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 北中医轮值周作品

合集下载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
医案记载,患者服用3剂以后,眼皮浮肿就消失了。随访六年未发作过。 我给大家说说,这里是怎么回事。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人肥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眼皮是浮肿的。
另外,减肥等是美容,是吧?你看减肥,眼眶往里一陷,眼睛立刻就变大,目光深邃,五官瞬 间就立体了。
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眼眶、眼皮,是一张晴雨表。它可以提示我们,体内有多少水湿。肥胖者, 水湿大,所以眼皮浮肿。减肥水湿代谢出去了,所以目光深邃。
经方大师刘渡舟用四味药,治疗眼皮浮肿!
中医文化是我们五千年所累积的经验,现如今,名医名方逐渐失传,或是被国外盗取。小小医 方,作为一个中医文化传播者,要坚持把老前辈的宝贵经验分享出来。希望,中华儿女共同参 与进来,让中医五千年文化传承下去。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刘渡舟老师早年利用苓桂术甘汤的一张案例,十分经典,在 业界也是有名的医案。
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一首经方。基本组成是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白 术9克,。水煎服。 专门用于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脾虚有湿,用它治疗,似乎符合道理。其中的茯苓,健脾利 水。桂枝,温阳化气。水湿为阴邪。遇到阳气以后,就歇了。所以桂枝温阳化气,可以辅助化 解水湿。炙甘草,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整个方子体现的是温脾阳、健脾气、化解脾湿 的思路。张仲景说过,吃完这方子以后,“小便则利”,就是小便增多。这就是痰饮湿浊从小便排 出体外的表现。
当然,为了增强治疗效果,刘师还加了一个细辛。细辛,加强了全方温化水饮之功。这就是整 个的治疗思路。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素问》、《中医方剂学》文中所述配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皮的浮肿如果找不到其他明确原因,要考虑是不是脾虚湿盛,痰 湿之气太大所致。是不是湿气把我眼皮“憋肿”了。 这个说法理论依据是《素问》里说的:“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水在腹者,必使目 下肿也”。可见,眼皮浮肿和水湿之间的关系,古人早就看出来了。 正因如此,刘师医治用到了苓桂术甘汤加上细辛。

刘渡舟经络辨证篇

刘渡舟经络辨证篇

经典医案故事之刘渡舟经络辩证篇刘渡舟教授,近代中医名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

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

从事中医教育三十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贡献,郝万山就是他的学生之一。

刘渡舟教授曾在“谈《伤寒论》与经络”中讲述了几个关于经络辩证的例子,分别如下:有一年我去大同,正值暑假,住在宾馆里,他那儿管后勤的部长姓张,听说是北京中医学院来了老教授,就找我来看病了。

我一见他就觉得纳闷:这位张部长穿着老式的凉鞋,可前边一大条都被剪掉了,露出个大趾在外面,通红锃亮,又不敢碰,很疼。

他说:“您看我连凉鞋都不敢穿了,疼得厉害。

西医叫它丹毒,越到晚上疼得越厉害。

”我一看,大脚趾,正是大敦穴。

号号脉吧,脉弦而滑,弦为肝脉,滑是热象。

大、浮、数、滑主阳,阳主热。

大趾上有三根毛,是大敦穴的位置,“厥阴足脉肝所终,大趾之端毛际丛。

”那地方有毛,古人就看出来了,还看清了有三根,你说古人的眼睛是不是比咱们看得都清楚,咱们还天天戴着眼镜,看东西都看不清。

我就给他开了个方,“龙胆泻肝汤”加上十四克地丁、十四克公英。

“湿热毒火,首遇肝经”。

张部长问我:“刘老,这到底是什么病,是丹毒吗?”我说:“这叫‘大趾发’。

大趾,就是大脚趾,发呢,你看你这个又红又肿,发了。

”七副“龙胆泻肝汤”,他晚上就能睡觉了,不疼了。

你说这经络在临床是不是管用啊。

“龙胆泻肝汤”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肝经的火毒一清,不就见好了吗?再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

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尤其是妇女,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

