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基本讲义组织观察
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2010-7目录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 (2)实验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实验三全血水杨酸二室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5)实验四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6)实验五药物镇痛实验 (7)实验六巴比妥类药物的抗惊厥作用 (9)实验七利多卡因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实验 (13)实验八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14)附录1 药理学实验基本要求 (19)附录2 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22)实验一、实验动物操作的基本机能一、目的:学习实验动物编号、捉持、给药、采血等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一)动物:小白鼠10只,雌雄各半,体重18g ~ 22g。
家兔1只,雌雄均可。
(二)器材: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针头,灌胃针头,大烧杯,天平。
三、方法1. 性别鉴别小鼠的性别鉴别通常以肛门与生殖孔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距离近者为雌性,距离远者为雄性。
家兔可以从生殖器分辨其性别。
2. 编号可根据情况和习惯而定,符合清晰易辨、简便耐久的要求即可。
例如小鼠,右前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1号,腹部右外侧皮肤涂色标记为2号,右后肢皮肤外侧涂色标记为3号,头部皮肤涂色标记为4号,背部正中皮肤标记为5号,尾巴根部标记为6号,7、8、9号在左侧同1、2、3号,第10号不色。
3.捉持右手提起鼠尾,放在粗糙物(如鼠笼)上面,轻轻向后拉其尾,此时小鼠前肢抓住粗糙面不动;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头部皮肤和双耳;其余三指和掌心夹住其背部皮肤及尾部。
这样小鼠便可被完全固定在手中。
4. 给药(1)小鼠的给药方法①灌胃(po):将小鼠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处插入口腔,沿上腭插入食道。
如遇阻力,可将灌胃针头抽出再另插,以免穿破食道或误入气管,造成动物死亡。
灌注量一般为0.1~0.2ml/10g,不超过0.5ml/只。
②肌内注射(im):两人合作,注射部位多选后腿上部外侧。
核磁共振实验讲义

把样品为水(掺有硫酸铜)的探头插入到磁铁中心,并使测试仪前端的探测杆与磁场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测试仪使它大致处于磁场的中间位置。将测试仪前面板上的“频率输出”和“NMR输出”分别与频率计和示波器连接。把示波器的扫描速度旋钮放在1ms/格位置,纵向放大旋钮放在0.5V/格或1V/格位置。“X轴偏转输出”与示波器上加到示波器的X轴连接,打开频率计、示波器和核磁共振仪电源的工作电源开关以及扫描电源开关,这时频率计应有读数。连接好“扫场电源输出”与磁场底座上的“扫场电源输入”打开电源开关并把输出调节在较大数值,缓慢调节测试仪频率旋钮,改变振荡频率同时监视示波器,搜索共振信号。待共振信号出现后,逐步减小扫场幅度,并同步调节射频频率,保持在示波器屏幕上能观察到共振信号。由于B0的误差不会超过扫场的幅度B’,因此减小扫场幅度有利于提高磁场B0的测量精度。调节射频的频率使共振信号保持间隔为10ms的均匀排列。在能观察到共振信号的前提下,将B’减小到最小,记下B’达到最小而共振信号等间隔排列时对应的频率 ,利用水中质子的 和共振条件(8)式计算磁铁磁场B0。
一.实验目的
1.掌握NMR的基本原理及观测方法。
2.用磁场扫描法(扫场法)观察核磁共振现象。
3.由共振条件测定氟核(19F)的g因子。
二.实验原理
1.磁共振、核磁共振
磁共振是指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或原子核在稳恒磁场作用下对电磁辐射能的共振吸收现象。如果共振是由原子核磁矩引起的,则该粒子系统产生的磁共振现象称核磁共振(NMR);如果磁共振是由物质原子中的电子自旋磁矩提供的,则称电子自旋共振(ESR),亦称顺磁共振(EPR);而由铁磁物质中的磁畴磁矩所产生的磁共振现象,则称铁磁共振(FMR).
