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方案
某地全村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

峨眉山第一旅游新村
2015.10.01
张沟村将变得越来越美丽
目录
①
②③④⑤
一、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背景
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峨眉山市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背景
乡统筹试点城市,这些对峨眉山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
2011年6月完成《峨眉山市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的通知》基础上,以党的“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家园建设工程
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区位介绍 1.2 现状概况
高桥镇罗目镇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乐汉高速
⏹高桥镇位于峨眉山市中部,与省道306及省道103交汇处。
西侧紧邻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北侧紧邻峨眉山市区,东邻罗目镇,南邻龙池镇、沙溪乡。
临江河自西向东。
规划乐汉高速自中部穿过。
⏹山村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西面。
村庄距离乐山市47公里,距峨眉山市17公里,距离桂花桥镇4.5公里。
村庄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为4米宽村道。
村庄绿化亮化打造美丽乡村方案

村庄绿化亮化打造美丽乡村方案村庄绿化亮化打造美丽乡村方案篇1一、基本情况__村位于__乡西北方向,平均海拔731米,为__乡场镇所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326户,人口1220人。
全村耕地面积691亩,林地面积15004亩。
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为主;产业发展以种植纸浆竹、三木药材、有机茶叶、玉米为主;交通要道主要以大老路为主,贯穿__村1、2、4、5、7组。
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农增收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将灾后重建、旧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结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权利,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
三、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需资金:60万)1.__村群众活动中心前修建便桥一座,跨度15米,宽2米,预计投入12万。
2.新增和维修__二组到__村群众活动中心段的青石栏杆500米,每米计划造价400元;__村一组聚居点路面硬化、化粪池排污设施建设150米,涉及13户,预计总投入资金27万。
3.国道351辅道沿线进行微田园打造及房屋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1万。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约需资金:2万元)1.爱心图书室。
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整合已建成的村农家书屋,室内桌椅能同时满足10人以上使用,各类实用图书不少于2000册,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纸期刊不少于30种,预计投入资金2万。
四、项目保障措施1.项目责任县农工办: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指导检查监督。
创建幸福小区策划书3篇

创建幸福小区策划书3篇篇一创建幸福小区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
创建一个幸福小区,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有助于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
二、目标设定1. 打造安全、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2. 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3. 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和活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 培养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具体措施(一)环境优化1. 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增加植被覆盖,打造优美的景观。
2. 完善小区卫生设施,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保持环境整洁。
3. 合理规划小区停车位,确保车辆停放有序。
(二)安全保障1. 安装智能化安防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等。
2. 加强安保人员巡逻,提高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
3.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和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
(三)社区互动1. 建立小区业主交流平台,如群、论坛等,方便居民沟通交流。
2. 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亲子活动等,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3. 成立志愿者团队,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四)服务提升1. 设立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提供高效、便捷的物业服务。
2. 引入便利店、理发店、洗衣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3. 开展健康讲座、教育培训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文明建设1. 制定小区文明公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
2. 开展文明宣传活动,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进行项目调研和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和具体措施。
2. 第二阶段:按照规划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
五、资源需求1. 资金:用于环境优化、设施建设、活动组织等方面。
2. 人力:包括安保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等。
3. 物资:如绿化植物、宣传资料、活动奖品等。
六、预期效果1. 小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2023年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实用(五篇)

