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分析

合集下载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
介绍
•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增加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内容和相关因素。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
1.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
–家庭暴力和冲突对青少年的影响。

–父母监管和情感支持对青少年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和青少年犯罪倾向之间的关联。

2.社会经济因素
–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

–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缺乏对青少年的影响。

3.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
–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倾向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的冲动行为和寻求刺激导致犯罪行为可能性增加。

4.同伴关系
–同伴压力和同伴效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加入帮派和犯罪集团的原因及其影响。

5.媒体和互联网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网络犯罪之间的关系。

6.社会支持和干预措施
–社区支持和参与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矫正措施和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结论
•研究表明,青少年犯罪心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内容可以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社会、家庭、个体和同伴因素都需要被综合考虑来理解和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不可忽视,深入了解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存在哪些问题?1.1 性格与环境因素青少年个性不成熟,不懂得防范意识,缺乏自我控制、自我调适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这种对自我控制和自我宣泄的不足可能导致他们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犯罪。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环境中的负面影响或家庭中的不和谐与教育不到位可能加重年轻人犯罪的风险。

1.2 生活压力青少年犯罪的另一大原因是生活压力。

现在社会对学生学习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学习方面要求逐年加强,这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从中逃避的做法就是犯罪行为。

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异化的社会文化,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原因。

1.3 犯罪氛围的影响犯罪氛围的强大影响力不可小觑。

社会上的不良信息,如不良电影、网络游戏等,以及犯罪人员的“用力说服”和“暴力煽动”,都会影响年轻人对犯罪的认识。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犯罪?2.1 改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性格和道德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引导和规范。

家庭成员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习惯,让他们远离不良信息和犯罪思想。

2.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对学校的安全和管理问题应加强关注。

学校教育应该以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作为根本目标。

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 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干预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政府部门还应对青少年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平衡、开放的心态和意识。

三、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如何?3.1 心理治疗的意义心理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方法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治疗功能。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内容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是对青少年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具有犯罪责任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征和影响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1.1 家庭环境:家庭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心理,从而倾向于犯罪行为。

1.2 同伴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同伴中存在犯罪行为或者利用青少年进行违法活动的人,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其影响而产生犯罪倾向。

1.3 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

学校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环境不良,缺乏规范和秩序,青少年容易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征青少年犯罪具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青少年犯罪特征:2.1 冲动性:青少年因为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冲动性较强。

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2.2 自我认同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建立的关键时期。

如果青少年无法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挫折感,从而对社会产生敌意,表现为犯罪行为。

2.3 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如果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可能会选择通过犯罪行为来解决问题。

三、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3.1 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攻击性等。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

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问题,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都具有重大影响。

理解其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本文将就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尚未完全成年的情况下,从事违反法律的行为。

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心理学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个体因素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者往往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和易受外界影响等。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和对后果的认识,容易受到同伴压力和环境的影响而参与犯罪活动。

其次,家庭环境也是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家庭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良、父母缺乏教养技能等因素与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家庭的温暖和平稳性可以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而家庭的不良环境将导致他们易于追随不良行为的同伴和寻求刺激。

此外,社会因素也对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贫困、失业、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等社会不公因素会增加儿童和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率。

此外,媒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过度暴力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可能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增加他们参与犯罪的倾向。

除了心理学因素外,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也非常重要。

社会学角度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首先,社会结构因素是社会学角度研究儿童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性别等因素。

例如,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从事犯罪行为,这与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缺乏机会和资源的关联有关。

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是复杂多样的。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个充满冲突、冷漠或缺乏关爱与指导的家庭,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

例如,如果父母经常争吵、离异或者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分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偏差,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学校教育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的重要因素。

学校里的学业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校园欺凌等问题,都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创伤。

有些青少年可能因为成绩不佳而感到自卑,从而寻求在其他不正当的方面来获取成就感;而遭受欺凌的青少年,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或者对社会规则产生漠视。

社会环境同样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不良内容,如暴力、色情等。

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蚀,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青少年在犯罪时的心理特点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在犯罪动机方面,他们往往较为冲动和盲目,可能仅仅因为一时的情绪激动或者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而犯罪。

例如,为了在同伴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或者为了获取一件心仪的物品而盗窃。

在认知方面,青少年往往缺乏对法律和道德的清晰认识,对犯罪行为的后果估计不足。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行为只是“好玩”或者“不会被抓到”,没有意识到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还与他们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

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独立和被认可,但又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应对能力。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极端的行为。

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家庭方面,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犯罪心理学第六章青少年犯罪

