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的研究——以H市为例
社会学理论知识:女性主义社会学视角——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

社会学理论知识:女性主义社会学视角——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女性主义社会学视角——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们一直在探讨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的问题,特别是在女性权利的争取方面,女性主义社会学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女性主义社会学视角关注的是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如何影响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女性主义社会学的视角,重点关注性别角色和权力分配这两个方面,并试图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社会上涵盖男性和女性的一系列行为、身份和性别特征。
性别角色体现了何谓男人或女人,以及他们所具有的特征。
然而,这些性别角色并不仅仅是生理特征,还与文化和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性别角色是自然形成的,然而,女性主义社会学认为这些角色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女性主义社会学认为性别角色是受到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来塑造的。
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行为和认知,也给男性奠定了一个可衡量、没有感情、没有情感的标准。
女主角也许会被赋予家庭主妇的角色,并被认为不适合某些职业。
相对的,男性会被赋予独立工作和管理职位的角色,同时也必须掌握他人的情感。
性别角色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
总结而言,性别角色实际上导致了以下三个问题:1.限制女性的工作和职业选择;2.阻挡女性的虚荣心和成就感;3.强化了家庭的繁殖角色。
权力分配权力分配是在社会中谁拥有,谁控制和谁决定的问题。
女性主义社会学认为,被称作“男权制度”的体系使得权力的控制基于性别而不是能力成为了可能。
虽然这个体系中的男性并不一定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社会结构却赋予了男性的便利性和利益,他们能够无意识地从中受益。
这个体系以不同的方式扩大了间隔。
与男性客观地对待的事情相比,女性的需要和想法往往被轻视。
这在许多场合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被看作是“弱者”,预先决定了她们在许多方面所受的压力。
女性主义视域下《青木瓜之味》中人物的觉醒与被压迫

女性主义视域下《青木瓜之味》中人物的觉醒与被压迫第一篇范文《青木瓜之味》是越南导演陈英雄的处女作,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爱情和家庭的故事。
在女性主义视域下,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到人物的觉醒与被压迫。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影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他们在不同阶段的觉醒和压迫。
首先,影片中的女主角梅(Mai)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觉醒。
第一次是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目睹了母亲与情人的争吵和分手。
这次经历使她意识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家庭的脆弱。
第二次觉醒发生在她成年后,她与丈夫基(Ki)的婚姻生活出现了问题,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这个过程中,梅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开始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
其次,影片中的基也在一定程度上经历了觉醒。
在与梅的婚姻生活中,基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梅的压迫和束缚。
他在面对梅的改变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虽然他最终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但他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有所提高。
然而,影片中的人物并非完全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
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他们仍然面临着各种压迫。
例如,梅在婚姻生活中承受了来自基的压力,她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挣扎。
而基的母亲也在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中,承受着来自丈夫和儿子的压迫。
第二篇范文在分析《青木瓜之味》中人物的觉醒与被压迫时,我们可以从3W1H (What、Who、When、How)和BROKE(Belief、Relationship、Occupation、Knowledge、Experience)模型两个全新的视角来进行。
3W1H模型What(发生了什么)《青木瓜之味》讲述的是梅和基的爱情和婚姻故事。
梅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母亲的恋情和家庭的破裂,这使她在成年后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基则在婚姻生活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对梅的压迫,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Who(涉及了哪些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梅和基,他们分别是故事中的女主角和男主角。
此外,他们的家庭成员,如梅的母亲和基的母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社工考试练习题

试题库一、选择单项题1、社会工作又可称为(A)。
A.社会服务B.社会福利C.社会安全网络D.社会保障2、社会工作是一种(C)。
A.自发助人活动B.营利活动C.专业助人活动D.提供物质救助的活动3、矫治服务是指(C)。
A.针对监狱中的犯人的社会工作B.针对社区中的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C.针对监狱和社区中犯罪人员的社会工作D.针对犯罪人员家属的社会工作4、社会工作专业对服务对象的基本功能之一——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是指(B)。
A.为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物资B.让个人及家庭能够承担起基本社会责任C.让人们过上好日子D.让公民获得权力5、“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的含义是(C)。
A.在环境中解决个人的问题B.个人的问题产生于环境中C.个人的问题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D.个人的社会性问题与环境有关,个人的生理问题与环境无关6、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指(A)。
A.由于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而陷于生活极度困难的群体B.所有的社会成员C.贫困人员D.遭受各种困难的人员7、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是指(B)。
A.社会工作服务的人数增加了B.社会工作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C.弱势群体的人数扩大了D.贫困群体扩大了8、下列哪一项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素?(A)A.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B.救济物资C.心理辅导D.社会政策9、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的角色?(D)A.服务提供者B.支持者C.倡导者D.资源争取者10、老年人社会服务是指(D)。
A.照顾老年人B.治疗老年性疾病C.老人赡养D.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11、社会工作者的政策影响人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能(A)。
