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中医治疗
中医施治脑萎缩 熄风止颤疗效佳

中医施治脑萎缩熄风止颤疗效佳作者:朱福珍来源:《金色年代》2013年第04期脑萎缩(大脑萎缩、小脑萎缩)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引起老年痴呆症。
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基于这一理论,“补脑益肾,熄风止颤”疗法秉承中医五行理论,上通血脉内调脏腑,对脑萎缩辩证施治,效果显著。
专家简介:朱福珍中医主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科临床医疗30余年,对多类性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82年在上海市举行的中医行业业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对帕金森、脑萎缩、抑郁症等有独到之处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地址:广灵四路351号上海瑞虹门诊部专家咨询台Q:我的母亲今年75岁,近来出现记忆力减退、吐字不清、走路困难等症状,去医院诊断为脑萎缩、老年痴呆,我想了解像我母亲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延缓病情?A:很多人认为,脑萎缩是衰老的必然趋势,无法预防、无法治愈,其实不然。
你母亲的情况属于发现得早,积极采取一些正确措施,从内外两个方面预防,可把危险因素遏制在萌芽状态。
内: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
预防脑萎缩,应该积极防治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这些疾病是诱发脑萎缩的重要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外:增加社会活动。
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延缓脑萎缩的进程。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可以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Q:我先生今年81岁,一年前诊断为脑萎缩,吃了很多西药,可是副作用越来越大,病情也没有得到遏制,我想了解治疗脑萎缩的有效方法,是否存在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式?A:目前,临床上对脑萎缩的治疗类药物品种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
小脑萎缩中医治疗近况

基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编 号 :30901927);教 育 部 新 世纪 优 秀人 才 计 划 (编 号 :NCET一07—0616);高 等 学 校 博 士 学 科点专项科研 基金(编号 :201012101 10005);天津市应 用基础及 前 沿 技 术 研 究计 划 (编 号 :09JCYBJC12600)。
中医据其 l临床表现 大致 相 当于 “喑痱 ”。中医学认 为 , 该病属于先天 禀赋 不足 ,肾元 亏虚 或疾病 迁 延 日久 ,气血 不 足 ,脑 髓 不 充 ,筋 脉 失 养 所 致 ;或 因情 志 失 调 ,气 机 不 畅 , 气滞血瘀致使 五脏 功能失调 使然 。其 中 以。肾元亏虚 为本 , 《内经》云 :“。肾者作强 之官 ,伎巧 出焉 ”。只有 肾脏 作强 功 能正 常 ,人体动作方能协 调 自如 。因为 肾受 五脏 六腑之精 而藏 之 ,且生髓 并上 注 于脑 ,使 髓海 充养 ,髓 海有 余 ,则 轻 劲多 力 ,自过 其度 。髓 海不 足 ,则脑 转 耳 鸣 ,胫 酸 眩 冒 ,目 无所见 ,懈怠 安 卧。即 肾精 亏 虚可 出现 头晕 耳鸣 眼花 ,四 肢 乏力 ,精神疲惫 ,走路不稳 ,甚则 卧床不起 。
目前 ,西 医治 疗 小脑 萎 缩 尚无 有 效 方 法。有 报 道认 为 ,人神 经干细胞移 植可 治疗 小脑 萎缩 ,胎脑 小 脑移植 治疗小脑萎缩 j,还有报道称 长春西汀 注射液可 以辅助 治 疗小脑萎缩 等 ,还处 于探 索 阶段 且疗效不 稳定 。相 比而 言 ,中医药治疗该病有其独特优势所在 ,远期疗效肯定 。 3.1 中医内治法 :刘松林 用滋 肾荣脑 法治疗小 脑萎缩 , 基本方药用 :珍珠母50 g(另包 ),熟地30 g,黄芪20 g,龟 板 胶 、丹参各15 g,淮 牛膝 、石菖 蒲 、天麻 各 10 g,甘 草5 g。言 语不清 ,头重麻 木者 加泽 泻15 g,白菊10 g;头 昏心 烦者 加 枣仁 15 g,知母10 g;肾阳虚者加仙茅 、巴戟天各10 g。每 Et 1剂 ,每 剂煎 3次 ,每次 加水500 mL,文火 煎 至250 mL,分 早 、中、晚 3次 温服 ,并 配 合功 能锻 炼 ,疗效 较 满意 。贾 胜 祥 辨证 论 治将 小 脑 萎 缩 分 为 五 型 ,有 心 肾 阴 虚 型 、肝 肾 不足型 、脾 肾阳虚性 、肺 肾气 虚型 、。肾虚 型又分为 肾阴亏虚 型和 肾阳不 振型 ,用药 分别 是天 王补心丹 加减 ,杞 菊地黄 丸或一 贯煎 加减 ,附子 理 中汤合 四神丸 加减 ,人参 固本 丸 加减 ,六 味地黄 丸或左归饮加减 和右归饮加减 ,疗效满意 。 3.2 针灸疗法 :庞 勇 取 风池 、合谷 、太冲 、环 跳 、阳陵泉 、 曲池 ,均 为 双 侧 ,针 刺 得 气 后 ,施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留 针 30 min,每 日1次 ,显 效 率达 100% 。刑 文 台 针 刺 取穴 :风 池 、华佗夹 脊 、中脱 、气海 、天枢 、足三 里 、骸 关 、涌泉 。手法 : 风池平补平泻 ,余穴均用补法 ,涌 泉用艾 条温和灸 。留针 温 灸30 min。每 日 1次 ,每周6次 ,疗 效显 著。骆君骅 等” 主要 选取督脉 和手 足三 阳经 皮部为 主治疗小 脑萎缩 ,穴位分 为 两组 ,第1组取百会 、后顶 、风府 、巨骨 、曲池 、小 海 、外关 、鱼 际、犊鼻 、阳陵泉 、委 中、足 三里 、三 阴交 。第 2组 取百 会 、脑 户 、大 椎 、风池 、肩 三 针 、曲 泽 、足 三 里 、委 阳 、委 中 、太 溪 、昆 仑 、太冲 、解溪 。两组穴位 交替使用 。患者取 坐位 ,穴 位常规 消毒 , ̄7.25 mm毫针 ,针体与皮肤呈3O。角 ,针 尖沿着 皮下浅 表层 刺人穴位 ,不提插捻 转 ,医者针下 以松软感 为宜 ,若病 人有 酸胀 等感 觉 ,说 明进针过深 ,宜重新 调整 。留针30 min, 隔 日1次 ,10次 为1个 疗程 ,共5个疗 程 ,疗效显著 。
脑萎缩治疗最新办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脑萎缩治疗最新办法有哪些
