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合集下载

2016高考作文点评及拟题

2016高考作文点评及拟题

2016高考作文点评及拟题2016高考作文点评及拟题梁恕俭2016年新课标(一)语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高考作文点评及拟题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恕俭点评:满分赏吻退施惩,貌似奖罚特分明。

失误两分脸被打,及格半步趾高扬。

可怜学子受邪气,悲叹师长耍威风。

但愿考核莫任性,公平公正寻共赢。

参考标题:《奖进罚退的闹剧》《貌似分明的奖罚》《可悲的丢分=丢脸》《分啊分,多少泪为你流》《奖罚不能如此任性》《冰火为何两重天》2016年新课标(二)语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恕俭点评:语文素养咋提升?路径有三任驰骋。

高效课堂帮助大,坚持读写毅力恒。

纸上得来终觉浅,泪中逝去悔更增。

学以致用多实践,用以促学攀顶峰。

参考标题:《语文素养从哪里来》《我是这样学语文的》《三条道可以兼顾走》《梦遇孔夫子》《勤读写者得语文》《语文在课外》2016年新课标(三)语文作文题目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三一文库()〔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抛出了“有话无话”、“话长话短”及“个性和创新”等元素;事实上,对于每年的作文题,倒是人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编者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抛出了“有话无话”、“话长话短”及“个性和创新”等元素;事实上,对于每年的作文题,倒是人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

话长话短里,也往往藏着每个人的个性乃至创新潜质。

这次,“有话要说”的是资深语文名师(蒋涛)、动漫爱好者(赵俊聪)、财经小记(朱奭隽)以及当年的高考文科尖子生(华岳)。

他们的高考下水作文,你看可以打几分?话短话长中的个性和创新名师点评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本报讯(记者小方)昨天中午11点半,理科生结束了语文考试,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也就揭晓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于今年的作文题,江苏省苏州中学退休语文名师闵文这样分析:话短话长两种观点引出的是创新和个性这个话题。

在他看来这篇作文的题眼是“创新”,如果把题眼定为“话短话长”不是最佳立意。

“还是通过‘说话’这个问题引出创新的主旨。

”他说。

关于创新和个性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个性支配创新,没有个性,没有追求不可能创新,所以说来说去关键是创新。

闵文老师还指出,“创新”这个“热词”应该是考前老师复习时反复训练过的,“是‘重兵把守’的区域,关键就看同学们在考试时能否呼唤得来。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一、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二、审题立意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依然延续近两年高考的做法,力图体现思辨色彩,想在个性与创新两个词语上做文章。

显然从内容看,与近两年的高考题又有些变化。

前年谈一个话题“青春”,然后涉及到“朽”与“不朽”的对立关系,去年谈一个话题“智慧”,可以径直找到它的对立面,于是出现“智慧”与“不智慧”,“大智慧”与“小聪明”的比较;今年则有些不同了,是谈相互之间似乎有些联系的又不是对立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点复杂。

首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说话、做事,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勉强,不绕舌,不推诿,不卖弄,不大话,不低调,不虚与委蛇,不空话连篇,不偷工减料,不节外生枝。

直性坦率,从心出发,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烂漫,这叫有个性!想那东坡先生,有话就说,有屁敢放,该喝就喝,酒到话狂,痛快时骂得狗血淋头,不痛快时一言不发。

得罪了人,那是因为别人的小鸡肚肠,给小鞋穿,扣大帽子——那是小人的事儿,我管不着,我没记性。

难怪他老子苏洵给了他取了个名:“轼”。

这“轼”的特性就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对那些肚肠弯弯绕,还九曲十八弯的人——东坡先生一定讨厌至极!这话讲的是彰显个性,活出真我。

于是才有了“明月清风泛赤壁,大江东去流千年”的文坛佳话。

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仅仅指个性?谈言语的效率、做事的风格、说话的智慧行不行,当然。

