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沉淀池1.设计数据(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一般采用1.5m/min.(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浮渣挡板,(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1)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 2) F=Qmax/n.q(Q=最大设计流量n=池子个数 q=表面负荷)②池子直径(D/m) D=πF4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t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0=污泥含水率)⑥(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④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 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 或者 V=ZK T C C Q )100(10086400)21(0ργ-⨯⨯-(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0=污泥含水率)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 3.缓冲层 4.污泥部分高度)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2f)1f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H4×b(L1=梯形上底长L2=梯形下底长 H4=梯形高度)二、斜板(管)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
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说明

一 辐流式二沉池介绍 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
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回转式刮泥机收集污泥,刮泥机刮板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走。
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
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
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二 作图说明同样是一个剖面图和一个带有尺寸的图。
带尺寸的图是从课本上拍的,就标上尺寸吧。
剖面图是在网上搜的,大概类似就好。
三 设计参数池型采用辐流沉淀池,其设计参数如下:日平均处理水量d m Q /150003= 设计人口为5万,拟设计一座,远期增加一座。
氧化沟混合液浓度为3000mg/L ,回流污泥浓度为Cu=10000mg/L ,回流比R=100%。
表面负荷取值范围为0.6-1.0)(h m m 23/,取为0.8)(h m m 23/, 则沉淀部分水面面积:2'6.3908.0224/15000m nqQ F =⨯==2)实际水面面积:22226.415423142.34m D F =⨯==π 3)实际表面负荷:)/(75.026.415224/1500023'h m m nF Q q ⋅=⨯==4)单池设计流量:h m n Q Q /5.312224/1500020=== 5)校核堰口负荷:DQ q π6.320'1⨯= =23142.36.325.312⨯⨯⨯=)/(7.1)/(60.0m s L m s L ⋅<⋅ 校核固体负荷:FN Q R q W 24)1(0'2⨯+= =26.4152435.312)11(⨯⨯⨯+ =)/(150)/(36.10822d m kg d m kg ⋅<⋅6)澄清区高度:设沉淀时间h t 0.4=,(取值范围为2.0-5.0)则有:m F t Q h 01.326.4150.45.3120'2=⨯== (有效水深) 径深比:64.701.323'2==h D ,处于6-12之间,合设计要求。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向心辐流式二沉池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污水处理设备。
其主要作用是将水中悬浮物质沉降到底部,并将清水汇集进出水管道。
下面将从设计计算的角度介绍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要点,包括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内容。
首先,设备尺寸的设计。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尺寸设计主要包括池径和池深的确定。
池径一般按照污水流量和进水速度来计算。
一般而言,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进水速度不宜超过0.3米/秒,以保证细颗粒物质的沉降效果。
进水速度的计算可以使用Q=A*V公式,其中Q是进水流量,A是进水面积,V是进水速度。
池径一般取进水槽的面积,并根据体积换算为直径。
池深的设计根据污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来确定。
悬浮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主要由颗粒物质的密度差、粒径大小和水的粘度决定。
根据经验公式,沉降速度一般取0.6米/小时。
根据沉降速度可以计算出污水在池中的滞留时间,再根据滞留时间和流量可以确定池深,一般为2-3米。
其次,需要计算污水在向心辐流式二沉池中的流速。
流速计算主要包括进水槽的面积、进水量和进水速度的计算。
进水槽的面积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进水量可以通过流量仪表直接测量得到。
进水速度可以通过进出水头的差值除以污水行程获得。
在底部斜板的设计中,一般斜板的角度取15-30度,斜板的作用是引导沉降物快速沉入底部,防止再次悬浮。
斜板的长度取决于池径和池深。
在出水管道的设计中,出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根据流量计算得出。
出水管道的高度取决于设计要求,一般要确保出水口在水面以下12-15cm,避免二次悬浮。
此外,二沉池周边设施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包括进水导流板、出水预沉池以及污泥排除装置。
进水导流板的作用是分流污水,保证水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出水预沉池的作用是进一步沉降悬浮颗粒物质。
污泥排除装置用于定期清除底部沉积的污泥。
综上所述,向心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涉及到设备尺寸、流速计算、底部斜板、出水管道等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
计算书-辐流式二沉池

项目名称
SJY-BZ-V1-WS-02-辐流式二沉池
签字:
日期:
符号或计算公式
设计取值 计算值
设计取值
校核值 单位
参考书籍或规范
进水来源 生化池
进水来源 生化池
是否带压 重力流
状态 连续
