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1 基本组织(一)
01实验一、显微镜使用及上皮组织

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操作及保养: 观察切片: 1.单层立方上皮No.2 2.单层柱状上皮No.3 3.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No.28
4.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No.4
5.变移上皮No.39 示教: 单层扁平上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腺上皮; 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 电镜照片:纤毛(TEM)、微绒毛(TEM)
作业:描述并绘图单层柱状上皮
低倍镜: 高倍镜:
标本名称:单层柱状上皮 标本号:No.3 材料:狗胆囊 染色方法;H.E 放大倍率:400 X
游离面
细胞核 底面
评语:
单层柱状上皮(
)及杯状细胞 (
)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高倍)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低倍) 回答: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分布?
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高倍)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取放
2、对光
3、标本的放置
4、调焦距、调节瞳距 5、观察切片:先低倍、后高倍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 使用显微镜前先检查部件有无缺损、是否松动;不 得擅自拆卸显微镜部件。 2. 显微镜和组织标本要轻拿轻放,放置稳妥,操作细 心,高倍观察时,注意勿使接物镜与标本接触。
3. 维护显微镜清洁,发现不洁,及时用擦镜纸轻试, 切勿用手或手帕等擦拭,以防被汗液或砂尘污损。
作业:绘图单层柱状上皮
(一)取材、固定
(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三)切片
(四)染色、封固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显 微 镜 的 结 构
显微镜结构: ①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 镜筒、调焦装置、 载物台(物镜转换器)
② 照明部分:反光镜、聚光镜
③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
基本组织—肌组织(组织胚胎学课件)

两侧-粗、细肌丝 暗带两侧横切面:1粗肌丝 / 6根细肌丝
1根细肌丝 / 3根粗肌丝
肌纤维超微结构模式图
横小管 形成:肌膜于明暗带交界处内
陷入细胞形成,环绕在 Z线
每条肌原纤维表面。
功能:横小管可将兴奋迅速传 肌浆网 入细胞内。
肌浆网 形成:肌浆网是特化的滑面内
肌浆网 横小管
Z I 带 A 带 粗肌丝
细肌丝
小结
1. 心肌纤维呈短圆柱状,有分支,横纹不如骨骼肌纤维明显;1 个或2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相邻纤维连接处有桥粒、黏合 带(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形成的闰盘。
2. 肌质内肌丝的类型和排列与骨骼肌纤维相同,但肌质网不如 骨骼肌纤维发达,仅将肌丝部分分隔成束,不形成肌原纤维; 终池较小,多与位于Z线水平的横小管形成二连体。
骨骼肌
目录
CONTENT
01 平滑肌的肉眼形态 02 平滑肌的低倍镜形态 03 平滑肌的高倍镜形态
01 平滑肌的肉眼形态
本片为动物层小肠肌层切片。 肉眼观:标本为长条形深红色的 组织,即平滑肌 。
02 平滑肌的低倍镜形态
低倍镜:可见平滑肌分为两层, 一层的平滑肌纤维为纵切面, 可见细胞核呈椭圆形或杆状, 另一层为横切面,细胞核呈点 状。 1. 纵切面 2. 横切面
02 骨骼肌的低倍镜形态
纵切面观察骨髓肌纤维的结构。
低倍镜:骨骼肌纤维呈长条状
1 2
平行排列,肌纤维间有少量结
缔组织。
1. 骨骼肌纤维 2. 结缔组织
02 骨骼肌的低倍镜形态
横切面观察骨骼肌作为器官的结构。 低倍镜:肌纤维横切面大小不一, 近似圆形或多边形,肌浆染成粉红 色。
21
《植物生理学实验》实验01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思考题
试述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原理。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时,为什么操作时,应强调所用试管、毛细管
应保持干燥?打取小圆片并投入到试管中时动作应迅速?加入甲烯蓝时不 能太多?