导语:脑萎缩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导致我们出现脑萎缩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脑部长期缺血,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脑部的保护
脑萎缩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导致我们出现脑萎缩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脑部长期缺血,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脑部的保护工作,避免出现脑萎缩这样的病症,一旦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脑萎缩的前兆,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才行,避免疾病的恶化,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些脑萎缩的最新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脑萎缩的治疗方可以通过解释、疏导等向病人介绍神经衰弱的性质,让其明确本病并非治愈无望,并引导其不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症状之上,支持其增加治疗的信心。
另外还可采用自我松弛训练法,也有心理医生采用催眠疗法治疗。
2、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有其独到的见解,且疗效显着。
传统的以西药治疗失眠和抑郁症的方法,往往副作用大、容易上瘾。
中医药具有安眠抑郁药没有的脑萎缩的治疗优点,即不会成瘾,也不会产生依赖性。
脑萎缩治疗最新办法.
3、药物治疗:最新的舒眠解郁组合阶梯式疗法;较常使用的有抗焦虑药及抗抑郁药,这些药对稳定病人焦虑烦躁或抑郁情绪有明显效果,其中抗焦虑药又多有改善睡眠作用。
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黛力新与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若部分病人自觉脑力迟钝、记忆减退,可予服用小剂量脑代谢改善剂,如吡拉西坦、银杏叶片等。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系心脾两虚或阴虚火旺所致,治疗时应按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不同的处方。
此外,针灸、气功、推拿、拔罐等传统的中医疗法,对部分神经衰经也有一定疗效,可在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治疗脑萎缩最好的药有哪些

治疗脑萎缩最好的药有哪些脑萎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部疾病,大家都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体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位,一旦这里出现问题,对与人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大脑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对于脑萎缩更是如此,那么治疗脑萎缩应该怎么办呢?最好的药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治疗脑萎缩的药物之一:抗脑衰胶囊。
成份:熟地黄、制何首乌、人参、黄芪、远志、茯神、石菖蒲、酸枣仁、卵磷脂、枸杞子、葛根、维生素E等21味。
功效: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强身健脑。
主要用于因肾精不足,肝气血亏所引起的精神疲惫,失眠多梦,头晕目眩,体乏无力,记忆力减退。
治疗脑萎缩的药物之二:补脑丸。
主要成份:当归、枸杞子、酸枣仁(炒)、柏子仁(炒)、益智仁(盐炒)、龙骨、远志、胆南星、天麻、石菖蒲、琥珀、肉苁蓉等。
功效:滋补精血,健脑益智,安神镇惊,化痰熄风。
主要用于脑萎缩引起的迷惑健忘,记忆减退,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心悸不宁,癫痫头痛,神烦胸闷。
治疗脑萎缩的药物之三:脑萎缩浓缩剂。
主要成分:龟板、黄芪、红花、蜈蚣、益智仁、何首乌、杜仲炭、远志、丹参、水蛭、山芋肉、三七片、鹿角胶、大黄、五味子、全蝎、天麻等。
功效:填精补髓、健脑益智、活血通络、补脾益肾、醒脑开窍,具有激活脑细胞活力,修复脑细胞脑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元代谢,调节脑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的脑部生理功能。
主要用于治疗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反应迟钝、行走不稳、神情呆滞、思维紊乱、失眠多梦、二便失禁、喜怒无常、肢体麻木、瘫痪等各种脑萎缩、老年痴呆症状。
脑萎缩的治疗药物,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希望这些介绍能够对大家认识这种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脑萎缩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脑部疾病,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的病症,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积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这样才能尽快彻底治愈疾病。
脑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
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1、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
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
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水煎服。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2、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
