公司龙罗路改建工程项目部二〇一五年七月一、工程概况万州区省道S408龙驹至罗田段改建工程位于万州区龙驹镇与罗田镇相连,路线起于龙驹镇集镇以北,国道318苏垃口与马关桥丁字平面交叉,该工程主要由龙罗主路、马大支路、罗田场镇段组成,全长25.5Km。
本标段涉及的弃土场主要有K3+200左侧、K5+200左侧、K7+200左侧、K11+000左侧。
弃土场初步设计占地主要为山地,设计容量为5万方,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弃方均为土方,堆砌效果较为理想。
二、地质、水文和气侯条件2. 1、工程地质条件1) 地质构造场地在构造单元上处于龙驹坝背斜南东翼近核部,在基岩出露处测得岩层产状132~156°∠36~52°,优势产状146°∠43°;岩层呈单斜产出。
区内新构造运动不强烈,表现为大面积缓慢间歇性抬升,无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区属于稳定场地。
2) 地层岩性根据地表工程地质调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素填土(Q4ml)和坡残积粉质粘土(Q4dl+el);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砂岩。
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结构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等组成;为场区内原修建道路时人工或机械夯填,回填时间约5~15年左右。
本层位于场地表层,场区局部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原有房屋及道路一带。
.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充填有砂、泥岩碎块石,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位于场地表层或素填土之下,场区内分布较为广泛。
.中生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钙铁质胶结,主要有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碎片等矿物组成;质硬。
弃土场施工方案

弃土场施工方案1. 弃土场背景介绍弃土场是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方的堆放场所,通常位于施工现场附近或者离场地较近的地方。
弃土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保障施工进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弃土场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和总结。
2. 弃土场选址原则2.1 地理位置弃土场应选址在施工现场附近,便于土方运输,同时要考虑到弃土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2 地质条件选址时要考虑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堆放土石方,避免发生滑坡、塌方等意外情况。
2.3 水文条件周边水文条件对弃土场的选址也有一定的影响,要确保弃土场地势高于周边水体。
3. 弃土场施工步骤3.1 弃土场清理在开始堆放土方之前,需要对弃土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平整场地。
3.2 地基处理根据弃土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坚实,能够承受土石方的重量。
3.3 土方运输将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土石方通过合适的运输工具运至弃土场,保证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4 土方堆放按照弃土场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土方的堆放,注意排水、排气等问题,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和水患。
4. 弃土场监测和管理4.1 定期检查定期对弃土场进行检查,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4.2 环境保护弃土场周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要严格控制弃土场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环境清洁和安全。
4.3 治理弃土场当弃土场不再使用时,要进行专门的治理工作,还地于民,确保场地恢复原貌。
5. 弃土场施工方案的优势弃土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废弃土石方对环境和周边社区的影响,保障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结语综上所述,弃土场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和实施对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只有将弃土场规划和施工工作做好,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让弃土场发挥最大的作用。
公路工程弃土场施工方案

建设工程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工程项目部年月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水文地质 (3)三、施工段设计弃土量 (3)四、弃土场选址 (4)五、施工方案 (4)六、弃土场工程量清单 (5)七、安全保证措施 (5)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工程量清单及现场踏勘搜集资料等。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水文地质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为泥质和砂质页岩地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外,其次为岩层构造裂隙水,沿岩石隔水层渗出地表,沿山沟排出,水质良好。
本项目无洪水威胁。
公路工程K3+520-K4+265填方段地表水、渗水量大,此处地形两侧为山,中间形成山沟。
水流方向从小桩号流向大桩号;K3+520-K4+440段水流汇聚到K4+120处横向小河,水流方向从右幅流向左幅,往大桩号方向路基中穿插形成纵向河流,贯穿于K4+440~K5+980路基范围。