实验用品
材料:植物叶片 仪器:试管架;试管;打孔器;毛细管;镊子;青霉素瓶 试剂:蔗糖;甲烯
操作步骤
1. 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试管
1
2
3
4
5
6
7
8
1mol·L-1蔗糖溶液(ml) 140 160
蒸馏水(ml) 浓度
180 160 140 120 100
80
1、当植物组织与外液接触时发生水分交换:
• 植物组织的水势低于外液的渗透势(溶质势),组织吸水,外液浓度变大;ψ植物<ψS • 植物组织的水势高于外液的渗透势(溶质势),组织失水,外液浓度变小;ψ植物> ψS • 若两者相等,则水分交换保持动态平衡,外液浓度保持不变; ψ植物=ψS
2、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时其比重不一样,浓度大的比重大,把高浓度的溶液 一小液滴放到低浓度溶液中时,液滴下沉;反之则上升。
毛细管放置稳定
挤出小液滴
取出毛细管 观察液滴升降
液滴 植物材料
ψw >ψS ψw <ψS ψw =ψS
溶液浓度变小 溶液浓度变大 溶液浓度不变 静止不动
6.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中有色液滴的升降,找出与组织水分势相当的浓度,根 据原理公式计算出组织的水势。
溶液渗透势的计算: ψS=﹣iCRT 式中 ψS—溶液的渗透势,以MPa为单位;R=0.008314MPa·L·mol﹣1·K﹣1; T—绝对温度,即273+t℃;C—溶液的摩尔浓度,以mol·kg-1 为单位; i-溶液的等渗系数 ,蔗糖=1。
01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ppt课件

药学院:袁琳 yuanlinjx@
1
人体的基本组织
组织学 (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 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
• 细胞 • 基本组织 • 器官组织
2
细胞 组织 器官
细胞(cell)
是组成机体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数量 众多、形态多样,并 且有各自的结构特征、 代谢特点及功能活动。
33
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成分: 纤维 主要功能: 支持、连接 可分3种类型
• 不规则型 • 规则型 • 弹性组织
34
致密结缔组织
不规则型
规则型
弹性组织
35
疏松结缔组织
又称蜂窝组织 细胞:数量少,种类多(7种)
• 固定: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细胞 • 游走:巨噬细更新:上皮细胞生理性死亡丢失,并由干细 胞增殖补充
更新率:胃肠粘膜上皮2-4天;表皮约1月; 胰腺细胞约50天
再生:上皮受损后,由周围和/或深层上皮细 胞增生修复
化生:在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下,上皮类型发 生转变。如:长期吸烟或慢性气管炎气管假 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31
结缔组织
32
结缔组织
由少量细胞散在于大量细胞间质中构成。细 胞一般无极性;细胞间质又称细胞外基质, 包括基质和纤维,其中含有血管、神经等
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体内,具有连接、支持、 营养、保护、修复等功能
结缔组织包括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固态的 软骨和骨以及液态的血液
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指固有结缔组织,又分 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分类
功能
分布
被覆上皮 保护(及其他) 身体的内、外表面
植物细胞和组织实验

(2)分生区:
图3-1-2 根尖纵切(II)—示分生区细胞形态
伸长区:
图3-1-3 根尖纵切(III)—示伸长区细胞形态
(4)成熟区:
图3-1-4 根尖纵切(IV)—示根毛区细胞形态
图3-2棉茎横切面一部分 图3-2棉根横切面一部分
侧生分生组织 观察棉老根横切片,边缘的几层排列整齐的死细胞为木栓层,其内侧有一层细胞质含浓的活细胞,即为木栓形成层(图3-2)。观察棉老茎横切片,由外向内,在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之间具有几层排列较紧密的扁平细胞,长轴方向与体表平行,其细胞质不浓,有较大的液泡,细胞核常位于一侧,即为维管形成层(图3-3)。
(三)各种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图2-22 南瓜茎部分横切 图3-22 南瓜茎部分横切 图3-23 南瓜茎部分横切面
3、种子的形态结构观察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蚕豆 (Vicia faba L.)或菜豆(Phaseolusvulgaris L.)的种子
