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文化起源
中国泥塑资料

从考古资料看,华夏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
泥塑起源于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
“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风俗通义》)女娲抟土造人,这大概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有影响的泥塑创造活动。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泥塑在民间已经演变为与普通生活相关的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各地蓬勃发展,具有浓郁的中国地方特色。
其中,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大吴泥塑”、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被称为中国三大泥塑。
今特介绍七大泥塑。
一、潮州大吴泥塑具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雅称的古郡潮州,僻处南国一隅,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山川灵秀、风物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潮州贴塑(别称潮州泥偶、潮州泥塑、潮州大吴彩塑、大吴…安仔‟)便诞生在这文化底蕴深厚的潮汕平原,它始于南宋末年,盛于清末和民国初年,距今已有750多年历史。
清乾隆至宣统年间是大吴泥塑鼎盛时期,能工巧匠有400多人。
岁末年初,村头巷尾到处走动着各地采购“大吴安仔(玩具)”的商贩。
在这个时期,大吴村涌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泥塑艺人,最具代表性的吴潘强,他开创了大吴泥塑制作的新纪元:“贴塑”艺术。
捏制泥人时,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衣服冠履,都是“贴”上去的,这就是“贴塑”艺术。
做“安仔头”、“纱灯头”虽然都是大吴泥塑的传统,但大吴泥塑最大的特色就是“贴塑”,出名也是靠“贴塑”。
大吴村也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
大吴泥塑种类齐全,制作工艺形成固定模式。
它的工艺程序大致包括挖泥、炼泥、捏塑、烧坯、彩绘等五大环节。
从捏塑成形到煅烧直至上彩,一个泥人起码要五天才能完成,数量有限。
加上制作的时候只能用原始焙烤方式,成品率也低。
或许这也是传统工艺的无奈。
潮州贴塑主要以脸谱、贺丁喜童、戏剧典故为题材,艺术手法有雕、塑、捏、贴、刻、划、彩等,尤其以手工贴塑技艺为主(这也是潮州贴塑别于其它泥塑的最大特点)。
美术泥塑知识点总结

美术泥塑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美术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文明时期,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即已开始使用泥土进行塑型,并且在以土为原料的艺术品上施以烧制的方法,形成了众多美术泥塑作品。
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古代等都有着泥塑文化的传承。
泥塑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其在不同民族和地域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古代埃及,人们常使用泥土制成的泥塑来制作面具,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祈祷。
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泥塑在宗教、建筑和雕塑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成为当时艺术的代表之一。
而在中国,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传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庆典和宗教仪式之中。
在现代艺术中,泥塑被更多地运用于装饰、雕塑和展览等领域。
不仅如此,泥塑艺术家们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开发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使得泥塑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技术要点1. 材料的选择:泥塑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泥土,而不同的泥塑作品所用的泥土也有讲究,一般来说,要选择黏性好、易于塑形和干燥后不易变形的泥土。
2. 制作工具:泥塑作品的制作需要用到一些工具,如刻刀、泥刀、扶正工具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对于泥塑的成型和雕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成型技巧:对于泥塑的成型来说,首先需要将泥坯揉捏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进行雕刻和修饰。
4. 烧制和上釉:对于部分泥塑作品来说,需要进行烧制和上釉的工序,这样才能确保作品的质地和色彩更加美观和持久。
5. 装饰和涂色:在泥塑的作品完成后,可以进行一些装饰和涂色的处理,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三、艺术应用美术泥塑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雕塑的一种形式,能够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态和形象,表现出作家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意图。
同时,泥塑作品也可以用于室内装饰,能够带来一种自然和原始的感觉,使得空间更加富有生气和魅力。
此外,泥塑还可以作为展览和装置艺术的一种形式,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泥塑的历史

泥塑的历史简介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用泥土或粘土雕塑成各种形状的人物、动物或物体。
泥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本文将带您了解泥塑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泥塑的起源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
早期的泥塑作品主要是用粘土或泥土雕塑成简单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以供祭祀或宗教仪式使用。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信仰。
泥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古代文明中,许多文化都有自己的泥塑传统,如中国的泥塑艺术、印度的泥塑工艺和埃及的泥塑技术。
这些文化都对泥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泥塑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国泥塑作品以传统民俗和宗教主题为主题,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泥塑艺人通过手工雕塑、上色和烧制等工艺,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印度,泥塑工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印度泥塑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常见的有印度教的神祇和佛陀的形象。
泥塑艺术在印度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常常与建筑和雕刻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景观。
埃及的泥塑技术在古代文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埃及人将泥塑用于建筑装饰和雕刻,创造出了许多气势恢宏的作品。
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还记录了古代埃及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泥塑的特点泥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闻名。
首先,泥塑是一种手工艺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精心的雕塑才能完成。
艺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审美观念,通过手工雕塑和塑造技术,将泥土或粘土打造成想要的形象,给作品赋予生命。
其次,泥塑作品常常以写实的形式表现,力求将对象的形态和特征还原到最大程度。
通过雕塑和上色,泥塑作品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层次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泥塑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古代,泥塑常常被用于祭祀、仪式和装饰等用途。
传统手工艺品泥塑

