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编目分类著录参考
图书编目工作细则

图书编目工作细则1、图书著录项目:属名、责任者、载体态项,丛书项、附项、排检项一律按标准格式著录。
2、著录的依据书名页为主,可参考版权页,封面序言等。
3、著录信息源3.1普通图书著录的主要信息源为题名页,各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如下表所示。
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著录信息可置于[ ]内,3.2集中著录的文献应依据首卷册著录;若首卷册未入藏,应查明其它卷册情况,并在303字段注明“据第x卷(册)著录"。
无法确定时,应根据信息源最充分者著录。
4、著录用文字4.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和丛编项一般按所著录文献本身的文字(数字除外)著录,无法按文献本身文字著录的图形及符号等,可改用相应内容的其它形式著录,并用方括号“[ ]"括起。
如转录的文字出现谬误,应如实照录,同时在3xx字段加以说明,并在5xx字段提供正确的题名检索点形式.4.2载体形态项、附注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除文献原题名、引用部分及识别题名外,一般用规范化的汉字(汉字古籍可用繁体字)著录。
5、书目数据录入原则5.1除必须用全角状态输入的字符外,其他基本上在半角状态下录入数据。
5.2凡同时在拉丁字符集与汉字字符集中出现的字符(如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某些标点符号),采用拉丁字符集(西文状态)输入。
5。
3 ISBD(M)所规定8个著录项目的标识符号原则上由系统自动生成,需编目员添加的标识符有“=#”、“[]”、“…”,其录入方法按照ISBD有关规定执行.凡著录中所需标点符号的录入按照西文书写习惯执行。
例1:200 1#@aC++程序设计轻松入门@f(美)#Jesse Liberty,#Jim Keogh著@g张文旭等译510 1#@aC++ An Introducetion to programming@zeng例2:200 1#@a莎士比亚故事集@d=#Stories from Shakespeare@e简写本@f布赖恩·希顿,#迈克尔·韦斯特改写@g王蕾译@zeng215 ##@a97页,#[8]#页图版@c肖像@d19cm701#1@a莎士比亚,@Ashashibiya@bW.@g(Shakespeare,#William),@f1564-1616@4著例3:@a台北@c行政院主计处@d民国86#[1997]5.4须用全角状态(或汉字字符集)输入的标点符号(不是著录用的标识符)有:顿号(、)、中圆点(·)、中文句号(。
学校图书馆中文文献分类编目加工细则

学校图书馆中文文献分类编目加工细则一、图书分类与编目工作细则(一)分类与编目依据中文图书分类主要依据是现行版本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图书馆要根据馆藏和学校专业设置等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制定和调整适合本馆的分类补充说明。
编目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N-MARC)、《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ISBN-80039-99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和《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
(二)分类与编目工作程序1、查重。
图书进行编目以前,为了防止同书异号,首先进行查重,确定是初本还是复本。
凡书名、责任者、版本、附注、提要、价格完全相同者属于复本,否则即为初本。
若为复本书,则直接在原数据基础上进行复本处理;若为初本,则利用套录数据取编目新增或者直接输入进行编目。
利用套录数据编目时重点核查的字段包括010,200,205,210,690,701,702字段,要确保该几个字段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分类。
依据内容、体裁、读者对象等信息对图书进行分类,切忌只按书名归类。
3、编号。
根据分类的结果,给图书编制分类号。
编号时要注意类号的完整性及复分号的特殊规定。
4、著录。
根据编目规范,将图书相关信息著录到系统中。
著录前要对分类号进行核对。
套录编目数据应审校各著录项目,如发现重大错误,应放弃套录数据,重新按照实际信息进行著录。
核对并著录905字段。
即在馆藏信息字段内输入索书号、登录号、典藏地点等信息,其中索书号采用分类号加书次号进行取号。
带光盘的图书在书标的正下方应标注“附光盘”字样,多卷册图书相应的卷数也在书标的正下方予以标注。
(三)分类表补充说明1、与我校专业设置有关的类目以及社会科学有关类目用详表细分,但细分不超过七级,与我校专业设置关系不大的类目粗分到三级。
2、复分表的使用(1)总论复分表-43、-44、-45的使用(-43教材,-44习题、试题及题解,-45教学实验、实习)对于O(数学)、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M(电工技术)、TN(无线电电子学)、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等类的教材、习题、实验实训等图书采用复分。
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分编工作细则