犯罪心理学第六章青少年犯罪

盗窃汽车和交通犯罪增加 帮伙犯罪突出 粗暴性犯罪增加 低龄化倾向
性犯罪增加 吸毒问题严重 无动机犯罪增多 中等以上家庭子 女犯罪者增加
※ 少年犯罪概况介绍
1989年纽约《联合国青少年犯罪和处 遇及社区参与国际研讨会报告》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正卷入吸毒、偷盗、 破坏财产、卖淫和不计后果的暴力行 为。
需要和欲望;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 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少年的活动。
(一)社会学的研究
2.标签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 违法犯罪不是个人行为的固有性质,
继发的犯罪是社会对初次犯罪行为贴 上坏标签的结果。
(一)社会学的研究
3.犯罪副文化理论 从副文化角度说明犯罪行为的一组理
论的总称。 少年犯罪区理论、文化冲突理论、帮
有自然犯罪的倾向,因此,犯罪不需 要解释,而守法或不犯罪才需要解释。 实际上是解释人为什么不犯罪的一种 理论。
(一)社会学的研究
5.社会控制论 人之所以不犯罪,是外在环境教养陶冶和
控制的结果,在社会化中建立的与社会的 联系。
依恋 参与 奉献 信仰
(二)精神病理学和精神分析学 的研究
潜伏性少年犯罪论 母爱剥夺论 父母作用论 家庭紧张论 情绪障碍论 抑制理论
第七章 少年犯罪
一、少年与少年犯罪的概念
少年:在法律上指尚未达到法定成年 年龄的人。各国规定均不相同。
少年犯罪:指达到承担刑事责任年龄 的少年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法律 的、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大多与未 成年犯罪通用。
※ 少年犯罪概况介绍
1960年,在伦敦召开“联合国第二次防止 犯罪与罪犯处遇会议”
三、少年犯的心理因素类型
神经与学习障碍者 社会缺陷与退却性 精神症犯罪少年 未社会化攻击型的犯罪少年 逃走型犯罪少年 犯罪帮派少年

犯罪心理学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返回
第二节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时期社会化过程的矛盾
认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
认识
意志的薄弱
行为
认识 (没有)
需要
动机
行为
返回
第二节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时期社会化过程的矛盾
三、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外界影响的矛盾。 个人需求与客观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心理分析:
认识肤浅, 认识水平低下。
情感冷漠, 情绪冲动。
侥幸,冒险 性。
认识特征
情感特征
意志特征
第三节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二、犯罪青少年的行为特点
冲动性
戏谑性 青少年犯罪 行为特点 模仿性 反复连续性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第二节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时期社会化过程的矛盾
二、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各因素间的矛盾
认识与情感之间的矛盾
认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情感与意志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时期社会化过程的矛盾
某少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充满敌对情绪;而对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言 听计从,讲究“哥们义气” 。
青 少 年 网 络 犯 罪 的 心 理 表 现
教学建议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
课时分配:6课时 重点: 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及社会 化矛盾的种种表现。
难点:
1.通过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2.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表现。

犯罪心理学5: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5:青少年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JUVENILE DELINQUENCY2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概述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青少年犯罪动机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研究犯罪预防与少年司法青少年犯罪概述概念:少年犯罪/少年越轨/少年非行/未成年犯罪人心理学标准:12-18YEARS ;法学标准: <14 14-16YEARS >16YEARS / 14-18中国少年犯罪人概况:1991:33000/6100万 2000:41000/8000万2002:50030 2003:58870 2004:70086 /11000万2008:88891 2010:68193 2014: 504154国内青少年犯罪现状: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罪犯情况(1997-2014)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年鉴2016 :刑事罪犯156万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罪犯情况(1997-2014)199212 208076 221153 220981 253466 217909 231715 248834 285801 303631 316298 322061 302023 287978 282429 282990 265439 249576 526312 528301 602380 639814 746328 701858 742261 764441842545 889042 931745 1007304 996666 1006420 1050747 1173406 1157784 1183784 37.9 39.436.734.534 31 31.2 32.6 33.9 34.2 33.9 32 30.3 28.6 26.9 24.122 21.1 051015202530354045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年份 青少年罪犯总数 总数 青少年罪犯比重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青少年罪犯情况(1997-2014) 199,212.00 208,076.00 221,153.00 220,981.00 253,466.00 217,909.00 231,715.00 248,834.00 285,801.00 303,631.00 316,298.00 322,061.00 302,023.00 287,978.00 282,429.00 282,990.00 265,439.00 249,576.00 30446 33612 40014 41709 49883 50030 58870 70086 82692 83697 87506 88891 77604 68193 67280 63728 55817 50415 168766 174464 181139 179272 203582 167879172854 178748 203109 219934 228792 233170 224419 219785 215149 219208 209622 199161 0.15 0.16 0.18 0.19 0.20 0.23 0.25 0.28 0.29 0.28 0.28 0.28 0.26 0.24 0.24 0.23 0.21 0.20 0.85 0.84 0.82 0.81 0.80 0.77 0.75 0.72 0.71 0.72 0.72 0.72 0.74 0.76 0.76 0.77 0.79 0.80 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青少年罪犯总数 不满18岁 18-25岁 不满18岁罪犯比重 18-25罪犯比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三款: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我国青少年犯罪概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发案率高达9.3%,
青少年犯罪很少,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引起社会关
注。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占的比例:
1965年占38%;1975年占75.5%;1982年占
65.8%。1989年我国刑事案件第一次突破100万
起;1993年突破200万起;2000年达396万起。
• “五化”:指青少年犯罪呈1.暴力化、2.智能化、 3.网络化、4.团伙化、5.系列化。
精品课件
讨论
• 犯罪的成因是什么?
精品课件
犯罪心理学 角度
• 犯罪成因
时空、家庭、学 校、文化角度
精品课件
角度一:从犯罪心理学分析成因
• (一)、犯罪精神分析 • 1、古典弗洛伊德学派 • 人们潜意识中的原始本能、欲望、冲动与现实社会道德、
• (一)时间因素 • 昼夜周期,表现出犯罪率、犯罪类型的不同。夜晚的犯罪
率高于白天。
• 有些犯罪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上或者是社会性内容循环往 复的时间段落,如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
精品课件
一、时间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 (二)、季节因素
• 争对人身犯罪,如杀人、强奸等在夏季、针对财 产犯罪,如抢劫、盗窃等在秋季至冬季之间。
脑电波可能成为判断犯罪者的因素。 • (三)、其他的生物性条件 • 行为与身体结构有关,体型不同使得对环境的反应和行
为也不同。 • (四)、欲求 • 正常的欲求受到妨碍时,谋求与违法行为相结合的代偿
性行为就容易导致违法行精为品。课件
角度二:时空、家庭、学校、文化角度
精品课件
一、时间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精品课件
(三)家庭气氛不和睦
• 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 系。
• 不和睦的家庭气氛容易使孩子形成感情冷漠、烦 躁、孤僻、内向的性格,不和睦家庭相较于和睦 家庭,其子女违法行为者明显增多。
精品课件
• (四)贫困家庭 • 贫困是人们走向犯罪的影响因素,经济状
况恶劣的贫困家庭,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 和文化教育,容易促进少年的犯罪倾向。
精品课件
二、地域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 犯罪分子常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来进行犯罪活动。
• 因地域不同,犯罪现象在其发生的数量、类型, 以及形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精品课件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 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规范和 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
•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长期的系统 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存在无以替 代。
• 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形成的 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薄弱 •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学校教育
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精品课件二、教育体制存在的缺陷
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一直在68—75%徘徊。其中,
2002年—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占25%,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
精品课件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
• “一稳”、“三增”、“五化”
• “一稳”:指犯罪低龄化趋于持续稳定状态。
• “三增” 1.女青少年犯罪增加;

