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讲第一课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类型三: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应用
例5.[2020·潍坊中考]水蒸气和天然气可用于制备氢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 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 B.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无机物 D.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7.[2020·临沂中考]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 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宏观:物质的 种类 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的 数目 可能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例题分析
例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 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 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D.50 g水与50 g酒精混合质量为100 g 即景提能 1.[2018·威海中考]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021·广安中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C)
A.4Fe+3O2 B.2Fe+6HCl
C.Fe2O3+6HCl D.Al+CuSO4
2Fe2O3 2FeCl3+3H2↑ 2FeCl3+3H2O AlSO4+Cu
考点4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
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依据 化学反应前后① 元素的种类 不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H2 (填化学式)。 (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 温室效应 ,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课件

例题解析
►类型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1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 是( B )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选项A中镁条燃烧有氧气参与,且生成的 氧化镁有一部分变成白烟扩散到空气中去了;选项 C中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选项D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它们都不能直接 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B。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解析】 (1)由于装置没密封,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二
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而使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答案 为:符合;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 (2)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原子的种类、 个数一定不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而分 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是一定发生改变的;分子的数目有 时也会相等;故答案为:①②⑤;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结束
Goodbye!
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
知识网络
化学反应 中的质量 守恒
质量守恒定 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 律微观解释
➢ 实验探究 ➢ 内容 ➢ 应用
➢ 过程 ➢ 三不变 ➢ 一变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①实验探究:用白磷燃烧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和氢氧 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两个实验来验 证质量守恒定律。 ②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__质__量___总和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 变的是______①__②__⑤________(填序号)。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5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综合素质评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灯的造型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的燃料是一种气体燃料X ,点燃X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 +5O 2=====点燃3C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 .H 2B .COC .C 3H 8D .CH 4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Mg +O 2=====点燃MgO 2 B .H 2O 2=====MnO 2H 2↑+O 2↑C .4P +5O 2=====点燃2P 2O 5D .4Fe +3O 2=====点燃2Fe 2O 33.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器表面会生成铜绿[主要成分为Cu 2(OH)2CO 3]。
铜绿受热易分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守恒来分析,铜绿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uOB .H 2OC .CO 2D .CuCl 24.下列现象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10 g 水受热变成10 g 水蒸气B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 .10 mL 水与10 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D .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的质量逐渐减小5.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消耗的 、和生成的的分子个数比为1∶1∶26. 在反应2A +B 2===2C 中,21 g A 和足量B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33 g C ,已知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6B .28C .30D .32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
《探究燃烧的条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PPT

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 可燃性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可燃物与充 足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 到自身的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步骤1中,蘸了水的棉花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 间过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蘸了水的棉花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还是会燃烧,因 为棉花上的水已经蒸发完,而棉花是可燃物,具有可燃 性,所以棉花会继续燃烧。
实战演练四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 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 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 原因是:
“火箭”使木船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木船的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战船逃脱,这些战船没有被烧的原因
(5)要在规定的区域、时间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我们来防火
讨论2:遇到火灾怎样才能逃生?火灾中有哪些自救方法?
比如楼房发生火灾,采取燃的原因是( C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实战演练二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 其原因是( A)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我们来灭火
①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其目的是隔绝空气)
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清理草木,以形成隔离带
②森林失火:(其目的移走可燃物)
(其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
要用高压水枪灭火
即降低环境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也有隔绝空气)
③建筑物起火 使用灭火器灭火
(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复习(六)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42页变式3 (1)0.4g
• 解:分析图示知:11.2g铁粉与稀盐酸完全 反应,设生成氢气质量x,反应后生成氯化 亚铁的质量为y
Fe + 2HCl = FeCl2 + H2↑
56
127 2
11.2g
y
x
56/2=11.2g/x x=0.4g
56/127=11.2g/y y=25.4g
反应后所得氯化亚铁的溶质质量分数: 25.4g/(11.2g+189.2g-0.4g)x100%=12.7%
100
111
10g
x
100/111=10g/x x=11.1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1g/111gx100%=10% 答:所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实验数据题
• 47页13题、45页18题、169页例题1
仔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到关键数据,进行计 算
45页18题:看表中数据,三次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1次和2次数据比较,黄铜样品质量过量;2次和3次数据比 较,稀盐酸的质量过量;1、2、3次数据比较,只有第二 次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 (2)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所得氯 化锌的溶质质量为y.