平均 300 300.00 300.00
水量(m3/h) 峰值系数
1.2
1.20
COD(mg/L) 60.00 60.00 60.00 58.00 3.3%
m
尺寸(m) Ф26.0×5.9
7.0×5.5×4.5
标高(m)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3.200 池边高度:2.600
地坪标高:0.000 池底标高:-3.000 池顶标高:1.500 有效水深:4.000
单位 座
座
m3/h
m/s
0.50
m
m/s
m m m 个 m/s
污泥回流池
Q'=Q(1+R)= v1= D3=
v1'=Qmax(1+R)/3600/(π D32/4)=
D4= l= b= n=
v2=Q'/3600/l/b/n=
v3= f=Q'/3600/v3= D5=(4f/π+D42)^1/2=
600.00 0.90 0.49 1.02
1.50 0.80 0.30
序号
D1= D2=
α= h5=(D1-D2)/2*tanα= V1=πh5(D12+D1D2+D22)
/12= h4=(D-D1)/2*i= V2=πh4(D2+DD1+D12)/12=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教案资料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设置直径为D=500mm的排渣管和排泥管。
>12.68m3
(11)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沉淀池超高,m,为0.5m;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为0.5m;
—沉淀池泥斗高度,m,为1.7m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1+h2+h3
则:H’=h1+h2+h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式中: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3/s;
(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3/(m2·h)。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式中:
—设计日平均流量m3/h;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表面负荷,m3/(m2·h),本设计取1.5m3/(m2·h)
(2)池子直径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性能参数
规格型号
池径
D(m)
周边线速
(m/min)
电机功率
(kW)
压缩空气压力(MPa)
生产厂家
37
1.60
1.5
75
扬州天雨给水排水有限公司
(3)实际水面面积
实际负荷
(4)沉淀区有效水深
式中:
(完整word版)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6)停留时间2.5~3h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nqQ F =式中: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h) 23333.31111.1m 2 1.5Q F nq ===⨯ (2)池子直径.1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表8 35-ZBG 性能参数(3)实际水面面积222m 67.10744374=⨯=='ππD F实际负荷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qt h =2式中: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21.63.0m 4.8mh q 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33333.3'3m 4999.95m 2Q V t n ==⨯=(7)沉淀区的容积 n S N T V 1000=式中: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n —沉淀池座数,2=n430.8251028.3m 10001000224S N T V n ⨯⨯⨯===⨯⨯(8)污泥斗的容积设 60a m 1m 221===,,r r ,则m 73.160tan 12a tan )(215=⨯-=-= )(r r h ,取1.7m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二、基本资料: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CODcr BOD5SS N-NH3pH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回流污泥三、设计内容: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
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
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
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
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初沉池的作用,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5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
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700字》

污水处理设计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1.6.1设计参数根据设计规范,本设计采用辐流式沉淀池,具体参数如下:(1)沉淀池数量:1座;(2)表面水力负荷q′=1.5m3/(m2/h);(3)单池设计流量Q=790m³/d=32.9 m³/h=0.00914m³/s。
(4)沉淀时间t=2.5h;污泥回流比R=50%。
1.6.2设计计算1.6.2.1辐流式沉淀池面积(A)A=Q1q=0.00914×36001.5=21.936m2式中:q—表面水力负荷,m3/(m2/h);Q1—小时流量,m3/h。
1.6.2.2沉淀池直径(D)D=√4Fπ=√4×21.9363.14=5.28m(取D=5.5m)1.6.2.3实际水面面积(F1)F1=πD24=3.14×5.524=23.74m21.6.2.4实际表面负荷(q’)q=QnF1=0.00914×360023.74=1.38m3/(m2·ℎ)在规定的0.6-1.5 m3/(m2/h)内,符合要求。
1.6.2.5有效水深(h2)设: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h则:ℎ2=qt=1.38×2.5=3.45m(小于4m)1.6.2.6沉淀区有效容积(V1)V1=A×ℎ2=21.936×3.45=75.6792m3 1.6.2.7二沉池总高度设:池底坡度i=0.05,则圆锥部分高度为ℎ4=D−d2i=5.5−22×0.05=0.0875m。
贮泥斗的高度h5=(r1-r2)tan60°=0.9m。
设:超高为h1=0.3m,则池边总高度为H=h1+h2+h3+h4+h5=0.3+1.45+0.3+0.0875+1.73=5.8675m。
式中:h1—超高,m;h2—有效水深,m;h3—缓冲层高度,m;h4—污泥区高度,m;h5—污泥斗高度,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1]:
(1)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6;
(2)池径不宜小于16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停留时间2.5~3h ;
(7)表面负荷:0.6~1.5m 3/(m 2·h )。
4.5.3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1]: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nq
Q F =
式中:
Q —设计日平均流量m 3/h ; 池数(个)
—n ,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h),本设计取1.5m 3/(m 2
·h) 23333.31111.1m 2 1.5
Q F nq ===⨯ (2)池子直径
37.62m D === 采用周边传动吸泥机,为了符合型号规格,取直径为
m 37=D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版)
》第11册P592查知(D >20,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选取周边传动吸泥机37-ZBG ,其性能参数如下表8示:
表8 35-ZBG 性能参数
(3)实际水面面积
22
2
m 67.10744374=⨯=='ππD F
实际负荷
323222443333.3m /m h 1.6m /m h 237
Q q n D ππ⨯==•=•⨯⨯()() (4)沉淀区有效水深
qt h =2
式中:
2h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t —沉淀时间,1.5~4.0h ;取3.0h
2 1.6 3.0m 4.8m h qt ==⨯=
(5)校核径深比2377.74.8
D h ==,在6—12内,符合要求 (6)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33333.3'3m 4999.95m 2
Q V t n =
=⨯=
(7)沉淀区的容积
n SNT V 1000=
式中:
S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为0.3~0.8,取=S 0.8 L/(人·d ) N —设计当量人口数,=N 25万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取h 2=T
n —沉淀池座数,2=n
430.8251028.3m 10001000224
SNT V n ⨯⨯⨯===⨯⨯ (8)污泥斗的容积
设 60a m 1m 221===,,r r ,则
m 73.160tan 12a tan )(215=⨯-=
-= )(r r h ,取1.7m 。
3222221215
1m 68.12)1122(37
.1)(3=+⨯+⨯=++=ππr r r r h V
(9)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设坡度05.0=i
m 83.005.0)25.18()(4=⨯-=⨯-=i r R h ,取0.8m
32221124
2m 9.320)225.185.18(38
.0)(3=+⨯+⨯=++=ππr Rr R h V
(10)污泥总容积
321m 58.33328268.12=+=+=V V V >12.68m 3
(11)沉淀池总高度
54321h h h h h H ++++=
式中:
1h —沉淀池超高,m ,为0.5m ;
3h —池中心与池边落差,m ,为0.5m ;
5h —沉淀池泥斗高度,m ,为1.7m
0.5 4.80.50.8 1.78.3m H =++++=
(12)沉淀池池边高H’ H’=h 1+h 2+h 3
则:H’=h 1+h 2+h 3=0.5+4.8+0.5=5.8m
4.5.5进出水设计
(1)进水管的计算
v
Q D πmax 1214⨯= 式中:
max 2
1Q ——进水管设计最大流量,0.61m 3/s ; v ——进水管水流速度,取为1.2 m/s ;
m 8.02.161.04214max 1=⨯⨯=⨯=
ππv Q D (2)二沉池集配水井设计
二沉池的采用配水井进行配水,分别往两座沉淀池均匀进水。
①配水井中心管径
1
max 14v Q D π=
式中: 1v —中心管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6.01≥,取 0.6m/s ;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6.1m 6.0219.1441max 1=⨯⨯==
ππv Q D ②配水井的直径
212
max 24D v Q D +=
π 式中: 2v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m s ,s v /m 4.0~2.02=,取 0.2m/s ;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m ax Q 1.219 m 3/s
m 2.36.12
.0219.1442212max 2=+⨯⨯=+=
ππD v Q D ③集水井的直径
223
max 34D v Q D +=
π 式中: 3v —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 ,s v /m 4.0~2.03=,取0.3m/s
m 9.32.33
.0219.1442223max 3=+⨯⨯=+=
ππD v Q D ,本设计中取4.0m 。
④溢流堰
配水井中心管的污水通过薄壁堰溢流到配水井,薄壁堰的过流量公式为[4]: 2
32H g mb q v =
式中:
max Q —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 m — 薄壁堰的流量系数,取 0.45;
b —堰宽,m ,m 03.56.11=⨯==ππD b ;
H —堰上水深,m
将上式变换得,薄壁堰堰上水头为:
m 25.0)8.9203.545.0219
.1()2(3
2
32
max
=⨯⨯⨯==g mb Q H (3)二沉池出水堰设计[6]
二沉池出水采用90°三角堰,出水槽沿池壁环形布置,环形槽中水流由左右两侧汇入出水口。
设设集渣渠深度为0.4;溢流渠深为0.8m 、渠宽为0.5m ,集水渠深为0.8m ,渠宽为0.8m ,出水堰跌水0.15m ;出水槽深1.6m ,长1.6m ,宽为1.2m 。
由《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一册第682页表16-1查知,当堰上水深为h=0.03m 时,过水堰流量为s /218.0L Q =,则需要用到的三角堰个数为:
1398218
.035.12194141max =⨯==Q Q n (个)
槽宽为0.5m ,设堰厚度为0.3m ,则内外层堰板所在圆直径分别为:
集水渠层堰所在圆直径为:m 1.359.1371=-=D
溢流渠堰板堰所在圆直径为:m 5.335.3372=-=D
堰周边总长为:m 4.215)5.331.35(21=+=+=πππD D L
则三角堰宽为: m 15.01398
4.215===n L b 内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个7351
5.01
.351
1≈⨯==ππb D n 外层布置的三角堰个数为个70115.05
.332
2≈⨯==ππb D n
(4)出水管、排渣管和排泥管
出水管管径D=800mm (i=1‰),则水流速度为:
s /m 21.18
.061.042=⨯⨯=πv 设置直径为D=500mm 的排渣管和排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