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原文链接:/nws/2014/0118/153055.html
脑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萎缩疾病是近年来比较多发的脑部疾病之一,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会积极的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中医对于脑萎缩的治疗也很多,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脑萎缩疾病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
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பைடு நூலகம்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3、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
脑萎缩的中医食疗法

脑萎缩的中医食疗法关于《脑萎缩的中医食疗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脑萎缩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病症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身患那样病症后,要立即的开展医治,不然病情恶化后,对病人心身影响非常大,那小脑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是非常好之选,中医学在改进小脑萎缩病症上,全是有非常好实际效果,因而对那样治疗方法挑选,病人也是能够安心开展的。
小脑萎缩的中医养生法:1、第一种合理医治小脑萎缩的食材是,脑蛋白。
动物的脑蛋白对小脑萎缩病人而言全是绝品,脑花(或牛、羊脑)2副,白木耳,木耳各6克,平菇6朵,鸡蛋3只,制首乌汁2汤匙,食盐,鸡精等调味料各适当。
将二耳,平菇打开,清洗,二耳剁碎,平菇切条,鸡蛋煮开,去壳预留,脑花去肌肉筋膜,上锅煮熟后剁碎,同放进沸水中煮透,下鹑蛋,制首乌汁及调味料等,烧开,加适当淀粉勾芡即成。
权威专家提示,小脑萎缩病人们在日常饮食上一定要多吃脑蛋白,多吃才可以让您尽早解决小脑萎缩的困惑。
2、可以吃银耳煮肉:银耳15克,精生猪肉500克,红枣10枚。
将木耳泡开,去根蒂、残渣、清洗,生猪肉清洗切成片,老冰糖捣烂,红枣削皮,同放锅中,加冷水适当,文火烧开后,转慢火炖至银耳烂熟即成。
可补胃益中,适用肠胃亏虚所造成的虚损百疾,眩晕,困乏,动不动喘气,记忆减退,心悸,失眠,梦多等。
3、能够适度的多吃一些牛羊肉:可益气补血,健脾养胃,适用中老年肠胃虚损,心血不足,记忆减退失眠,体弱多病削瘦,纳食降低等。
在对小脑萎缩的中医治疗方法了解后,医治小脑萎缩病症的情况下,病人能够依照以上方法开展,但是对这种饮食疗法方式应用,病人也是要长期性挑选,另外对比较严重的小脑萎缩病人,疾病治疗的情况下还要挑选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对减轻病症才会出现协助。
【中医偏方】脑萎缩特效方

【中医偏方】脑萎缩特效方
脑萎缩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
病理上表现为脑组织体积缩小,细胞数目减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
【药材】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菖蒲10克、益智仁10克、钩藤15克、天麻10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
【用法】其中每付药中的钩藤另包一边,待一付药连续一下熬到第三次时最后五分钟时再放入熬五分钟。
因该药药性易挥发,只能熬5分钟左右。
特别注明:要用该药时,可先请自己当地的中医看下药方,以便安全使用。
小脑萎缩中医案例

小脑萎缩中医案例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构音障碍等症状。
中医对此称为"痫痿"或"痿证"。
下面是一个小脑萎缩患者的中医诊治案例:
患者,男,58岁。
半年前开始出现步态不稳、言语含糊,还伴有手足麻木。
到中医诊所就诊,经中医师诊脉、望舌、检查体征后,确诊为"痫痿"证。
医师分析:本病属于肝肾亏损,风痰阻络所致。
肝主疏泄,肾主骨髓,二者亏虚,则脑失濡养,痰浊内阻,风邪乘虚而入,从而导致小脑受损,出现步态失常、言语障碍等症状。
治则:疏肝健肾,化痰息风。
处方: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杜仲10克,菟丝子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僵蚕9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全蝎10克。
两周后,患者言语稍有好转,步态尚无明显改善。
遂加味续服两周:生黄芪20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牛膝15克,蜈蚣10条,全蝎15克,钩藤15克。
一个月后,患者言语已基本正常,步态明显稳健。
中医师嘱其坚持服药两个月,并结合气功导引功法锻炼,以固本培元,防止复发。
通过中药化痰息风,健脾补肾,调理肝肾亏虚的病因病机,达到了良好的
临床疗效,为小脑萎缩患者提供了一条中医康复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萎缩的中医治疗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
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
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
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鹿角胶等水煎服。
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
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
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
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
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
