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实验—软骨鱼纲分类

合集下载

鱼纲分类教案

鱼纲分类教案

日本须鲨(须鲨目)
日本须鲨:眼前方及下方具5-6枚肉垂或皮瓣,头侧 具很多皮须,但颈部无须。
真鲨目
主要特征
世界上软骨鱼类中属、种最多的一个类群。 鳃裂5对,背鳍两个,无棘,具臀鳍。 无鼻口沟,鼻孔不开口于口内。 眼具瞬褶或瞬膜。 47属200余种。
皱唇鲨(真鲨目)
星鲨和吻沟双髻鲨(真鲨目)
角鲨目
具原始性特征: 体被硬鳞质的菱形硬鳞,歪型尾。 心脏具动脉圆锥,肠内有螺旋瓣。
具硬骨鱼的主要特征: 多具鳔。 内骨骼大多为硬骨。
分类
鲟形目 多鳍鱼目 弓鳍鱼目 雀鳝目
中华鲟与白鲟
属于鲟形目。中华鲟,又称鳇鱼,属于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
属于鲟形目。中华鲟,又称鳇鱼,属于国家一级保 护动物。
2、鲱形总目(Clupeomorpha)
双鳔肺鱼目 非洲肺鱼
⒈ 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
是一类出现于泥盆纪的古鱼,也是当时数量最大的 硬骨鱼类; 中轴骨骼是一条纵行的脊索而不存在椎体; 具肌肉发达的肉叶状偶鳍; 现仅存一种: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ane
⒉ 肺鱼总目(Dipneustomorpha)
特征: 腹鳍腹位,鳍条一般不少于6枚。 鳍无棘。 圆鳞。
分类
鲱形目 鲑形目 海鲢目 鼠鱚目 灯笼鱼目
太平洋鲱、鲥鱼、鳓鱼(鲱科)
鯷鱼、刀鲚、黄鲫(鯷科)
3、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特征: 体延长,多呈鳗形。 腹鳍腹位或无。背、尾、臀 鳍连在一起。 个体发育有变态。 分类:分3目,我国产鳗鲡目。
特征: 腹鳍多胸位或喉位。 鳍通常有棘。 体常被栉鳞。 为种类最为丰富的类群
主要目组成
刺鱼目 合鳃目 鮋形目 鲀形目

鱼类实验

鱼类实验

青干金枪鱼 鲐鱼(鲭科)
斑鳢 鮣鱼
鲳鱼(鲳科)
口小,无腹鳍
沟 鯵(鯵科)
口大,背鳍两个
杜夫鱼 毒鲉
鲉形目
红娘鱼
鲽形目

条鳎

左鲆右鲽
舌鳎
左舌右条
鲀形目
马面鲀 横带扁背鲀
黄鮟鱇
形似有柄煎锅,吻端第一背鳍两条鳍棘,最前面的 鳍棘伸长像钓竿,前端有穗状皮肤皱褶,整个看 上去像钓鱼用的鱼杆和鱼饵。
偏头哈那鲨 皱唇鲨 双髻鲨
鲨目
鳃孔7个,最后一个鳃孔 位于胸鳍基底,又称"七 鳃鲨"。
体背及上侧面呈灰 褐色略带暗紫色,
俗称“九道箍”
头部额骨突出
鲼形目
赤魟
尾刺具毒, 延长为鞭状
花点魟
鳐形目
犁头鳐 头长,吻三角形突出。
中国团扇鳐
电鳐
孔鳐 劳板鱼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
1. 分类检索表的结构组成
检索表由表头、检索部分、分类等级特 征等组成。
2. 分类检索表的编制依据
分类检索表采用二歧归类方法编制。 所谓二歧归类法即选择某些生物与另一
些生物的主要区别特征编制成相对的项 号, 然后分别在所属的项下再选择主要的区 别特征把该项下的生物再分为两部分, 并再分别列成相对应的项号, 如此类推编项,直到一定的分类等级。
实验三 鱼纲的分类
一、实验目的
了解鱼类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 学习鱼类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
据和分类术语)。
二、实验内容
学习查阅及编制鱼类的分类检索 表。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分类。
三、分类检索表