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分编工作细则一、中文普通图书分类、主题标引和编目依据分类标引中文普通图书时,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为准,分到最后一级类目。
在主题标引时,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收录的正式主题词为准,加上随时新增的正式主题题词,对新书进行主题标引。
编目中文普通图书时,依据《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有新的原则,新的规定时,依据最新的原则做。
二、中文普通图书分编著录工作具体步骤1、中文图书进馆后,经过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分配完登录号,加盖馆藏章,提出样本后,将样本交付分编人员后,即可进行分编。
2、分编人员接收到样本书以后,先用Z39、50客户端下载数据。
先进入ILAS系统查重,重复本直接作“到书”,无数据者到“Z39、50”中下载。
还有一种情况是CALIS记录上价格或页码与本馆的书不同,这样的书和CALIS上记录作同一条记录处理,也下载下来,作好标记,在本地编目里改为和本馆书一样的价格或页码。
有权限的分编人员要维护CALIS的记录。
下载完一批或一部分数据后,将保存在Z39、50客户端临时库里的记录导出到一个文件下。
其余未下载到的书做原编。
3、进入编目系统,将导出的文件转入本系统的资源表里,批号和即将编目的批号一致。
4、接收验收子系统发送过来的数据,批号改为即将处理的批号,将验收数据转入预编表。
5、进入本地编目子系统,先做原编的书,将预编表里的数据检出来,进行查重,查重时以题名为主,其他途径为辅。
如果是重书,则按重书进行处理,不是重书的进行采购编目。
6、做完原编后,进入本地编目子系统,对其他的下载数据的书,已下载过的书,进行完全编目。
也是要先做查重工作,重书则做重书处理。
非重书则套录资源表的数据,进行编目。
7、将同一批书全部做完编目以后,还要对记录进行校改。
校改完成后,就可以对这一批书进行其他的处理了,比如:打印题名卡片,其余几套片子则等到排完题名目录后,发现错误,进行修改,然后打印其他的目录卡片,书标。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编目格式: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普通图书什么是文献:记录有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电子资源等。
著录项目什么是著录、款目?著录——在编制文献目录时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对文献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款目——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某一具体的内容和形式特征所做出的一条记录。
在编制图书馆目录过程中,把文献内容、形态特征记录在卡片上,每一张卡片就是一条款目。
什么是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是揭示文献、识别文献、检索文献的工具。
即通过每一条款目对馆藏文献的内容和形态特征的描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对文献内容有所了解,并向读者提供鉴别、选择、确认文献,从而是读者借阅文献的依据。
图书馆目录种类有哪些?图书馆目录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按揭示文献的特征分为题名目录、分类目录、责任目录、主题目录;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卡片式目录、书本式目录、活页式目录、张贴式目录、机读式目录和其他作用的目录(总目录、部门目录、特藏目录)普通图书著录有哪些项目?用以揭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记录事项,称为著录项目。
著录项目按其不同的性质和职能分为文献特征著录项目和图书馆业务注记项目两大部分。
一、文献特征著录项目:十个大项目是:①题名与责任者项;②版本项;③文献特殊细节项;④出版发行项;⑤载体形态项;⑥丛书项;⑦附注项;⑧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⑨提要项⑩排检项;二、图书馆业务注记项:一般包括索书号、财产登记号、注销登记号等。
著录项目分为以下十项: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版本项文献特殊细节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提要项*排检项(以上标有“*”者为选择项目,“**”者为不适用项目)著录详简级次:著录详简级次以主要项目和选择项目为区分依据。
a.主要项目: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的正题名、第一责任说明;版本项的版本说明;出版、发行项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载体形态项的数量及特定文献类型标识、尺寸、附件;丛编项的丛编正题名、丛编编号;重要的附注(如电子资源正题名来源附注);标准编号。
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34)