A.影响政策B.决定政策C.制定政策D.发布政策12、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者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是(D)。
A.研究人员B.兼职做研究C.研究助理来源:D.对服务对象的研究评估13、社会工作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指(C)。
A.心理咨询B.心理治疗C.聚焦于人与环境互动的心理问题D.精神疾病的治疗14、医疗社会工作是指(A)。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中国女性生存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反思中国女性生存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深入反思与研究。
我们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梳理和解读,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分析中国女性在家庭、职场、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存状况,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我们将首先概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对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女性解放道路的积极探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回顾中国女性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分析其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与地位。
我们将重点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进步与成就,以及她们在家庭、职场、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通过对中国女性生存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女性的发展和权益。
我们将提出推动性别平等、促进女性全面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为中国女性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框架,它旨在揭示和分析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提供理论支持。
该理论框架认为,性别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产物,是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视域下,中国女性的生存发展问题被置于更为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加以审视。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被视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往往从事着低薪、低地位、高风险的工作。
同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也承受着多重角色的压力,既是家庭的照顾者,又是社会生产的参与者。
职业压力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Sp 2 1 e.02 V0. 8 No 3 12 .
第 2卷 第 3 8 期
职业压力社会性别差异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吴 帆 林 川
(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天津 30 7 ) 00 1
[ 要 ] 在 我 国市 场 经 济 迅 速发 展 、 会 快速 转 型和 社 会 性 别 规 范 重 构 的背 景 下 , 业压 力 的 性别 差 异 以 及 从 社 摘 社 职
会 性 别视 角缓 解 女 性 职 业 压 力 的介 入 机 制 研 究 日益成 为 一个 重 要 议 题 。 章通 过 对 9 2名 公 务 员 和 企 业雇 员 的 问卷 调 文 1
查, 探索男女两性在职业发 展中的处境 与面临的主要压 力, 在此基础上 , 构建职业压力指数 , 以男性 为参 照, 从压力源 、
不恰 当的职业压力不仅不利于人身心健康 、家庭和 睦 、 织 效率 , 长远 角度 看 也会 对 经 济社 会 和 谐 和 组 从
持续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职业压力的产生机制、 表现形式 以及反应状况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一定的 差异。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 , 我们可以发现女性职 业压 力 问题 显得 非 常突 出 。 由此 , 职业 压 力 的性 别 差
14 1
北京科技 大学学报( 社会 科学版 )
21 0 2年 9月
图 1职 业 压 力关 系示 意 图
注 : +” 示 加 强 、一 ” 示 缓解 “ 表 “ 表
压 力源 是职业 压力 的来 源 , 那 些导致 压 力产 生 指 并且 与 职业有 关 的场景或 情境 。 职业 压力 源通 常来 自 个人 、 作和社 会 三方面 。 工 本研 究 主要从 工作任 务 、 工
女性主义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

女性主义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发展社会工作在普及社会性别视角、维护女性权益、推动平权运动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进行有选择性的批判和借鉴,是仍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必经之路。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整理,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史、服务模式进行梳理,结合当前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经验,对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特点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国内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
标签: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社会性别视角结束男权主义,消灭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成为女性主义给予世人的标签印象。
早在19世纪末,以西方女性主义者为代表的她们毅然高举社会性别视角的旗帜努力通过一系列社会行动扩大群体影响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时过境迁,女性权利地位在这一百多年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也逐渐摆脱农耕文明时代遗留的重男轻女的思维,但在很多情景下这股阴霾仍未散去。
近段时间,从“失踪女大学生”案件到“和颐酒店事件”,女性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频发,不间断地出现在报纸新闻头条,引发社会巨大反响。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当前的社会,社会性别视角尚未深入人心,女性仍然事实上处于难以逆转的弱势地位,平权运动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社会中争取话语权以保障自身权益。
社会工作作为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以弱势群体为对象,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福祉与社会和谐的学科和实务模式,推动两性平等、社会公平公正责无旁贷。
而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发展建设尚显稚嫩,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经验的学习,对于推动国内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女性权利的维护有着积极意义。
一、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定义社会工作以处在社会中不利地位的人群为导向,甄别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含义,有利于我们专业化、个别化地去看待社会问题。
