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0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理综化学试题 pdf版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仿真模拟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Ti-48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SiO2超分子纳米管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草每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累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D.《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所使用的实验操作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8.有机物a为某种感冒药主要成分的同系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有机物a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有机物a的化学式为C14H22O2C.0.1 mol有机物a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为2.24 LD.有机物a苯环上的二氧代物有4种(不含立体异构)9.已知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在170 °C的条件下制备乙烯( 140°C时生成乙醚)。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有SO2,并制备1,2 -二溴乙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时迅速将温度升高至170 °C ,减少副产品的生成B.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a→d→e→c→b→d→e→fC.装置I中的试剂可以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实验完毕后,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提纯1,2-二溴乙烷10.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H=1的盐酸中含有H'的数目为0. 1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Fe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3N AC.32 g O2和32 O3中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11.常温下,用0.10 mol·L-1的氨水滴定20.00 Ml a mol·L-1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氨水的体积(IV)的关系如图所示。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综化学试题(精解精析)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l: 35.5第I卷(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诗词深受众人喜爱,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描述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状态变化又有气味的产生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颜色反应的现象D.刘禹锡的《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解析】本文以我国古代文化为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焰色反应、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状态、物质的变化等基础知识,试题难度不大。
A.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体现物质的挥发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B.庾信的《杨柳歌》“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从化学成分分析现实生活中“飞絮”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鹅毛”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错误;C.赵孟頫的《烟火诗》“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描述了焰色反应的现象,错误;D.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2.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化学家(1776.08.09-1856.07.09),曾开业当律师,24岁后弃法从理,十分勤奋,终成一代化学大师。
2020届山西省1月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原卷版)

2020年1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C 12 N 14 ()16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帛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丝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丝绸制品不宜使用含酶洗衣粉洗涤B. 《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石”指的是陶瓷、玉石等C. 《考工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K 2CO 3D. 《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2.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 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HCHO +HCl 2ZnCl−−−→A 有机产物+H 2O A. 有机产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6Cl B. 有机产物A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D. 有机产物A 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3.用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加热装置I 中的烧杯分离I 2和FeB. 利用装置Ⅱ合成氨并检验氨的生成C. 利用装置Ⅲ制备少量的氯气D. 利用装置Ⅳ制取二氧化硫4.工业上可在高纯度氨气下,通过球磨氢化锂的方式合成高纯度的储氢材料氨基锂,该过程中发生反应:LiH(s)+NH3(g)=LiNH2(s)+H2 (g)。
如图表示在0.3MPa下,不同球磨时间的目标产物LiNH2的相对纯度变化曲线。
2020届山西省1月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1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C 12 N 14 ()16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帛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丝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丝绸制品不宜使用含酶洗衣粉洗涤B. 《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石”指的是陶瓷、玉石等C. 《考工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K 2CO 3D. 《天工开物》记载“人贱者短褐、臬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臬、麻、苘、葛……”文中的“臬、麻、苘、葛”属于纤维素 【答案】C 【解析】【详解】A 、丝的主要成分为蚕丝,属于蛋白质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酶会加速蛋白质的水解,破坏丝绸制品,故A 正确;B 、古代记事常常刻于金属、陶瓷、玉器之上,故B 正确;C 、草木灰中的碳酸钾与贝壳灰中的氧化钙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钾,故C 错误;D 、草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D 正确; 答案C 。
2.芳香族化合物苯等在ZnCl 2存在下,用甲醛和极浓盐酸处理,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甚为重要。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HCHO +HCl 2ZnCl−−−→A 有机产物+H 2O A. 有机产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6Cl B. 有机产物A 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平面C. 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D. 有机产物A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共有3种【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可分析产物A中有一个苯基()、一个C原子、两个H原子(苯也提供一个H原子)、一个Cl原子,结合题干“氯甲基化反应”分析-CH2-和-Cl(组合为氯甲基(-CH2Cl),故A的结构简式为,分子式为C7H7Cl,故A错误:B、A中氯甲基(-CH2Cl)中的碳有四个单键,故不共面,故B错误;C、根据苯的性质:反应物苯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是易挥发、易燃烧、有毒的液体,故C正确;D、有机产物A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包括自身),含苯环的结构取代基为-CH3和-Cl,有邻、间、对三种,但还有很多不含苯环的结构,故D错误;故选C。
2020届高中化学高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附解析

