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合集下载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国!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国!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祖国!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相比“嫦娥三号”发射,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

按照计划,“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

五年前,嫦娥四号的“同门师兄”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软着陆,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新突破。

如今,嫦娥四号带着全新的使命再次奔向月球,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登陆,开启我国对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登陆技术的国家。

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也代表着中国在航天事业中的大进步。

相信在未来,我国一定可以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未来重载火箭的研发应用也将有序进行。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将让人类了解以前所不知晓但又急切想了解的月球背面的境况,包括月壤、水分、生物。

嫦娥四号今后将通过对片区域的巡视探测,获取月球背面的图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内部的样本,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土壤、温度、光照、浮尘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低频射电天文、演化历史等进行研究,并且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无干扰低频射电天文环境进行探索性的天文观测,为将来我国乃至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月球的神秘面纱必将慢慢揭开,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深入地解开某些月球之谜,如月球来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适宜人类居住和未来的移民等。

人类能够不断向上的发展,根本在于对未知的不断探索。

“登月探索”便是其中之一。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三号太空船完成绕月飞行,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正式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飞行时,人类第一次用眼睛看到了月球背面。

月球游记作文嫦娥四号的

月球游记作文嫦娥四号的

月球游记作文嫦娥四号的
在遥远的太空中,嫦娥四号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降落在月球背面,给咱们揭开了那边的一大片神秘面纱。

每一次它的轻微颤动,都好
像在告诉咱们,嘿,看看这月球背面有啥新奇的!
你瞧瞧那银色的探测器,跟个科幻大片里的道具似的,静静地
立在月球上。

那表面反射的星光,看得我都觉得冷嗖嗖的。

这探测
器啊,就像是个孤独的宇航员,在茫茫宇宙中找自己的家。

探测器脚下的月壤,哇,颗粒清晰可见,看着就让人觉得有年
代感。

稍微一动,就扬起一片尘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跟小精灵
似的,跳来跳去。

还有那远处的环形山,简直就像月球上的地标建筑,一眼就能
瞅见。

它们就像是在守护着这片神秘地带,不知道背后藏着啥故事。

咱们就在这儿猜,说不定还有外星人的遗迹呢!
嫦娥四号身上的那些仪器啊,正忙得不亦乐乎,四处搜集月球
的情报。

它们就像是专业的侦探,连一点小线索都不放过,非要把
月球背面的秘密都给咱们找出来不可。

这嫦娥四号和月球的相遇啊,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约会。

它们俩就这么默默对视着,虽然不说话,但咱们都能感觉到它们之间的那种默契。

这可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啊,想想都觉得激动!。

嫦娥四号作文素材

嫦娥四号作文素材

嫦娥四号作文素材《嫦娥四号:天上那点事儿》嘿,大家知道不,天上有个嫦娥四号!可不是神话里奔月的那个嫦娥哦,是咱们人类实实在在派到月球背面去的“小家伙”。

咱就先说说这嫦娥四号去月球背面这事儿吧。

你说月球正面咱都探索得差不多了,可这背面却是个神秘之地。

就好像一个班级里,大家对前桌都了解透透的,可后桌到底啥样,还充满了问号呢。

嫦娥四号就是奔着这个神秘后桌去的。

想想看,它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遥远的月球背面,还得完成各种任务,真是太不容易了。

还好,咱嫦娥四号厉害着呢,啥活儿都能干得漂亮。

采集数据、研究地质,说不定它还能在月球背面发现外星人留下的痕迹,哈哈!哎呀呀,这嫦娥四号的出现,可真是让咱老百姓也能没事儿聊聊天上的事儿了。

以前咱抬头看月亮,就只会说:“哇,月亮好圆啊!”现在可不一样了,咱可以说:“看,那就是嫦娥四号待的地儿!”一下子感觉和月球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呢。

要是赶巧遇到有人不知道嫦娥四号,那咱还能好好显摆显摆,给他讲讲这嫦娥四号的丰功伟绩。

而且啊,你说这嫦娥四号也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影响。

以前他们可能就知道个嫦娥奔月,现在好了,知道啥是真正的探索太空了。

说不定就有哪个小朋友因为嫦娥四号,立志以后也要当宇航员,去探索那些未知的宇宙奥秘呢。

嫦娥四号就像是咱人类派出去的勇敢探险家,代表着我们去探索那无尽的宇宙。

它让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可以走得那么远,可以触摸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地方。

总之呢,嫦娥四号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探测器,它是咱全人类的骄傲,是咱们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以后咱再抬头看月亮的时候,可别光想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啦,也想想咱们的嫦娥四号在那遥远的月球背面努力工作的样子。

