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消化和呼吸系统

合集下载

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1.盐酸 (1)盐酸的生成 (2)盐酸的作用(
2.胃消化酶 (1)胃蛋白酶 (2)凝乳酶 (3)胃脂肪酶
3.黏液 (1)可溶性粘液 (2)不溶性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三、胃腺及胃液
(三)胃液分泌的调节 1.非消化期胃液的分泌 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头期、胃期、肠期) 3.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1)刺激胃液的分泌的因素 食物、Ach、胃泌素、组织胺等
(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四、鱼类胃的消化
(一)机械性消化
主要是蠕动,是传递饵料的主要力量,蠕动强弱受温度影晌 较大,温度低蠕动慢。
(二)化学性消化特点
1、有胃鱼类:胃形多样,胃腺结构简单,泌酸细胞、泌酶细胞分工不清楚。 a盐酸
第九节 消化机能的整体性
一、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功能联系 二、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联系 三、消化与吸收 四、消化功能与机体其它功能之间的联系
返回
返回
消化的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食物
消化
吸收
贮存 产品
代谢
返回
内分泌
旁分泌
返回
神经分泌
返回
• 放映结束
放映结束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1.粘膜层 2.黏膜下层 3.肌层 4.浆膜层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形式
容受性舒张
紧张性收缩
蠕动(peristalsis) 饥饿收缩、胃排空
(二)胃运动的功能
贮藏功能、混合功能、排空功能
二、胃的运动
(三)胃运动的调节
(1)外来神经 迷走神经→Ach+M受体 紧张 交感神经→NE+β2受体 舒张

鱼类动物实验实习报告

鱼类动物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鱼类动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鱼类生理、生态和形态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了解鱼类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鱼类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生理特性,掌握鱼类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生理现象,测定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学仪器测定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③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鱼类形态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形态结构,掌握鱼类形态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外部形态,如体型、鳍、鳔等;②解剖鱼类,观察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③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了解不同鱼类的形态特点。

3. 鱼类生态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鱼类生态特性,掌握鱼类生态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观察鱼类生活习性、繁殖方式、食物链等生态现象。

(3)实验步骤:①观察鱼类生活习性,如栖息地、活动规律、繁殖方式等;②研究鱼类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能量流动;③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鱼类生态学问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鱼类生理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具有稳定的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功能;(2)鱼类体温、血液pH值等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鱼类生理功能正常;(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进一步了解鱼类生理特性。

2. 鱼类形态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如体型、鳍、鳔等;(2)通过解剖观察,了解鱼类内部器官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3)学习鱼类分类学知识,认识不同鱼类的形态特点。

3. 鱼类生态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显示,鱼类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2)研究鱼类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能量流动;(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鱼类生态学问题。

4.消化呼吸

4.消化呼吸

肝脏的作用:
①分泌胆汁,乳化脂肪使之被溶解为油滴,促进脂 肪分解,所以肝脏不好,吃油腻的食物会不适。 ②解毒作用,把有害及无用的东西通过胆管送到肠 排出体外;另外肝细胞能吸收有毒物质,经分解 或与其他物质结合变成无毒物质。 ③贮藏糖元,维持体内糖元的平衡 鱼类肝脏所担负的功能和高等脊椎动物是相似的, 切除鱼肝脏会很快死亡的。
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
• 一般呈褐色,位于体腔前端且在心腹隔膜 后方 • 大多数鱼类的肝脏分为两叶,但也有不分 叶或分为三叶、多叶的;有些鲤科鱼类的 肝脏分散无固定形状,弥散在肠系膜上, 并与胰脏混杂在一起,称为“肝胰脏”。
肝脏的结构
肝脏能分泌胆汁,经胆微管集中于胆囊内, 再由输胆管开口于肠右上方。胆囊埋在肝 脏中,位于体腔右侧。
鱼类的内脏
• 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有些鱼的 这些部分的分界不明显,可以根据组织切片观察 其管壁结构、一定的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加以区别。
消化系统
鱼类体腔被横隔膜分隔成围心腔和 腹腔.消化系统位于腹腔中.
• 消化道:摄食和消化食物的场所,包括 口咽腔、食道、胃、肠等。
消化系统
• 鱼类的消 化道排空 一般需要 多少时间?
鳃耙与咽上器官
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管状,称 为咽上器官。
咽上器官外附肌肉,收缩时可压 缩起唧筒作用。
类似鲢鳙的咽上器官,在鲥、斑 鰶等也有。
鱼的食性与口、齿、鳃耙
捕捉型:口较大,牙锐利且坚 硬,除了颌齿之外,梨骨、腭 骨等部位都可能有齿,鳃耙短 而稀,并不起主要的滤食作用, 起着保护鳃的作用,凶猛鱼类 如乌鳢等属之。
研磨型
食道
• 鱼类的食道一般短而宽,壁比较厚,食道由三层结构组成。 食道有味蕾分布,并籍环肌的收缩,可以辨别和选择食物, 将异物抛至口外。 • 粘膜层(最内层):食道内壁有许多纵列粘膜褶,吞咽食 物,扩大食道的容积。 • 肌肉层:食道的肌肉相当发达,由二层横纹肌组成,内纵 外环,食道上还有味蕾,世道与胃交界处有括约肌。 • 浆膜层:最外层