据水质分析、当地建筑经验及水井调查,本段内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三、施工段设计弃土量特殊路基段K3+600-K4+460设计换填深度为0.5m,K4+580-760设计换填深度为0.7m,K4+800-K5+040和K5+280-780设计换填深度为0.6m;经过施工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四方见证进行现场触探实验,线路经过的旱地、沟谷位置清淤范围大于设计范围,平均清淤深度约2m,实际清淤量将大于设计量,为考虑施工进度,目前弃土场考虑分阶段征用场地,现我部结合现场情况,在考虑到国土、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弃土场将根据将根据沿线调查的情况及路线段落的弃土数量,统一安排和计划,兼顾当地自然环境和农田建设,尽量少占农田,多用荒地,将本段线路设计内的弃土场做了相应调整。
弃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弃土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一、前言。
今天咱来聊聊这个弃土场的事儿。
这个弃土场啊,就像是一个特殊的“垃圾场”,不过这里堆的是土啦。
为啥要勘察呢?那可重要了,就像你要住进一个房子,得先看看地基牢不牢一样,我们得知道这个弃土场的岩土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它安全地堆放土,不会搞出啥乱子来。
二、工程概况。
这个弃土场在[具体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嘛,[简单描述周边的地貌、有没有啥特殊建筑或者自然物啥的]。
弃土场的规模也不算小,大概能堆[X]立方米的土呢。
这个工程可是有它的用途的,就是为了把附近工地挖出来那些多余的土有个妥善的安置地方。
三、勘察工作概述。
1. 勘察目的。
咱的目的简单说就是搞清楚地下的岩土是啥样的,适不适合堆土,会不会有啥潜在危险,像会不会滑坡之类的。
2. 勘察依据。
我们可是按照国家的那些规定来的,比如说[列出一些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标准],这些标准就像是游戏规则,我们按照这个规则来办事,才能保证勘察的准确性。
3. 勘察方法及工作量。
我们用了好几种办法来勘察呢。
首先是钻探,就像给地球打个小孔看看里面的情况。
我们在这个弃土场一共打了[X]个钻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就像在棋盘上落子一样,力求全面了解。
除了钻探,还有原位测试,像标准贯入试验,这个试验就像是给岩土做个体能测试,看看它有多“结实”。
另外还取了岩土样,带回实验室做各种分析,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一样。
总共我们做的工作量可不小,从钻孔的深度到测试的次数,那都是经过精心规划的。
四、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地形地貌。
这个弃土场的地形啊,[详细描述地形是平坦、起伏还是有坡度等情况],地貌属于[对应的地貌类型]。
站在那里,感觉就像[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描述一下地形地貌给人的直观感受]。
2. 地层岩性。
地下的岩土就像一个千层饼,一层一层的。
最上面呢,是[表层岩土类型],厚度大概有[X]米,这层土就像蛋糕上的奶油,比较松散。
再往下就是[下一层岩土类型],这一层就稍微结实一点了,像蛋糕里的蛋糕胚。
(完整版)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2gH 03)1/2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ε—堰流侧收缩系数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u = RiC 流量公式Q =Au =A RiC 流量模数K =A RC 式中: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C =6/1n 1RR —水力半径(m );i —渠道纵坡;A —过水断面面积(m 2);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
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
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
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x=f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g ——重力加速度(m/s ²);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2f 1f -f i i 21i 或⎪⎪⎭⎫ ⎝⎛+=∆=3/4222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3/4222223/412121f v n v n 2x h R R (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L f 2122c f c i g 2v g 2v f h h h -+⎪⎪⎭⎫ ⎝⎛-=+=ω 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b 0/h 0=1.5—2.5;(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r 0/h 0=1.5—2.5;(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A 1/A 0=2—2.5;(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A 0/A M =1—1.65;(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b 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z=0.1m —0.2m ;(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l/P=0.7—0.9;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a 处,a 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γανp *w 20a h g 2h h -+++Z +∆Z =∑、B式中:Z —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m );h 0—吼道断面高度(m );∑w h—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m ); γ/p *—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弃土场工程水文计算
E.1 一般规定
E.1.1 计算设计洪水和输沙量应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了解流域特性或集水区域基本情况,注重基本资料的可靠性。
E.1.2 具有洪水、泥沙实测资料的,应根据资料条件和工程设计要求,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计算。
E.1.3 无洪水、泥沙观测资料的,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的有关规定执行。
E.2 设计洪水计算