实验三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分类

实验三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分类

鮟鱇目
体扁平或侧扁 皮肤裸露或被小刺、小骨片 背鳍多变形
鳍棘为肉质突起 钓竿、诱捕 胸鳍宽大发达 腹鳍若存在喉位
鲀形目
身体球形、牙齿大连成板状 背鳍、臀鳍相对,无腹鳍 鳃弓缩小成小孔状、内脏剧毒
全头亚纲
总鳍总目
内鼻孔亚纲 肺鱼总目
硬鳞总目
辐鳍鱼亚纲 全骨总目
真骨总目
软骨鱼类的主要特征:
全世界约为800种,包括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1、骨骼全为软骨 2、体表被盾鳞 3、口腹位、具螺旋瓣肠;歪尾型 4、鳃裂5-7对直接开口在体表,无鳃盖、无鳔 5、雄性具鳍脚、体内受精
生殖方式包括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
鲈鱼、鳜鱼、带鱼 鲭鱼、罗非鱼
鳢形目
体被圆鳞、无鳍棘,只有软鳍条、 鳔长、无鳔管、具鳃上呼吸器(NO.1鳃弓)
刺鱼目
吻多数管状、腹鳍腹位或亚胸位,或无 背鳍1—2枚、无眶蝶骨,体被环状骨板 其他:尖海龙、库达海马
鲽形目
幼体侧扁,成体扁平、无鳔 个体发育过程中,两眼移到一侧、 其他:高眼鲽、舌鳎
实验三 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分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见分类术语及测量方法,学习鱼类检索 表的使用方法及分类方法; 2、了解鱼纲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种类; 3、认识一些常见的经济鱼类。
(二)硬骨鱼纲分类及常用术语 1、硬骨鱼的外形与常用术语及测量(鲤形目和鲈形目)
头长
体长
全长
尾鳍长
眼径 吻长
鳃盖
胸鳍
鲤形目
体被圆鳞、头骨骨化 程度高、具假棘、有鳔管、 韦伯氏器、咽齿 1—3 行
其他:青、草、鲢、鳙 鲫鱼、泥鳅、 鳑鲏、胡子鲶
鳗8000种 2枚背鳍(NO.1全为鳍棘、
NO.2全为鳍条) 栉鳞、无鳔管 腹鳍胸位或喉位 腹鳍为适数(1根棘、5根鳍条) 其他:大黄鱼、小黄鱼

鱼类——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分类、洄游、经济意义)

鱼类——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分类、洄游、经济意义)

3.1 海鲢目
特征:低等类型,具动脉圆锥和喉板。
3.2 鲱形目
特征:鳍无棘,背鳍单个。圆鳞,无侧 线。重要经济鱼类。
斑鰶

鲱鱼
青鳞鱼

3.3 鲑形目
特征:体形似鲱形目,但具脂鳍;有侧 线 代表动物:银鱼,鲑鱼,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
马苏大麻哈鱼
马苏大马哈鱼
白斑狗鱼
3.4 灯笼鱼目
特征:口大,两颌、腭骨及舌上有能倒 伏的尖齿。 代表动物:蛇鲻,龙头鱼
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
鲨形总目 体形 鳃孔 胸鳍与头侧 背鳍 尾 梭形 侧位 不相连 背位 歪尾 鳐形总目 盘形 腹位 相连 位于尾上 有或无
1 六鳃鲨目
鳃孔6~7个. 代表动物: 扁头哈那鲨
2.虎鲨目
特征:头大吻钝,背鳍2个,前方各具1 枚鳍棘。 代表动物:狭纹虎鲨
3.鲭鲨目
特征:背鳍2个,无硬棘。 代表动物:大白鲨
红金眼鲷
9 蟾鱼总目
特征:裸露,有小刺或小骨板;鳃孔小, 位于胸鳍外侧腹面,腹鳍胸位或喉位。4 (2)目
鮟鱇目 代表动物:鮟鱇
躄鱼
第六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
鱼类资源利用 人类食品、饲料 、工业和医 药生产的原料 、蚊子等害虫幼虫的天敌 。 海洋渔业 我国的海洋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约 有2 000种左右,占全国所产鱼种的3/4,其 中经济价值最大的有带鱼、小黄鱼、大黄鱼、 鳓鱼,过去号称四大海鱼 。 淡水渔业 我国的淡水渔业资源丰富,有淡水 鱼种800种左右,具经济价值的就有250多种, 已发展成(包括引进鱼种)养殖对象的已有青、 草、鲢、鳙、鲤、鲫、鳊、鲂、鲴、鳗、黄鳝 等70多种。
4.须鲨目
特征:前鼻瓣常有1对鼻须或喉部具1对 皮须。 代表动物:日本须鲨

