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南洋中学:杨静课程

合集下载

教学工作通报

教学工作通报

教学工作通报(2005年第2期,总第8期)五年六月三十日教务处主办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教学建设与改革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 (1)上饶师范学院第二届多媒体课件立项资助项目 (3)2005年度教学基本文档建设先进个人和学院对系(部)抽查结果 (4)第二届“听课月”活动总结 (5)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申报教授副教授资格的教师公开教学情况(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7“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当选者名单(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8)2005届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结果 (9)教学成果江西省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获奖名单 (9)实习基地建设上饶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和专业实习基地 (10)教师风范“我心目中师院的好教师”当选者名单 (11)教学效果2005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目录 (12)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上饶师范学院第十二届大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结果 (14)上饶师范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结果 (16)上饶师范学院2005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饶师院教字[2005]17号,二00五年四月二十五日)1.郑大贵、徐健、张文伟、周鹏、马江山、黄登纪:教学管理文档建设及其作用研究资助经费0.12万元2.黄时祥、侯仁恩、谭国律:大众化教育形势下数学教育专业主干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资助经费0.12万元3.刘晓梦:心理学专业英语多媒体教学资助经费0.12万元4.谢国豪、肖竹平、叶红德、谢嘉霖:改革有机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资助经费0.12万元5.李亚英、毛明才、吴漱玉、林敏花、吴树仁:运用微格教学进行“说课”的探究与实践资助经费0.12万元6.毛杰健、柳仕飞、冷建军(学生)、徐磊(学生)、季娜(学生):设计性实验的研究和开发资助经费0.12万元7.黄姣玲、何奕娇、徐国琴、蒋皓、纪旻琦: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资助经费0.12万元8.罗朝晖、王艾平、林弘、林国卫:普通动物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资助经费0.12万元9.樊明亚、胡水华、徐和清、程有保、叶阳: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资助经费0.12万元10.黎爱平、马达才、郭建华、徐晓晖:高等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实践资助经费0.12万元11.陈道龙、戴冰、包志刚:《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件资助经费0.12万元12.周玉林、熊鹏荣、毛家发、黄亮: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资助经费0.1万元13.王艾平、徐卫红、丁王争、徐芬芬:网络技术在植物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资助经费0.1万元14.谢旭慧、胡松柏、黎平、李莺、卢国龙: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开发现代汉语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资助经费0.1万元15.刘影春、揭新华、王艾平:广告学课程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资助经费0.1万元16.熊艰、陈博政、余杰、徐信叶、余为益:理科公共计算机教学中整合专业应用的改革探索资助经费0.1万元17.陈晓芳、袁平、汪晓万、姚素蓉、方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资助经费0.1万元18.曾高荣、张春红、徐牡莲、熊艰:智能组卷系统开发资助经费0.1万元19.付继强、陈永青、何丰妍:《室内设计》多媒体课件资助经费0.1万元20.徐信叶、熊艰、吴连发、陈博政: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资助经费0.1万元21.冯会明、张志荣、刘佩芝、许正昊:本科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索资助经费0.1万元22.刘晓雪、黄娇玲、章福彬、苏丽琴、李小红:对英语听力教学中预测训练的调查及思考资助经费0.1万元23.张文广、陈发云、黄海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无机化学双语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构建资助经费0.08万元24.张林宝、陈耕春、赵诚民、刘翠娟:力学原理与技术讲解结合对田径普修课教学效果积极性影响研究资助经费0.08万元25.孙营、汲军、辜秋菊:高校实用写作教学层递训练体系的构建资助经费0.08万元26.程立斌、熊熙烈、周景、李建生、黄益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研究资助经费0.08万元27.周虹、姚素蓉、韦敏、杨咏:高师音乐专业开设弋阳腔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资助经费0.08万元28.彭小平、王学军:数据处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资助经费0.08万元29.金姝兰、凌云、毛尚俊、李永飞:地理专业文理兼收与分层教学资助经费0.08万元30.徐芬芬、叶利民、徐卫红、王爱斌: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资助经费0.08万元31.王晓燕、黄汝干、张玮: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资助经费0.08万元32.傅敏、周景、杨静:大学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的研究资助经费0.08万元33.朱小阳、樊明亚、黄登纪、章丽、陈群:以论辩实践为基本形式展开逻辑学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资助经费0.08万元34.程宏燕、邱忠善、周春晔、阳瑞珍: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的探索资助经费0.08万元35.张灵、童腮军、张继平:高师《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资助经费0.08万元上饶师范学院第二届多媒体课件立项资助项目(饶师教务教质函[2005]13号,二00五年六月三日)1.颜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2.苗壮、周玉林:操作系统3.黄亮、谭国律:计算机网络4.章幸辛、黄剑玲、丁克祥(学生)、俞方陶(学生)、黄颉(学生):解析几何5.汪德宏、苗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6.刘睦清:无机化学7.叶青:分析化学8.彭小平:化学工程基础9.吴长庚、陈晓芸、应子康、张梅、马宾:中国古代文学10.郑莲香:中学英语教学法11.樊明亚、周模顺、诸葛竑:民法学12.俞来德、徐启斌、俞幼华、程有保: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13.吴晓东、徐启斌、邱忠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14.赖声利、叶阳、胡国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5.张文伟:世界通史·古代部分16.张志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7.冯会明:中国古代史18.侯立春:地理信息系统19.张香凤:旅行社经营管理20.陈晓芳、史闽、刘学风、姚素蓉、汪晓万:歌曲分析与写作21.项建民、龚婉敏、陈燕、徐海虹、林园媛(学生)、赵晓芬(学生)、刘建涛(学生):学校体育学22.邱少霖、邱幺聿、刘刚:运动生理学23.胡兰:公共心理学24.童腮军:专业心理学25.梁凤华、吕福松:学校心理咨询26.周鹏、揭新华、李旭荟: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27.程肇基、王光华、王艾平:思想道德修养28.王艾平:动物生物学29.徐卫红:植物生物学30.罗朝晖:人体解剖生理学31.邓接楼、王艾平、张宗良:普通遗传学32.叶利民、徐芬芬:微生物学33.徐芬芬、叶利民:植物生理学34.熊艰、吴连发、陈博政、余杰、余为益、徐信叶、徐牡莲、潘海珍、刘金华、张春红:计算机文化基础35.邱梅珍、戴德翔、龚婉敏、赵小龙、黄鹭英:体育舞蹈2005年度教学基本文档建设先进个人和学院对系(部)抽查结果(饶师院教字[2005]22号,二○○五年四月三十日)教师的教学基本文档是课程、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教师的教学基本文档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以评促建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识核心课选课手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信息服务网