对于这一领域的定义,研究人员有着不同的看法。
以Lena(2002)为代表的国外研究者出于对社会关系本质的关注和探索,认为女性主义社会工作是一项从女性的经验出发来进行分析问题,专注于女性社会地位与其个人困苦间的关联,通过对她独特需求的回应,创造工作者与案主间平等关系,并探讨结构上的不平等的工作[1]。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研究作者:冯豪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27期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针对解决家庭问题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了家庭工作。
通过分析女性主义思想与家庭社会工作的相通之处,对比发现了女性主义思想对于家庭社会工作的独特影响,认为女性主义和家庭社会工作在针对家庭中女性的特殊问题,可以实现更加紧密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女性主义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1 家庭社会工作及女性主义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由于婚姻、血缘或认领关系而构成的社会单位。
女性在家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
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有不在业、专门在家“料理家务”的女性6952 万人;到 2005 年,根据对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全国“料理家务”的“家庭妇女”人数已多达7287 万人。
从家庭内部的分工而言,女性需要承担家庭的生育职能;从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来看,女性的平均收入低于男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也作为男性的依附角色存在,地位要低于男性。
由于女性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收入的普遍提升,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家庭的社会生产功能逐步弱化,社会变迁使人们的家庭观念开始淡化,家庭功能逐渐由家庭向社会转移,其一,家庭生育功能弱化。
其二,家庭赡养功能的有限性,使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转移。
其三,家庭教育功能向社会分化。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配合,也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转变趋势。
其四,家庭情感需求功能的强化趋势。
与此同时,大量的家庭问题也开始出现,离婚率上升、稳定性下降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家庭状况变化的一大趋势,此外,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等等,近年来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

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一、本文概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发了无数的批评与研究。
然而,这些批评与研究往往以男性视角为主导,女性角色及其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被忽视或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哈姆雷特》,挖掘其中被忽视的女性声音和主题。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女性与《哈姆雷特》批评史的关系,揭示女性主义视角如何为这部经典作品带来新的解读和理解。
我们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女性主题以及女性主义批评如何挑战和重塑传统的批评视角。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哈姆雷特》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女性主义批评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女性形象虽然数量不多,但她们的存在对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和解读。
奥菲丽亚是《哈姆雷特》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她不仅是哈姆雷特王子的恋人,更是剧中复杂情感纠葛的核心。
然而,在男性书写的哈评史中,奥菲丽亚往往被边缘化,被视为悲剧的牺牲品和哈姆雷特疯狂行为的受害者。
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奥菲丽亚的形象并非那么简单。
她是一个独立、坚强、有思想的女性,她对哈姆雷特的爱情并非盲目,而是基于对他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她的悲剧命运并非完全由哈姆雷特的行为所决定,而是由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和权力结构所塑造。
葛楚德作为哈姆雷特的母亲,她的形象同样复杂而多面。
在哈评史中,葛楚德往往被描绘为一个软弱、无能的母亲,她对儿子的行为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痛苦。
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葛楚德的形象并非那么消极。
她是一个勇敢、坚强、有智慧的女性,她在面对丈夫的死亡和儿子的疯狂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的研究——以H市为例摘要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随着几次女权主义运动不断提升,但现代女性在职场中仍旧在遭受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这些不平等待遇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有出现,社工也不例外。
社会工作者作为新兴职业,在人们的眼前才出现不久,除去社工行业内的人员很少人了解这个职业的具体情况,也很少学者做针对社工群体的研究。
但随着社会工作收到国家的重视,行业逐渐发展,社会工作者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
而社会工作者群体在日渐壮大的同时,由于其行业的不完善,也积累了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社会工作者的作为女性从业者占比很高的职业,于是本研究选择将关注点放在女性社会工作者群体上,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即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探索女性的生命故事,来分析女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压力。
研究主要针对女性社工的职业压力事件和压力事件来源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访谈的方法,围绕女性、职场、社会工作、职业压力等几方面撰写访谈大纲,深入了解研究对象。
同时,根据访谈内容将六名研究对象的压力事件进行分类,由研究对象的个体经历拓展至群体,从社会支持及专业认同、工作量及工作满意度、感情与家庭生活、角色冲突四个方面对女性社工职业压力事件进行分析。
接下去结合访谈内容及压力事件寻找压力源,在社会环境、行业及工作环境、家庭因素三个主题下对压力源进行具体的分析。