选择经浸泡一定时间(约24小时)蚕豆(或菜豆)种子一粒, 在种子的一端有一条黑色细长的疤痕称为种脐,用手挤压种脐宽大的一端有水溢出,溢水部位就是种孔;与种孔相对而隆起的另一端,称为种脊;剥去蚕豆的种皮(仅有一层),内部是胚,位于珠孔下方、两个“豆瓣”外侧的小突起为胚根;两片 “豆瓣”为子叶;连接两片子叶的结构称为胚轴;剥开“豆瓣”,与胚根相对应的、与胚轴相连的另一端为胚芽。胚根、胚芽、胚轴将来分别发育为幼苗的根、茎、叶及其根茎过渡区。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玉米(Zea mays L.) 或小麦种子 在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常有果皮包被、难以分开,一般称之为颖果。 取用水浸泡过的小麦颖果(生产上种子)一粒,观察颖果外形,其一端有果毛,腹面有一纵沟,称为腹沟,胚着生于背面基部,内部大部分为白色胚乳,胚乳是种子萌发时的主要营养来源,也是食用部分。 通过腹沟作小麦颖果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最外层为果皮加种皮,内层为含糊粉粒的糊粉层,内部都是胚乳细胞。胚的上端为胚芽,其外有胚芽鞘;下端为胚根,外有胚根鞘;连接胚芽、胚根的中间部分是胚轴;其内侧与子叶相连,因子叶形似盾状,故又叫盾片;切开果皮与种皮,与盾片相对一侧的一小突起,称为外胚叶(外子叶)。
实验动物四大基本组织观察

神经组织的生理功能
信息传递
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使大脑能够控制身体 的各种活动,并处理感觉信号。
学习和记忆
神经组织通过学习和记忆机制,能够适应环境变 化,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记忆。
情感和情绪
神经组织参与情感和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影响个 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07
实验动物组织观察的注意事项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处理
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弱,损伤后修 复较慢。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 感受、整合和传导信息的功能;神经 胶质细胞则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神 经元的作用。
03
上皮组织的观察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单层上皮
01
由一层细胞紧密排列而成,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
和单层柱状上皮。
复层上皮
02
由多层细胞构成,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
通过实验动物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命科学领域的关键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有关键 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 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动物组织观察的意义
了解组织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实验动物组织进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为研究人类组织提供参考。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被覆上皮占据了动物体的大部分表面,腺 上皮则形成各种腺体。
上皮组织的细胞间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连接复杂,具有高度的再生能力。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动物体内分布最广泛 的一类组织,具有支持、连接、 保护、营养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软 骨组织和骨组织等,其中固有结 缔组织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
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实验

分析实验环境中的潜在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可能对实 验结果造成干扰。
小组间结果比较和讨论
结果一致性
比较各小组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可能存在的差异 及其原因。
方法可靠性
评估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讨论是否需要进一 步优化实验方案。
结果解释
结合实验目的和背景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和讨论。
善处理。
使用过的器材要清洗干净并归 位,如有损坏应及时报修或更
换。
关闭实验区域的电源、水源和 气源等开关,确保安全。
最后要检查一遍实验场地是否 干净整洁,确保下次实验能够 顺利进行。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官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如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组成
和结构关系。
理解人体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复 杂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掌握基本生理功能
通过实验了解人体各组织器官 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代谢、 组织修复、器官功能等。