• Zn + 2HCl = ZnCl2 + H2↑
65
136 2
X
y 0.2g
65/2=x/0.2g x=6.5g
136/2=y/0.2g y=13.6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g-6.5g)/10gx100%=35% 所得氯化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6g/(6.5g+100g-0.2g)x100%=12.8%
复习(六)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守恒定律应用
1.守恒验证实验设计;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判断一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种类、元素质量、化学式); 4.推断物质中组成元素的质量、 质量比。 5.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1-6:BBDCCC;7:C、H、 O;C H O;8-12:CDD(AB)D;13: 4:32:36;2:1:2;4;32;36 14:NH4NO3 撞击 N2O +2H2O 15:C2H4;2.4g; C+H2O CO+H2; 否;B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 量守恒定律;D中有气体生成并 逸散到空气中了。
1、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 际问题 3、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内容:
六不变 质 微观: 量 宏观: 守 两变 微观: 概念: 恒 书写原则: 定 应 化学方 意义: 律 用 程式 MnO 2H2O2==== 2H2O+O2 读法: 计算(差量、过量)
2
宏观:
同桌互查
高温
A :2Mg+O2 ====2MgO;银白色 的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 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NaOH+CuSO4 =Na2SO4 +Cu(OH)2 B:
现象: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CaCO3 +2HCl=CaCl 2 +CO2 +H 2O C:
点燃
现象:有气体产生;天平不平衡 16. 4g;反应完成后立刻打开容器盖, 外界空气进入影响测定结果。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书写步骤:写、配、注、等
小组合作五:
根据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完 成下面的问题
①反应物为_______生成物为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 ②各物质间的微粒个数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
点燃
16 : 64 : 44 : 36 ③各物质间的相对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质量 等
于
定律。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没 有改变,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没有变化。所以,参 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第一部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 核心观念:H元素质量不变:X· 18
B.1.6g
C.4.2g
H 2O
D.8.5g
=2g
X=18g
产生氧气的质量:19g-18g=1g
针对训练:
2.现有40g某过氧化氢溶液,加入1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4g,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 的质量比为 A.1:8
H 2 O2 H2O
8g+1g+36g+10g=x+20g+31g
x=4g
形成观念: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针对训练:
1.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 含量,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 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 量为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学习目的1.看法定量研讨化学反响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能普遍地停止运用。
2.掌握定量研讨化学反响的算理—质量比例模型,能规范地停止计算。
实验情境:小明同窗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效果:气体发作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反响前68.6g,反响后65.4g小明所做的实验能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第一局部】定量研讨化学反响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一、定律感知〔1〕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变化。
二、定律运用【小组协作一】1.在室温下,将9.3g NaOH与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与50g稀硫酸混合,恰恰完全反响,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7.1g。
效果组:〔1〕实验进程中所发作的的反响有哪些?能否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2〕〝测定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7.1g〞有什么重要价值?构成观念: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针对训练一1.请依据以下图所示的实验进程和提供的数据〔发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反响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请依据以下图所示的实验进程和提供的数据,试计算反响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1.5克氯化钠完全溶解在202.10克氢氧化钠溶液和10克稀盐酸恰恰完全反响后的溶液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质量为克。
3.10克氧化铜与100克稀硫酸恰恰完全反响后的溶液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m克氯化钠溶液与n克硝酸银溶液恰恰完全反响生成w克氯化银应后的溶液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克纯度为80%石灰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响〕与m克稀盐酸恰恰完全反响生成n 克二氧化碳后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把4.5克含杂质(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 反应,待反应停止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0.1g。求: (Zn+2HCl===ZnCl2 + H2↑) ①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②这种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为X 根据题意: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 Zn+2HCl===ZnCl2 + H2↑ 65 2 X 0.1g 65 2 = X 0.1g ∴该锌粒中 3.25g Zn%= ×100% = 72% 4.5g
。
若2X + 3O2 = 2CO2 + 4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 2X + 3O2 = 2CO2 + 4H2O 反应前 C: 2个 2X中: H: 8个 O: 2个 O:6个 反应后 C: 2个
。
H:
O:
8个 8个
∴X的化学式为CH4O(或CH3OH)
练习
1.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 是 ( A )
例: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 + 3O2 = 2CO2 + 2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 C2H4 。 思路: X + 3O2 = 2CO2 + 2H2O 反应前 X中: C: 2个 H: 4个 反应后 C: 2个 H: O: 4个 6个
O: 6个 注意:X前的计量数
若2X + 3O2 = 2CO2 + 4H2O,试推断X的化学式
(4)进行准确、熟练的数学运算(这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5)要有完整的解题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这是解题规范的必需)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 …...…… 写 (3)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不忘乘以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列 已知量和未知量 比 列比例式 (4) 求解 …...….…..………………… 解
练习一:15.5克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 生成五氧化二磷多少克?