15 软骨鱼纲

15 软骨鱼纲

15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现生的适应水生生活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15.1 主要特征●(1)出现了上下颌(有颌类)●(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3)体表常覆盖保护性的鳞片●(4)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5)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椎体双凹●(6)大多具有鳔●(7)多数具2对外鼻孔,内耳具3个半规管15.2 成体15.2.1 外部形态● 1.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 2.四种主要体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殊体型如箱型、比目鱼型、海马型、带型等。

● 3.头部口:口上位、口端位、口下位眼:无眼睑。

● 4.皮肤与腺体表皮层:含各种单细胞腺,如粘液腺和毒腺真皮层:含血管、神经和感觉细胞皮下层:含色素层和脂肪细胞● 5.鳞片盾鳞:真皮+表皮,棘突状,呈对角线排列。

软骨鱼类硬鳞:真皮,坚厚,菱形,成行排列。

软骨硬鳞鱼类骨鳞:真皮,较薄,大致圆形,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鳞囊中,后端游离。

真骨鱼类(1)圆鳞:游离端光滑,低等真骨鱼(2)栉鳞:游离端有锯齿,高等真骨鱼侧线鳞与鳞式有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的数目和侧线在体侧的位置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

用鳞式表示。

5~638——403~4-V● 6.鳍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臀鳍、尾鳍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腹鳍。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

鳍的结构:鳍担骨、鳍条、鳍膜软骨鱼的鳍,外面都覆盖有皮肤,内面由角质鳍条支持。

角质鳍条为一种纤维状的角质物,细长而不分节。

硬骨鱼的鳍条为骨质鳍条(鳞质鳍条),系由鳞片衍生而成。

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鳍条两种类型。

鳍棘:不分节不分支,坚硬软鳍条:分节,不分支或者分支硬刺(假棘):软鳍条钙化形成的硬刺。

鳍的形状、位置,鳍棘和鳍条的数目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鱼类学 软骨鱼纲

鱼类学 软骨鱼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终生保留软骨,常钙化,无任何真骨组织。 外骨骼不发达或退化 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 口位于头部腹面。鼻孔腹位。歪尾。无鳔。 泄殖腔或有或无 肠短,内具螺旋瓣 鳃间隔发达。鳃裂开口于体表,鳃孔5~7 对;或鳃孔1对,被以皮膜(银鲛类) 雄鱼腹鳍里侧有鳍脚。卵大,富卵黄,盘状 分裂;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 心脏动脉圆锥有数列瓣膜 无大型耳石
皱唇鲨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九道箍
灰星鲨 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胎生,子宫分隔成多室,胚胎各居一室,每胎 10余尾。暖温性小型鲨鱼,体长约1m, 南海 和东海南部
白斑星鲨 Mustelus manazo Bleeker
1.真
鲨 科(Carcharhinidae)
鲨类中最大的科,17属64种, 我国12属约29种 水孔细小或无 广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 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 洋。我国东海、南海有产 歪尾,尾柄无侧棱 黑印真鲨、沙拉真鲨:中、小 卵胎生。主要以鱼为食 型鱼类。大青鲨:大型鱼类 头部稍尖,眼具瞬膜。喷
鲨 的 分 类
鲨形总目分 8目,369种, 我国有118种
一、 六 鳃 鲨 目 Hexanchiformes
鳃孔6-7对。中鳍基软骨伸达鳍的前缘。吻 软骨1个;颌两接型,上颌以筛突和耳突接于头 骨,不与舌颌软骨相连。 无瞬膜或瞬褶;有喷水孔。 脊椎分节不完全,椎体多少钙化,脊索部分或 不缢缩。 卵胎生。 2亚目(皱鳃鲨亚目、六鳃鲨亚目) 2科4属 4种,我国均产。广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和 亚热带海域。
口位于头部腹面,宽大而横裂(横口鱼类) 大多数眼后有喷水孔1个 具泄殖腔 ♂无腹前鳍脚和额上鳍脚