掌握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协调机制,理解人体生理 功能的整体性。
0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 物要分类收集,不可随 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
02
03
有毒、有害废弃物应使用 专用容器收集,并标注清 楚名称、成分等信息。
废弃物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 和实验室规定,避免对环境 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4
鼓励采用环保型试剂和 器材,减少实验对环境 的污染。
实验后场地清理和设备归位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场 地,将废弃物、试剂等物品妥
神经组织基本结构认识
神经元
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突起可伸入白质内;突起分为 树突和轴突两种。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发展和演化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用于高中生物课本实验的实验项目,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实验一:观察细胞结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显微镜•盖片•片玻璃•细胞标本1.将细胞标本放在盖片上,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2.盖上片玻璃,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基本组成份包括:细胞核、质网、线粒体、细胞质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二:测量呼吸速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呼吸速率,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如昆虫)•水银压力计•实验容器1.将实验动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并与水银压力计连接。
2.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银压力计上的变化,记录压力变化的数据。
3.计算呼吸速率。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测量呼吸速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生物体的呼吸速率可能有所不同。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三:观察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水生植物(如水螅或水蕨)•需要光照和温暖环境的实验器材•实验容器1.将水生植物放入实验容器中,在适当的光照和温暖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
2.观察植物的叶片颜色变化和气泡的产生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的重要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生成氧气释放到环境中。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结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基本组织(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2、观察上皮组织的某些特殊结构,如纹状缘和纤毛。
3、学习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方法。
4、熟悉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特点。
5、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及各种细胞成分。
二、材料和用具蛙或小白鼠,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镊、剪、针),1%硝酸银水溶液,亚甲基蓝,0.7%生理盐水,蒸馏水,甘油,显微镜;甲状腺、肠、气管、食管和膀胱的切片(H-E染色);皮下结缔组织H-E染色的平铺片;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苏丹Ⅲ染色);腱、小肠及气管切片(H-E染色);淋巴结镀银法切片(示网状纤维);骨磨片。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单层扁平上皮1.蛙或蟾蜍的体腔膜或肠系膜平铺片的制作肠系膜的间皮和肠系膜内的毛细血管内皮是观察单层扁平上皮的较好的材料。
利用蛙或小白鼠的肠系膜为材料制作平铺片,然后观察。
制作方法如下:将蛙剪头杀死,取下肠系膜,若有血液污染,可用0.7%生理盐水洗干净。
把肠系膜放在一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肠系膜挑开展平,晾干。
加1%硝酸银水溶液数滴于肠系膜上,使其皆被溶液浸盖。
立即放在日光下晒3~5min,或在灯光下照射20~40min。
当肠系膜变成浅褐色时,然后倾去载玻片上的溶液,用蒸馏水洗净。