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水煎服。
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
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
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
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所治疗的病例经CT对照,治疗后都有明显的改善。
此外,不论何种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均可配合动物的脑、脊、骨三髓进行治疗。
●脑萎缩的家庭护理①加强营养、改善营养状况,保持膳食平衡和心理健康;②多读书、多看报,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适度参加锻炼;③增进认知活动,努力恢复以前的生活经验和能力;④增强病人的定向力,若定向力障碍严重时,应避免单独外出;⑤促进语言沟通,协助病人增加人际交往,如参加娱乐活动,户外活动;⑥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减少室内物品的变动,保障病人安全;⑦注意清洁卫生,维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脑萎缩的饮食原则(1)供给充足的必需脂肪酸。
膳食中提供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大脑维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核桃、鱼油、红花油,月见草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多,在膳食中可适量增加。
(2)注意给予低糖饮食。
因为过多的食糖,特别是精制糖摄入过多,易使脑功能出现神经过敏或神经衰弱等障碍。
(3)膳食中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E、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丰富的食品、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衰老。
(4)各种菜肴烹调时,不要放过多的味精。
脑组织通过酶的转换使谷氨酸生成γ-氨酪酸。
摄入过多的味精时,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老年医学研究发现,饮食中含有的一些矿物质与防治老年痴呆症关系密切,例如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持心功能的正常活动,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镁是各种酶反应的辅助因子,与钾、钙等元素协同维护心肌和防治动脉硬化,从而增强脑的血流量,有利于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在日常饮食中注意补充海产品、食用菌、豆类及其制品、鱼类、乳类、芝麻酱、各种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便可以使机体获得足量的矿物质。
据临床观察,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核黄素、叶酸、维生素A和维生素B12等均低。
在日常饮食中多注意补充些粗制粮食和各种动、植物性食物,便可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
脑萎缩 naoweisuo脑萎缩是以病理改变命名的一种脑病,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增深,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
并有轻度胶质增生及脑动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发展为痴呆,终至智力丧失为其临床特征。
根据脑萎缩的部位和涉及范围又分为大脑、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局限性及弥漫性萎缩,皮质型和中央型萎缩。
大脑萎缩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
临床以记忆力障碍,情感障碍,性格行为的改变,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
小脑、橄榄体、桥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临床以步态不稳,书写障碍,肢体震颤,言语含糊,骨骼畸形为主要特征。
中医称为足能伸而走不稳,手能举而抓不稳,步态蹒跚,动作笨拙,言语謇涩,或有头摇、颤震、痉挛。
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患者,病程可逾数年甚至10余年,女性多于男性。
可分为脑动脉硬化性脑萎缩、老年痴呆性脑萎缩、中风后脑萎缩、颈椎病及脑外伤后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性脑萎缩、小儿窒息后缺氧性脑萎缩等。
中医尚无本病专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入中医学痴呆、健忘、眩晕、震颤、失眠、癫证、郁证、痿证、虚损等病证范畴。
●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三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萎缩的具体方法:1.针灸推拿针灸推拿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临床分型,一般将脑萎缩分为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蒙脑窍型、瘀阻脑络型四型。
然后依据临床分型,再选择穴位和治法,确立治疗方案。
(1)针灸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同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开通脑窍,促进脑萎缩患者康复的目的。
①肾精不足型以补益肾气、益精填髓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百会(或四神聪)、太溪、命门、肾俞配穴--关元、脾俞、复溜、阴陵泉针刺方法:百会平刺,勿提插,多捻针、留针;关元可用灸补法;余穴均用补法。