其次,“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这话如何理解?防止考生不懂,命题人解释了——有话则短,因为别人说过;无话则长,因为别人无话处正是发现创造大有可为的地方。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6高考已经打响,高考语文已经结束。

在此紧张时刻,小编第一时间整理了专家解读的2016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江苏卷高考作文:
江苏卷审题围绕以”这个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有切入点,围绕”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有话则短,无话则长”两种观点进行立意;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是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的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够灵活应对,能够完成任务,就是合理有效的方式。

如何围绕合理有效的传播,话多少不是依据,话的质量才是根本,所有创新的有段都是适应现代变化、快速的社会。

结合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与朋友和家人的沟通中,减少矛盾,强化沟通,构建和谐的关系,在创新层次上我们需要构建更为高效的沟通方式。

另一方面,彰显个性当中能够有创新更是一场双赢的方式。

这个时代,我们要彰显个性,更要执着于更多创新的手段,那些能够拉近感情,彼此融合、构建良好关系的处理
方式都是可以追寻的。

总而言之,江苏卷重视辩证看待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传统处理方式和现代高效中取得平衡。

更多内容。

2016江苏卷语文高考作文题及任务驱动型审题分析附范文

2016江苏卷语文高考作文题及任务驱动型审题分析附范文

(2016江苏卷语文高考作文题及人物驱动型审题分析附范文)【文题链接】阅读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命题解码】材料以论述的形式呈现,其形式上的特质决定了立意的多样性。

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材料处处可见可作文的切入点。

只要考生抓得住写出好文章自然不是问题。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是常态,而“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就有比较丰富的内涵,或者说多种理解。

有话则短,前面是长,为什么要短呢?长话短说,还是什么呢?短说又说些什么呢,这里面就有种种内涵了。

下面一句“无话则长”,这个“长”则有多种理解。

从这角度上来说,可以立意如下: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沉默中爆发、大美无声、沉默是金等。

材料作文原本切合考生的年龄与思维实际,发挥空间很大,但受任务驱动的限制,考生作文就不那么容易了。

但从任务驱动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从“个性”和“创新”的关系角度来审题立意。

按照这样的思路,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对于创新意识的思索。

材料适合写不同的体裁:可以就材料所提示的多个维度做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抒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

在高考评卷过程,会更强调学生的写作素养。

在立意上主要表现为亮点:紧扣“说、不说、个性和创新”四个点中的任意一点即切,最佳主要立意为:放在“个性”或“创新”背景中来谈“说”或不说,是为最佳立意。

今年作文命题采用了议论性的材料,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审题立意具有一定的难度。

考生要想凭借立意在考场中的博得头筹,写出征服阅卷老师的优秀文章,文体很关键:议论文力求思辨,议论就会平面化,难以入得阅卷老师的法眼;记叙文要情节化,空谈情感难得高分;文学文体运用,要做到表达、主题和选材三者和谐统一。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

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2016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思路指导及题目批判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题目涉及两组四幅漫画。

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

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耳光;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61分,家长(或学校)给了一个吻。

这幅漫画的寓意,应该是批判教育者(家长、学校)对受教育者(孩子、学生)“唯分数论”的错误教育观念。

第一位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100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在孩子考98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

第二个孩子的家长(或学校),在孩子考55分时,就给予扇耳光的责打;在孩子考61分时,就给予吻的表扬。

两位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学校),表面看有所不同,一个是苛责,一个是鼓励;但在本质上,都是“唯分数论”,都是错误的。

这道作文题目的立意,应该围绕着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含意而设。

比较稳妥的立意可以这样:教育,不应该“唯分数论”。

三、思路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可以写成各种文体。

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应该表现考生对时下“唯分数论”错误教育观念的批判性思考。