(7)
则氢核就会吸收电磁波的能量,由 的能级跃迁到 的能级,这就是核磁共振吸收现象。式(2-7)就是核磁共振条件。为了应用上的方便,常写成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讲义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轻化工程本科实验室目录实验规则 (1)造纸原料和纸浆分析用试样的制备 (2)分析用试样水份的测定 (3)实验一植物纤维原料的生物结构及细胞形态的显微镜观察 (4)实验二植物纤维原料的离析及纤维形态的测定 (7)实验三纸浆纤维类别的鉴定 (10)实验四植物纤维原料苯—醇抽出物含量的测定 (12)实验五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14)实验六综纤维素含量测定 (16)实验七纸浆α—纤维素的测定 (18)实验八植物纤维原料戊糖含量的测定 (20)实验九植物纤维原料中木素含量的测定 (23)实验十植物纤维原料和纸浆中酸溶木素的含量的测定 (25)实验十化学浆平均聚合度的测定(纸浆的铜乙二胺溶液粘度的测定) (27)实验规则为了搞好实验,学生必须严格做好如下事项:1.实验前,认真预习<制浆造纸分析与检测》课本的有关部分和本讲义的该项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所用试剂、仪器装置和操作要点。
并写预习报告后方可进行实验。
2.实验前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完备可用,所需试剂是否齐全,要在完全了解仪器、器械的使用方法后方可使用。
3.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详细记录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和各项实验数据。
4.公用仪器、试剂用完后放回原处,以利他人使用,取用试剂时应看清楚试剂瓶上标签所示试剂名称、规格等是否与所需相符。
5.准时到达实验室,遵守实验室纪律,实验进行时不准在实验室抽烟,高声谈笑,打闹和看小说杂志等。
6.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使用各种化学药剂。
损坏仪器设备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7.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废酸、废碱等不要直接倒入水槽,以免腐蚀下水道及污染环境,应倒入污水桶集中处理。
8.实验结束,将所用仪器设备清洗干净,实验台清理整齐,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9.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和数据,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10.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实验简单操作、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实验误差分析、回答思考。
生理实验讲义

生理实验讲义绪言一、生理学实验课的目的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研究的基本方法即是实验。
生理学实验课的基本目的在于:⑴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⑵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⑶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⑷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二、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基本方法生理学实验的特点在于主要以活的动物为实验材料,因此要求做到:⑴爱护动物,尽量减少动物在实验中的痛苦,并充分利用每只动物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⑵严格按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出血使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为急性实验方法和慢性实验方法两大类。
㈠急性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实验观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实验方法。
一般又可分为两种:⒈离体器官实验方法把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死去的动物身上取下来,放在一个适宜于正常生理活动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和研究其生理功能。
⒉活体(在体)实验方法在动物麻醉或大脑毁损的状态下,解剖暴露动物的某一器官组织以进行实验研究。
㈡慢性实验方法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连续地反复观察和记录清醒动物的生理机能,需要较长时间才有结果的实验方法。
有时要先做无菌的外科手术,待动物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研究。
此法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较少应用,主要广泛应用于研究工作中。
三、生理学实验课要求⒈认真预习本次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程序。
⒉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需要互相合作的实验中应互相配合。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⒊注意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尽量节省实验器材和药品。
⒋实验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所用器械清洗干净并擦干,做好本组卫生。
⒌遵守实验器械管理规定,爱护实验器械。
⒍及时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按时将报告交负责老师评阅。
四、实验报告写作要求⒈写明姓名、日期、学号、组别及同组人员⒉实验号和实验题目⒊实验目的⒋实验原理:可作扼要描述⒌实验对象⒍实验器材和药品⒎实验方法和步骤:可作扼要描述⒏实验结果:详细记录所观察的实验结果,以及获得这些结果所需的各种实验条件,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处理。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讲义(2014版)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实验讲义(2014版)任国林编写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实验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设置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掌握计算机部件的逻辑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熟悉数字电路芯片的使用方法,提高逻辑设计能力,为设计计算机模型机打下基础。