说不定它正冲我们招手呢,嘿,朋友们,我在这儿呢!加油,人类!。

精选嫦娥四号作文【通用3篇】

精选嫦娥四号作文【通用3篇】

嫦娥四号作文【通用3篇】国庆见闻一则“嫦娥二号”发射成功10月01日是一个特殊的.也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因为今天是祖国61周岁生日,普天同庆,又是“嫦娥二号”卫生发射升空的日子.“嫦娥二号”卫星于10月01日18时59分59秒发射升空.我早已在电视机前静静地等候这一庄严的时刻到来,度一秒如度一日,时间越来越近了.我深知“嫦娥二号”背负重担,.要围绕月球一圈,拍摄更清晰的月图,为“嫦娥三、四号”着陆打下基础,并首次试用FS轨道地月轨道,还要用长征三号丙火箭。

长征三号丙火箭只有两个助推器,是非全对称的。

时间越来越近了,倒计时10秒钟了。

10、9、8、7、6、5、4、3、2、1、点火,随着指挥员的指令完毕,只见火箭“喷”出一团大火,美丽的嫦娥姑娘挣脱妈妈的怀胞,腾空而起射入空中,我欢呼起来,也更加紧张地注视着画面,在画面上,只有火箭,不要误解,卫星在映有国旗的震流罩里。

火箭很快就不见了,说明她已穿入大气层。

通过记者的解说,火箭正以160多公理每秒的速度在飞行。

火箭飞行到128秒的时候,助推器脱落;飞行到256秒时一级火箭脱落;飞行到400多秒时二级火箭脱落;飞行到24分钟时,震流罩脱落;更令人兴奋的是:飞行到1533秒时,星箭分离,此时,我高兴,我疯狂.“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相比,虽然体积、重量和形状都差不多,但机动性却大提高了,只变一次轨道,只需穿一越一次辐射道,只需近5天的时间到达月球轨道,比“嫦娥一号”要14天变19次轨穿很多次辐射带才能达到月轨,省时性能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

啊!我爱我们的祖国,愿祖国明天更强大,更繁荣昌盛,我要研究更好的卫星去探测更远的星球。

柳永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柳永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谢,惟顷刻。

彩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两无消息。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doc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doc

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嫦娥四号翩然登月——创新改变未来演讲稿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则新闻:就在今年1月3日,一个小小探测器完成了一次惊心动魄又震撼无比月球登陆,人类又“落地”了一个探索宇宙梦。

它就是嫦娥四号探测器。

在距离地球40万公里之遥、人类视线不可及月球背面,嫦娥四号开始了人类探索月球新征程。

从古到今,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遥远“飞天梦”。

神话传说里“嫦娥奔月”;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明代工匠万户手持风筝“飞天”尝试……这个梦,我们民族已经做了几千年。

如今,伟大祖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华夏民族伟大梦想,中国航天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嫦娥四号奔月历程: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11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互拍。

嫦娥四号落月任务是一次富有挑战探险之旅,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测控通讯,使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第一足迹,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新篇章。

从嫦娥四号发射进入地月轨道,到抵达月球背面附近“刹车”,再到月面软着陆,每个环节顺利实现,都体现出科技实力和创新底气。

中国探月正在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变为现实。

祖国数十年在航天事业辛苦耕耘和积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飞跃。

中国航天事业为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比如卫星电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将数字编码压缩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端,再由有线电视台转换成模拟电视传送到用户家中,提高了人们感官效果,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

移动电话:不用远行,便可以及时问候对方。

GPS定位系统:提高了天气预报准确度。

值得一提是太空蔬菜,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试验,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

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独特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利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植物性状变异,培育性状优良新品种,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和甘肃等地都有太空育种基地。

嫦娥四号工作总结心得

嫦娥四号工作总结心得

嫦娥四号工作总结心得
嫦娥四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步,经过多年的筹备和精心设计,终于于2019年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这一地区着陆的探测器。

在这次历史性的任务中,嫦娥四号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突破。

月球背面地形复杂,没有直接的通信信号传输,着陆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嫦娥四号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将探测器安全地送达目的地,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和观测,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通过巡视器和着陆器的合作,我们对月球背面地质构造、物质成分、磁场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最后,嫦娥四号的成功还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实力和成就。

作为全球航天领域的新兴力量,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就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嫦娥四号的成功更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增添了新的光彩。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的胜利,也是全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探索的胜利。