通识核心课选课手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信息服务网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11-2012-1.2011级)教务处2011年0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目录目录 (1)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7)人文学科 (8)交响音乐鉴赏 (8)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9)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0)天文学史 (11)中外文化 (12)大学语文 (13)建筑赏析 (14)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5)世界民族音乐鉴赏 (16)世界华文文学专题 (17)老庄元典选读 (18)孙子兵法 (19)社会科学 (20)法律与道德 (20)当代中国外交 (21)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22)Handbook of 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 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22)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23)人与环境(A) (24)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25)大学化学 (26)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27)生命科学导论 (28)生命科学实验探索 (29)信息素养与实践 (30)力学仿生——启示与探索 (31)地球生命 (33)大学生健康导论 (34)数学或逻辑学 (35)统计原理 (35)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36)通识核心课程教学安排表 (I)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我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学或逻辑学四个模块。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无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系统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 并与无机化学实验密切配合, 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并了解研究无机化学的一般方法, 懂得无机化学基本知识的应用。

讲授96个学时, 6个学分。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 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 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

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 通过几个案例, 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 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典型案例1.案例简介本案例属于无机化学第四章教学内容, 主要讲授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经验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与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知识。

融入的思政元素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路线与构建和谐社会等大政方针, 让学生学会自身与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案例2.1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 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的状态。

2.2化学平衡的特征:2.3生态平衡2.3.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3.2生态平衡的特征2.4化学平衡与生态平衡的联系与区别化学平衡是物质转化的平衡, 生态平衡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转化的平衡。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 生态平衡与化学平衡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各种化学元素。

2.5经验平衡常数2.6多重平衡规则2.7平衡转化率2.8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建立平衡,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将被破坏, 从平衡态变为不平衡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的公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名单的公告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
能力比赛获奖名单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2.01.21
•【文号】
•【施行日期】2022.01.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
赛获奖名单的公告
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我部组织举办了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320个城市举办了地市级比赛,5709所职业院校组织了校级比赛,23.77万名教师积极参加。