传统手工艺品泥塑泥塑,是一种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
它以泥为材料,经过精心塑造、干燥、修整、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
泥塑在中国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宋代,至今仍然广泛存在于各地。
泥塑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道瑰丽风景。
一、泥塑的起源与发展泥塑的起源与中国古代的土家神话有关。
相传,上古时期,人们崇拜土地神,将黏土塑造成土地神像供奉,这便是最早的泥塑。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逐渐发展成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艺品。
在唐宋时期,泥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皇宫和庙宇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深受贵族和寺庙信徒的喜爱。
二、泥塑的制作工艺泥塑的制作工艺源于陶瓷的技法,但与陶瓷不同,泥塑更注重立体感和艺术表现力。
泥塑常用的材料主要是黏土和石膏粉,黏土质地柔软易塑,石膏粉能增加泥塑的韧性和耐久性。
泥塑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粘合与塑造:制作泥塑的第一步是将黏土揉捏成团,然后用手慢慢塑造成想要的形状。
对于比较复杂的作品,可以使用模具进行辅助塑造。
2. 干燥与修整:塑好的泥塑需要晾晒一段时间,使其逐渐干燥。
在这个过程中,泥塑师会进行一些细节的修整,使其更加精美。
3. 上色与装饰:泥塑干燥后,可以使用彩绘进行装饰。
彩绘需要选用颜料和刷子进行,使用细腻的笔触进行精细描绘。
4. 固化与保养:泥塑完成后,可以采用喷涂保护剂进行固化,增加其耐用性。
尤其在潮湿的气候中,固化处理可以更好地保护泥塑。
三、泥塑的魅力与价值泥塑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首先,泥塑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形式。
通过不同的制作技法和塑造手法,泥塑师可以准确表达出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形象特征。
无论是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还是生动活泼的动作造型,都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其次,泥塑作品可以承载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泥塑常常作为礼品或装饰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和情感交流。
同时,泥塑也成为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元素,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泥塑技艺特点

泥塑技艺特点一、泥塑的概念及历史泥塑是一种以黏土为主要材料,通过手工捏塑、雕刻等方式创造形象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泥塑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多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一门独特而丰富的民间艺术。
二、泥塑技艺的特点1. 材料丰富多样泥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各种黏土,如黏土、陶土等。
这些材料质地柔软,易于捏塑和雕刻,并且容易附着在一起。
此外,泥塑还可以加入其他辅助材料如纸张、木棒等,以增加作品的稳定性。
2. 手工制作泥塑是完全依靠手工制作的艺术形式。
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指、工具等进行捏塑、雕刻等操作。
这种手工制作方式赋予了每个作品独特的韵味和个性,使泥塑作品充满了艺术的生命力。
3. 艺术表现力强泥塑技艺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捏塑、雕刻等手法,将各种形象、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泥塑作品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4. 主题广泛多样泥塑技艺的主题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生活、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
例如,民俗泥塑常常以农民、工匠等普通人物为主题;宗教泥塑则可以表现佛教、道教等宗教形象;历史题材的泥塑可以描绘古代皇帝、名将等。
5. 形式多样化泥塑技艺在形式上也非常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捏塑和雕刻外,还有模压、拓印等制作方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使得每个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6. 民间传承泥塑技艺一直以来都是由民间传承的。
在中国各地,有许多泥塑技艺的传统工艺村落,这些村落中的人们世代相传,将泥塑技艺保持了下来。
他们通过口述、示范等方式将泥塑技艺传授给后代,使得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能够得以延续。
三、泥塑技艺的应用1. 艺术品泥塑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品创作领域。
许多泥塑作品成为了博物馆、画廊等场所的收藏品,并且往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2. 建筑装饰泥塑在建筑装饰中也有重要应用。
在古代,许多宫殿、庙宇等建筑中都使用了泥塑作为装饰元素。
泥塑非遗文化介绍