若写成议论文,其思路较为简单:(一)概况漫画内容,揭示其寓意,亮明自己的观点;(二)分析其原因;(三)揭示其本质;(四)指出其影响(危害);(五)提出建议。

四、题目批判这不是一道优秀的作文题目。

比起2015年全国卷(一)(二)作文题目是一种很明显的倒退。

其不足有以下三点:一、把作文写作变成了审题(图)比拼。

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而不应是考查考生的读题(图)能力。

二、这道作文题目的漫画内容和寓意不是一个开放性论题,而是一个锁死的论点(观点)——教育不应“唯分数论”。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自己的想法被剽窃,还是被合作伙伴、或者说是朋友背叛,谁都会愤怒吧?更何况他是乔布斯,以他独断、强势的个性,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但乔布斯当时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做了一个决定。

两个月后,乔布斯带着他的新电脑“Mac”出现在发布会上,“你好,我是Mac电脑,能离开包装袋的感觉真好。

”这段来自电脑的“自我介绍”轰动全球,是史无前例的创新之举。

我觉得,这是乔布斯真正的个性,也是他最迷人的个性。

比起爱炫、易怒,用自己的创新来做出回击,实在是最有格调的个性彰显。

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

有的人外向,活泼、好动、话多,有的人内向,低调、害羞、沉默。

个性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不同个性的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正因此,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但是彰显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做法却不相同。

有的人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有的人竖着特立独行的头发,有的人做着莫名其妙的动作,有的人则说着独辟蹊径的观点。

而有的人,则用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同样是喝酒,你连干三大碗,然后拖鞋都掉了一只。

而李白则是连写三首诗,然后让高力士帮他脱鞋。

显然,同样是晒豪气,晒不羁,李白有腔调多了。

战胜“普遍”需要第二层思维朱奭隽作为每一个证券方向的“码字工”,心中或许都有个投资偶像,巴菲特无疑是大众偶像,不过个人更爱戴着圆圆眼镜的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席与共同创始人。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马克斯在自己书中关于第一层思维和第二层思维的论述。

人人都想赚钱,一切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相信利润动机普遍性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这个普遍性也使人们战胜市场变得艰难无比。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持有的思维方式就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第一层思维。

“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入吧。

”“我认为这家公司的利润会下跌,卖出。

”这是典型的第一层思维的表达方式,单纯而肤浅,几乎人人可以做到。

2016全国高考语文卷1 作文审题立意

2016全国高考语文卷1 作文审题立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作文审题立意
首先要看懂漫画内容。

四幅漫画,分为左、右两组。

每组都画了两个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可看出这两组漫画讲了
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左边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父母亲了他一口,第二次考了98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右边一个孩子,他第一次考了55分,他妈妈打了他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父母亲了他一口。

其次要深思漫画的寓意:
从父母的角度:1,立意为“应该怎样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父母亲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绩,还要正确引导孩子。

2、赏罚分明。

这一点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

因为,从100分到98分,虽然分数都比较高,但还是在倒退,是退步就得受到惩罚;从55到66进步虽然不是很大,毕竟孩子在努力,奖励也是不可少的。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当下以为素质教育高大上者,当然没有不当,全盘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应有的态度。

素质教育当然是大势所趋,应试也不可忽视,如果应试都不行,素质又从何说起?
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同样是错误的。

4、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反思。

孩子稍有所失,就加之以巴掌来惩罚,这太伤孩子的自尊。

巴掌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进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孩子的角度:
1、规则,进步受奖,退步受罚就是规则。

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2、不断进取,永不言败。

人类的进步,最初也是一小步,积累起来,也就是一大步。

从家长和孩子共同的角度: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孩子、老师共同努力,一起成长,当为教育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拟题
一、作文材料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二、审题立意
今年的江苏作文题依然延续近两年高考的做法,力图体现思辨色彩,想在个性与创新两个词语上做文章。

显然从内容看,与近两年的高考题又有些变化。

前年谈一个话题“青春”,然后涉及到“朽”与“不朽”的对立关系,去年谈一个话题“智慧”,可以径直找到它的对立面,于是出现“智慧”与“不智慧”,“大智慧”与“小聪明”的比较;今年则有些不同了,是谈相互之间似乎有些联系的又不是对立关系的两个概念,有点复杂。