经网络初评和决赛评审,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共产生拟获一等奖85个、二等奖176个、三等奖268个;经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组织评审,军事职业组共产生拟获一等奖8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24个。

根据程序,已对拟获奖名单进行了网上公示,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持续发挥教学能力比赛赛事风向标作用,通过组织专题研修、教学观摩、集体备课、交叉听课等方式,将比赛成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指导广大职业院校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适应前沿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趋势,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
主发展能力,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组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二等奖
(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一等奖
(三)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二、高职组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以半导体器件课程为例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探索——以半导体器件课程为例

[收稿时间]2023-06-19[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专项课题“厚植思政教育于高校微电子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2021JSJY103);扬州大学2022年“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半导体器件”;教育部第二批就业育人项目(20230102493);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微电子一流专业——模拟电子技术‘金课’课程培育”(JGZD20003)。

[作者简介]金豫浙(1984—),男,浙江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可靠性分析及产业化应用。

通信作者:夏炜炜(1981—),男,江苏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半导体材料及器件。

[摘要]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内国际新挑战和新机遇,文章立足人本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大逻辑,为实现“以德养人”“以史启志”和“实践育人”三个育人目标,以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半导体器件课程为例,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厚植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的方式,改进课程教学方法,虚实结合,实现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有机统一;强化过程参与和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提升新工科思政教学成效;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应用型青年造“芯”人才。

[关键词]思政元素;半导体器件;新工科;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2-0096-042023年11University Education“新工科”这一概念自2016年在国内提出以来,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

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2]。

【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案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

【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案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

一、《无机化学实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相当长时间内,存在着“思政教育”完全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情况,专业教育仅注重知识传授,脱离行业发展,脱离职业操守,远离社会需求,沦为孤立的“学业教育”。

2016年,“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明确了思政教育是专业教育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专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无机化学实验》是为化学类大一学生开设的64学时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学生踏进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深入挖掘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中的“思政”要素,对培养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基础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安全操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阐明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掌握化合物制备和提纯操作;运用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分析元素化学实验现象;掌握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牢记实验室安全知识,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处理实验数据、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培养面对实验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思维方式的过渡,建立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并热爱化学,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帮助学生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问题;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之具备独立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情怀,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

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设计图1. 《无机化学》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设计流程图。

梳理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筛选思政案例,注重案例逻辑性和科学性;对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设计,根据学情及教学内容特点找准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合理性、启发性、典型性和价值性;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恰当地结合思政元素,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法,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向同行,实现知识和素养的整合及升华;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特色和普适性,促进资源共享,按照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将其分类并按照规范编写入库。

2023最新-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

2023最新-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一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

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

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要求》、《徐汇区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为依据,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使新教师正确认识与适应教师角色,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认真履行履行岗位职责,强化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通过学科专家和教育教学团队的浸润和学科及班主任指导教师带教,提升新任教师的入职标准与水平,促进新任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组织保障:学校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要求》,设立南洋模范中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安排如下:领导小组成员:组长:高屹副组长:郑芝英组员:曹土清、邓明、陈凌云、熊梅玲、杨蓓菁、马淑德、王静华、王方波、冯峰岭、王斌、丁长岭、唐宇、徐悦隽工作小组成员:组长:郑芝英组员:陈凌云、徐悦隽具体带教情况如下:三、培训目标:(一)见习基地校的培训目标通过一年期的见习培训,使见习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等方面获得切身体验,初步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

为此南模基地校要在一年培训过程中达成以下培训目标:1.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取我校优秀教师在入职初期获得发展的普遍性因子,将个人化的经验转化为可供群体分享的经验。

2.分析见习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发展瓶颈,在备课、上课、评课和撰写教育反思与研究文章的重要环节,予以重点扶持与帮助,将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转化为提升教育水准的契机。

3. 依据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提高见习教师各项教育教学技能,规范见习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为其形成个性化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提供充实合理的培训内容安排。

(二)见习教师的培训目标1.知道规范。

帮助见习教师完成角色体验与经验积累,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做学生工作、担任班主任、参与学校教研活动等每一项工作的基本程序、职责与行为规范。

2.践行规范。

组织见习教师浸润在一些教学与教研比较规范有序、指导与带教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的优秀学科教学团队中,由专门指导教师带教,在见习的过程中践行规范,切实增强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