②气血亏虚型以补益气血、养血健脑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配穴--肾俞、胃俞、关元针刺方法:关元可用灸法或温针灸,余穴以补法为主。
③痰蒙脑窍型以健脾化痰、益脑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丰隆、脾俞、神门配穴--曲池、百会、阴陵泉、风池针刺方法:脾俞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④瘀阻脑络型以活血化瘀、通络开窍为主要治法。
针灸选穴:主穴--风池、太冲、血海配穴--百会、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方法: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百会只捻转,不提插;其余穴位用泻法。
上述针灸选穴是临床选穴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际施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坚持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选用,以达最佳治疗效果。
另外,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选用头针治疗,如有运动功能障碍的选用运动区;共济失调者可选用平衡区;语言障碍者可根据语言障碍的类型分选语言区(语言Ⅰ区、语言Ⅱ区、语言Ⅲ区);有感觉障碍者,可根据感觉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对应的头针感觉区;有震颤者,还可选用舞蹈震颤区。
当然还可运用时间针灸,定时开穴施治,采用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定时开穴进行针灸将可在选穴少的情况下,取得较为突出的疗效。
针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病人身体有其他发热、感染、血液病、软组织损伤等不宜针灸者可暂停针灸。
(2)推拿推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肢体或穴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对于脑萎缩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肢体功能障碍,推拿部位则以头面部为主。
头面部采用的推拿施治手法主要有:开天门,推坎宫,分推额阴阳,揉运太阳,双揪铃铛,分推面颊,掐人中,点揉神庭、百会、前顶、后顶、脑空、脑户、风池等穴,五指拿头顶,三指拿颈项,扫散法,干洗头等。
若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则同时要求做肢体推拿,上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拿上肢、滚上肢内外侧面,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等穴,摇上肢肩、肘、腕、指关节,捻指,拔伸手指,搓上肢,抖上肢等;下肢的推拿手法主要有滚下肢内外侧面,拿下肢,点揉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拔伸下肢,摇下肢髋、膝、踝关节,抖下肢等。
腰背部可选用滚法,擦法,拍法,点揉背俞穴、华佗夹脊穴等手法。
另外,对于小儿患者还可采用捏脊,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根据症候的虚实,选用脾经、肾经、心经、肝经、肺经的补泻手法进行对证施治。
推拿手法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每周治疗6次,休息1天,由推拿医师直接给患者操作。
注意有骨质关节结核、骨髓炎症、按摩部位局部皮肤破损、妊娠期、出血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脓毒血症等推拿禁忌症者禁用推拿手法。
2.康复(1)运动功能康复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等,重点介绍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平衡功能的训练在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把训练分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训练:先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倚靠到无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学会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变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
以后练习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动态平衡。
②站立平衡练习:有些患者开始训练站立平衡很难,可先借助直立架体会站立的感觉,然后慢慢练习由依托到无依托站立。
在站立位下要求触摸不同物品,并可在平衡训练器上练习重心向前后左右转移,提高双腿支撑负重能力及双腿站立平衡能力。
同时可在双肩外侧或骨盆两侧施加推力,训练其动态平衡;站立的地面可从平到不平,还可让患者在海面垫上站立,随着平衡能力的改善,最后进展到站立位作头、上肢、躯干以至下肢的各种动作,在摇晃板上练习站立。
③坐位起立平衡:练习从有依托到无依托下起立,注意站立时双下肢要同时负重,让患者反复体会双腿支撑坐站的感觉,可先在高凳上练习坐站,然后逐渐过渡到低凳坐站,在坐下时不要有跌落姿势;④步行平衡练习:即在训练步行中的稳定性,开始可在平衡杠内练习向前向后行走,或靠墙做向前向后移动,然后练习沿直线或在较窄的平衡木上行走,并练习在行走中突然止步、转体、拐弯及跨越障碍。
随着步行能力的提高,可加快行走的速度,以提高平衡能力。
步态的训练是在分析步态的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异常步态的姿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态的训练是在坐位和立位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
包括训练前准备,平衡杠内训练,室内行走训练,活动平板上练习行走等训练活动,以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帮助患者恢复走路姿势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