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

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

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

”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

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

刘渡舟治疗股骨头医案刘渡舟是一位中国著名的中医医生,他在治疗股骨头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个他治疗股骨头的典型医案:病人信息:- 姓名:王先生- 年龄:50岁- 性别:男性- 主诉:右侧股骨头疼痛病情描述:王先生自两个月前开始感到右侧髋关节疼痛,疼痛逐渐加重,行走和上下楼梯时痛感尤为明显。

他曾去过多家医院就诊,但经过常规检查和治疗后无显著好转。

最后他听闻刘渡舟医生的名字,决定尝试中医治疗。

刘渡舟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诊断: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治疗方案:刘医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

1. 中药治疗:刘医生开具了一个根据病情特点调配的中药处方,主要包括补气活血、调理脾胃和促进骨组织修复的中药。

王先生每天煎煮中药饮用,饭前半小时服用。

2. 针灸:刘医生根据王先生的具体病情,在相关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治疗。

主要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足太阳膀胱经等。

针灸治疗通常每周一次,连续进行十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刘医生通过推拿手法按摩王先生的髋关节和周围的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等症状。

推拿治疗通常每周一次,疗程与针灸相同。

随访情况: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他的疼痛感减轻,行走和上下楼梯也不再那么困难。

刘医生建议他继续完成两个疗程的治疗,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为个案描述,具体治疗方法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刘渡舟治脾肾阳虚医案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肾阳虚的病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老年人中。

而对于这样的病症,刘渡舟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成功治愈了许多患者。

下面为大家分享他治疗脾肾阳虚的医案。

一、患者情况介绍
患者女,52岁,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四肢乏力,感觉自己的手脚透不过气来,精神不振。

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脾肾阳虚。

二、诊断分析与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刘医师得出了以下诊断:脾肾阳虚、气虚血弱、气血俱亏。

因此,他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
1. 主要方:补脾益气,益肾壮阳,调节气血。

2. 方剂选用:四君子汤加带蒲、淮山、山药,加味黄精、枸杞子、肉苁蓉,促进养血益气,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3. 食疗保健:以防湿食物为主,如山药、莲子、山楂、茯苓、红豆等。

三、治疗效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她的面
色恢复红润,手脚也不再透不过气来,精神也有所恢复。

经过三个疗
程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的控制。

四、总结
脾肾阳虚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面色
苍白等症状。

刘渡舟医师治疗该病主要采取补脾益气、益肾壮阳、调
节气血的方案,通过药食并用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物,避免过度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预防脾肾阳虚的发生。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示。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单志华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单志华

我的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许振寰)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

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

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一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

表明来意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不愧是将门虎子。

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

不过学医不能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

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

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尤其以《伤寒杂病论》着力最勤。

为了阅读上的方便,这里有必要先简单解释一下中医“伤寒”的概念:伤寒有广狭之分。

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狭义的伤寒即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伤寒杂病论》这部书是从狭义的外感风寒入手,引出广义的外感疾病及其合并症,进而以原发或继发的疾病形态涉及到许多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所有这些内容,张仲景天才地以“六经”的理论框架辨析之、统括之。

因而在中医学术史上,它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医治疗学体系的建立。

先生对我要求严格,“背功”是最基本的,用先生的话讲:我的学生就得讲究“背”,什么叫学问?肚子里得有几本书。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文辞古奥,文意隽永,含蓄吐纳,非常耐人寻味。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刘渡舟乌头汤,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药方剂,其疗效在历史上多有记载。

以下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医案来介绍刘渡舟乌头汤的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患者王某,男性,45岁,近期出现频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他曾到多家医院就诊,但症状一直没有得到缓解。

最终,他咨询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刘渡舟,希望能够找到解决之道。

刘渡舟经过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观察后,初步判断王某的症状可能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有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他为王某进行了脉诊和舌诊。

根据脉象和舌苔颜色等观察结果,刘渡舟的诊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他认为王某的症状属于肝阳上亢,肝火炽盛的范畴。

为了治疗这一病症,刘渡舟决定采用传统的乌头汤进行治疗。

乌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乌头、生姜、大枣、甘草等药材组成。

乌头具有降肝阳、平肝火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生姜和大枣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而甘草则有益气和中的作用。