E.2.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各种标准的设计洪水应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等,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
E.2.2 对于汇水面积小于300km2的小流域,其设计洪峰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洪峰流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 m=0.278[(S p/τn)-μ]F (全面汇流,t c≥τ)(E.2.2-1)
Q m=0.278[(S p t c1-n -μt c)/τ]F 部分汇流,t c<τ)(E.2.2-2)
τ=0.278L/(mJ1/3Q m1/4) (E.2.2-3)
τc= [(1-n)S p/μ]1/n(E.2.2-4)式中:Q m—设计洪峰流量(m3/s);
F—汇水面积(km2);
S p—设计雨力,即重现期(频率)为p的最大1h降雨强度(mm/h);
τ—流域汇流历时(h);
t c—净雨历时或称产流历时(h);
μ—损失参数(mm/h),即平均稳定入渗率;
n—暴雨衰减指数,反映暴雨在时程分配上的集中(或分散)程度指标;
m—汇流参数,在一定概化条件下,通过本地区实测暴雨洪水资料综合分析得出; L—河长(km),即沿主河道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
J—沿河长(流程)L的平均比降,以小数计。
3 采用试算法计算求解推理公式时,应按计算流程(图E.2.2)进行计算。
图E.2.2 推理公式试算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E.2.3 采用推理公式法推算设计洪水总量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 p=αH p F (E.2.3-1)
H p=K p H24(E.2.3-2)
式中:W p—设计洪水总量(104m3);
H p—频率为p的流域中心点24h雨量(mm);
α—洪水总量径流系数,无量纲,可采用当地经验值;
H24—流域最大24h暴雨均值(mm),可由当地水文手册查得;
K p—频率为p的模比系数,由C v及C s的皮尔逊-Ⅲ型曲线K p表中查得。
E.2.4 采用经验公式法推算设计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 p=EF m(E.2.4-1)
W p=BF m(E.2.4-2)式中:E、B—地理参数,由当地水文手册中查得;
m、n—指数,由当地水文手册中查得。
E.2.5 与设计洪峰流量Q p和洪水总量W p相配合,小流域设计洪水过程线宜采用概化三角形过程线(图E.2.5),洪水总历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图E.2.5 概化三角形过程线
T=t1+t2=5.56W p/Q p(E.2.5-1)
t1= αt1T (E.2.5-2)式中:T—洪水总历时(h);
t1—涨洪历时(h);
t2—退洪历时(h);
Q p—设计洪峰流量(m3/s);
W p—设计洪水总量(104m3)。
αt1—涨洪历时系数,其值变化在0.1~0.5之间,视洪水产汇流条件而异,具体计算时取用当地的经验值。
E.2.6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来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W=10φR(m,n)F (E.2.6)
式中:W—来水量(m3);
F—沟头以上集水面积(hm2);
R(m,n)—m年一遇n小时最大降雨量(mm);
φ—径流系数。
E.3 输沙量计算
E.3.1 沟道输沙量应包括悬移质输沙量和推移质输沙量两部分,可按下式计算:
W sb = W s + W b(E.3.1-1)式中:W sb—多年平均输沙量(104t/E);
W s—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04t/E);
W b—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104t/E)。
悬移质输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 s =∑W si F i (E.3.1-2)
W s =K M b0 (E.3.1-3)式中:M si—分区输沙模数[104t/(km2·E)],可根据省、地有关水文图集、手册的输沙模数等值线图确定;
F i—分区面积(km2);
M0—多年平均径流模数(104m3/km2);
b—指数,采用当地经验值;
K—系数,采用当地经验值。
推移质输沙量W b可按下式计算:
W b =βWs(E.3.1-4)式中:β—推悬比,宜取0.05~0.15,山区应取大值,塬区及平原取小值。
E.3.2 当沟道中有已建坝库且运行一定年限,可采用已成坝库淤积调查法,按下式计算沟道多年平均输沙量:
W’=(W淤+ W排)/ N (E.3.2)式中:W’—沟道多年平均输沙量(t/E);
W淤—坝内泥沙淤积总量(t);
W排—排沙量(t);
N—淤积年限(E)。
E.4 截排水设计流量计算
3 当工程场址及其邻近地区有10年以上自记雨量计资料时,应利用实测资料整理分析得到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强度。
当缺乏自记雨量计资料时,可利用标准降雨强度等值线图和有关转换系数,按下式计算降雨强度:
Q=C p C t q5,10 (E.4.1-2)式中:q5,10—5年重现期和10min降雨历时的标准降雨强度(mm/min),可按工程所在地区,查中国5年一遇10min降雨强度q5,10等值线图(图E.4.1-1)确定;
C p—重现期转换系数,为设计重现期降雨强度q p同标准重现期降雨强度q5的比值(q p/q5),按工程所在地区,由表E.4.1-2确定;
C t—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降雨历时t的降雨强度q t同10min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q10的比值(q t/q10),按工程所在地区的60min转换系数(C60),由表E.4.1-3查取,C60可由图E.4.1-2查取。
图E.4.1-1 中国5年一遇10min降雨强度q5,10等值线图
图E.4.1-2 中国60min降雨强度转换系数(C60)等值线图
E.4.2 永久截(排)水沟设计排水流量计算应按下列流程(图E.4.2)进行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E.4.2 截(排)水沟设计排水流量计算流程框图
3 计算沟(管)内汇流历时t2时,先在断面尺寸、坡度变化点或者有支沟(支管)汇入处
2)沟(管)平均流速v也可采用下式估算:
v=20 i g 0.6 (E.4.2-5)式中:i g—该段排水沟(管)的平均坡度。
E.4.3黄土高原或具备超渗产流条件的梯田工程,其坡面截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可按下式计算:
Q=F(I r-I p)/6 (E.4.3)式中:Q—设计最大流量(m3/s);
I r—设计频率短历时暴雨(mm/min);
I p—相应时段土壤平均入渗强度(mm/min);
F—坡面汇水面积(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