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篇一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从20xx年起分级分步推进中心村建设,到20xx年,实现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全市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丽家园,到20xx年底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
20xx年起,对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成3a至4a景区。
从20xx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采取分级分类分步建设的办法,对我市103个中心村,分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按不同内容和标准建设,到20xx年底实现四级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到20xx年对未达标的中心村进行提升,力争80%以上中心村达到建设要求。
1.省级中心村31个。
20xx-20xx年已建成18个,结合乡村旅游进行建设,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建设。
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2.市级中心村19个。
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6个,20xx年建设7个。
3.县级中心村25个。
20xx年建设7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9个。
4.乡级中心村27个。
20xx年建设8个,20xx年建设9个,20xx年建设11个。
1.省级中心村。
严格按省定内容和标准进行建设。
2.市级中心村。
按照低于省级中心村标准进行建设。
3.县级中心村。
重点对村庄进行“三清四改五化一推”(“三清”:清垃圾、清河道、清沟渠;“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圈;“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一推”:推广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具体内容和标准见附件1)4.乡级中心村。
重点进行村庄整治、庭院整治、环境整治、卫生整治。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三年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市长为组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负责三年全覆盖工作,确保三年完成各级各类中心村建设任务。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技术导则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目录1 总则 (3)1.1 目的、原则和要求 (3)1.2 规划内容和范围 (3)2 调查研究 (3)2.1 调查阶段 (3)2.2 研究内容 (4)3 村域规划 (5)3.1 村域总人口规模 (5)3.2 村域聚居点规模与布局 (5)3.3 村域产业布局 (5)3.4 村域公共服务设施 (5)3.5 村域市政基础设施 (6)3.6 村域生态环境保护 (6)4 聚居点建设用地标准 (6)4.1 一般规定 (6)4.2 建设用地选择 (6)4.3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4.4 建设用地比例 (8)4.5 宅基地指标 (8)5 住宅建筑 (8)5.1 住宅建筑布局 (8)5.2 新建住宅设计 (8)5.3 保留住宅整治 (9)5.4 技术指标要求 (9)6 公共服务设施 (10)6.1 设施布局 (10)6.2 配置标准 (11)7 生产设施 (12)7.1 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 (12)7.2 农业生产设施 (12)8 景观环境 (13)8.1 河道水系景观 (13)8.2 环境绿化 (13)8.3 村口景观 (14)8.4 环境小品设施 (14)8.5 公共活动场所 (14)9 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 (15)9.1 一般规定 (15)9.2 保护措施 (15)10 道路交通 (16)10.1 一般规定 (16)10.2 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16)10.3 道路及交通设施 (16)10.4 竖向规划 (17)11 市政工程 (18)11.1 给水工程 (18)11.2 排水工程 (19)11.3 供电工程 (20)11.4 电信工程 (20)11.5 生活用能 (20)12 环境卫生与综合防灾 (21)12.1 污染防治 (21)12.2 环卫整治 (21)12.3 综合防灾 (22)本技术导则用词说明 (24)1 总则1.1 目的、原则和要求1.1.1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指导,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以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结合四川实际,特制定本导则。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快“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结合四川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幸福美丽新村是指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和有历史保护价值的村的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其他相关规定编制。
第三条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应当遵守国家、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依据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
第四条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应当在村内予以公示,并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经批准后由镇(乡)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第五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镇(乡)人民代表大会同意,镇(乡)人民政府可对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规模、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六条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人员应熟悉农村情况。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第七条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目的,以耕读文明为魂、村落民居为形、田园风光为韵,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乐园。
第八条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坚持产业先行和产村相融,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第九条编制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要尊重村庄现有格局,慎砍树、慎挖山、不填塘、少拆房,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必保。
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制定了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美丽新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振兴。
具体目标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实施步骤1. 规划设计首先,我们将组织专业团队对美丽新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和资源禀赋,确保规划设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我们将重点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环境整治同时,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开展农村垃圾清理、污水处理、绿化美化等工作,打造宜居的乡村环境。
4. 产业扶持除此之外,我们将积极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动力。
5. 公共服务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保障措施为了确保美丽新村建设实施顺利,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确保美丽新村建设资金需求。
3. 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农村居民参与美丽新村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4.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美丽新村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预期效果通过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我们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提升。
2. 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3. 农村产业发展得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4. 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农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7篇)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7篇)这是一篇有关“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星愿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我们都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
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我们在制定方案后,也应当保证有效的执行。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篇1一、规划目标本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综合整治,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生态环保的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规划内容1. 乡村布局设计- 划定农田、居民区、公共设施等功能区域,实现产、城、人、景、生态的有机结合。
- 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要素,合理划定规模、布局和形态,并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2. 村庄规划与整治- 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 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村庄风貌,增强乡村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 规划新建村庄,保证居民配套设施完备,村容村貌美观整洁。
3. 农田规划与管理- 依据土地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合理划分农田区域,推广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化等生产模式。
- 强化农田水利、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 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农药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
4. 生态环保规划- 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恢复乡村的生态平衡。
- 推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增加有机肥料、农作物多样化种植等措施,促进土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 公共设施规划与建设- 规划并合理布局乡村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疗机构、文化活动场所等。
-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方便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 完善水、电、气等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三、实施步骤1. 制定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总体框架和目标,并在乡村居民中开展宣传教育,争取居民理解与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中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编制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村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村村情概况
**村距**县城17公里,共10个农经社,农户416户,总人口1462人,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87亩,现有林地面积3050亩,森林覆盖率71%。
2013年新建村多功能活动室1个,面积90平方米,现有村卫生站1个、云峰小学1所、省重点电业企业500千伏变电站1个、重点佛教基地**寺1个;村级水泥路5条7.5公里,2014年整治和新建山坪塘52口、蓄水池28口,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人均纯收入7266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00人,2014年—2015年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打造稻、鱼、果、禽基地。
二、2015年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规划
1、实施扶贫解困计划:2015年对49户建卡贫困户和精准扶贫户采取政策扶持、资金帮助、项目支撑,干部挂、包、帮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2015年计划脱贫18户以上。
2、实施农村住房改造: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新建6户,风貌改造30户,建设生态家园户50户。
3、新建农家乐1个:引进业主投资200万元以上新建高标准农家乐1个,集餐饮、修闲、住宿、钓鱼、观光农业为一体,增加农民收入。
4、公路建设计划:争取国家政策,力争加宽改造现有村级主要干道4.5公里,提升公路等级和质量,实现农村客运,方便群众出行,对已建成的组级公路加强养护和管理,保证晴雨畅通,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产业规划:①、加强对现有2300亩林竹的管护,提高单产量。
②、种植业上加强对300亩新栽核桃苗的施肥与管理,力争早日投产,在原有基础上新发展100亩。
③、养殖业方面: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机遇,新发展林下养鸡家庭规模户8户、养猪户4户(平均每户每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羊户2户、养鱼50户。
6、加强农村安全饮水:新建分散式安全饮水点8处,解决全村416户1462人的饮水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7、完善**寺佛教圣地,传承佛教事业,加强对佛教人员的管理,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佛教事业,提高**村旅游文化发展,提高知名度。
8、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村上新配备2名卫生保洁员,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保洁员1—2名,具体负责对环境知识的宣传,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逐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的处理摸式,农户自建卫生厕所,动员农户实施“五改”工程,即改厨、改厕、改圈、改水及绿化美化工程,五改率达到80%以上。
9、稳定农村劳务输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300人以上,人均纯收入略高于全镇平均水平。
10、加强对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幸福美丽的新村标准,逐步实现村风文明、管理民主、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