加一两滴甘油,盖上盖玻片,便可用来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成淡黄色,标本最薄的部分进行观察。
(2)高倍镜观察在这种平铺片上,可以看到肠系膜的间皮细胞,也可看到肠系膜内毛细血管网的内皮细胞。
它们均为单层扁平上皮。
在平铺片上,从表面观,上皮细胞为多边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边界由于硝酸银感光后沉淀为黑色。
边界清晰,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
细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硝酸银对细胞核无镀染作用,所以细胞核为无色或淡黄色。
2.取小肠、气管或其他器官的切片(H-E染色)观察(1)低倍镜观察寻找一个毛细血管横切面或纵切面观察。
了解单层扁平上皮在切面上的形态。
(2)高倍镜观察毛细血管只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很薄。
细胞核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突向管腔。
有的细胞切到核,有的没切到。
细胞质染成红色,细胞界限在这种染色切片上分界不清。
(二)单层立方上皮用猫甲状腺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在甲状腺切片上先找到大小不等的、内含红色胶状物质的甲状腺滤泡。
2.高倍镜观察甲状腺滤泡壁为一层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
核圆,染成蓝紫色,位于细胞中央。
细胞质染成粉红色。
细胞界限隐约可见。
(三)单层柱状上皮用猫小肠切片(H-E染色)观察。
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在切面上的形状,并辨认纹状缘与杯状细胞。
1.肉眼观察我们需要在黏膜层中观察上皮,所以,首先应辨别哪一层是黏膜? 见有突起不平整的一面即为黏膜面。
2.低倍镜观察见黏膜面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突向管腔。
选择一较完整的纵切突起,可见其表面覆有一层柱状上皮。
3.高倍镜观察见上皮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核成蓝紫色,位于接近细胞的基底部分。
把虹彩光圈缩小,减少光量,可见细胞的游离面有一层较亮的粉红色膜状结构, 即纹状缘。
在柱状细胞之间散在有杯状细胞,此细胞上端膨大,下端细小,核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位于细胞的基底部。
在杯状细胞上端的细胞质内积有大量不着色的粘液,在切片上呈卵圆形空泡状结构。
若切片正垂直切着杯状细胞,则可见其顶端无纹状缘。
但大部分由于切斜,故看不到其顶端或基底部,只见到一个个椭圆形或圆形空泡。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取兔气管切片(H-E 染色)观察。
1.肉眼观察先辨别朝向气管腔的黏膜层。
2.低倍镜观察管壁黏膜的最内面着色较深的一层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细胞排列整齐,界限不清楚,其间夹有透亮的杯状细胞。
细胞核位置高低不等。
3.高倍镜观察依上皮细胞的形状、细胞核所处的位置及细胞顶端所达到的位置,可分为四种。
(1)锥形细胞(基细胞)细胞呈锥体形,基部宽,顶部窄,顶部不能达到腔面。
其细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下部。
(2)梭形细胞细胞的两端尖细,中间略宽,这部分细胞不大容易辨认。
其细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中部。
(3) 柱状细胞胞体抵达上皮游离面,细胞顶端较宽,基部较细。
细胞的顶端有微细而整齐的纤毛,因此整个上皮的游离面被排列紧密的纤毛覆盖。
其细胞核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上部。
(4)杯状细胞夹于柱状细胞之间, 顶端无纤毛。
细胞核也排列于整个上皮的中部。
(五)复层扁平上皮取人食管切片(H-E染色)观察未角质化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
1.肉眼观察先辨别近食管腔的黏膜层。
2.低倍镜观察管壁黏膜的最内面着色较深的一层即复层扁平上皮, 可见由十几层细胞组成, 有的部位较厚,有的部位较薄, 所以基底面呈波浪状。
3.高倍镜观察和结缔组织交接的最深的一层基底细胞呈低柱状,细胞排列紧密,核椭圆形,染色深,位于细胞基底部。
中层为几层多角形细胞。
接近表面的细胞渐变为扁平状细胞。
(六)变移上皮取排空状态下取材制作的兔膀胱切片(H-E染色)观察它的形态特点,并比较其与复层扁平上皮的区别。
1.肉眼观察先辨别膀胱腔的黏膜层。
2.低倍镜观察从黏膜层表面寻找上皮,可看到上皮细胞排列层次较多,表层细胞较大,深层细胞较小。
3.高倍镜观察基层细胞最小,呈近似立方形,排列较密。
中层细胞呈多角形或倒置的梨形。
表层细胞较大,为较阔的立方形。
游离面略呈弧形,靠游离面的细胞质着色深,有的细胞可以看到双核。
(七)疏松结缔组织1.蛙或蟾蜍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作将蛙剪头杀死,切开腹部皮肤,在皮下取一些丝状物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展平展薄,待稍干,加1滴亚甲基蓝染液,盖上盖玻片,吸取多余水分。
(1)低倍镜观察选择标本较薄而又均匀处观察,可见交织成网的纤维及散在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细胞。
(2)高倍镜观察先区分纤维,然后区分细胞。