泥塑非遗文化介绍
泥塑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在中国,泥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用泥土塑造成各种形象的一种艺术。
中国民间泥塑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主要制作区域。
山东的“鲁山泥猴子”、山东的“大柳河泥”、河北的“张北泥狮子”、内蒙古的“乌拉特泥羊”,这些都是中国泥塑中的优秀代表。
泥塑艺术源远流长,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创造了彩陶和原始雕塑。
汉代时,经过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发展,泥塑艺术在全国各地开始流行。
到了宋代,随着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民间手工艺人们大量地创作出以人物、花鸟为主的传统泥塑作品。
山东“张北泥猴子”是中国泥塑艺术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造型夸张、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有趣。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酷似人面而又神似动物的“眼睛”,不仅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而且还可以前后左右移动。
小猴子们长着一身乌黑发亮的毛发和一双灵活可爱的小手,有的在挠痒痒,有的在抓耳朵,还有的在摘果子呢!
—— 1 —1 —。
泥塑文化起源

二、泥塑的起源与发展
从考古资料看,华夏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 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泥塑起源于中国古 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天 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 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 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 时间约为7千年前。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确 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聂家庄: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 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 ,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 又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
六、天津泥人张
源起: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 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 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特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 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 敷彩,典雅秀丽。
题材:草帽老虎”、“猴头燕尾、四不 象”、“歪嘴斑鸠”、“甩尾连鱼” 、“猴骑猫”
九、北京兔儿爷
北京的泥塑脸谱是久负盛名 的,泥玩“兔儿爷”是老北 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 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 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 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 ,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艺术价值:民间艺人别具慧 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 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二、江苏苏州泥塑
分类:苏州泥塑分为“捏像”和“泥玩具” 两类,艺人多集中在虎丘山一带,所以又称 “虎丘泥人”。
发展:宋时苏州泥塑“专作泥美人、泥婴孩 及人物故事,其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 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等。其 中最为著名的是捏像,也称“塑真”、“捏 相”。苏州捏像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盛 极一时。
特点:
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 间罗汉堂几次受水 灾侵袭,罗汉满堂 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 塑工艺之高超。
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