莎车县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本细则依据《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文文献编目规则》、,《新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计算机编目技术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制定此细则,本细则适用于中文图书(包括非书资料)。
(一)图书分类1、分类依据所有中文文献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标引。
并在CNMARC的690字段中@v子字段加注分类法版次说明。
版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v4。
2、分类级次凡涉及我馆设置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相关专业的图书能细分则应细分,但标引深度不超过“+”号(即:不采用资料法分类号)。
其他文学素质类和人文综合类图书原则上不超过六级类目。
期刊的类目设置最多不超过五级。
3、图书归类原则根据文献的性质、特点确定(1)必须以图书资料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辅助分类标准。
(2)必须体现分类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图书,必须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
(3)必须归入最大用途和最恰当的类,即对完成本馆任务最有利和读者最需要的类。
(4)特殊图书的归类规则① 多主题的书a.从属关系的,依为主的主题归类。
b.比较关系的,依作者赞同的主题归类。
c.因果关系的,依用途效果归类。
d.并列关系的,依在前的主题归类。
e.应用关系的,依被应用的主题归类。
② 丛书和多卷书a.科普性、知识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b.为某一问题编制的学科性、技术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c.内容广泛,横跨几门学科的丛书采用分散归类。
d.多卷书采用集中归类。
4、具有本馆特色的几个分类细则(1)TP311.138 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分类依数据库系统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若系统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则再取第三个,以此类推。
例如Basic数据库取“TP311.138BA”。
(2)TP312 有关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的文献分类对于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和算法语言,要根据语言的名称取前一到两位字母,以大写形式加在TP312后。
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34)

莎车县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细则本细则依据《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中文文献编目规则》、,《新编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计算机编目技术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结合本馆具体情况制定此细则,本细则适用于中文图书(包括非书资料)。
(一)图书分类1、分类依据所有中文文献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进行分类标引。
并在CNMARC的690字段中@v子字段加注分类法版次说明。
版次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v4。
2、分类级次凡涉及我馆设置的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相关专业的图书能细分则应细分,但标引深度不超过“+”号(即:不采用资料法分类号)。
其他文学素质类和人文综合类图书原则上不超过六级类目。
期刊的类目设置最多不超过五级。
3、图书归类原则根据文献的性质、特点确定(1)必须以图书资料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主要分类标准,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辅助分类标准。
(2)必须体现分类体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图书,必须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
(3)必须归入最大用途和最恰当的类,即对完成本馆任务最有利和读者最需要的类。
(4)特殊图书的归类规则① 多主题的书a.从属关系的,依为主的主题归类。
b.比较关系的,依作者赞同的主题归类。
c.因果关系的,依用途效果归类。
d.并列关系的,依在前的主题归类。
e.应用关系的,依被应用的主题归类。
② 丛书和多卷书a.科普性、知识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b.为某一问题编制的学科性、技术性的丛书采用集中归类。
c.内容广泛,横跨几门学科的丛书采用分散归类。
d.多卷书采用集中归类。
4、具有本馆特色的几个分类细则(1)TP311.138 有关数据库系统的分类依数据库系统名称的前两个英文字母区分,并按字母序列排。