最后根据压力事件及压力源的分析对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倡导男女平权、改善女性社会工作者就业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AbstractWomen's status in the workplace has been enhanced by several feminist movements, but modern women still suffer from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unequal treatment in the workplace. These inequalities occur in almost every profession, and social workers are no exception. As a new profession, social workers have just appeared before people's eyes. Apart from the social workers, few people in the industry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is profession, and few scholars do research on social workers. However, with the attention of the state on social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number of social worker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become a social group that cannot be ignored. While the social worker group is growing, it has accumulated many problems due to the imperfection of its profession, which needs to be studied and analyzed. As social workers are occupations with a high proportion of female practitioners, this study chooses to focus on the female social workers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tha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me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life stories of women and analyzes the occupational pressure of female social workers. This study main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events and their sources of female social workers. Through the interview method, an interview outline is written around women, workplace, social work,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other aspects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content, the stress events of the six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the individual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s was expanded to the group, and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events of female social worker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social suppor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workload and job satisfaction, feelings and family life, and role conflict. Nex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view contents and stressful events, the author searched for stressors, and made a specific analysis of stressors under the three themes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dustry and work environment, and family factors.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ress events and stresso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advocating gender equality and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female social workers.keywords Feminism, female social workers, occupational stress目录本科毕业论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WORDS (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5)(一)研究背景 (5)(二)研究意义 (6)二、文献回顾 (6)(一)女性主义的研究 (6)1.国外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发展现状 (6)2.国内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发展现状 (7)(二)国内外对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的研究 (8)1.职业压力 (8)2.社会工作者职业压力 (8)三、研究设计 (9)(一)研究方法 (9)(二)研究对象 (10)四、研究发现 (10)(一)女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压力事件及分类 (10)(二)女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压力来源 (13)1. 社会大环境 (13)2. 行业及工作环境 (14)3. 家庭 (15)五、结论、讨论与建议 (16)(一)结论 (16)(二)讨论与建议 (17)1. 改善就业环境,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17)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工社会认知度 (17)3. 改变传统思想,争取男女平权 (17)附录 (18)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女性作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的群体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一直遭受许多不公正、不尊重的对待。
自19世纪以来,女性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抗争,捍卫群体的利益,争取自身的权益,提升群体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女性权益抗争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女性在职场的平等地位争取,包括反职业性别歧视、平等薪资等方面。
女性在职场中除了需要面临工作负荷、竞争、人际关系等常规的职业压力之外,由于社会性别规范和文化的影响,在职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角色要求、社会期待,职场中性别隔离和歧视等因素也构成了职业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Barnett,R. C. &Baruch. C. K.,1987 )( Frone,M. R; Barnes,G. M. & Farrell,M. P.,1994)。
我国的女性职业困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面临的不平等条件较多,工作环境质量差,工资薪酬的差别对待等。
这些因素都促使女性在职场中承受巨大压力,面临诸如性别歧视、无法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生育歧视等问题。
女性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大大阻碍了我国女性发展的脚步(董婧,2015)。
截至2019年底,我国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数达到53.5万(中国社会报,2019),社工专业从业者数量也成倍增加,而社会工作者恰好是女性群体在从业者中占绝大多数的职业,意味着女性从业者在社工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她们的从业状况也最具代表性。
在国内社工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环境下,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的新型助人职业,拥有助人、多重服务角色叠加、薪酬福利待遇既定、专业认同感较低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给社工带来了诸如超负荷工作、职业角色冲突、薪酬福利待遇较低、工作不被认可等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谭银凤,2017)。
女性社会工作者需要同时承受来自性别及工作性质带来的额外压力,群体中已出现职业倦怠、离职率较高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