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泥塑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它以泥土为主要材料,经过塑造、雕刻等手工艺制作而成。
泥塑作品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泥塑的起源和发展泥塑作为中国古老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远古时代。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有了使用泥土塑造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并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流派。
二、泥塑的表现形式泥塑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
它可以创造出各种立体形象,包括人物、动物、景物等。
泥塑的表现手法多样,可以雕刻、塑造、描绘等等。
每一种手法都展示了不同的技艺和风格,从而使得泥塑作品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和创新。
三、泥塑的文化内涵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追求,更是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表达。
泥塑作品往往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传说、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可以通过形象、动作、服饰等来表达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观念,从而成为文化的载体和传递者。
四、泥塑的艺术价值泥塑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欣赏。
它不仅展示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还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深厚的底蕴。
泥塑作品的精细程度和艺术品味使其成为了具有收藏和展览价值的艺术品。
五、泥塑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冲击,泥塑艺术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鼓励泥塑艺术家的创作和传承。
其次,社会各界要加大对泥塑艺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泥塑作品的关注和认知。
最后,支持相关的研究和学术机构,加强对泥塑艺术的研究和培训,培养更多的泥塑艺术人才。
六、结语民间艺术的传统泥塑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关注。
保护和传承泥塑艺术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得以延续,并为后人所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六、天津泥人张 • 源起: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 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 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 特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 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 敷彩,典雅秀丽。
• 制作: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 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 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 泥”。经艺术家手工捏制成型,自然 风干,再施以彩绘。 •
泥塑文化起源
中国民间美术——泥塑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周路 宋春艳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泥塑
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泥塑的分类与地区分布 泥塑的制作工艺 泥塑的艺术价值
第一节 泥塑的历史及发展 • 一、泥塑的概说 •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 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俗 称“彩塑”,为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 塑工艺品。
• 题材:草帽老虎”、“猴头燕尾、四不 象”、“歪嘴斑鸠”、“甩尾连鱼”、 “猴骑猫”
• 九、北京兔儿爷 • 北京的泥塑脸谱是久负盛名 的,泥玩“兔儿爷”是老北 京中秋节俗的标志之一,是 一种人身兔面的泥玩具,说 是“兔面”,也不完全是兔 脸,只有嘴是三叉形的兔唇, 其它部位更象人脸。 • 艺术价值:民间艺人别具慧 心的创造,表现出北京人的 浪漫心性和乐观幽默性格。
• 七、浙江嵊州泥塑 • 特点:夸张的造型、得体的装饰、俊 雅的色彩 。艺术风格:造型简洁洗练, 写意多于写实,幽默多于叙事。这些 泥人小巧雅致,便于生产和携带。
• 八、河南淮阳“泥泥狗” • 中华古文化——淮阴泥塑中有形如“人祖” 猴的作品。 • 艺术特色:泥泥狗是淮阳泥塑中有特色的 一种,它的造型抽象、古朴。似拙实巧,渊 源于远古的图腾文化;用古老的上彩工具 “高粱杆”给以点线结构的黑底彩绘,艳而 不俗;既有原始绳纹,方格纹古陶的画法, 又似有楚漆器文化的格调。
• 四、湖北黄陂泥塑 • 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 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 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 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 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 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 “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 像”。
• 制作: • 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 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 金粉 • 特点: • 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 间罗汉堂几次受水 灾侵袭,罗汉满堂 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 塑工艺之高超。
第二节
• • • • • • • • •
泥塑的分类与地区分布
一、陕西凤翔泥塑 二、江苏苏州泥塑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四、湖北省黄陂泥塑 五、山东高密泥塑 六、天津泥人张 七、浙江嵊州泥塑 八、河南淮阳“泥祥彩绘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 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国保留 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 • 题材: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 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 拜的遗存,反映出图腾时代的文化特点 .戏 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乡俗生活
• 五、山东高密泥塑 • 山东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高 密是国家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 • 题材:老虎、狮子、猴子、小狗、小猫、 鸡、鸭等动物,也有白蛇传、孙悟空、 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种颜 色,使其生动活泼 。
• 源起:“锅子花”是一个不加任何粉 饰的泥坨,形似一口覆盖的钱锅,因 之得名。泥坨腔内装有火药,上面留 有细眼,下面安有点火引线,用于春 节期间晚上点燃“放花”观赏。—— 清代乾隆年间,“锅子花”已发展成 为泥娃娃、泥狮、泥虎、泥鸡……, 形成了泥塑。
• Z制作: • 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图32-2)经精抛、彩绘、出线、装色、上 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 。 • 艺术特色: • 形态逼真、粗犷夸张。简练概括、威 武可爱的造型,大红大绿的色彩、酣 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
• 二、江苏苏州泥塑
• 分类:苏州泥塑分为“捏像”和“泥玩具” 两类,艺人多集中在虎丘山一带,所以又称 “虎丘泥人”。 • 发展:宋时苏州泥塑“专作泥美人、泥婴孩 及人物故事,其他如泥神、泥佛、泥鬼、泥 花、泥树、泥果、泥禽、泥兽、泥虫等。其 中最为著名的是捏像,也称“塑真”、“捏 相”。苏州捏像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盛 极一时。
• 汉墓葬—— • 为数众多的陶俑、 • 陶兽、陶马车、陶船 。
• 唐宋——随着道教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 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 会上的道观、佛寺、庙 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 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 术的发展。
• 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 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 又可让儿童玩耍。不同地域的泥塑 形成了各自迥异的民间艺术风格。
• 二、泥塑的起源与发展
• 从考古资料看,华夏先民用泥土塑造各种 形象的历史由来已久。泥塑起源于中国古 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天 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 •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 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 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 时间约为7千年前。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确 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 特点:捏像又分两种, 一种捏好头型后再加须 发敷色彩,配躯体四肢, 并且手足还能活动自如, 冬夏衣服可随意更换; 另一种一步完成不配身 躯,也不敷彩直接用泥 巴捏出,多为案头陈设。 •
• 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 发展: • 惠山泥人始于南北朝时期—— • 明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了专业性 的泥人作坊,加之当时昆曲流行,以戏曲人物为题 材的手捏戏文人物也应运而生—— • 在清代,彩塑师王春林制作五盘泥孩儿进献,得到 清代乾隆皇帝的赞赏—— •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大量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 人,这也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第三节 泥塑的制作工艺 • 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 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 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 • 泥塑的模制步骤:制子儿、翻模、脱胎、 着色
第四节 泥塑的艺术价值
• 1.泥塑艺术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 • 2.泥塑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其中最著 名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 • 3.泥塑艺术具有朴实、直观、真实的艺术魅力。 • 4.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欣赏角 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 生活。
• 制作: •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 黑土捏制而成,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制 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 • 特点: • 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 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 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 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代表形象:阿福
•
安徽寿县泥塑
• 思考题: • 1.了解我国泥塑的历史渊源。 • 2. 分别简述山东高密泥塑、淮阳泥泥狗的 艺术特色。 • 3.结合陶艺课程,指导学生吸收民间泥塑的 艺术理念,创作泥塑作品。
• 谢谢!
• 特色:
• 高密:泥塑造型憨朴,着色浓艳,在全国 泥塑中别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静有动,并 多能斗趣、发声。不少作品动静结合,形声 俱备,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显灵秀,栩栩 如生,活灵活现。 • 聂家庄:追求鲜明醒目而又柔和动人,用 色少而精,以桃红和大绿两种基本颜色为主, 却能把动物和人的神情衬托得恰到好处,又 不失浓郁的民间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