若系统名称的前两个字母相同,则再取第三个,以此类推。
例如Basic数据库取“TP311.138BA”。
(2)TP312 有关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的文献分类对于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和算法语言,要根据语言的名称取前一到两位字母,以大写形式加在TP312后。
中文图书编目模板

$z
本字段由200的$d生成
$z是$a的语种
封面题名
512
1
$a
出现在文献封面上的,明显不同于200字段正题名的封面题名
书脊题名
516
1
$a
出现在文献书脊上的,明显不同于200字段正题名的书脊题名
其他题名
517
1
$a
$a一般录入有检索意义的版权页题名、本书原名、交替题名、其它题名信息等。
个人名称主题
本字段回车,可生成606字段
个人名称-等同知识责任
701
0
1
$c
$a
$4
$c(国别、朝代、释)
$a中国人的姓名或外国人的“姓·名”
$4责任方式
注:本字段可由200的$f生成,生成后要检查是否与本字段的规则相符
个人名称-次要知识责任
702
0
1
$a
$4
同701字段
注:本字段可由200的$g生成,生成后要检查是否与本字段的规则相符
2:修改机构
$a国家:CN
$b机构:本馆馆名代码
$c处理日期:最后处理的时间
本字段可由任意字段回车生成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用特殊处理验收注意事项:
1)有次递性的多卷书种次号要相同(英语等级考试,或其他等级考试不适用本规定。如:钢琴一级、二级考试用书)
2) 整套著录时,每卷、册要分别“增加验收”
3)卷册数量:根据价格包含的册数来填,与数据中010字段的$d相符
$c其他形态细节:一般为表格,图、照片等
$d尺寸:一般为高度厘米数,后面加cm,特别不规则的,则为高×宽cm
$e附件:例:光盘1张
丛编项
225
0
著录规则

中文普通图书编目细则1.前言:1.1规则主要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和《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并参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华艺出版社2000年)制定。
1.2标准的著录对象是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
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按汉语文图书著录:1.2.1题名页与正文都用两种以上文字对照,其中之一为汉语文;1.2.2题名页有几种文字对照,正文为汉语文;1.2.3正文用汉语文解释其他文字(包括对其它文字的注释);1.2.4学习语言使用的外语教材、语言读物等参考资料,题名页为汉语文。
2.著录信息源:2.1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
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它信息源。
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
各著录项目的主要来源如下:2.1.1 题名与责任者项题名页,无题名页为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2.1.2版本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3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4载体形态项整部图书及附件2.1.5丛书项整部图书2.1.6附注项任何信息源2.1.7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任何信息源2.2著作为多件或著录根据有两个以上,按如下办法处理:2.2.1依第一卷(册)著录,如第一卷(册)未入藏,需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无法确定时,按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2.2.2著录来源在著作各处出现差异,按主要来源顺序选定,并在附注项说明。
3著录详简级次:采用详细级次。
4著录用文字:a.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b.题名与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提要项均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c.版次、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卷(册)数、载体形态数量、尺寸或开本、丛书卷次号、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著录项中出现的括号全部用半角状态录入,包括全套价格、页码、国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图书编目分类著录参考文学类目:I 文学I0 文学理论I0-02 文学的哲学基础I0-03 文学的方法论I0-05 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I01 文艺美学I02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I021 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I022 文学与现实生活I023 