计算机组织与结构课程实验共有4个,分别是运算器组成实验、存储器组成实验、寄存器组成实验、CPU数据通路实验。
所有实验均基于EDA工具Quartus II进行设计和功能仿真,条件允许时基于FPGA芯片进行功能验证。
实验一运算器组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掌握算术逻辑部件(ALU)的功能及其逻辑组成。
(3)加深对运算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掌握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数字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2)验证Quartus II所提供加/减法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设计具有加法、减法、逻辑与、逻辑非4种功能的ALU,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
三、实验原理及方案运算器是计算机硬件对数据进行加工的重要部件,算术逻辑部件ALU是其核心,还包括存放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锁存器、存放运算结果状态的触发器等器件。
根据给定控制信号的不同,运算器可以实现不同的运算功能。
为便于运算器组成设计有效进行,先介绍一下Quartus II的使用方法。
1、基于Quartus II的电路设计及仿真方法基于Quartus II,电路设计的主要过程包括:建立工程文件、编辑原理图文件、编译原理图文件,电路仿真的主要过程包括:编辑仿真波形文件、生成功能仿真网表、验证仿真波形正确性。
以功能为Z=X·Y的电路为例,使用Quartus II、采用原理图方法进行电路设计的过程如下:1)建立工程文件:通过主菜单File→New Project Wizard可建立工程文件,包含5个页面的设置。
·第1页为设置工程文件信息,包括工程文件名、工作目录名·第2页为在工程中加入文件,可将已有的GDF文件添加到工程文件中,本例中无·第3页为选择FPGA器件型号,本例中采用Cyclone系列的EP1C6Q240C8芯片·第4页为添加准备使用的EDA工具,通常直接选择Next·第5页为查看、确认工程文件信息,无误时选择Finish即可。
环境化学实验基本内容及操作

第一部分环境化学实验课的基本知识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环境化学理论课和环境化学实验课并重,两者皆单独设课。
学生通过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深对环境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环境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掌握环境监测实验技术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1.1、实验规则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做实验时,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一、实验前: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弄清操作步骤,订出实验计划,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做到对实验心中有数。
2.进入实验室,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令行禁止,不许喧哗打闹、随意更换坐位、随意搬动或调换他人的仪器和器材。
不许乱丢纸屑、废物,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3.实验前,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进一步明确实验要求、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进一步了解仪器装置的构造、原理、化学药品的性能。
不要提前摆弄仪器或做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穿着实验服,实验服穿着要保持整齐、整洁,及时清洗。
二、实验中:1.实验中应保持安静和良好秩序,必须按照正确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未经老师同意不得任意改变药品用量和实验内容。
2.细心观察,真实记录,认真分析,作出结论,按时完成实验。
如果实验不成功,要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后重做,直到成功为止。
课堂重做时间不够,报告老师,请求另行安排。
如果对实验方法有不同设想,需经老师许可,方能进行实验。
3.爱护公物。
公用仪器、药品、器材应在指定地点使用,或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仪器若有损坏要按制度赔偿。
4.废液、废纸、废材料等杂物,须投入废液缸或垃圾箱内,不能随意抛掷或倒回水槽。
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实验室整洁。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如遇事故,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向老师报告,以便及时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6.实验完毕,及时做好实验后处理工作,清洗、整理仪器、检查安全,最后洗净双手。
动物学实验

动物学的形态结构及观察实验一组织、胚层、体腔的演化通过观察四大组织、腔肠动物(水螅)、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蚯蚓)的玻片标本,了解动物组织、胚层和体腔的演化过程。
第一部分动物的四类基本组织一、教学目的了解动物体四类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二、试剂与器材显微镜,四种组织的玻片标本(小肠、食道、膀胱、甲状腺、皮肤、心肌、骨骼肌、肌腱、疏松结缔组织、软骨、硬骨、脊髓、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等组织切片)。
三、步骤(一)上皮组织观察1.被覆上皮:(1)单层柱状上皮:小肠上皮由一层较高的棱柱形细胞并行排列组成,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
柱形细胞之间,可见细胞游离端染色很浅,细胞核位于基部的杯状细胞,且杯状细胞常因生理变化而有形态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端有明显的纹状缘。
(2)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滤泡上皮细胞,大致呈正方形,细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略偏基部。
(3)复层扁平上皮食道切片标本食道腔周围的细胞由数层组成,游离面的细胞为扁平状,中间部分呈多角形,底部细胞近短柱状。
再取皮肤玻片标本观察,它与食道的复层扁平上皮又有何区别?(4)变移上皮膀胱玻片标本可见其表面的细胞体积大、呈扁平或梨形等多种形态,部分细胞有2个核。
深层细胞多呈多角形,且较小,底层细胞呈矮柱状。