用此法可显示出胶原及弹性两种纤维。
①胶原纤维被染为粉红色的粗细不等的细带状。
它们相互交叉排列,数目较多。
胶原原纤维分辨不清。
有时胶原纤维呈波浪状。
②弹性纤维被染成深紫褐色,其断端常呈卷曲状。
比胶原纤维细,单条,有分支,连结成网。
在纤维之间散布有结缔组织细胞。
在此主要要求分辨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
③成纤维细胞数目最多,细胞质染色淡,轮廓不甚明显,仔细观察呈多突扁平形状。
细胞核大,多为椭圆形,染成蓝紫色。
④巨噬细胞细胞形状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由于经过活体染色,所以可见其细胞质内含有吞噬的台盼蓝颗粒。
细胞质染色较深,细胞轮廓较成纤维细胞清楚。
细胞核较小,为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核染色也较深,为深蓝紫色。
2.用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疏松结缔组织在切片上的形态结构。
(1)低倍镜观察在深红色的肌层与上皮之间找到染色略浅的区域,即为疏松结缔组织。
(2)高倍镜观察多数为胶原纤维,染成粉红色,较粗,不规则分布的弹性纤维混杂其间,但在切片上弹性纤维不易区别。
在纤维之间有染成蓝紫色长椭圆形的核,多为成纤维细胞的核。
(八)致密结缔组织用蛙跟腱纵切片(H-E染色)观察规则致密结缔组织的特征。
1.低倍镜观察可见染成红色的胶原纤维束呈平行而紧密地排列。
2.高倍镜观察胶原纤维束较粗大,纤维束内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但在切片上不易区分。
在纤维束之间分布有排列成单行细长的腱细胞(成纤维细胞),但在切片上只能看到染成蓝紫色椭圆形或杆状的细胞核。
两个邻近细胞的核常常很靠近。
细胞质不易显示。
(九)脂肪组织1.用小肠或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
(1)低倍镜观察在小肠或气管的最外面一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看到密集成群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空泡,即脂肪细胞。
由于细胞质中的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酒精及二甲苯溶解,所以呈空泡状。
在成群脂肪细胞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分隔。
(2)高倍镜观察可以看见细胞核为扁圆形或半月形,偏于细胞的一侧。
2.用苏丹Ⅲ(SudanlⅢ)染色的小白鼠肠系膜平铺片示范观察。
可见脂肪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充满有被染成桔红色的脂肪滴。
细胞质只剩下一薄层。
细胞核也被挤压成扁形,靠近细胞膜。
(十)网状组织用猫淋巴结镀银法切片示范观察网状组织。
高倍镜观察网状纤维呈黑色,粗细不匀,分支相互交织成网状。
网状细胞为星状有突起的细胞,相邻细胞以突起互相接触,也连成网状。
在切片上还可看到一些核较小,染色较深的细胞是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它不属于网状组织成分。
(十一)软骨用兔气管切片(H-E染色)观察,可了解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
1.肉眼观察气管壁上的蓝紫色“C”字形结构为透明软骨。
2.低倍镜观察在透明软骨中可见染成蓝紫色的基质和位于陷窝内的软骨细胞。
在软骨中央部分的软骨细胞较大,呈椭圆形或圆形,经常2~4个成群存在。
近边缘的软骨细胞较小而密,细胞成梭形,其长轴与软骨表面平行排列。
软骨周围包有一层染成淡红色的致密结缔组织的软骨膜。
3.高倍镜观察在H?E染色切片中看不到细胞间质内的胶原纤维。
基质染成蓝紫色,在陷窝周围的基质染色较深。
有的切片由于在制作过程中软骨细胞脱落,使基质中显现出一个个白色空腔,即软骨陷窝。
有的切片由于在制片过程中使部分软骨细胞有收缩,所以在软骨细胞周围出现白色裂隙,这也应是陷窝的一部分。
(十二)骨组织取人骨的横磨片观察。
这种磨片是用股骨的骨密质部分锯成薄片,再用磨石磨成。
骨组织内的软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及细胞都已腐烂,仅留下空腔和管道。
因光线折射关系,这些空腔和管道均显现为黑色,观察时可缩小光圈使光线稍暗些,更为清晰。
1.低倍镜观察可见许多骨板呈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结构,即哈弗氏系统(Haversian system)。
每个哈弗氏系统由哈弗氏管及环层骨板两部分组成。
中央有一个黑色较大的圆形管道的横断面为中央管(哈弗氏管),在此管周围有许多成同心圆排列的环层骨板。
有的磨片还可看见被磨到的中央管之间相连的穿通管〔浮克曼氏管。
若骨磨片取材完整,还可看到外环骨板及横向穿行于外环骨板的穿通管,此管的特点是在其周围的骨板不呈同心圆排列。
在哈弗氏系统之间,还可看到一些排列不规则的骨板,即间骨板。
骨板间有许多扁的卵圆形呈黑色的小腔隙即骨陷窝。
骨陷窝向四周发出许多细小放射状有分支的黑线即骨小管。
还可见相邻骨陷窝之间的骨小管是彼此相通连的,靠近中央管的骨小管则和中央管相通连。
四、作业(1)什么是上皮、内皮及间皮?(2)以毛细血管为例,绘图说明单层扁平上皮在整装片上及切片上的形态。
(3)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4)疏松结缔组织有哪些细胞及纤维成分?这些细胞及纤维各有什么结构特点?(5)在活体时,骨陷窝及骨小管内有什么结构?骨小管互相连接,骨小管与中央管相连,中央管之间又相连,这有什么机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