文学的普及与提高I024 内容与形式I025 典型与形象I026 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I03 文艺工作者I04 文学创作论I041 题材、主题思想I042 人物形象I043 结构、情节I044 风格、技巧I045 文学语言I046 文学翻译I05 各体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I052 诗歌I053 戏剧文学I053.5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I054 小说I055 报告文学、史传文学I056 散文、杂著I057 民间文学I058 儿童文学I059 民族文学I059.9 宗教文学I06 文学评论、文学欣赏I1 世界文学I106 作品评论和研究I106.2 诗歌I106.3 戏剧文学I106.35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I106.4 小说I106.5 报告文学I106.6 散文、杂著I106.7 民间文学I106.8 儿童文学I106.9 民族文学I106.99 宗教文学I1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109.2 古代(公元前约3500年~公元476年)I109.3 中世纪(476~1640年)I109.31 文艺复兴时期(1500~1640年)I109.4 近代(1640~1917年)I109.5 现代(1917年~)I109.9 文学流派及其研究I11 作品集I12 诗歌集I13 戏剧文学集I135 电影、电视、广播戏剧集I14 小说集I15 报告文学集I16 散文集、杂著集I17 民间文学集I18 儿童文学集I19 民族文学集I199 宗教文学集I2 中国文学I20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I206.09 文学批评史I206.2 古代文学(~1840年)I206.5 近代文学(1840~1919年)I206.6 现代文学(1919~1949年)I206.7 当代文学(1949年~)I207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I207.2 诗歌、韵文I207.209 诗歌史I207.21 诗律(诗韵)、诗法I207.22 诗歌I207.23 词I207.24 散曲I207.25 新诗I207.3 戏剧文学[I207.301] 戏剧改革I207.309 戏剧文学史I207.32 京剧I207.33 歌剧、歌舞剧I207.34 话剧I207.35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I207.351 电影剧本I207.352 电视剧本I207.353 广播剧本I207.36 地方剧I207.37 古代戏曲I207.38 其他剧种I207.39 曲艺I207.4 小说I207.409 小说史I207.41 古代小说I207.411 《红楼梦》研究与评论I207.412 《水浒》研究与评论I207.413 《三国演义》研究与评论I207.419 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I207.42 新体小说I207.424 章回小说I207.425 长篇、中篇小说I207.427 短篇、故事I207.5 报告文学I207.6 散文、杂著I207.62 古代(~1840年)I207.65 近代、现代(1840~1949年)I207.67 当代(1949年~)I207.7 民间文学I207.8 儿童文学I207.9 少数民族文学I207.99 宗教文学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209.9 地方文学史I21 作品集I210 鲁迅著作及研究I210.1 全集I210.2 选集、文集I210.3 理论著作I210.4 杂文、散文I210.5 诗I210.6 小说I210.7 日记、书信I210.8 手稿、墨迹I210.91 史著I210.93 译文集[I210.94] 生平事迹I210.96 鲁迅思想的学习和研究I210.97 著作研究I210.99 书目、索引I211 作品综合集I212/217 各时代作品集1 总集2 别集I218 地方作品综合集I219 群众文艺演唱材料I22 诗歌、韵文I222 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I222.2 诗经I222.3 楚辞I222.4 赋I222.5 骈文I222.6 乐府I222.7 古体诗、近体诗I222.8 词I222.9 散曲I226 现代作品(1919~1949年)I226.1 自由诗I226.2 抒情诗I226.3 叙事诗I226.7 格律诗I226.8 词I226.9 其他I227 当代作品(1949年~)I23 戏剧文学I230 综合集I232 京剧I233 歌剧、歌舞剧I234 话剧I235 电影、电视、广播剧I235.1 电影I235.2 电视I235.3 广播剧I236 地方剧I236.1 北京市地方剧I236.21 天津市地方剧I236.22 河北省地方剧I236.25 山西省地方剧I236.26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剧I236.3 东北地区地方剧I236.41 陕西省地方剧I236.42 甘肃省地方剧I236.43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剧I236.44 青海省地方剧I236.