总的来说,嫦娥四号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对月球探索的一大进步。

在这次任务中,我们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也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实力和潜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索,为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和探索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学四年级观后感:嫦娥四号

小学四年级观后感: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
本文作文是关于四年级的观后感嫦娥四号,欢迎阅读。

2019年,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在1月11日,“嫦娥”和“玉兔”在月球背面完成互拍。

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它俩胸前的五星红旗,也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闪耀”的国旗。

是什么样的特殊材质,能让五星红旗在月背闪闪发光?我们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整个工程的难度到底有多大?“玉兔”还能回家吗?
围绕着这些孩子们备感关心和好奇的问题,“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将来到现场,在AR和虚拟技术装点的宇宙背景中为大家答疑解惑。

同时,“呆萌”的AR虚拟形象“玉兔二号”将作为小助教,与现场小朋友亲密互动,分享它在月球上的所见所闻。

身处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强紫外线和严酷环境之中。

为了让它们身上的国旗不褪色,“嫦娥人”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制作国旗的材料和工艺,还进行了上百次的调色和比对,完美展示了“中国红”和“中国黄”。

而这,只是整个庞大研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别看“嫦娥”和“玉兔”个头不大,但它们身上有300多套设备,几万个元器件,每个产品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即便难度巨大,“嫦娥人”还是一往无前,并且成功了。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团队代表们,也将亮相于2019《开学第一课》的舞台,将殷切的希望传递给孩子们。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

嫦娥四号成功登月有感定边县第二小学五年级7班延依蓉“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点火”。

听着洪亮的倒计时,嫦娥四号在13亿中国人的期望中顺利地起飞了。

我的心激动得一直不能停下来……2018年12月8日凌晨,在我们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一枚火箭成功发射,承载着“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它将完成历史上的一个壮举,那就是在月球上首次实现背面着陆,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我真实地感受了嫦娥四号登录月球全过程!中国又创造了一次世界纪录!2019年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抵达月背表面。

着陆器上监视相机也顺利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上留下的第一道痕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探月之梦,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第一次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开创了人类深空探测历史的新征程。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探月之梦,从嫦娥奔月到各种探月登月行动,人们一直对这个神秘的星球充满着求知的渴望。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而背面总是看不见,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让人们首次近距离了解到月球背面。

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飞行,都在刷新着一个民族的太空高度。

巡天遥看一千河,凯歌高奏响太空。

“嫦娥”落月的这个月晨,是中国静寂的冬夜。

当探测器回望地球,这方灯火阑珊处,正是梦想与希望出发的地方……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

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现在,我们的祖国还在发展,还在进步,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本领,长大后建设和保卫我们的国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怀揣着为国奉献自己的热血,努力吧,我相信,我们的强国梦一定能实现!指导老师:罗晓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观看“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有感
2018 年 12 月 7 日正好是周五,回到家看新闻联播时获悉我国将于 8日 2 时 23 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我深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将开启我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在我国航天史上意义非凡,决定熬夜收看发射升空的现场直播,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或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不必展开来说。


现场主持人介绍完“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相关准备情况后,终于,最激动人心的时
刻到来了,在总指挥师倒计报数时,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长征三号乙型火箭喷出熊熊火焰,推举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快速升空,带着国人的希望,载着国人的强国梦。

我想,这时不止我的心,很多国人的心都被“嫦娥四号”带到了空中。

火焰极速向天,光芒刺破黑暗的夜空,穿越大气层。


不正像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吗?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成功升空;2003 年10 月 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飞上太空的第一人;2007 年,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成功奔月。

而今,“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完成一系列科考任务。

“嫦娥号”系列探测器正一步一个脚印从“绕月”到月背“落月”,再到将来的“返回”。

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将在不久的未来全面实现。

我国航天事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更是得益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

直播时,我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后,众多科研人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其他工作人员也在祖国不同地区观测着探测器的运行情况。

众多航天专家用心守护着探测器,注视着航天器的一举一动。

当然,航天科学家的付出绝不止这么一些,发射前还有无数的准备工作,有着数不尽的科研攻关项目。

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以自己的默默坚守、敢为人先的行动推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
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要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有幸看到“嫦娥四号”探测器升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所有中国人应该都与我一样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付出让我倍感振奋。

是的,国家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但是我们绝不能仅仅是观看者,更应成为科技事业的参与者。

那么如何成为参与者呢?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既要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状况,也应以众多航天人为榜样,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以优秀品质助力我们当下的学习生活。

(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

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见证盛举,更应明确责任。

我们一定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贡献青春之我,续写航天新诗篇。

(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