鱼的类群

鱼的类群

鱼的类群一、实验目的1、了解鱼的分类2、掌握各类鱼的鉴别特征和常见类型3、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二、实验内容鱼纲分类:国内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一、软骨鱼类(一)全头亚纲头大而侧扁,尾细,体表光滑无盾鳞。

上颌与脑颅愈合。

4对鳃裂。

背鳍两个,第一背鳍有一强大硬棘能竖立。

雄性除腹鳍内的鳍脚外,还有一对腹前鳍脚及一个额鳍脚。

无泄殖腔,以泄殖孔和肛门通体外。

银鲛目黑线银鲛(二)、板鳃鱼亚纲体呈纺锤形或扁平形。

口大,鳃裂5-7对,直接开口于体外。

上颌不与脑颅愈合。

雄性位于腹鳍内侧的鳍脚。

有泄殖腔。

1、鲨总目体呈纺锤形,眼和鳃裂侧位。

胸鳍与头侧不愈合。

歪型尾(1)六鳃鲨目:背鳍一个,无硬刺,有臀鳍。

扁头哈那鲨(2)虎鲨目:头大吻钝,眼上侧位。

鳃裂5对。

背鳍两个,前方均有一个硬刺。

有臀鳍。

颌前方的牙尖细,后方的牙平扁呈臼状齿。

宽纹虎鲨。

(3)鲭鲨目:背鳍两个,无硬刺。

具臀鳍。

鳃裂5对。

食人鲨(4)须鲨目:有鼻口沟或鼻孔开口于口内。

前瓣常有一鼻须。

最后2-4对鳃裂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鲸鲨(5)真鲨目:软骨鱼中种类最多一类。

白斑星鲨,锤头双髻鲨(6)角鲨目:5对鳃裂,2个背鳍,大多有硬刺,无臀鳍,有喷水孔。

短吻角鲨。

卵胎生(7)扁鲨目:鲨总目中唯一体型平扁宽大的类群。

胸、腹鳍扩大,前缘游离。

背鳍两个,小并位于尾部上方。

无臀鳍。

日本扁鲨(8)锯鲨目:头平扁。

吻长。

鼻孔前方有一对皮须,具瞬膜及喷水孔。

无臀鳍。

日本锯鲨2、鳐总目体形背腹扁平。

鳃裂腹位,胸鳍前缘与头侧相连。

(1)锯鳐目:身体梭形,吻扁平狭长,边缘具一行大而尖利的吻齿。

尾鳍发达。

尖齿锯鳐(2)鲼形目:胸鳍往前延伸到达吻端或前部分化为吻鳍或头鳍。

身体扁圆或菱形。

赤魟、鸢鲼(3)电鳐目:体盘椭圆形。

头侧与胸鳍之间的皮下具有特化的卵圆形发电器官,用于捕食和防御。

黑斑双鳍电鳐、日本单鳍电鳐二、硬骨鱼类骨骼大多由硬骨组成;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