2.学生犯罪增加;

3.农村青少年犯罪增加。

犯罪心理学之:青少年犯罪
小组汇报
精品课件
概念界定
• 青少年犯罪(juvenile delinquency),青少年这个 概念在犯罪学中一般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 岁的人。这个概念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 年龄段的人群,横跨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年 龄区域。
•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 类别划分。
英国 1. 针对儿童犯罪日益增多的状况制定了“儿
童犯罪惩罚父母”的措施; 2.出现了“多加一”的青少年犯罪新形式。
日本 1. 游戏型犯罪增加; 2.暴力事件频发; 3. 低龄犯和少女犯增多。
精品课件
世界各国当前青少年犯罪概况、趋势
概况: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 趋势:日益严重 青少年犯罪在全世界还将长期存在、发展和 蔓延。 青少年犯罪防治是一场广泛、深入的持久战, 需要好多代人的努力方能解决问题。
精品课件
(三)、犯罪学习理论
•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除了直接由生理因 素决定的行为外,其他的都是通过学习、训练、 强化而获得的。
• 模仿作用、自我强化、自我评价是学习理论的内 容。
精品课件
(四)、与犯罪有关的身心因素
• (一)、染色体 异常 • (二)、脑电波 • 脑电波异常的程度与精神病障碍的程度成正比。异常的
法律、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产生各种精神症状、神经 症状和心理过失的根源。
• 人格:本我,自我,超我
• 若力量不平衡,导致心理异常
精品课件
潜意识:未知远远大于有知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罗杰斯,马斯洛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成长、共 济、互爱和发展的积极动机。
若个体不具有良好的心理,这时人的自我就会 受到创伤。良好,内在的能力就会受损。
精品课件
二、家庭教育的缺陷
•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 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塑造起着 非常关键的作用。
• 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 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人生观) 和已经习惯了的教育行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 大量资料表明,个体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与 不良家庭影响有密切关系。
精品课件
家庭因素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的缺陷 (1)、家庭破裂
精品课件
(二)行为不端的父母成为子女犯罪的榜样
• 家庭中的社会化很多都是在无形中进行的,有着 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 另外,未成年人好奇心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 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
精品课件
国外青少年犯罪的概况及趋势
美国 《时代》周刊载:“整个美国已经出现了一种
令人震惊的犯罪类型,许多年轻人把抢劫、强奸、 伤害和谋杀视为家常便饭,就像去看一场电影或 参加一场临时凑合的垒球赛一样。一代新的冷酷 无情的变态的青年似乎已经诞生。”
青少年作案率为成年人的两倍,且一半以上 是10—17岁的未成年精人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