刘渡舟根据王某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乌头汤的个体化调配。

他选择了适量的乌头,搭配生姜、大枣和甘草,制成了一剂乌头汤。

王某按照医嘱,每日服用一剂乌头汤,连续服用了十天。

经过十天的治疗,王某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和呕吐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王某感到非常庆幸,他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病症的方法。

刘渡舟乌头汤医案是一例典型的中医治疗案例。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脉诊和舌诊等诊断手段,刘渡舟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乌头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可以通过降肝阳、平肝火的作用,缓解肝阳上亢、肝火炽盛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同时,乌头汤还能够调和脾胃,增强体内的阳气,对身体的恢复和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乌头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使用时需要注意适量和禁忌。

乌头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乌头汤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

刘渡舟治婵鸣耳鸣医案刘渡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治疗婵鸣耳鸣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婵鸣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耳朵发出婵婵作响的声音,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中,他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他认为婵鸣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他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刘渡舟会采用中医药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常常会开具一些具有滋补肝肾、健脾胃、舒肝理气等功效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内脏功能。

同时,他还会结合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耳鸣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刘渡舟还会给患者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病情。

他会建议患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此外,他还会推荐一些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技巧,如太极拳、瑜伽等,以帮助患者舒缓压力,改善身体状况。

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中,他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誉。

他的治疗理念注重整体调理,既注重病因治疗,又注重症状缓解,使患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耳鸣问题。

他的医案不仅在当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对于现代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之,刘渡舟治疗婵鸣耳鸣的医案是中医学宝贵的瑰宝,他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和生活调理等多种手段,他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他的医案不仅对于治疗婵鸣耳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渡舟筋痿医案

刘渡舟筋痿医案

刘渡舟筋痿医案刘渡舟筋痿医案是一篇经典的中医治疗筋痿的医案,记录了刘渡舟医生通过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筋痿患者的经历和心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案背景介绍刘渡舟筋痿医案记录了清朝时期一位名叫刘某的患者,他因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身体虚弱,加之遭受风寒袭击,导致双腿筋痿无力,不能行走。

在多次求医无果之后,他来到了刘渡舟的诊所寻求帮助。

经过仔细观察和诊断,刘渡舟认为该患者属于“气血虚弱”、“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阳虚不足”、“气滞血淤”等证候,并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中药汤剂治疗1. 方剂组成根据患者的情况,刘渡舟开出了一味名为“桂枝加芍药汤”的方剂,其组成为: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该方剂具有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患者的筋痿症状。

2. 服用方法刘渡舟让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该方剂,每次服用后要保持半小时左右的安静休息。

同时,他还建议患者多喝温水,并注意保暖。

3. 治疗效果经过三天的服用,患者的筋痿症状有所缓解,能够稍微行动了一些。

而在七天后,患者已经可以自己行走了,并且感觉到身体逐渐恢复了力量。

三、针灸治疗1. 针灸方法除了中药汤剂外,刘渡舟还采用针灸治疗来加速患者恢复。

他选择了“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穴位进行针灸。

具体方法为:先用三针刺入穴位,然后加热灸烧,每次五分钟左右。

2. 治疗效果针灸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患者不仅感觉到身体的温暖和舒适,而且筋痿症状也得到了更加明显的缓解。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已经可以自己行走了,并且身体逐渐恢复了力量。

四、医案启示和总结1. 中药汤剂和针灸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中药汤剂可以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缓解筋痿等疾病。

3.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身体机能。

4.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休息和饮食等方面。

5.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能一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恩师刘渡舟教授:赵软金博士北中医轮值周作品
我的硕士、博士导师是一代医学大家,伤寒论泰斗和宗师刘渡舟教授。