鱼类内部构造—鱼类呼吸系统的构造特征

鱼类内部构造—鱼类呼吸系统的构造特征
19
• 1.比重调节作用:鱼类在不同深度借放气或吸气来 调节鱼体比重,使它可以不费力地停留在水的各层。
• 2 . 呼吸作用:肺鱼、多鳍鱼、雀鳝及弓鳍鱼的鳔有 肺的作用。
• 3.感觉机能:鳔能起测压计或水中传声器的作用。 有些鱼的鳔与内耳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因而具有 较灵敏的听觉和感觉压力的能力。
• 4.发音作用 :鳔对附近器官所产生的声音起着共 鸣器的作用,使声音扩大。
• 一般鱼类鳃弓的内缘着生鳃耙。鳃耙 系取食器官,与呼吸作用无关,但可 保护鳃片。
• 硬骨鱼类具有鳃盖,覆盖于鳃腔外面。 • 圆口类及板鳃类没有鳃盖。
3
• 鳃片(或称鳃瓣)由无数鳃丝排列而成。每一鳃丝的两 侧为鳃小片。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真骨鱼类的每一鳃丝具有一骨质或软骨质的鳃条支撑。 • 鳃弓下有两支血管分布在鳃区,背面一支为出鳃动脉, 腹面一支为入鳃动脉。入鳃动脉发出入鳃丝动脉,它沿每一 鳃小片基部水平地分出细支形成微血管网,此即窦状隙,窦 状隙的血液再经出鳃丝动脉汇入出鳃动脉。 • 在鳃小片上还分散着一些粘液细 •胞及其他腺细胞。在鳃丝中尚有一些 •执行氯离子运转任务的氯细胞,执行 •排出氯离子的生理机能。
15
•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腹腔上部、消化管与脊柱 之间有一大而中空的囊状器官,此即鳔,鳔 内充满着氧、二氧化碳及氮等气体。圆口类 和软骨鱼类无鳔。
• 鱼类鳔的形状多种多样。 • 多数鱼类的鳔单个,不少种类可分两个室,
也有三室的。少数低等硬骨鱼类,如肺鱼、 多鳍鱼的鳔是左右两叶。
• 大多数鱼类的鳔连于食道背面,少数在腹侧 面,如澳洲肺鱼,有个别在腹面,如美洲肺 鱼和非洲肺鱼。
20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 圆口类具有 特殊的鳃囊。 与其他鱼类 的呼吸器官 构造差异很 大。

鱼是怎么呼吸的实验方案

鱼是怎么呼吸的实验方案

鱼是怎么呼吸的实验方案鱼是怎样呼吸的?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科学实验证明。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鱼是如何呼吸的实验方案,并深入探讨这个主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