2020届高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1. 下列有关环境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PH小于7的雨水称为酸雨B.白色污染即白色废弃物造成的污染C.SO2、NO2也能破坏臭氧层D.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2.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①BaCl2、Na2CO3、NaCl ②Na2CO3、NaHSO4、NaCl③AlCl3、KCl、NaOH ④CuSO4、NaOH、NH4Cl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可生成2N A个Cl2B.1mol NaHSO4晶体中共含有2 N A个离子C.标况下,N A个CCl4所点的体积为22.4LD.1L 1mol/L 的CH3COONH4溶液中含有N A个NH4+4. 在溶液中加入盐酸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Fe2+、Na+、NO3-、Cl-B.Ba2+、K+、Cl-、SO42-C. NH4+、Mg2+、I-、SO42-D.Na+、NH4+、AlO2-、Cl-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分子中含有SO42-B.任何晶体中都含有化学键C.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6. 以铝为阳极,Cu为阴极,对200ml NaOH、Na2SO4各为1mol/L的混合溶液进行电解,当电解一段时间并充分振荡、静止、过滤后得到深沉的质量为7.8g,则阳极溶解的Al的质量为()A.2.7gB.5.4gC.8.1gD.10.8g7. 2020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已知氰胺又叫胺基氰,其的分子式为CH2N2,分子的两个H连在同一个N上,三聚氰胺可由氰胺分子加成得到。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氰胺的结构简式为H2N-C≡NB. 分子中两个N的化合价不相同C.1mol氰胺最多能与2molH2加成D.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有3个双键8. 标况下,67.2L乙烯和丙炔的混合气体,与4mol H2恰好完全加成,则乙烯和丙炔的质量之比为()A.2:1B.1:2C. 21:10D.7:5二、非选择题(包括4个小题共60分)9. (12分)2020年9月25日我国“神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迈出重要的一步。
精品解析:山西省2020届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调研考试(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年3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理科综合一、选择题1.依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可用于家庭消毒。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浓度越高,杀毒效果越好,因此家庭消毒选用75%及以上浓度的酒精均可B. 84消毒液可用于地面、桌面、玩具、各种衣物和皮肤消毒C. 过氧乙酸用于消毒水果蔬菜,但因为不稳定需贮存于铁器皿中D. 新型冠状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上述物质都能够使包膜蛋白质变性,但引起变性的原理有所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 75%的乙醇溶液消毒效果最佳,乙醇溶液消毒原理是乙醇分子通过细胞膜,使内部蛋白质变性,浓度过高和过低都不易进入细胞内部,故A 错误;B. 84消毒液可用于地面、桌面、玩具的消毒,但由于其腐蚀性,不适用于贴身衣物和皮肤消毒,故B 错误;C. 过氧乙酸呈酸性,不能贮存于铁器皿中,故C 错误;D. 新型冠状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上述物质都能够使包膜蛋白质变性,但原理不同,有的是因为氧化性,如84和过氧乙酸,有的是因为结构特点,如乙醇溶液,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酒精之所以能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层坚固的包膜,酒精反而不能很好地渗入细菌内部,以致影响其杀菌能力。
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酒精浓度低于75%时,由于渗透性降低,也会影响杀菌能力。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 )A. 裂化汽油可以提取溴水中的Br 2B. 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C. NaOH 溶液能用于区分地沟油和矿物油D. 乙醇、乙酸和葡萄糖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 裂化汽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中溴发生加成反应,不可以作萃取剂,故A错误;B. 聚乙烯塑料制品无毒,可用于食品的包装,故B正确;C. 地沟油属于酯类,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矿物油属于烃类,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NaOH溶液能用于区分地沟油和矿物油,故C正确;D.乙醇和葡萄糖中含有羟基,乙酸中含有羧基,均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故D正确;故选A。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份(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i 59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泥、水玻璃、水晶均属于硅酸产品B.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C.氯水和食盐水消毒杀菌的原理相同D.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8.利用H2和O2制备H2O2的原理①H2(g)+A(1)B(1)∆H1②O2(g)+B(1)A(1)+H2O2(1)∆H2已知:A、B均为有机物,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B.B为H2和O2制备H2O2的催化剂C.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H2(g)+O2(g)H2O2(1)的∆H<0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和新戊烷分子中所含甲基数目之比为1:1B.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C.聚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但二者原理不同和C4H10的二氯代物的数目相同(不含立体异构)D.10.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同周期;X 、Y 、Z 三种元素形成一种化合物M ,25℃时,0.1mol ·L -1的溶液中12100.1)()(⨯=+-H c OH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 <Z <WB.X 分别与Z 、W 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C.X 、Y 形成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X:XY••:XD.Z 分别与X 、W 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11.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形象及结论A 将AlCl 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l 3 B将少量Na 2SO 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 (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 2SO 3已变质C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D向Fel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溶液变黄,则C12的氧化性强于Fe 3+12.以二甲醚(CH 3OCH 3)酸性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饱和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烧碱,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1)理综考试试卷化学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1)理综试卷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Mn-5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长汽车排气管的长度可以降低尾气中CO和NO的含量B.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C.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制作一次性饭盒,减少“白色污染”D.油脂是重要的体内能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mol -OH中含有7N A个电子B.在精炼铜的过程中,当阳极有32g铜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N AC.常温常压下50g 46%的乙醇溶液中,所含氧原子数目为2N AD.2mol·L-1碳酸氢钠溶液中Na+的数目为2N A9.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青蒿素具有氧化性,易溶于水C.双氢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D.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发生了还原反应10.利用有机物苯实现电化学储氢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g-Pt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B.总反应式为2C6H6+6H2O→2C6H12+3O2↑C.通电后H+离子由左池向右池迁移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O2生成11.下图表示常温下稀释醋酸和次氯酸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已知: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 a=1.8×10-5;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K a=3.0×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M代表HClO溶液加水稀释情况B.a点酸溶液中水电离的c(H+)小于b点酸溶液中水电离的c(H+)C.b、c两点处的溶液中c(R-)/[c(HR)·c(OH-)]相等(HR代表CH3COOH或HClO)D.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12.短周期元素X、Y、Z、W、M,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与M 同主族,其L层电子数之和为14,W为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