医学大家、泰斗和宗师都是一个称谓而已,
我在此专门罗列一起,不是为了吹捧自己老师,而是想要大家知道,什么人才能用得起这样的称谓。

我列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述我的恩师。

仁爱敦厚
随导师侍诊时,老师已七十四岁,每周两个上午,每上午80个号。

看到外地来的病人久等掛不上号,要求加号时,老师从没拒过,总想着病人早一天吃上药,早点返家,可以节省在外住宿费用。

老师身体有些胖,肚子较大,人称刘渡老,可能有些玩笑之意,老师应着,大家这么叫着,确是真真切切的充满了敬意和爱戴!
不解之缘
师生缘是一种天生缘,不解之缘。

老师到河南中医给78级毕业生讲座,我抢到头排座。

老人不拿讲稿,声音洪亮,老师会讲课,天生慈眉善目,坐在那里象一个活佛说法事,娓娓道来。

两个小时下来后,同学们都围着老师要签名,我却坐在那里象被点穴,同窗拿到老师签名后,高兴地让我看,催我快去!我说我不去让老师签名,我要考这个老人的研究生。

翌年,我竟如愿赴京。

复试时是差额复试,三个人取俩。

按照顺序,我是最后一个复试者,应该很紧张的,等我坐到老师对面,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彻底放松,非常流利的回答所有问题。

复试结束后,我直接问老师我中不中?老师更直接地说"中,报道时把胡子刮了"!搞得在场的研究生办公室崔洪博主任莫明其妙,冲着刘老直摇头。

博大胸襟
师兄们都有点怕老师,我爱吾师,吾敬吾师,但一点不怕。

老师出去开会或讲课,总要我们师兄弟们代门诊,多是两个学生一起。

有时我与姜师兄一块去。

姜师兄是至性忠厚之人,我很佩服。

一般我们就是将老师的方再操一遍,开上三天药,等老师回来。

我不行,忍不住想改老师的方,老师的方真疗效很好,我的意思是不是能够更好!记得当时有一例马尾神经瘤术后,下背部疼痛,双腿无力的女病人,她是林业部的一个在职高官,有两个护卫随侍,三诊过后(两个星期时间)病人情况有好转,但仍有疼痛和双腿无力,需要双拐行走。

老师原处方是当归拈痛汤加了杜仲、川断、乳香和没药。

读汪昂巜本草备要》里对麝香的描述,麝睡觉时头尾相顾,麝香最善通督脉。

代师门诊,实在忍不住想加入麝香!我便问侍卫,用点贵药可以吗?侍卫大包大揽说,别管多贵,只要好用尽管开!于是乎,每付药加四克麝香!给她开了三付药。

再诊时,病人步履稳健地走进诊室,老师在座,看到后非常高兴,只是病人特没礼貌,对老师说是你的这个学生给我加
了一味药,一付药下来就不痛了!我忙解释那是老师的原方,我只加一味药,怕惹老师不高兴。

一边偷偷地看着老师,只见老师仍是面带微笑,问明情况后就说,好!咱们原方不变,继续三付,然后再瞧!等到病人走后,老师问我你是怎样嘱他们用麝香的?我如实相告,在药煎好过滤后,将麝香4克混合入药,一起喝掉。

老师大笑,难怪效果这么好!这是暴殄天物呀。

接下来老师讲传统用法是将麝香装入纱布袋,系上细线,在煎好的药上转上几圈,然后收起来用油纸包好,可以重复使用。

老师没有当病人面去改正我的使用方法,用心良苦。

爱徒如子!每念及此恩师博大的胸襟,让我感动、泪奔。

谦和恭让
任应秋教授过逝后,老师非常难过。

他们两位老人住在教授楼的同一单元,任老住二楼,刘老住三楼,他们关系很好。

任老有病期间,刘老常下楼探望,帮着出方子和换药方。

一次门诊看完病后,谈及任老,老师很是激动,说没有任老,我们都只是看病的郎中,哪里会写文章、著书立说!都是任老教的!我们几个学生十分惊讶,刘老当时名声与任老、董建华老、赵绍琴老和王绵之老几乎都是齐名,听如此之说自然讶异!接下来老师提到在第一次日本代表团访问中国时发生的事情,日本代表团中有研究中国文化的中国通,会谈时提出几个非常刁钻的问题,在场的十几位教授面面相嘘,只有任老镇定自若,逐条解释,引经据典,让日本学者彻底折
服,大赞中国竟有这等神人!而老师虚怀若谷,尊师重道的精神真让学生们感动。

能做到这样世上有几人!
治学严谨
一上午看了80多个病人,在最后一个病人离开时,老师仍然兴致勃勃,给我们讲道,这个病人是从顺义来的,跟我二十多年了,当初下乡医疗队时看的病人,因为效果好,就跟过来了。