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剧I236.51 上海市地方剧I236.52 山东省地方剧I236.53 江苏省地方剧I236.54 安徽省地方剧I236.55 浙江省地方剧I236.56 江西省地方剧I236.57 福建省地方剧I236.58 台湾省地方剧I236.61 河南省地方剧I236.63 湖北省地方剧I236.64 湖南省地方剧I236.65 广东省地方剧I236.658 香港地方剧I236.659 澳门地方剧I236.66 海南省地方剧I236.6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剧I236.71 四川省地方剧I236.719 重庆市地方剧I236.73 贵州省地方剧I236.74 云南省地方剧I236.75 西藏自治区地方剧I237 古代戏曲I237.1 杂剧I237.2 传奇I238 其他剧种I238.1 诗剧I238.2 朗诵剧I238.3 活报剧I238.4 哑剧I238.5 快板剧I238.6 滑稽剧I238.7 皮影戏、木偶戏(傀儡戏)I238.8 戏剧小品集I239 曲艺I239.1 弹词I239.2 鼓词I239.3 河南坠子、道情、渔鼓I239.4 琴书I239.5 曲词I239.6 快书、快板I239.7 相声、独脚戏I239.8 评书I239.9 其他I24 小说1 革命斗争小说2 军事小说3 史传小说4 经济、政治小说5 科学小说、科幻小说6 惊险小说、推理小说7 社会、言情小说8 武侠小说9 其他题材小说I242 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I242.1 笔记小说I242.3 话本、评话I242.4 章回小说I242.7 短篇小说I246 现代作品(1919~1949年)I246.1 笔记小说I246.3 评话I246.4 章回小说I246.5 新体长篇、中篇小说I246.7 新体短篇小说I246.8 故事I247 当代作品(1949年~)I247.4 章回小说I247.5 新体长篇、中篇小说I247.7 新体短篇小说I247.8 故事、微型小说I25 报告文学I251 回忆录I252 企业史、村史、家史I253 通讯、特写、专题报道I253.1 政治、法律I253.2 军事、国防建设I253.3 经济I253.4 文化、教育、体育I253.5 文学、艺术I253.6 科学与工程技术I253.7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I253.9 其他I26 散文I262/265 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I266 现代作品(1919~1949年)I266.1 随笔、杂文I266.3 小品文I266.4 游记I266.5 书信、日记I267 当代作品(1949年~)I269 杂著I269.6 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I269.7 当代作品(1949年~)I27 民间文学I276 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I276.2 民间歌谣I276.21/.27 各地方歌谣I276.29 各民族歌谣I276.3 民间故事、民间传说I276.4 寓言I276.5 神话I276.6 变文、宝卷I276.7 谚语I276.8 谜语、笑话、幽默I277 当代作品(1949年~)I277.2 民间歌谣I277.21/.27 各地方歌谣I277.29 各民族歌谣I277.3 民间故事、民间传说I277.4 寓言I277.5 神话I277.7 谚语I277.8 谜语、笑话、幽默I28 儿童文学I286 古代至现代作品(~1949年)I286.2 诗歌、童谣I286.3 戏剧、歌舞剧I286.39 曲艺I286.4 小说I286.5 故事I286.59 报告文学I286.6 散文I286.7 童话、寓言I286.8 图画故事I287 当代作品(1949年~)I287.2 诗歌、童谣I287.3 戏剧、歌舞剧I287.39 曲艺I287.4 小说I287.45 长篇、中篇小说I287.47 短篇小说、微型小说I287.5 故事I287.59 报告文学I287.6 散文I287.7 童话、寓言I287.8 图画故事I29 少数民族文学2 诗歌22 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26 现代作品(1919~1949年)27 当代作品(1949年~)3 戏剧文学33 歌剧、歌舞剧34 话剧35 电影剧本、电视剧本、广播剧本36 地方剧37 曲艺38 其他剧种4 小说42 古代至近代作品(~1919年)46 现代作品(1919~1949年)47 当代作品(1949年~)474 章回小说475 长篇、中篇小说477 短篇小说、故事5 报告文学6 散文、杂著7 民间文学8 儿童文学9 宗教文学I299 宗教文学I3/7 各国文学06 评论和研究062 古代文学063 中世纪文学064 近代文学065 现代文学07 各体文学的评论和研究072 诗歌073 戏剧文学074 小说075 报告文学076 散文、杂著077 民间文学078 儿童文学079 少数民族文学079.9 宗教文学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092 古代93中世纪094 近代095 现代备注:各国国家代码日本:I313韩国:I312法国:I565英国:I561美国:I712俄罗斯:I512西班牙:I551匈牙利:I515 1 作品集11 作品综合集12/15 各时代作品集2 诗歌3 戏剧文学4 小说5 报告文学6 散文、杂著7 民间文学72 歌谣73 故事、传说、神话74 寓言77 谚语78 谜语、笑话8 儿童文学82 诗歌、童谣83 戏剧、歌舞剧84 小说85 故事859 报告文学86 散文88 童话、寓言9 少数民族文学99宗教文学意大利:I546 奥地利:I521 丹麦:I534德国:I516挪威:I533阿根廷:I730 葡萄牙:I552 印度:I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