这种上皮的细胞层数与细胞形态,可随膀胱的生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二)结缔组织观察结缔组织是动物体中种类多,结构复杂,分布最广的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铺片标本胶原纤维被染成浅红色,呈束状,且波纹状分散于基质内,交互排列;弹性纤维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染成深紫色,不成束,彼此交叉的细纤维;组织中还有细胞质着色很浅,细胞核染成兰色,形态难于区分的各类细胞:成纤维细胞紧贴于胶原纤维束,细胞呈多突起,扁平状,细胞核大而卵圆形的细胞;巨噬细胞或称组织细胞, 染色质颗粒较粗,着色较深,胞核较小的,这种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因此有防卸功能。
中药制剂分析全本实验讲义及教案(新)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实验一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一、实验目的熟悉中药制剂的常规分析方法—显微鉴别法。
二、实验原理通过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保留有原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显微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三、仪器与试药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乳钵、镲镜纸、小镊子、小刀。
2、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AR)。
3、牛黄解毒片、蛇胆川贝散、银翘解毒片、六味地黄丸(市售品)。
四、实验步骤(一)牛黄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片心,研成粉末,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适量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周围透出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2、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二)银翘解毒片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用水合氯醛试液装片,透化后加稀甘油1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1、花粉粒黄色,类球形,直径54~68μm,有三孔沟;表面具细密短刺及圆粒状皱纹。
2、草酸钙簇晶成片,直径5~17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3、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三)六味地黄丸显微鉴别操作方法:取本品适量,采取适当方法解离后,取少许,观察淀粉粒和不规则分枝状团块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其他用水合氯醛试液透化后滴加适量稀甘油,置显微镜下观察。
1、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
2、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直径4~6μm。
3、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4、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
5、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6、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
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试述你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各代表何种中药材?2.通过以上4种中成药的显微鉴别,请你总结出中成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实验目的】
▪ 学习显微镜使用,了解人体基本组织结构特征、分布
【实验对象】
▪ 四大基本组织切片: ▪ 运动神经元切片 ▪ 横纹肌纵横切片 ▪ 上皮组织切片(复层鳞状上皮) ▪ 疏松结缔组织 ▪ 马蛔虫卵有丝分裂切片 ▪ 人血涂片
【实验原理】
▪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的名称、组成及意义:胸廓、脊柱、骨盆、 足弓。
实验4 运动系统(二) ——肌肉
【实验内容】
▪ 1、观察、辨识、记忆人体骨骼肌的形态 和分类、起止和作用
▪ 2、观察、辨识、记忆人体全身骨骼肌名 称、位置: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见 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p. 43 表2-1
实验5.1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 备)
▪ 4、选择一张切片,画出基本组成结构的形态,并标注名 称。
【注意事项】
▪ 1、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勿用手擦拭镜头。 ▪ 2、调节粗准焦旋钮和细准焦旋钮时,需小心,
勿损伤切片。
实验2 生理实验的常用仪器、 器械和一般操作方法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在动物生理 学研究中广泛地得到应用,才使我们对生命活动有了更 为本质的认识。因此学习和掌握动物生理常用仪器、设 备的使用方法对做好动物生理实验也十分重要。进行动 物生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总体上可分为4大系统(图2- l)。
【实验目的】
▪ 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 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
▪ 了解刺激的种类。
【实验原理】
▪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
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 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 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 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 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 4. 分离两腿用镊子取出标本,左手捏住脊柱断端。使标本背面朝 上,右手用粗剪刀剪去突出的骶骨(也可不进行此步)。然后将脊 柱腹侧向上,左手的两个手指捏往脊柱断端的横突,另一手指将两 后肢担起,形成一个平面。此时用粗剪刀沿正中线将脊柱盆骨分为 两半(注意,勿伤坐骨神经)。将一半后肢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 盘中备用,另一半放在蛙板上进行下列操作.