在座的就是师兄弟,我便轻声地告诉或者是提醒老师的意思道,老师以后这些话不能再说了!老师问为啥?我说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二十几年您都没给病人看好,那多不好听!老师一时语塞,没转过弯来,便自语道,小赵说得有些道理。

然后我帮老师提着包,送老师回家。

姜师兄在门口等我,有点慎怪我,也担心我会被批评。

他说,这下你惹祸了,告诉你不要乱说话你不听。

晚饭后老师让人通知我去他家里,这下师兄弟们认定我会被训。

我也开始忐忑,诚惶诚恐地到老师家里,师母开门后,面色平和喜气,我便知道没事!一般情况下,老师不高兴时,师母总会事先告诉我们的。

到老师书房,老师看着很高兴,我便又放开了。

老师宽大的书桌上,摊开着几本笔记本。

他说小赵坐下,来看看今天咱们这个病人的原始资料,那是老师门诊笔记,至今我还记得那病人姓常,二十年前病人已经患有尿毒症,经常住院,基本上判死刑,吃了老师开的药后一天天好转,并且开始正常劳作!后辗转找到老师,继续跟进,做进一步治疗。

这近二十年就没有住过院,每两月或三月来看老师一次。

等看完这些记录,想到今天这位很健康的56岁男病人,方理解老师的这种预防疗法!老师很自豪地问我,“服不服?”我说,要知道是这个样子的话,我当然服气。

老师这种严谨治学作风,病案日志记录,为后世留下珍贵详实的临床资料这张是老师在日本讲课时照的!他身上放着一种光,神养的光芒.这张照片我最喜欢,他真真实实反映出老人的精气神儿!一张照片,两个活佛!上面是三个伤寒大家在一起刘渡舟教授与北京部分著名中医学家关幼波,董德懋,赵炳南和王鸿士在一起。

刘渡舟教授与赵绍琴教授,董建华教授在一起这张照片,大家猜一猜?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成就:
1. 重新校注《伤寒论》、《金匮要略》,是近百年来最大规模、最为详尽的校注。

获得国家级奖励!大家知道伤寒论版本繁多、年代和战乱令这本医学圣经不少错讹。

流传的有金皇统四年即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刊行,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江苏常熟藏书赵开美的偶然得到北宋刻本《伤寒论》十卷,请优秀刻工将此书收刻于《仲景全书》中。

北宋原刻本旋即丢失。

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唐本伤寒论》(唐孙思邈)、《宋本伤寒论》(宋高继冲)、《金本注解伤寒论》(金成无已)、《宋本伤寒论》(明赵开美)、《康治本伤寒论》(日本)、《康平本伤寒论》(日本)、《桂林本伤寒论》、《敦煌本
伤寒论》(残卷)等版本。

老师在耄耋之年,老骥伏栃,一本本,逐字逐句地,领军完成此重量级国家课题,惠泽苍生!出版了《伤寒论诠解》和《金匮要略诠解》。

2. 老师医术高超,曾以小柴胡汤救治众多生命垂危人员。

他们因工厂爆炸而遭受致命化学中毒。

3. 医学理论方面,强调广开思路,以临床实效、能够真正治病为本!建立了很多独创的医学理论。

如其著名的:方证相对论;火证论;古今接轨论;水证论;肝病论;都能够很好地指导临床。

4. 第一批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教育家,桃李满天下。

这只是老师诸多贡献中的冰山一角,以资纪念而作的小结。

赵软金博士简介
赵软金博士行医逾三十年,其中二十多年在美国行医,有自己诊所和AnFaLa药物公司。

198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于同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随医学大家、伤寒泰斗刘渡舟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有幸接受著名的组织胚胎学家贲长恩教授的严格实验医学训练。

以及肝胆病专家苏盛教授的临床教导。

1990年完成博士学位并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和作科研。

一年后来到美国。

行医、科研和教学,是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的合作伙伴,是East and West College 创始人之一。

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著有《From Legend to Science》。

对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
病毒性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研制和开发出几种极为高效的中药制剂,如Bing De Ling,Ai Kang和Stomach Peace等。

市场销售业绩很好。

在针具和医疗器械方面,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