鼻孔位于吻的背面。

鳃间隔退化,鳃丝直接长在鳃弓上。

鱼纲分类

鱼纲分类

黑斑双鳍电鳐
(二)全头亚纲(Holocephali)
• 体表光滑或偶有盾鳞。鳃腔外被一膜质鳃盖,后缘具一总鳃孔,背鳍2 个,第一背鳍前有一强大硬棘,能自由竖立或垂倒。雄性除腹鳍内侧的 鳍脚外,尚有肛前鳍脚及额鳍脚。 • 全世界有1目3科近30种。我国产5种,最常见的为银鲛科(Chimaeridae) 的黑线银绞,俗名海兔子,吻圆锥形,体银灰色,头和背侧部暗褐色, 侧线下方有一黑色纵带,以无脊榷动物及小鱼为食。
犁头鳐科 —犁头鳐
• 犁头鳐科 体平扁而延长,体盘后大前尖, 呈犁头形。尾平扁而渐狭小,每侧有一 皮褶。我国常见的有许氏犁头鳐及斑纹 犁头鳐为近海底栖鱼类,我国沿海均产。 主要以甲壳类及贝类为食。卵胎生。肉 可食用,皮的干制品为鱼皮,鳍可制鱼 翅,头侧的半透明组织干制品为明骨, 都是名贵的海味。
团扇鳐科—中国团扇鳐
赤魟及燕魟(上)赤魟(下)的标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鳐
(4)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 体盘椭圆形,皮肤光滑柔软;头侧与胸鳍之间的皮 下具有特化而成的发电器官。我国有2科4属8种。 常见种类有产于南海的黑斑双鳍电鳐和日本单鳍电 鳐等。 • 黑斑双鳍电鳐: 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点与腹鳍后 端相对。体背面密布小斑点和大圆暗斑。腹鳍后缘 不与尾部相连。 • 暖水性种类,为电鳐类中个体较大者,全长300~ 450毫米。在体盘两侧有受神经支配的能发电的肌 肉柱。发电可以自卫或麻痹对方作食饵。 • 为广东沿海习见种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 国仅产于南海。
内鼻孔亚纲的主要特征
总鳍总目的主要特征
1· 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
• 这是一类出现于泥盆纪的古老鱼类,也是当时数量最大的 硬骨鱼类。其中轴骨骼是一条纵行的脊索而不存在椎体、 颏下有一块喉板(gularplate),肠内有螺旋瓣等一系列原始 特征。 • 早期的总鳍鱼类都栖居于淡水中,有鳃、鳔和内鼻孔,能 在气候干燥和水域中周期性缺氧期间用鳔呼吸空气。同时 凭借肌肉发达的肉叶状偶鳍支撑鱼体爬行。 • 长期以来,总鳍鱼类一直被认为巳于中生代末期的白墅纪 时完全绝灭,但是1938年12月22日却在日非洲东南沿海哈 隆河河口水深70m首次捕获一尾体长1.8m,重95kg的总鳍 鱼,并依据其尾形定命为矛尾鱼(Latimeriiica chalumnae), 该标本被保存于东伦敦博物馆内(图16-33)。以后又在科摩 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科摩罗群岛附近的海域中陆续捕得150 一200尾矛尾鱼。这是总鳍鱼类唯一现存的残留种,隶属于 腔棘鱼目(Coelacanthiformes)、矛尾鱼科(Latimariidae)。 这些古鱼的孑遗物种,已成为动物界最珍贾的活化石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软骨鱼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能了解和掌握软骨鱼纲各目、各科,重要属的分类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掌握鉴别分类方法。

二、实验标本
斑竹鲨双髻鲨斜齿鲨犁头鳐团扇鳐孔鳐赤魟电鳐银鲛
三、检索表
1(16)鳃裂5对,无膜状鳃盖
2(7)眼和鳃孔侧
3(4)眼无瞬膜或瞬褶……………………………………………………………斑竹鲨
4(3)眼具瞬膜或瞬褶
5(6)头颅的额骨正常,不向左右两侧突出……………………………………斜齿鲨
6(5)头颅的额骨向左右两侧突出,眼位于突出的两端………………………双髻鲨
7(2)眼背位,鳃孔腹位
8(15)头侧与胸鳍间无大型发电器官
9(14)尾部粗大,具尾鳍,无尾刺
10(13)无足趾状构造
11(12)体中大,犁型或近犁型,胸鳍前延不伸达吻端………………………犁头鳐
12(11)体宽大,团扇型,胸鳍前延,伸达吻端…………………………… 团扇鳐
13(10)具足趾状构造………………………………………………………………孔鳐
14(9)尾部细小如鞭,尾鳍退化,无背鳍,背面正中央有一行结……………赤魟
15(8)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官………………………………………………电鳐16(1)鳃孔一对,具膜状鳍盖…………………………………………………… 银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