▪ (1)刺激系统:是对欲研究的对象施加刺激,引起其生理功能变 化(即产生兴奋)的一套仪器设备。多种刺激因素,如光、声、电、 温度、机械及化学因素都可兴奋组织,使其产生生理活动的变化。 但生理实验中应用最多的还是电刺激,因为电刺激较容易控制、对 组织没有或损伤很小,引导方便,可重复使用。电刺激系统包括电
现代仪器设备包括示波器、记录仪中的放大器部分和专用的前置放
大器、微电极放大器等。
▪
(4)显示与记录系统有用纸带记录、显示屏记录或显示信号
的仪器。通过调节相关的旋钮调节走纸速度或扫描速度(信号的X
轴)将信号扩展开来。记纹鼓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经典记录仪。
▪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已在生
子刺激器、刺激隔离器和各种电极。
▪
(2)引导、换能系统:生理功能变化的信号只有用一定的议
器设备显示、记录下来才有研究的价值。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装置能
将其引导到显示、记录仪器上。若生理信号是电信号引导系统可能
是引导电极。包括记录单细胞活动的玻璃微电极和记录一群细胞电
活动的金属电极。若生理现象为其他能量形式时,如机械收缩、压
【实验对象】
▪ 蟾蜍或蛙 【实验药品】
▪ 任氏液、食盐、l%H2SO4 【仪器与器械】
▪ 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
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破璃分针、蛙板(或 玻璃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 (或电子刺激器)、酒精灯
【实验方法与步骤】
▪ 1.破坏脑、脊髓 取蟾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手搓)、左手 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或示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 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 5.l-l)。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人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 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再将探针退 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人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 阻力,而且随着进什赌赊出现下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 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 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 脑和脊随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
力、振动、温度和某种化学成分变化等,都需要将原始生理信号转
换为电的信号加以引导,这就是各种形式的换能器。
▪
(3)信号调节放大系统:有的生理信号较为微弱,尚需进行
适当的放大。信号调节系统是一种放大器或放大器的组合,对信号
基线的位置和输出信号幅度的高低(增益,信号的Y轴)进行调节。
最原始的经典仪器是各式各样的杠杆、玛利式气鼓、各种检压计等、
理学实验中广泛应用,有替代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和记录仪的
趋势。
实验3 运动系统(一) ——骨骼
【实验内容】
▪ 1、观察、辨识、记忆人体骨骼的分布。 ▪ 2、观察、辨识、记忆人体206块骨骼的形
态、名称、位置。 ▪ 3、观察、辨识、记忆人体主要骨连结的
形态、名称、位置。 ▪ 4、观察、辨识、记忆骨骼重要组成结构
▪ 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 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 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 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图下脊柱和后肢。
▪ 3.剥皮一只手捏住脊柱的断端(注意不要捏住脊柱两侧的神经), 另一只手捏住其皮肤的边缘,向下剥去全部后肢的皮肤(图5.l-2)。 将标本放在干净的任氏液中.将手及使用过的探针、剪刀全部冲洗干 净。
【实验方法与步骤】
▪ 1、取出显微镜 从显微镜镜盒,以正确方式(一手托 镜臂一手托镜底)取出显微镜。
▪ 2、安装 正确安装目镜和物镜(高倍镜×40和低倍镜 ×10),正确放置切片于载物台上,使组织位于视野中 央,调整聚光镜至适当亮度。
▪ 3、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依次 观察四大基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