(找出下列所解答案中的错误) × 解:设可生成X克五氧化二磷 ①设未知数不正确 点燃 × P + O 2 ====== P 2 O 5 ②未配平 × 31 × 15.5
×
31 = --------15.5 ------142 X
142 X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复习课
考点全息整合
各物质的质量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分子 种类 质量 数目
·山东教育版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不是其他物理量,如体积 3.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守恒分析归纳:
宏观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 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所有代入化学方程计算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如果 是不纯物,则需要转换。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质量×纯度=不纯物质质量×(1-杂 质的质量分数) (2)气体、液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气体、液体的质量。 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密度(g/L) 液体质量(g)=液体体积(mL)×密度(g/mL) (3)若题目中只给出一种物质的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用量 往往用“足量”、“适量”、“过量”或“完全反应”、“恰 好完全反应”等来描述。如果同时知道两种反应物的质量,需 要考虑过量问题。 (4)注意已知质量的单位;设未知数的时候要设×××的质 量为X,而不能设××× X克;整个化学计算过程要带单位, 最后求出的X的值后写上单位。(无说明则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练习: 简单计算
1、已知40克硫磺恰好与40克氧气完全发 生反应,生成 80 克二氧化硫。现将50克 硫磺放在 40 克氧气中,使其充分燃烧, 实际上只有 40 克硫磺参与反应,则反应 80 后剩余硫磺 10 克,生成二氧化硫______ 克。
物质组成
2、有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 水,则对此化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思路: 乙醇中肯定有什么元素? 为什么有?
乙醇中的C元素、H元素的质量是多少?怎么求? 12 C ×100% = 44克× 44 = 12克 C: 44克× CO2 2 2H ×100% = 27克× 18 =3克 H:27克× H2O 因为乙醇23克>12克+3克,所以乙醇中还有氧元素 氧元素质量为: 23克 -(12克+3克) =8克
X= 3.25g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3.25g。 这种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72%
3、 将含3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片刻,冷却,称 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3.04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 的质量为多少克?固体残余物中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各为多少?
思路:反应中固体物质质量减轻了,原来3克+1克=4克, 加热片刻后剩余固体3.04克,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减轻?减 轻了多少?此减轻的是什么物质的质量?
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2Mg +
O2 ======
点燃
2 Mg O
2×24 :16×2 : (24+16)×2 48 : 32 : 80 若: 48克 :( )克 : ( ) 克 若:( )克 :( )克 : 40 克
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 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 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 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 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 (或反应物)的质量。
2KClO3 ── 2 KCl +
△
MnO2
O 32
↑
3 奇数配偶数法:找出出现次数最多且是奇数 个的原子,在其前面配2,然后依次配平。 如: C2H4 + 3 O2 —— —— 2 CO2 + 2 H2O 4.定一法:首先从一种化学式较复杂的物质着 手,并把计量数看为1,以此作为配平的起点 根据原子个数守恒,由已经确定的化学计量数 来确定其他化学式的计量数(可为分数)若配 平后出现分数,则在方程式两边各乘以某数, 使计量数变为最简整数比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练习:
4、根据已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方程式是否正 确。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1)3Fe + 2O2
加热
Fe3O4
(2)Mg + O2
(4)H2O (5)H2O2
通电
点燃
MgO2
点燃
不符合客观事实
(3)CH4 + 2O2↑
MnO2
CO2 + 2H2O
不符合客观事实
《化学方程式》知识归纳: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 学 方 程 式
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书写原则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宏观:
3、涵义
2、质量 3、微观:
4、书写步骤:写、配、注、等
5、应用
1、表示化学反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题步骤)
化学式
客观事实 质量守恒定律
·山东教育版
·山东教育版
解:根据题意,加热片刻生成氧气4克-3.04克=0.96克 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KCl的质量为Y
MnO2 2KClO3 ==== △ 2KCl + 3O2↑
245 X
149 Y
245 96 = X 0.96克 答: X=2.45克
96 ∴反应后固体残余物中 0.96克 剩余KClO3 96 149 = 3克-2.45克=0.55克 Y 0.96克 生成KCl 1.49克 Y=1.49克 有MnO2 1克
B.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可能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推断化学式
3、某种气态化合物R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R + 5O2 == 3CO2 + 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判断R的化学式为()
点燃
A. CH4 B. C3H8
C.C2H6O D. C3H8O
3.加热15.8g高锰酸钾,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的成分 是 ( A )
A.K2MnO4和MnO2 B.KMnO4、K2MnO4和MnO2
C.KMnO4和MnO2
D.KMnO4和K2MnO4
思路:根据氧气的质量来求生成这么多氧气需要分解多少 克高锰酸钾。要注意到15.8克高锰酸钾有可能没有全部分解。 所以15.8克这个数据在此不能直接用于计算。 解:设生成1.6克氧气需要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4) 写比例式,求解.….……..比
80×3克 X = ------------ ….. …... …………………………….解 48 = 5 克 答:3克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氧化镁 5 克。 (5) 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根据物质的组成及化学方程式 求各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 原子质量)与化学式前边计量数的乘 积,计算时必须准确无误。 (2). 解题格式的书写要规范化。 (3). 注意单位的书写要求。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2H2+O2
点燃
2H2O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 件下,反应生成了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配平方法:
1.观察法:从方程式中最复杂的化学式入 手,依次配平其他的。点燃 如: 3 Fe + 2 O2 ─── Fe3O4 ─── 、 、2.最小公倍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