首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说话、做事,当行则行,该止则止,不勉强,不绕舌,不推诿,不卖弄,不大话,不低调,不虚与委蛇,不空话连篇,不偷工减料,不节外生枝。

直性坦率,从心出发,不忘本初,保持童趣,天真烂漫,这叫有个性!想那东坡先生,有话就说,有屁敢放,该喝就喝,酒到话狂,痛快时骂得狗血淋头,不痛快时一言不发。

得罪了人,那是因为别人的小鸡肚肠,给小鞋穿,扣大帽子——那是小人的事儿,我管不着,我没记性。

难怪他老子苏洵给了他取了个名:“轼”。

这“轼”的特性就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对那些肚肠弯弯绕,还九曲十八弯的人——东坡先生一定讨厌至极!这话讲的是彰显个性,活出真我。

于是才有了“明月清风泛赤壁,大江东去流千年”的文坛佳话。

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仅仅指个性?谈言语的效率、做事的风格、说话的智慧行不行,当然。

其次,“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这话如何理解?防止考生不懂,命题人解释了——有话则短,因为别人说过;无话则长,因为别人无话处正是发现创造大有可为的地方。

难怪有陈寅恪的“三不讲”,难怪有课堂上的“发出我的声音”的那些老师喜欢的学生。

似乎这一句的理解更倾向于“创新”一词,是这样吗?
不尽然。

这个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有话则短”,该说不说,不敢招事,推脱责任,缺少担当勇气;“无话则长”,王顾左右而言他,偏重就轻,无理搅三分,废话连篇,不干实事,骗吃骗喝,皇帝的新装,这是贪腐的官员最擅长的本领,这就还能是创新的意识?
再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不也可以体现自己的创新?长话也好短话也罢,都可以从创新出发,言别人之不敢言,说别人之没有说,这不是创新又是什么?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

”别人讲过的不讲,别人不说的我偏说出三五六、八九十,江水滔滔停不住。

这份不走寻常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求新标异的精神,不也是一种个性精神的体现?
所以,个性与创新,这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两个有一些交叉的概念。

彼此中没有必然联系,其间关系总有些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在材料的后面小心翼翼地加上了两个“有时”,一个“也许”。

显然,命题人主观上想对前两年作文命题的一点小突破,以体现稳中求变的命题原则。

而事实上却有些将“说话”、“个性”、“创新”三个词语生拉硬拽,强行扭在一起了,出了一个有点怪怪味的题目。

那么,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这篇文章的立意该这样来确定:1、写个性;2、写创新;3、
写个性与创新的同向性;4、个性与创新的区别与联系。

那么,写“说话”行不行?似乎不妥。

因为出题者意图是用“说话”引出“个性”与“创新”的思辨的。

可是我要说,根据我的解读,谈“说话”也行,因为“有时”“有时”,更因为三者之间的相遇,是有些随意的。

所以今年作文一部分考生是可以套用事先备好的宿构作文一挥而就的,谈“个性”,谈“创新”的文章早已是广大应考师生准备了的熟题。

而另有一部分考生鉴于今年作文命题的突破,可能会想:咱们“文化大省”不至于这么简单的考查我们吧?于是他们心怀疑虑,就有可能将后两个词语或三个词语拉在一起进行思辨,搅成一锅粥,出现一些云障雾罩的让人头晕的文章的。

三、尝试拟题
1、我手写我心
2、不走寻常路
3、发出我的声音,在这世界里
4、别一样的人生
5、各美其美
6、换种活法
7、你得拿出别人无可替代的东西
8、给心情涂上喜欢的颜色
9、谁是最优秀的人
10、把自己推到前台
11、熟悉的地方没风景
12、那道菜,留在我的记忆里
13、享受高三的日子
14、探春理家
15、我读余华的《活着》
16、永远走在求新的大道上
17、洒脱些,得大自在
18、做一个率真的人
19、苟日新,日日新
20、创新,人生处处有捷径
2016/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