实验方案一:鱼鳃呼吸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鱼的鳃来了解它们的呼吸方式。

鱼类的鳃是它们主要的呼吸器官,类似于人类的肺。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步骤:材料:1. 高清摄像设备2. 水族箱或透明容器3. 活体鱼类4. 镊子或类似工具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族箱或容器,装满清水,并确保水的温度与鱼类的适宜生存范围相一致。

2. 将摄像设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鱼的鳃。

3. 将活体鱼类放入水族箱中。

4. 用镊子或类似的工具轻轻抓住鱼类,翻过来,以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鱼的鳃。

5. 注意观察鱼的鳃张开和合拢的动作。

鱼的鳃在张开时吸入水分中的氧气,并在合拢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鱼类的呼吸过程。

鳃的打开和合拢使得鱼类能够从水中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实验方案二:鱼类的呼吸与水温关系实验鱼类的呼吸方式可能会受到水温的影响。

为了研究鱼类呼吸与水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材料:1. 温度计2. 水族箱或透明容器3. 活体鱼类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族箱或容器,装满适宜生存的水,并进行水温测量。

2. 将摄像设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能够观察到鱼类的呼吸情况。

3. 将活体鱼类放入水族箱中。

4. 记录水温和鱼类的呼吸情况,例如呼吸频率、鳃的动作等。

5. 逐渐改变水温,并记录每一温度下鱼类的呼吸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水温下鱼类的呼吸变化。

一般来说,较低的水温会导致鱼类的新陈代谢变慢,呼吸频率减缓,而较高的水温则相反。

综合观察和分析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鱼类通过鳃来呼吸。

鳃的打开和合拢使得鱼类能够吸取水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鱼类消化器官和呼吸系统解剖与观察的实验报告

鱼类消化器官和呼吸系统解剖与观察的实验报告
鱼类消化器官和呼吸系统解剖与观察的实验 报告
饲料1131 欢 迎 观 看
实验小组成员
• 牟峒鹏 • 曹阳 • 杨宇 颜谋川 阎锦 王斌洁 黄艳 彭 兴 向秀娟 李娟 漆鹏瑞 陈琳
实验目的
• 了解鱼类的取食器官、消化器官的形 态、位置和构造 • 了解鱼类呼吸系统中各器官的形态构 造
工具和材料
• 工具 解剖盘一个,解剖刀一 个,解剖剪一个,尖头镊一 把 • 材料 白鲢一尾
内脏的自然位置
鳔 肝胰脏


在取出之前我们可看到 心脏处在围心腔内, 取出对其纵剖可以看到 心房、心室。

内脏取出
心脏位置

还原内脏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还原后
自然位置
背主动脉
背主动脉
解剖步骤及观察内容
• 1、观察齿、舌、 鳃鲃等取食器官 • 2、取一列鳃 观 察鳃的结构 拔 掉1~2根鳃丝, 找出入鳃和出鳃 动脉
出鳃动脉 入鳃动脉
3、解剖—观察消化器官的自然位置 • 鱼体左侧向上,先从肛门前方剪一 小口,然后将剪尖插入沿腹中线剪 开至鳃盖下方.然后自臀鳍前缘向 左侧背方体壁剪上去沿脊柱下方向 前剪至鳃盖后缘,将左侧体壁全部 剪去,显出内脏.用剪从下颌中央 向后剪至鳃孔的下方,再沿鳃孔上 方经眼下剪至口缘,去掉鳃盖

《鱼类生理学》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鱼类生理学》第八章消化和吸收

第八章消化和吸收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仅要从外界摄取O2,还要摄取各种营养物质,为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原料,也为机体代谢过程提供能量,但是天然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多为结构复杂,且难溶解于水的大分子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1 消化:将天然的、结构复杂的,难以溶解于水的大分子物质,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的、能被机体吸收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一消化的意义1 把结构复杂的物质转变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提供吸收、利用,通过机体代谢转变成本身组织成分。

食物蛋白——组织蛋白。

淀粉——糖原。

食物脂肪——体脂肪2 消化起解毒作用,消除蛋白质毒性,阻止食物吸收过速。

二消化机能的进化结构简单的原生生物:细胞内消化多细白生物: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痕迹:白血球吞噬细菌作用)物理性消化:食物经口腔进入消化管后,消化系统一方面使食物以适宜的速度沿消化管道不断移动,同时进行研磨、搅拌和混合使食物从大块、碎块,变成小块。

此过程由消化管各种运动形式来完成。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管、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对食物中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

三消化道的模式结构消化管的主要部分为食道、胃和肠。

由内到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粘膜层又分为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三层。

粘膜下层是纤维性结缔组织,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

肌层由肌纤维组成,在食道和肠部分的肌纤维都分为两层,内环外纵。

胃壁的肌层则分为三层,即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

肌层在食道的上端是横纹肌,其下段和胃、肠一样都是平滑肌。

有的鱼类胃肠也混有横纹肌。

肌层之间有自律神经丛,称为肠肌丛。

外膜是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

外膜是被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的浆膜包裹。

粘膜层是执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有时褶成皱壁,有时下陷成窝,有时突出成绒毛,含有各种腺体,分泌消化液如唾液腺、胰腺。

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鱼类学-消化系统PPT教学课件
(2)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3)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 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4)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5)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 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鱼类的取食器官还有一些介于这些类型间的过渡类型。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 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 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 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9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 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 总数。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 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8
(三)鳃耙(gill raker)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 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 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 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18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 盲囊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 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19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消化和呼吸系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并了解食性和形态构造特征相适应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鲫鱼、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镊子,圆头镊子,解剖针等。

三、实验内容:
1消化系统的观察
(1)消化管,鲤科鱼类仅具咽齿,无胃。

①口咽腔:鲤没有颌齿,腭齿及犁齿,而具发达的(下)咽齿个。

咽齿着生在口咽腔后方第5对鳃弓,角鳃骨扩大形成的咽骨上,咽齿与基枕骨突起下面的角质垫(咽磨)组成咀嚼面。

鲤咽齿每侧3行,呈臼齿状,大多具沟槽。

齿式1.1.3/3.1.1。

口咽腔底部中央有突出的舌,其后方是着生于鳃弓前面两侧的鳃耙,鳃耙具滤食作用,观察分析其形状,数目、排列状态和食性的相互关系。

②食道和肠:鲤食道甚短,接续口咽腔,管壁肌肉层为横纹肌,内壁具纵褶,背后方有鳔管开口,并以此作为与肠的分界点,肠较长,为体长的2—3倍,盘旋多折,前部较粗,后部渐细。

肠内壁有网纹状的粘膜皱褶,后部皱褶渐少,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2)消化腺:
①肝胰脏:因胰脏组织弥散分散在肝组织中,故名,为黄褐色不规则形,体积较大,散布在肠管周围的系膜上。

②胆囊:为椭圆形深绿色囊,位于腹腔前右侧,并被肝胰脏所包盖。

胆囊前部有一粗短的胆管,开口于肠始处的右侧腹面。

此外肠系膜上还有一深红色长条形腺体,为脾脏,属淋巴组织而非消化腺。

2.呼吸系统: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1)鳃盖和鳃盖膜
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2)鳃
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

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

每个鳃片即一个半鳃,把一个全鳃放到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半鳃。

(3)伪鳃:位于鳃盖内侧前上方,为上皮组织的薄膜所遮盖,小心除去薄膜,可见平扁近椭圆形具鳃丝的伪鳃。

(4)鳃裂道和内,外鳃裂,两鳃弓之间的空隙为鳃裂道,通口咽腔的开孔为内鳃裂,外端出口处为外鳃裂。

(5)鳔:位于肾脏腹面腹腔背部。

鳔分前后2室,前室两端钝圆,后室后端较尖,前端钝圆,前端腹面通出一条细长的鳔管,开口于食道背方。

两鳔室之间细狭,内有小孔相通。

鳔内有血管分布。

鳔具调节比重的功能。

四、作业
1.描述鲤的齿类型、舌的形状及鳃耙的结构;食道的形状;胃的有无;肠长与体长的比例,幽门盲囊的有无
2.肝胰脏和胆囊的颜色和形态及位置。

3.绘出鳃的结构,标明鳃片、鳃丝等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